51范文网

角的认识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范文(13篇)

时间:2023-12-29 09:33:46 作者:紫薇儿

作为教师,编写教案是培养自己全面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的四年级教案总结例文,之后再动手写自己的总结。

秒的认识人教版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听录音.。

师:新课前,请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音频:时间的脚步).谁能听出这是什么声音?

生:这是钟声.。

师:对.这是时钟行走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要学习时间单位,就要认识钟面.。

2.师:下面介绍三好学生小芳姐姐每天主要的学习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分别出示图片"起床图"、"上课图"、"活动图")。

请大家仔细观察,按顺序说出每幅画中小芳姐姐在做什么?她是在几点钟开始的?(教师在学生每回答完一幅图后,作出必要的补充和更正.)。

(1)小芳姐姐每天上午6时半起床,一分钟也不拖拉.。

(2)小芳姐姐上午8时正准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学习.。

(3)小芳姐姐每天下午4时参加课外锻炼,增强体质.。

二、学习新课。

1.师:人们为了掌握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发明了时钟.。

3.观察、思考和讨论.。

(1)钟面上这两根指针是怎样走动的?

教师演示,得出分针和时针在钟面上是同时、同方向、不同速度地行走.。

(2)分针与时针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3)两针行走时它们的关系怎样?

4.结合生活实际,领会1小时、1分钟分别大约有多久.。

(1)1小时等于1节课的时间加课间活动20分钟的时间.。

5.讨论.。

理解和掌握如何在钟面上用时针与分针表示时间.。

(1)“整点钟”的表示.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点正.。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1)说出钟面上所指时间.(教师演示动画"时钟",全班抢答.)。

1:00,5:30,7:15,12:45,12:46.。

(2)看卡片读时间.。

8:25,11:50,12:00,6:55,4:53.。

2.实践性练习.。

认识几分之几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整数乘除法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现实问题数学化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优美。

3、让学生更加亲近数学,喜欢数学。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算法的理解。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的意义,正确求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学生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除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现实问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与前面的认识认识几分之一类似。本节课是解决求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由于有一定的'思考难度,所以教材在安排这类问题时,都注意让操作和直观作为学生思考的依托。想想做做的安排,也主要是先让学生利用直观和动手操作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12个圆片、挂图。

预习设计:

1、认真阅读书本p71~72页的内容,写出你的收获与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预设2分钟)。

1.组交流预习作业;

2.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预设13分钟)。

1.照学习菜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

(1)求这些蘑菇的3/4是多少,也就是求12的()是多少。

(2)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

小组交流要求。

按次序说,有不同方法及时补充。

2.全班交流,

追问1:如果兔妈妈采了16个蘑菇呢?20个、100个、1000个呢?

小组探索、交流,得出算式计算。

追问2:124算到的是什么?

33得到的又是什么?

3.谁来说说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要怎么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升(预设15分钟)。

1.基本题。

完成p71想想做做第1题。

(1)先分一分,再说一说可以怎样算?

(2)注意:分的时候强调用虚线,取的份数可用打来表示。

2.专项题。

完成p72想想做做第2题。

先说说每次拿出多少个,再列式计算。

完成p72想想做做第3题。

(1)先在钟面上分一分、涂一涂,再回答。

(2)通过涂色,使学生认识到钟面的特殊地方:1时的1/2是30分,1时3/4的是45分。

3.整合题。

完成p72想想做做第4题。

(1)理解单位1,这里都是把这根绸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

(2)3/5是指100厘米的3/5,2/5是指100厘米的2/5。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预设10分钟)。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12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2.了解4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4以内数的大小,掌握4的组成.。

3.初步建立“序数”概念,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4.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4的含义,掌握4的组成.。

教学难点。

掌握4的组成.。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字娃娃,你们看,谁来了?

演示动画“3的组成”

生:1来了.。

问:1的后面应该是几?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师:对!现在2也来了.谁说说2是由几和几组成的?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2的后面是谁呢?

