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优质5篇)

时间:2023-10-07 11:05:49 作者:纸韵 最新遥远的绝响读后感(优质5篇)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猛然发现,身后已经没有人了。

我信步迈进庭院,只是奇怪,向来禅师这里人流如潮——来找禅师排解疑惑的人总是很多,今天却只有我一个人。

推开禅师的房门,“吱”一声,门是虚掩着的。我走到禅师面前,道了一声:“禅师我来了。”禅师只微微阖了一下眼帘,便说道:“那我走了。”我不解,问禅师:“禅师,我还有问题要问呢。”禅师只道:“想想一共有多少个问题,想好了,就来问我。”

我虽没有搞懂禅师的意图,但还是按照禅师的话去想了——我原先只有一个问题的——但是现在,我却因为这么一想,高的思绪万千,甚至不知我今天来的目的。入夜了,院子里的道人们都结束了一天的修行,回房就寝了。我却还在禅师的房子里,思考着,思考着。我想知道的,想了解的太多了,根本无法理出头绪。我想到一个问题又有一个问题,一整夜我都思索。一无所获之时,我不知不觉的睡着了。忽的,远远地一声钟响。我醒了,天已蒙蒙亮。看见禅师在院子里敲钟,我便问禅师:“禅师,我想了一夜,我想知道的太多了,结果最后把我原先想要问您的问题给忘了。”

禅师微微一笑:“你的心里装满了其他的东西,当然会疑惑。当你心中只有一个问题时,再来问我。”我望着禅师走进禅房里,还是大惑不解。只得看看庭院里的景致,一丛四季海棠开得正旺,一株宝塔松立于院中,秋风吹过,只卷起地上的黄叶,而松却岿然不动。就这样我站在院子里,又是一个充满疑惑的一天。在我不知该如何使心宁静下来时,我猛然记起:我要来问的问题——我将如何选择将来的路。我都不知我如何又将其记忆起,可能只有这满院的秋色知道吧。

我在禅院里又呆了两天,我感觉我在浪费时间,我还有很多事要做,便去和禅师辞别。我又看到禅师在敲钟,我想禅师说了我要离开后,禅师点了点头:“当你发现你在浪费时间之时,你就已经没有疑惑了。”我听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阐释这几天不回答我问题,就是要让我知道:我没有必要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只需要明白把每一件要完成的事完成的尽善尽美就是我要做的事。这是禅师走来对我说:“起程吧,年轻人。但是在你走之前,我想给你讲一个故事:我这口钟,是100多年前是铸造的,一代代的传下来,每天都敲,每天都响,他完成了它的任务,我也完成了我的任务,我们两个都没有什么忧愁,切勿让事情来等你,只有你来找事做。”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山居笔记》中的绝大部分篇什,都触及到我们熟视无睹的“暗角”,虽然它们谈的是已离我们很远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但它却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遥远的绝响》写的是魏晋时代嵇康、阮籍等文人活动状况。但在文字背后实际上有作者深深的感喟。在秋雨先生的眼里,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标志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的时期。

文章以嵇康为主线,作者行文的心情是一种少有的景仰与钦羡,雅致与抒情中流露着沉痛之感,可谓是岁月跌宕中的情感顿挫。如果没有对大时代的真切把握,而要写出人物的神来,无异于缘木求鱼。

《遥远的绝响》其神韵不仅表现在思想文化境界上,更表现在强烈的主体意识方面,它直指民族心灵的深处。文字之所以有很强的感召力,根本在于作者将自己鲜活的文化生命融入笔端,而此间文化生命又是由沉重深厚的现实历史积淀而成。真正纯正的主体意识,需要对现实的忧患,对历史的洞察,对未来的执着,对整体人类文化的感悟。而由更高的层次对历史现实进行极其深切的眷顾,其间的忧思、苦恼、欢愉、欣慰,都与历史、现实、未来相契合,由此构成文章结构的立体化主体意识。

嵇康,作者称他为阮籍终身性的朋友,但对于自己反对什么、追求什么,嵇康比阮籍更明确、更透彻,因此他的生命乐章也就更清晰、更响亮了。他“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他的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是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你看他健康得令人羡慕,帅气得令人倾倒。他的友情与亲情是心照不宣,浓烈到近乎淡薄的。他对他不喜欢的人可以白眼相加,率性而为。但是对友情,有时却又很无奈。他的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人性的纯洁,对友谊近乎苛刻的要求,使他一再与朋友绝交。谁能理解他内心的苦衷!

嵇康的被捕、被杀,实际上是高贵的人格无法见容于世的表征,正是所谓的“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的决绝、坦率,是小人和统治者无法忍受的,他的高洁映衬出了一片黑暗,不能见容于群小也就成为必然。中国文人的命运难道就这样多舛?作者除为豪杰逝去而悲郁之外,对钟会之类的小人也毫不留情地敲打了一番。人性的光芒被黑暗吞灭,悲剧正是将美撕碎给人看,行文至此,我们也不禁为嵇康的遭遇一恸。

如果说《遥远的绝响》就像一曲气势恢宏的交响乐,那么写嵇康的这一部分就是其中的最强音!其中洋溢着某种丰厚而内在的东西,作者像一个思想者,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或吸引人们去思索。在他那深厚的思想沙滩上,一种深层次的、立足于历史与现实,对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及将来的关注逐渐凸现。“遥远的绝响”回荡在遥远的天际,已经渺不可寻。

