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7 12:15:19 作者:LZ文人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评估自己的写作水平,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下面是一些范文的示范,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近的艰难探索,现正步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截止全国高职院校1091所,高职院校占高等学校总数的60.9%,高职院校在校生660万,占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3.8%。可以这么说,高职教育成了支撑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之,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社会对于旅游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对旅游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我国旅游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改革压力。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培养一大批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广,素质高,应变、创新能力强,德才兼备,高质量的适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因此,积极开展旅游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旅游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也成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1.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首先教学内容与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差距较大。随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未来旅游管理人才的本专业学生需要拥有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掌握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有的院系教学内容脱离旅游业实际,学生毕业后用所学知识无法解决旅游管理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学的结果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现在仍有一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旅游课程的教学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的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仍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互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都未能得到重视与发挥。究其原因是一些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愿改进,由于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疲倦,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较差。因为教师在教学时只是滔滔不绝的讲述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训练,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同时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缺乏,由于资金短缺,院系无法为学生创造优越的学习条件。

1.2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严重脱节。

许多的高职院校在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片面的要求科目全而多,但是并没有考虑到这个专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从某个角度而言,旅游管理专业确实像是一个多个专业的组合体,没有自己一定的特征和重点。此外,在课时的分配上存在问题,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许多院校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时感到理论内容空洞乏味从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训练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再加之,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

1.3教学考核评估方式比较单一。

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所采用的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估方式,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建议涵盖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为此,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高职院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培养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1.2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1.3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自创办以来就以其与工作岗位相结合著称,各个院校都在实践环节上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工作,但是因为各个学校师资条件的不同,实践环节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师资雄厚的学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创建了自己的旅行社和酒店,为学生实践建立了完整的实践体系,为旅游管理实践做出了很多尝试。但是大多数院校都存在实训基地不完善,实训环节不完整的问题。

实践教学在现代高职教学实施中,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通过实验、实习、专业实践等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实现学生应用知识、掌握技能、熟悉未来职业及获得新知识等教育目标的教学形式,也是遵循现代教育基本规律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旅游专业教学一般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包括:课程见习、阶段岗位实习、旅游旺季实训、毕业实习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在教学中只有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才能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模式,以达到高职旅游专业教育的目标。高职教育应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各个学校根据实践的要求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改革方案,但是实际操作中方案与实际执行错位,实践落实不到位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理论课程与实训环节脱节现象严重:大部分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践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没有系统的锻炼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

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是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与学生就业岗位相关的工作经验。很多院校不注意对教师的培训,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将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是着力与解决现有的问题。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注意不能陷入证书的迷障,而不注重考查教师真正的实操能力。

评估方式比较单一:学校对学生进行评估往往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也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只能把学生培养成死读课本的书呆子。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估单靠考试是无法判断的。

就业方向不明确:有一部分学校没有专业方向,以为宽就业口径会帮助学生在找工作的时间多一些选择。很多学生盲目选择专业,对于未来从业方向不确定,在进行一段时间学习后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是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原因之一。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培养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论基础,又能熟练掌握现代旅游行业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具备良好旅游职业道德修养、较强的服务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能适应旅游企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总体而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1.1专业实践性强。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就业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管理部门及其它。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

1.2专业理论体系较完整。

旅游管理专业因为建立时间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给实操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瓶颈,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论体系中而忽略了实操教学或者是偏向于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1.3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不管是酒店管理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摘要: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入手,就培养能够胜任会计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提升他们的执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会计模拟;实践能力。

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各经济组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记账、算账即传统的“记账型”人才。要适应这一变化,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先行。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实验在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作用越来越重要。

1.实践教学对育人,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周济部长曾经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关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会计教学的特色,通过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纳税筹划等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搞好实践教学,完成好教育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3.实验的自观性和技术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特作用。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边学一边做,在群体、团队内互相学习,养成良好、彼此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对学习的效果十分关键。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差异较大,“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而实践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一个个学生,易于进行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弥补所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

4.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在岗位需求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日益成为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通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成为如今高职会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主要应抓住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可以为未来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提高后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未来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由于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一)会计实验内容涉及而窄,模拟实验教材建设落后。

从会计实验教学现有的教材来看,内容不仅陈旧、实用性不强,而且不完整。具体表现在,实习教材涉及的内容只是某一制造企业的经济业务,对市场营销、物流、金融、税务、海关、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涉及较少;关于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内容简单,而且长时间保持不变,超前性不够,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没有及时把新内容充实进来,更缺乏会计网络模拟的素材。实验项目中缺少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创造性地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使实验变成理论知识的翻版,冲淡了会计实验的应用性和写实性。