师:对!是3,看3也来了.。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几和几组成3?

继续演示动画“3的组成”

问:你们知道3的后面是谁吗?

师:对!就是数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的认识”.(板书课题)。

探索新知。

1.建立4的概念。

出示图片“4的主题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有3辆拖拉机在收割,后来又开来1辆,一共是4辆.。

我还看到有4位农民伯伯.。

师:4台拖拉机、4位农民等,它们的数量都是4,都可以用4来表示.(出示“4”)。

师:这就是印刷体的“4”.你能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吗?请你试一试.。

请你用掌声表示4.。

问:谁愿意模仿小动物叫4声?

4里面有几个1?几个1是4?

2.了解4以内的数序。

演示:先拨3颗珠子,再拨1颗珠子,现在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问:3添上1是几?4去掉1是几?(再拨去1颗珠子)。

出示图片:点子图.。

问: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让学生从1数到4,再从4数到1.。

3.比较大小。

出示图片:方块图。

问:左边的图可以用几来表示?右边的呢?

比较3和4的大小用怎样的符号连接?为什么?(板书:3<4=)。

问:由“3<4”你能想到什么?(板书:4>3)。

4.教学4的组成。

学生摆学具:将4个小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总结出:

师生对口令,练习4的组成.。

5.建立“序数”概念。

演示动画“序数”

问:这些人在干什么?

师:他们多有秩序啊!

问:谁排在第一个?小朋友排在了第几个?

师:听口令:这一行第4个同学起立,前4个同学起立……。

6.指导书写。

演示动画“4的写法”:学生练习描红,然后独立写一行4.。

巩固练习。

1.填空。

2.按顺序摆出1、2、3、4的数字卡片.。

3.划掉任意4个圆。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2的认识人教版一年级教案设计

(二)使学生正确掌握4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比较,掌握4的组成.。

(三)使学生初步理解“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4的认识及组成.。

难点:区分“第几”和“几个”的含义.。

课前准备。

(一)教具:计数器、主题图、点子图、方块图和小棒4根.。

(二)学具:小红花图片4个、小棒4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2.看卡片口答: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老师指黑板上的桃子图提问:

3个桃子再添上1个是几个?(4个)。

师说:对,3个添上1个就是4个,今天我们来学“4的认识”.(老师板书课题)小明他们班的同学到电视机厂参观,看见工人们在生产电视机.过了几天,老师又带他们到农村参观,他们来到农村,看见了什么?(出示主题图)。

1.认数4.。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来到农村,看到了什么.。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农民?几台拖拉机?

师问:原来有几台拖拉机?又开来几台?一共有几台?

指名把三句话连起来说.。

(2)用小棒摆四边形:(出示磁铁小黑板)。

老师在磁铁板上摆出一个四边形.。

师问:你们看,老师摆了一个什么图形?(老师摆了一个四边形)或(正方形)。

师问:这个图形是用几根小棒摆成的?

师说:你们愿意摆吗?好!请你们拿出4根小棒,也摆一个四边形.。

师说:刚才我们数了4个农民、4台拖拉机、4根小棒,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4,我们就可以用4来表示.(用红笔描写课题4)。

(3)你们还看到哪些东西的数量是4个4个的?

提示:想想在教室里、校园里、家里、马路上……(桌子、椅子都有4条腿、汽车有4个轮子、黑板有4个角、4条边等等)。

2.教学4以内数的顺序.。

(1)指名上前在计数器上先拨3个珠子,再拨1个.。

师问:3个珠子再添1个是几个?(用完整话回答)。

(2)出示点子图:

师问:每个点子图下面应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1234.。

请同学按照数的顺序说说3的后面是几?4的前面是几?