历史的殷鉴总是血泪斑斑,人性的善忘却总是如一,需要时时提醒才不致重蹈覆辙……秋雨先生为我们带来的是诗意与激情,是心灵的颤栗,它启示着当下喧嚣的世界: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个年代,失落了那个时代是中华文化的不幸!文人的贡献不止于此,但它却又是文人表达一片热忱最直接而有力的方式。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是的,我听见了。李白在二十岁出头之时的豪情壮志,饱读诗书,一心一意想踏上仕途,迈出家人都没有走出的那一步。峨眉山下,李白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踌躇满志,心里怀揣着对明天的美好期望,告别父老乡亲,阔别这生他养他数载的故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的,我听见了。李白远离故乡,来到长安城内,一心想为官,奈何家里商人身世,无法参加科举考试,一腔热血与激情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李白此时是何等悲愤又何等无可奈何啊!只能借酒浇愁抒发心中的情绪,感慨自己的不平身世。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是的,我听到了。李白没能当上官,使用自己带着的盘缠周游祖国大好河山,写诗、交友。同时又借诗时不时抒发心中悲慨与不平的思绪。李白,多么洒脱不羁!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是的,我听见了。李白的才华受到了大臣贺知章的赞赏,举荐入朝为官。日日伴随唐玄宗与杨贵妃,为他们写诗助兴。可是,这不是李白想要的仕途。

是的,我听见了,李白在那遥远之处最歇斯底里的呼唤。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历史是一部长卷,再怎么博大精深也终究要翻过去的;历史是一个故事,多少是是非非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循环往复。我们拦不住它滚滚的潮流,唯有在现实的寂静中,或漠然或虔诚地品味曾有过的似模糊似清晰的记忆。然而,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始终在心间震撼。

翻开历史,在那样的年代,在一个功名利禄争斗的乱世,多少文人名家在漠然中悄逝。没有谁为谁叹息,没有谁为谁停留,就这样,如古井死水沉淀于历史的旧梦中。

是余秋雨,翻开了这个旧梦,在梦醒的惊悸中,凭着一份对中国文化史的责任感,凭着满腔的激情诉说了魏晋时期的文化名人被历史遮掩的千百年来的哀痛,诉说的是一份衷肠,道出的是一种惋惜,发出的是一声概叹。文末“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是一种怎样的无可奈何呀!

才华横溢,孤傲清高的阮籍,曾为人生的末路而哭泣,曾为“到处都是为争做英雄而留下的斑斑疮痍”而伤怀,他苛求的只是生命中的一点自主和自由。如此德才兼备的才子却隐没于茫茫乱世,岂不悲哉?但真正悲哀的,只能是那个社会;应当负责任的,该是那个时代。无意于险恶的乱世,在一个清冷“森林”里隐蔽自己,给自己的心灵一份宁静。阮籍像一片风干的带着绿色的树叶,既不属于天空,也不属于大地,默默一生中能够读懂他的只有自己。

还有“龙章凤姿,天使自然”的嵇康,生命乐章比阮籍更清晰,更响亮。“非汤武而薄周孔”的人生主张,使他完全不理会种种名目堂皇的教条礼法,官场仕途,将在大树下打铁作为其心的归属。“对嵇康来说,能够从心灵深处干扰他的,是朋友。”为了逃避官场,把友情看得深重的他毅然与好友山涛绝交。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那封伤心凄切的绝交书足可以证明他心灵深处的那份坦诚和无奈。

错过的已经错过,失去的终究失去。假如那时嵇康、阮籍走进官场,结局是否会同历史一样,悄然远逝呢?应当说,正是拥有那种洁身自好、孤傲清高的处世观,他们才传响于历史。

我想,至今能够对他们说的只有时下流行的一句熟语:“情愿一生追随,只为梦能圆。”

遥远的绝响读后感

人生一世,总在倾听。当浮躁的心完全平静下来的时候,沉浸于自己的一份宁静,我听到了......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是的,我听到了乌江之畔“霸王别姬”的慷慨悲歌。身受十几处创伤的项羽,历经垓下大战的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之后,兵败如山倒,退到乌江,虽有一叶轻舟可乘,但作为八千江东子弟的首领,无言一人独归,羞愧难当之下,自刎而亡。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他从容的做出了选择。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是的,我听到了。辛弃疾面临江水,登危楼,望中原,拍栏杆,热泪横流。当一个爱国臣子打算以身许国,打算血洒大漠,马革裹尸,但被迫离开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只能仰问苍天,恕撞不周。他的沙场英雄志核爱国形象铸就的诗词,透露出一种凛然的杀气和磅礴的气势。耳畔又回响着他一遍遍的哭诉、一次次的告白;忘不了他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念去去,千里烟波,雾霭沉沉楚天阔......”是的,我听见了。凄凉的深秋,柳永的羁旅之愁全融入了烟波浩渺的千里江水中。秋风萧瑟,寒蝉凄厉,迫近黄昏,城外帐篷,与亲人设宴饯别,心中纵有千言外语,只有眼泪凝视。离别的人的心灵总是脆弱的,经不起太多的离散。路途迢迢,唯有思念如沉沉烟波,相伴左右。

在这份宁静之中,我的耳边萦回着这一曲曲遥远的绝响。思绪在无边的黑夜中肆意驰骋,历史变得不再遥不可及。我用自己的心,于过去交流着。当遥远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时我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