(二)实验教师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实验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有较深的会计理论功底,但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实践经验,对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很难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老教师对网络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知之不多,这样就会导致实验教学不生动、不贴近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三)学生实习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现实中很多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学校对模拟实习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教务部门对实训教师自行制订的实习方案缺乏专业指导和有力监督,对方案的合理与否过问不够;实践项目没有分层次的规定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与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的。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连基本的会计凭证也不会填制,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学生。因此,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水平,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因为会计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会计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会计工作的实际,而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必须根据会计理论的相关规定。

(二)加强会计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到企业实习,这对增加学生实践知识、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展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习目的,以有效地弥补以上不足,对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增强感性认识。

虽然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不深入企业实习,只在会计模拟室模拟实验,由于模拟毕竟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会对会计工作和真实的凭证、账薄等会计资料缺乏感性认识,甚至因感觉神秘而充满恐惧,造成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所以,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模拟室里的模拟情景更好地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四)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审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很难落到实处,这一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将学生送到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这些单位经常有大量的代理记账、查账、资产评估等和会计相关的业务,而这些单位往往人手比较紧张,因而可以将实习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处理基本的会计业务。单位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实习任务。这样,不仅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有名无实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顶岗实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李祥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6).

[2]吴强.试论远程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化[j].江苏广电视大学学报,2oo2,(9).

[3]胡振,刘华.会计专业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总体构想[j].事业财会,,(1).

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讨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在分析导游专业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导游专业当前主要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训师资不足、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等问题,提出要从改革与创新旅游教学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等方面入手,加强导游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形成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这就奠定了实践教学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笔者结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和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工作的实际,以武汉民政职业学院为例对导游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以供其他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借鉴。

一、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现状。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的前身为湖北省民政学校、武汉涉外旅游学校,自改为武汉涉外旅游学校后,开始开办旅游专业,旅游专业一度成为学校的核心专业,在校旅游专业学生最多达多人,先后培养旅游专业中专毕业生达6000人,升为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专业作为该校传统优势专业继续得到发展,旅游专业一度成为该院在校人数最多的专业。其中导游专业从开始招生,每年约150人左右,目前在校学生约200人。近几年来,虽然对导游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一些调整,导游专业课程结构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仍然过于“大学化”,而不够“企业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而非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肃然起敬有余而积极参与不足,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技能训练和现场操作,使得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和导游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目前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内实训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期,拿出其中一周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实训。校外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推荐学生去专业领域内的相关企业,从事一线工作。学生的实习去向主要是面向酒店业、导游服务业及旅游风景名胜管理区等三方向。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的实践教学安排。在教学实训条件方面,学校重视不够,实训室的建设资金不足、配备相当简陋。由于导游讲解所需要的实训仪器、设备、器材不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好照本宣科,学生只好囫囵吞枣。省去实训环节,虽然从总量上看,第三学年均为校外实习时间,但实际上由于第一、第二学年实训环节薄弱,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缺乏,由第一、第二学年的理论学习突然转向第三学年的校外实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储备、习惯养成、思想准备方面均显不足。

3.实训师资不足。实践教学要求专业教师不但要具有广博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众多高校的导游专业属于新建学科,部分教师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而来,理论准备不足,在实践上又缺乏磨练机会,在教学时往往不能将知识讲透。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是导游专业毕业,可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虽然较扎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却相对较弱。即使到企业挂职,往往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督而多数流于形式,“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实践教学的重要瓶颈。

4.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目前导游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类。校内实训室主要指模拟导游实验室、形体训练室等。由于资金、场地限制,建设高标准实训场所和添购设备基本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张永远的蓝图。校外实训基地则仅有黄鹤楼公园,不仅数量极少,而且样本单一,既不能在容纳量上满足导游专业学生实训需求,又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样本案例。由于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互惠互利关系,校企合作也仅限于表面的浅层次的基础之上,且可控性不强,校企合作关系非常脆弱。

5.实践教学缺乏考核。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中,对理论教学有一套较严格的规范的考核制度,但对于实践教学,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学生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就行了,特别是作为实践教学重要检验之一的毕业论文考评制度形同虚设,论文抄袭现象严重,教师对于学生的实践成绩往往仍然采用理论教学的考核模式,简单地给个成绩,至于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到底取得哪些成绩,有哪些进步,达到哪种层次根本不清楚,这就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践课。