齐读:1234321。

3.比较3和4的大小.。

(1)出示方块图:

齐读:3小于4.。

指名说:3比4小.。

(2)出示方块图:

师问:这是几和几比大小?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说,老师板书:4>3.。

指名读:4大于3.。

指名说:表示4比3大.。

4.教学4的组成.。

指名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说一组,老师板书:

指名读4的组成,齐读.。

5.初步认识“第几”和“几个”.。

指导看书上排队上车图,然后回答问题:

师问:他们在做什么?(排队上车)。

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人?

师问:

(1)谁排第一?

(2)小朋友排第几?

(3)解放军叔叔排第几?

(4)大姐姐的后面有几个人?

(5)解放军叔叔的前面有几个人?

(6)从后面数,小朋友排第几?

6.指导书写数字4.。

(三)巩固反馈。

1.游戏:

(1)排排座:

(2)找朋友:

拿卡片的同学上前来问:谁是我的好朋友?拿3的卡片上前来说:我是你的好朋友.两人一起说:1和3组成4,4可以分成1和3,对不对?(下同)。

(3)做拍手游戏:师生拍手,对4的组成.。

2.看图填数:

3.填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概括、抽象,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并能正确地求一个数的倒数。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呈现数据,先计算,再观察发现。

1、出示:3/8×8/37/15×15/75×1/50。25×42、

计算后,这些数据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

二、交流思辨,抽象概念。

1、汇报。乘积都是1。

2、你能根据上面的观察写出乘积是1的另一个数吗?

3/4×()=1()×9/7=1。

说说你是怎样写得,有什么窍门?

如0。5、1。73、抽象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可以说谁和谁是互为倒数,也可以说谁是谁的'倒数。

4、让学生说说上面的数(用两种说法)。

5、是互为倒数的它们的积是1,这两个数有特点吗?仔细观察这些数。

学生讨论:分数的分子分母调了一下位置;

师:那么5×1/50。2×5乘积也是1哟!怎么?把整数和小数也化成分数。

6、沟通:分子分母倒一下跟乘积是1有联系吗?

7、现在你对倒数有了怎样的认识?

三、求一个数的倒数。

1、找一个数的倒数。

5/11的倒数是(),()的倒数是4/7,()和15是互为倒数。

你是怎样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说说你的方法。(从倒数的意义和现象)。

2、会找了吗?你能找到下列数的倒数吗?

3/54/967/211.251。20。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倒数的认识人教版六年级教案设计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请同学们拿出听算本,我们听算几道题。

生:笑……。

师:有些同学在下面偷偷地笑了!你们笑什么呀?

生:(齐)太简单了!乘积都是1!……。

师:对,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你们还能写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生:(齐)能!

师:那好,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大家准备好课堂练习本,我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写出乘积是1的任意两个数,看谁写得多,而且能写出不同的类型。

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一分钟到,停!谁愿意把你写的念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师有选择的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写出这么多乘积是1的两个数,还是几种不同的类型,不错。

生:(抢着说)我还有更多的……。

1/5×5=1,1/6×6=1,1/7×7=1,1/8×8=1,1/9×9=1。

师:太厉害了!如果给你们充足的时间,你们还能写多少个这样的乘法算式?(无数个)。

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说我也会的,也有说不信的……。

师:你要能猜出来,也可以来试一试呀。

生1:老师,我请你猜。

师:好。

生1:我写的第一个数是4。

师:那你写的第二个数是1/4。

生1:不对,我写的是0.25。

师:是吗,1/4和0.25相等呀。

生2:老师,我也请你猜。

师:都来为难我了!

生2:我写的第一个数是10/8。

师:那你写的第二个数是8/10或是0.8。

生2:老师,你没化成最简分数呀!

师:你的也不是最简分数呀。

师:你们也能猜吗?

生(齐说):能。

师:为什么能猜到?

生:因为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师:对,你们所写的这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像这样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我们把它称之为互为倒数。

教师板书: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生齐读。

师:黑板上所写的两个数的积都是1,所以他们互为倒数。比如2/9和9/2和乘积是1,我们就说2/9和9/2互为倒数。(师板书2/9和9/2互为倒数)。

生1:“互为”是指两个数的关系。

生2:“互为”说明这两个数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生3:我举个例子来说,比如“2/9和9/2互为倒数”就是说2/9是9/2的倒数,9/2是2/9的倒数。

生:学过,约数和倍数。比如:15是3的倍数,3是15的约数。

师:对,我们今天学习的倒数与约数、倍数一样都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必须是相互依存,而不能独立地存在。

师:5和1/5的积是1,我们就说……(生齐说)。

师:0.25×4=1,这两个数的关系可以怎么说?

生1:0.25的倒数是4,4的倒数是0.25。

生2:这两个数不是分数,好像不可以说它们互为倒数?

师:可以吗?

生:可以,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两个数的乘积也是1。

师强调只要是乘积是1的两个数都是互为倒数。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不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不是真正理解了倒数的意义。

1、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2)因为10×1/10=1,所以10是倒数,1/10是倒数。

(3)因为1/4+3/4=1,所以1/4是3/4的倒数。

2、展台出示练习十t1、t2,口答。

(t1:3/4×()=17×()=1。

t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4/37/686/73/41/8)。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81页的内容。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多媒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母鸡》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自主认读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领悟文章写法,感受语言特色,课外扩展阅读。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母亲。

情感与态度:1.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母爱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2.感受母鸡的特点,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难点】。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教法学法】教法:对比;引导、体发、拓展。

学法:感悟、体会、讨论、交流、抒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谈话】谈谈你所了解的小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前三篇课文都是写小动物,两篇写“鹅”,一篇写“猫”。它们的作者是谁?是的,《鹅》的作者是由丰子恺,叶、诺索夫两个不同的人写;老舍先生的“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热爱生活的他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一、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字字过目,句句入心),要求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生字。“怨、抗、侮、绩、凄、慈、辛”

二、初步感知课文,明白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你从哪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2、读完这两个句子,你有疑惑吗?指名说。还有想问的吗?

3、反馈:

三、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领会课文,感受母鸡特点。

(一)感知母鸡特点,明白讨厌原因。

2、随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反馈一:叫声心烦。

(1)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呀,这叫声多烦呀。齐读,读出我们对他的讨厌。

教师小结:母鸡的叫声让人心烦,所以让作者讨厌。还有原因吗?

反馈二:欺软怕硬、心狠手辣或暗箭伤人。

(2)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可是,有时候却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点拔:这只母鸡面对高大的公鸡,从不反抗,可是它却要去欺侮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欺负忠厚老实的鸭子。)。

反馈三:好表现或爱炫耀。

(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他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她吵得受不了。

3、正是这只母鸡让人心烦、欺软怕硬、爱炫耀,所以作者对它心生讨厌。请三段中任意选择一段看看能否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指名一个)。

(二)体会作者对母鸡尊敬之情。

过渡:如此让老舍先生讨厌的母鸡,等到它有了鸡雏之后,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1、感知母鸡的特点,明白不讨厌母鸡的直接原因。

其实课文中有一段话已经明确的告诉我们。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指名说。出示第9段。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请同学们再读第9段。看作者用了哪些词来是评价母鸡的。把这些词语圈圈读读。指名说。(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小结:是呀!这是一只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

请你从课文5至8自然段,重点选择其中一个自然段,细细地品读,说说你从文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相关的词语可以圈一圈,并想一想你的理由)待会儿咱们来交流。

指名学生交流:你选择了是哪个自然段。出示段落。

(1):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勇敢、负责)从文中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

还有同学想说吗?师:从“挺着脖儿、立刻警戒、挺着身儿、咕咕地警告”这些词语我们体会到了勇敢、负责、辛苦的鸡妈妈。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情况它立刻警戒起来。(教师口述情境,学生使终说这些词语。)。

小结:这只母鸡,不论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多么负责、勇敢呀!一齐读。

(2)还有选择别的自然段吗?再请一个同学来交流。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他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他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连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师:是啊!多么善良的母亲,多么伟大的母爱啊!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好好感受这位善良、负责的鸡妈妈。(齐读)。

(3)还有选择别的自然段吗?