1.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导游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模式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1)改进课程设置。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目前的课程安排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选修课四部分构成。对于旅游职业教育来说,应以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专业选修课为主,将认知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串联起来,在课堂教学时,探索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加强专业技能、开阔专业视野、提高专业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将实用性贯穿到理论教学的全过程,既改变了枯燥理论教学传统模式,又增强了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2)强化实习实训。导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不应局限在校内或者本地的旅游企业。学院应安排一定时间段的综合实践,将学生推荐到较高端的旅游企业和旅游业发达的地区进行见习锻炼,学习和亲身感受先进的旅游服务流程、了解高水平旅游企业的经营特色和管理理念。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近两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旅游业发达的地区开发了实习点十余家,并积极向国外拓展,为旅游职业教育走向专业化、国际化做出了一定的探索。

(3)创新教学方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在一定阶段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指导下一步教学。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应在传统的书面考试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化探索。多进行实际技能测试,通过对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引导教学方式的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实际参与,不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借鉴体育项目中“以赛代练”的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如模拟导游讲解大赛、普通话演讲大赛、导游基础知识比赛。既可以个人,也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展示自我,锻炼提高。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职业教育的师资是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专任教师业务水平,改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深造,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实习企业参与业内服务和学生实习管理工作。积极创造条件聘请旅游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与教师进行专业研讨、开展专题讲座和承担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由于在校教师大多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实践操作经验肯定不如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专门人士,所以应创造条件,让教师定期到旅游行业中挂职锻炼,将最新的行业动态传递给学生。学校还应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积极从行业中聘请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在校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是要在学生个人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其个体性特征进行认真分析,结合自己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要从事的旅游服务工作所做出的方向性的规划和方案,它包括学生对择业的偏好、意向、期望等。现代导游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门专业和艺术。一名合格的导游服务人员首先应该具有服务的意识、服务的技能,同时也应具有导演的水平和演员的本领。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礼貌礼仪、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知识面都应有较高的素质。正因为旅游行业是服务性的行业,服务质量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而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就必须多样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应将针对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生涯设计贯穿到教学和日常管理当中。开设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为主题的讲座和课程,运用座谈、演讲、话剧、辩论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以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同时,与旅游部门合作,在学校设置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考点,每年在校内与旅游局合作共同举办两次导游资格考试及考前培训,鼓励导游专业学生早拿证、多拿证,早上岗、早就业,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的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比赛、模特大赛、导游员大赛、歌舞比赛等,促进个性特长充分发展,提高职业能力。

4.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实施校企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校内旅游导游实训室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和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性导游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导游专业人才除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外,还应具备应用能力,特别是导游讲解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企业软件使用能力。实训室可以为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提供空间和条件,也只有经过实验室的初步培训,学生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具体岗位。导游专业应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实践性人才的培养。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有:在现有导游实验室基础上,执行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要,使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多种导游技能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说是世界各国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目标。对学校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了既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又满足社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通过合作教育,学生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对行业和社会进行零距离接触,专业意识不断增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也得到加强,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了教学成本。对企业而言,无须付出前期培训费用,即可获得高质量、高素质的一线人员,提高了企业声誉;降低了用人风险和人工费用,提高了竞争能力和企业效益,缓解了旅游旺季员工紧缺的压力。

导游专业应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主动适应地方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与旅游企业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办学,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机制。为此,学校一方面选派学生和教师到旅游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了解企业运行动态,更新师生的知识,提高师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广泛邀请相关专业的教师到学院任教,包括邀请旅游界的专家、企业家到学院举办学术讲座。实训基地对导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给学生提供真实的锻炼学习场所,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就业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与合作教育企业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山东教育出版社,

3.彭斐章主编.信息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为满足不断发展的旅游业需求,使教学内容能符合我国旅游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要求任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旅游业发展态势,通过各种媒介获得最前沿的大量的相关专业信息,及时更新知识,将有效的和有用的知识信息不断得贯穿于教学当中,不断革新教学内容,让学生对自己专业和学科的最新的发展动态有一个及时的了解,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使用各种学习工具来获得相关的专业信息。对于反映新时代、新特点、新观念、新方法的内容,要及时补充、更新。例如,目前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对于湖北旅游业的展望以及目前湖北省的五a级旅游区有哪几个等等。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征以及培养目标内在要求实践教学应是其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然而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调查和走访发现,虽然其在旅游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普遍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因此加快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步伐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问题;措施;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实践环节建设滞后。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制约了对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与综合素质课等。