出示: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师:课文第8节又写到母鸡的叫声。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是怎么叫的。来读一读。(课件再次出示第一自然段)。

现在这叫声更尖锐,更凄惨,难道这叫声不会叫人心烦吗?为什么?(因为它现在是鸡妈妈了,这叫声是为了救自己的孩子。它放声啼叫,是为了把主人叫醒,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可以救自己的孩子。)是呀,这叫声里饱含着一位母亲的良苦用心呀!怎么会让人心烦呢!

(4)还有选择别的自然段吗?再请一个同学来交流。

出示:“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他们挤在他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母鸡的什么?(辛苦)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一天不知教多少次),猜猜看,一天教多少次。你猜?你来猜?多辛苦、多累呀。还体会到了什么?(慈爱)。

同学们,如果这些小鸡雏能开口说话,她会想对鸡妈妈说些什么?

是呀引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2、情感升华,感受母鸡就是母亲,明白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真正原因。

小结:现在你明白老舍先生不敢再讨厌她的背后,是作者对这只鸡母亲的敬重。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四、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感受母爱。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另一位鸡妈妈,让我们来看看她。

(插入文章《母鸡的爱》)这只鸡妈妈给了你怎样的印象?

母鸡的爱。

母亲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受到母爱的力量真是无坚不摧。

那年鬼子进村扫荡,母亲和村人一起向村外的山洞躲去。在山洞里,母亲突然想起家中还有一只老母鸡和8只小鸡没有随身带入山洞。母亲感到一阵心疼,老母鸡在鬼子的炮火轰炸下或许能逃走,8只小鸡是怎么也没有能力逃走的,它们才刚学会走路。母亲想跑回村里,把老母鸡和8只小鸡捉来山洞,可是鬼子已经浩浩荡荡地开进村了。鬼子扫荡了半天,没有什么收获,便离开了村子。

母亲急匆匆地回到家里。在一个烧毁的草垛旁发现了那只老母鸡,已经死了。它半蹲着伏在地上,两只翅膀大大地张开着,背上的鸡毛被火烧得精光,露出烧焦的皮肤。而8只小鸡却不见了踪影。母亲走到老母鸡的身旁,用一根木棍拨了拨母鸡,母鸡翻转了过来。母亲一下子惊呆了,8只小鸡从母鸡的翅膀下“叽叽”地叫着跑了出来。

原来母鸡在大火烧来之时,用它自己的翅膀为8只小鸡撑起了生命伞。

2、延伸:让人讨厌的母鸡,因为做了鸡妈妈而让人陡生敬意,本来可以活下来的的老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被烧焦。这就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学们,老师为大家讲两个故事。

之一,讲在亚美尼亚大地震中,一对被埋在瓦砾中长达八天的母女奇迹般获救。人们感到惊奇的是,在阴冷,无水和没有食物的八天中,只有三岁的幼女是怎样活下来的?原来是她的母亲咬破手指,让孩子吸食自己的鲜血得以不死。

之二,是讲越南战争中一群平民在枪林弹雨中狂奔逃命。一粒子弹射中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她没有象其它人一样扑到而死,而是慢慢蹲下去结束了生命。拍下这组镜头的美国记者流着眼泪对刘墉说:她是怕压着抱着的孩子,才忍着不死,蹲了下去.....

3、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

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4、你们的母亲也都是英雄。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敬意读读这一段话吧!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可爱的儿女。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相机板书:

一向讨厌母鸡无病呻吟。

(1-3)自然段欺软怕硬(浅薄媚俗的母鸡)讨厌。

母拼命炫耀。

鸡母亲。

负责慈爱。

勇敢辛苦。

不敢再讨厌母鸡尊敬。

(4-10自然段)母爱。

乘法估算人教版四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2相加是多少?(2×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3瓶一共有几朵花?3个4是多少?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都是求2个5是多少,列式是5×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出示。

第一组:15+23=。

1000×5=。

第二组:7861+3492=。

35×21=。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经历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

3、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让学生树立几何知识源于客观实际,用于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懂得判断三角形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

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请收集和拍摄这类的图片。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三角形的。展示学生收集的有关三角形的图片。

2、播放录像。

师:接下来来看老师收集的到的一组有关三角形的录像资料。

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三、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2、学生拼图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请同学一起来观看做得有代表性和做得有特色的图案(展示学生所摆的图)。

请同学们一起做裁判,看看哪些是三角形?

师:那你认为怎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到底这几个图是不是三角形呢?同学们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请学生阅读课本的内容。

板书:三条线段围城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此判断图案(2)(3)(4)不是三角形。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3.教师问:除了三角形概念,书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三角形表示法;

(3)三角形的'高和底。

(二)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吊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试拉它们,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4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三)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师:在我们围三角形的时候,有一组同学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看来不是任意三个小棒就可以围成三角形,这里面也有奥秘。

2学生小组活动:(时间约6分钟)。

下列每组数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用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学生每回答一题后就利用电脑动画进行演示:三条线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

(1)6,7,8;(2)5,4,9;(3)3,6,10;

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探讨结束后让学生代表发言,总结归纳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学生代表可结合教具演示。

教师问:我们是否要把三条线段中的每两条线段都相加后才能作出判断?有没有快捷的方法?(用较小的两条线段的和与第三条线段的大小关系来检验)。

4得到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电脑显示)。

教师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那么,三角形的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何关系呢?

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下课继续研究。

6(1)有人说自己步子大,一步能走两米多,你相信吗?为什么?

(由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然后电脑演示篮球明星姚明的身高及腿长,以此来判断步幅应有多大?)。

7有两根长度分别为2cm和5cm的木棒。

(1)用长度为3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2)用长度为1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3)在能摆成三角形,第三边能用的木棒的长度范围是。

人教四年级《走月亮》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境和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2、展开小组组讨论,对课文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在晚上总能见到月亮,你眼中的月亮什么样?(学生交流)月亮下的景物又是什么样?(交流、讨论)今天我们就和一位朋友一起去《走月亮》好不好?(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识新词。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同学,查字典等方式来解决;。

2、在读文过程中,勾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谈一谈读完课文后的感受;。

4、“是呀,如此皎洁的月光,如此美丽的景象给我们带来了诗一般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爱的怀抱是如此的温馨。”接下来,我要看一看词语宝宝是否找到了主人。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月光下的美妙,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先欣赏一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一首歌曲,(欣赏《月亮船》,会唱的跟着唱,随着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歌声是如此的甜美,文中的语言描写又怎样呢?听老师读课文,闭上眼睛感悟月光下的美好意境。(听读课文,想象画面)慢慢地睁开眼睛告诉我你此时此刻的感受(自由谈感受)。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来体会它的美吧!自由读文并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吸引了你?(自由读课文,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预设:

师:应怎样读这么祥和的山村月夜呢?(指导学生朗读)。

想一想它还有可能照亮什么地方?(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2、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第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读的可真好,你能想象当时的画面吗?(说一说)。

这么迷人的夜晚,动听的旋律,谁还想读?

3、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走着,走着……。

师:此时此刻你感到了什么?(说一说,突出主题——爱)。

这诗情画意般的文章,把我们带入了爱的天堂,到处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让我们再细细读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

解决上节课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如“我和阿妈为什么要走月亮呢?”(全班交流,根据刚才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出爱的存在,爱的和谐,爱的温暖)。

总结:学完这篇课后,你最想说什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体会情感。

课下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古诗或小短文,积累在采蜜集上,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