传统的学科体系存在着理论性知识偏多、实践性知识偏少;基础性知识偏多,应用性知识偏少的问题,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不但能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还能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缺乏科学的认识,能力培养单一化。

旅游业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社会活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面,需要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不同内容的实践课程与之相适应,进而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在层次上包括两个层面:其一是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二是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

在建设实践教学环节和实践课程体系方面,忽视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具体表现在:能力培养表层化,偏重于第一层次实践;实践教学类型单一,覆盖面窄。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等方面。

但是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设置空白,关系到学生各层次和各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大多未能体现。

3.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不足,以满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的要求。

目前常见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两种,也具有实际意义。

但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着建设不力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的原因,校内实验室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相关实验室建设不能落实到位。

高等旅游院校的实验室普遍设置少,只能为个别实训课程提供有限的实训;旅游管理教学甚至完全缺乏校内实践场所,或者根本不进行实践训练。

二是设施设备简单、落后、缺乏环境氛围。

只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训练,难以进行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只能进行基本的服务技能训练,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训练。

另一方面,校企合作流于表面,难以建立紧密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合作关系。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在客观上,由于企业缺乏参与培养的责任感,企业经营运作管理工作繁重复杂,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在主观上,学校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投入不足。

这两方面因素制约了校企深层合作育人的有效开展。

目前,旅游高校的校外实习,只停留在基层服务层面,管理层面的实习难以落实,影响到旅游管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4.实践环节实施缺乏保障条件,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管理欠缺。

实践教学的管理相比于理论教学而言,需要协调校内外多层关系,其管理难度更大。

目前,实践教学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还很不完善。

例如,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教学实施细则、实训教学管理条例等教学文件不够齐备,或者内容缺乏科学性,导致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项目确定、学时分配和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缺乏标准,随意性大,缺乏控制。

另外,部分指导教师由于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往往缺乏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改革措施与对策。

(1)实践教学计划改革应进一步加强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

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

(2)积极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学校。

要尽可能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兼顾一定的前瞻性;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也使得我们应以旅游实践为依据,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适应性。

(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形式要多种多样,具体体现为旅游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旅游服务与管理的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学校在旅游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

(4)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

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5)改革旅游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旅游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论。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必须采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方式,特别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既是旅游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本身特色所在。

参考文献:

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综合人才,同时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教育观念使得人才培养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我国高职教育技术性人才培养是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使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高技能人才匮乏得到了很好的缓解[1]。在高职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是其中的一个类别,用以培养具备经济管理专业素养同时拥有基础应用能力的该行业人才。虽然高职经济管理专业为我国乃至世界提供了很多高素质人才,但是在专业教学方面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高职经济管理专业需要在教学上进行适当的改革以更好的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变化。

一、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与现状。

上世纪80年代,基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经济管理相关课程最早设置在我国职业教育中作为专业内容进行教学。发展至80年代中期,经济管理相关专业课程已经较为普及,到了90年代,“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课程相继开设。发展至今,高职院校越发重视经济管理相关课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方向的确立以及高职教育培养综合能力观念的提出。虽然经济管理专业的内容会因为时期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但是“企业管理”仍然是不变的核心课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以及“经济学”等都是按照专业的不同而开展的课程。

(一)高职院校缺乏明确的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当前使用的很多教材,无论是经济管理课程的体系还是具体的内容,都过于重视讲述理论方面的知识。正因为这样的课程设置,使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偏向于研究性,而不是真正能够投身于社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型人才[2]。若按照以往的教育观念进行分析,经济管理专业教师仅仅需要向学生灌输最基本的理论框架,那么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之后就能具备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能力。但是这种想法往往是不切合实际的,单单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很难实现应用型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当前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在专业理论和具体适用二者之间尚未实现良好的转化,也就导致很多编写经济管理专业教材人员以及讲解教材的教师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不够明确,很难为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真正的服务[3]。

(二)教学方式方法缺乏新意。

现阶段,课堂教授依然是众多高职学校在教学上的主要方式,基于教学条件的制约,很难开展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虽然一些经济管理专业课堂上增加了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等环节,但是因为不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实训基地,学生也就因此很难得到实际动手操作的体验。除此之外,如果想要开展实践性质的教学,教师不仅仅需要大量的储备专业知识与训练等这些前期必要的准备,还需要寻找可以合作的实习单位等,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承担所有同实践教学相关的工作,导致诸多教师因难以承受这些困难退而求其次。此外,课时设置上,实践教学占据的比重通常很小,所以一些教师虽然知道实践教学十分重要,也会尽可能在教学中减少甚至避免开展实践教学。

(三)缺乏深层次的探究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

即使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高职教育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线,但是依然没有彻底的改变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体系[4]。其原因包括很多,诸如企业缺乏社会责任、难以寻找企业与学校的利益结合点、缺乏政策法规、企业缺乏高涨的合作性、学校缺乏高度的社会认可等等,最重要的是通常职业院校很少会深入的探讨与研究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意义与具体的项目,导致校企合作难以实现。即便是开展了实践教学也同当地实际的需求相背离,或者一些院校缺乏明晰的职业特色,再或者学校专业课程方面的设置不能同企业需求实现紧密的链接。

(一)构建明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市场经济环境中,高职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的、具备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同时掌握一定企业管理基本知识,初步具备经济技术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高职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应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轰动能力、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样会对其综合素质、技能以及智能等的提升起到难以磨灭的作用[5]。想要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与吸收学习过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帮助其形成全面的素质以及良好的品格,就需要将实践教学作为中心,创建出应用型的课程体系。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良好的品格与素质的奠基下真正的将学习到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个目标得以实现。

(二)加强对教学方法的研究。

想要使学生更好的实现全面的发展,就需要对当前使用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恰当的更改,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可以在教育观念上实现平等的对待,对实践方面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加,并对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实验教材等教学文件的建设加以完善。将循序渐进和创新性作为原则,对实践教学的具体化开展加以指导,不断的探索与研究同教学实践特点以及规律相符合的教学方法[6]。此外,也可以以教学需求为依据,将演示、参观、情景教学、甚至沙盘推演等丰富的教学方法引用进来。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对现代教育技术加以应用,使其开放、直观以及互动等方面的优势可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不仅能使教育信息在传递速度上得到提升,也能使生长在现代化生活环境中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专业化的知识技能[7]。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改革建议:。

3.1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尤其是作为绿色产业的旅游业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努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做到简单培训即可上岗。

因此本文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对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听说方面侧重的重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旅游业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亚太地区跃居世界第二,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势真正确立。

更值得注意的是,全球旅游发展的亮点在东方,而中国是东亚旅游的领军者。

因此,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现象”成为近两年来的重要话题,中国旅游业也将面临着重大变革,出入境旅游业务大幅增加,对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需求不断攀升,使我国的旅游业尤其是入境旅游市场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内旅游业以其独特的行业优势得到快速发展。

但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尤其是既掌握了较高的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旅游英语人才可谓“凤毛麟角”,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所以,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旅游文化综合素质及时发现旅游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十分迫切。

用人单位不约而同地提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是关键,不少学生虽能提供英语的等级证书,但实际工作中遇到外宾就听不懂、说不出,有的甚至躲避客人;也有因为对不同国家地区的宗教文化、风俗民情知之甚少而出现一些误解的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来涉外酒店住宿的客人不再像前几年都是商务人士,更多的普通民众来到中国旅游,他们有各自特殊的需求。

在涉外酒店,员工的外语实际应用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该员工是否具有培养潜质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应该结合英语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各国的文化差异,扩大知识面,开扩视野,以适应酒店开放性、国际化的需求。

1.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长期以来,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更谈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绝大多数英语课以教师为中心,他们不厌其烦地讲词汇、搭配、句型及各种语法知识。

英语教学本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可是在应试的导向下变为趣味索然的纯知识传授,其中还包括许多脱离语言实际或实际应用价值很小的钻牛角尖式的难句、怪句分析。

这种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效率低下,事倍功半。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应当做一门技能来学习,而不只是当作知识来学,学外语要的是熟练,是脱口而出,道理讲得再多,不熟还是没用。

大部分旅游专业的英语教师在教授专业英语时仅仅侧重词汇方向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即:词汇、阅读、写作三部曲。

导致旅游英语与大学英语相差无几。

既达不到开设专业英语的目的也无法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本科院校旅游英语教材,内容偏难,侧重知识传授,倡导教师中心,即重在教师有东西可教,而不是重在如何让学生参与。

这些教材往往很少体现交际性原则,加上听、说教材与阅读分立,缺乏联系,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高职旅游英语教材应当强调实用性、趣味性,始终把听、说领先放在第一位,把学习语言当作技能训练,而不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因此,旅游英语专业,应选择以导游英语,餐厅英语、客房英语为主导,集听、说、读、写,并注重实际应用的教材。

3.师资力量薄弱。

相当一部分教授旅游英语的教师仅仅是从英语专业转过来或是旅游管理方向毕业。

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旅游英语的知识渴望,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以此来实现共同成长。

作为英语课程的授课教师,其自身的英语水平可能非常高,但对旅游专业知识却一知半解。

所以授课重点放在了语法、单词等内容上,不能使学生通过英语专业课学习到旅游专业知识。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旅游专业的教师身上。

一些教师由于自身英语水平所限,无法将旅游专业方面的一些重要词汇及国际旅游市场的最新动态传授给学生,教学内容体现不出本学科的时代性和全球化特点。

而且,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一些教师只是一味地指责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殊不知这很可能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所造成的。

如果教师平时没有注意分析学生的厌学情绪的原因,不注重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研究,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而且一如既往的使用同一种教学手段,语言贫乏,语调平平,极易导致学生的兴趣丧失。

4.学生英语基础较差。

实际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报考旅游管理专业时“数学成绩差、英语成绩不理想”占到相当比例。

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瓶颈。

缺乏高端专业旅游人才这一现象仍然很难缓解。

1.专业英语与大学英语应分工明确。

专业英语应该与大学英语有明显分工,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专业英语应该更加注重听力和口语的训练。

传统的语法等问题留给大学英语,重点对学生的听说进行实训。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外语应当做一门技能来学习,而不只是当作知识来学,学外语要的是熟练,是脱口而出,道理讲得再多,不熟还是没用。

通过三年的实践教学发现,把原本用在读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听和说方面,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来本校旅游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基本可以实现同外宾简单交流对话。

撇弃传统注重词汇、语法的专业英语教材,积极参与编写适合不同水平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使专业英语教师在挑选教材时可以有的放矢。

编写的新教材应扭转现有的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材内容,应当有更多有关情景对话、案例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倡导通过辅助性教学,教材中应当增加情景模拟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编写一部分有关实用方面的操作指导方面的教材。

已经出现部分旅游英语教材是按照人类学习语言的习惯“听-说-读-写”顺序来编写的,实践性很强,比较适合旅游专业的学生使用。

3.旅游英语师资力量应加强。

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队伍,是确保旅游英语在进行教学改革方面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要想开展好实践性教学就需要拥有一支业务水平高、人员稳定的教师队伍。

实践训练的老师应当是有关专业课程或者各自领域内的科研工作者,并且具备很强的实践水平的专业老师。

例如导游专业的英语老师应当是在导游工作岗位上有实践经验的,同时又具备过硬的英语水平。

这样的话,有利于精简高效,也能够符合办学中有关理论结合实践的原则。

摘要: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旅游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高校应从完善教学计划、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着手,构建适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特别是近年来,以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国内旅游业进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专业人才的强力支撑。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中国经济也在迅速发展,因为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古迹,这就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在旅游教育上,国家对旅游管理专业加大力度,重视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环境,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优秀的旅游专业人才。我国从事旅游业的工作者,他们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旅游观念,文化知识水平并不高,工作技能较差。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大旅游教育事业的进程。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国家重视旅游教育工作,制定相应的方针,以迎合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竞争是残酷的,只有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在这个行业真正地站稳脚跟,为国家的旅游事业做出贡献。

(一)人员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

旅游管理教学是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以及现代化管理能力和培养科研能力理论研究较强的高级人才。然而,在旅游管理教学中,每个人在设计培训目标时,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制定目标。目标是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但目前存在人员培训目标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其次,由于缺乏对旅游、训练目标和市场需求的理解,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往往缺乏对学科的了解。由于教师设计的教学课程不合理,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枯燥乏味的课程导致学生态度不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满足国家对旅游人才的要求。

(二)课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国家在旅游教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课上,学习经济学、管理学,培养专业的技能,实现人才管理目标。一是加强专业的基础理论学习,从最基础的做起,为培养专业精神打下基础,并用更多的课堂时间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二是重视实践,要实践与学习相结合,切勿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素养,这样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不利于事业的开展,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行业的基本素质和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多数的学校建立实验室,重新修葺实验室,使实验更具专业化,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也有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规范的实验室,许多实验课程只是处于参观看一看为止,没有实验机会,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四)教师技能水平相对较差。

在高校旅游专业的部分教师中,其既没有参加过旅游专业的学习,也没有经过训练,单单只是理论水平较高是不行的,如果教师水平不高,就无法培育出高水平的学生。因此,学校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程度,在闲暇时间,学校多安排教师进行学习,加强培训,提高专业度。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开展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基础上,课上要进行提问式教学,这有助于学生记住知识点和凝聚注意力,或者是在课上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相互学习和协作,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应多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采用讨论式教学,给予学生时间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开动大脑,认真思考;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总结经验,开发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化和信息化进行教学。

旅游管理需要文字与图片相结合,要生动和有看点,吸引大众的眼球,这样才能称之为优秀的作品。因此,在课堂教学时应采用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教学,把风景旅游区、名胜古迹用图片展示出来,再把一些优秀的案例查出来供大家学习,合理运用网上的一些资源,以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多组织教学研讨会,听一听学生的想法、意见和建议。采纳学生建议,带同学参加一些讲座、进行旅游市场调研,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另外,教师还可多观察国家旅游业发展前景和动向,告诉学生行业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也要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习。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导航标。为了实现高水平的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文化的师资力量。学校可以让教师出去培训与学习,增强自身的技能,增加实践经验。同时,旅游专业教师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让企业优秀的旅游人才进行讲座,补充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的方向。教师也可以去企业学习实践,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带给学生的是教学的专业水平更高,得到他们的尊重,让学生知道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只会谈论一些大道理,他们是有实力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那就是进行实践。综合了解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在教学计划中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时间,多实习一段时间,自身的技能水平就会多提高一点,这就是她们最宝贵的财富,可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处于领先位置。

三、结语。

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只有不断地更新学习方式,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才不会被淘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当代旅游业教学进行实时调整和改革,才能真正为我国旅游事业培育出大量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玉凤单位:驻马店技师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建议涵盖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各个方面,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为此,高职院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高职院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

摘要:文章对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重点阐述了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育人环境,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达到校企合作和谐共赢的观点。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环节和谐发展。

高等教育中大学的理念则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面向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转化成为大众型的广泛教育。

在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背景之下,继承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积极探索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着力培育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革新现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服务等方面的弊端。

1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在教育观念上一直只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理念上固执地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

学生在学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掌握所授课程上的基本理论及内容。

(2)在客观上教育管理部门对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估、专业教学考评内容,评估标准及方式方法上大多只注重学生应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程度,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

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适应实际工作能力、是否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缺乏或者没有具体的标准、考评细则、实质性的评估操作方法。

(3)在主观上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理解不深刻。

部分学生没有体会到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和锻炼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良好机会。

一部分学生虽然认识到了,但是到了工地,现场工作条件的艰苦性令其望而却步,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

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坚持了下来,但看到工程实践中的一些表面浮躁现象及不正之风,在心里和思想上产生了疑问、疑惑、甚至动摇。

(4)国家在校企合作机制上的支持力度和保障政策不够也不完善。

一方面企业以市场经济为载体,企业经济效益为主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其正常的生产活动和生产秩序;另一方面,建设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票否决也决定了接受单位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都不愿意或者拒绝接受学生的参观、实习。

第三方面,指导老师在思想方面也有较大的顾虑。

学生在建筑工地和现场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出了安全问题或者事故,相关教师也要承担教学事故、教学差错等方面的责任,甚至会影响到今后的工资、职称、晋级等等。

(5)实践教学环节的经费落实不到位,财务管理不方便报账、支付和使用。

由于高校教育管理部门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工作,实习经费的划拨恪守几年一贯制定式,造成实践教学环节费用与实际市场涨价因素差距愈大,有时只能象征性地给予实习单位或建筑企业很低的或者没有管理服务费用,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校合作的热情和层次。

在经济上缺乏合作双赢的基础,校方指导老师被迫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教学目的和要求及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2探索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目标的新思路。

(1)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重视实践教学活动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实践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摒弃个别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活动不属于独立的专业课,学与不学都不重要的错误想法。

(2)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理念。

指导教师通过辅导和讲座等形式,把培养目标与实践教学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康生活,学会创业、创新”。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向学生传授中华美德,扩展知识及视野,学会为人处事,塑造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3)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共同建设实践教学活动基地。

根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赢的原则,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合作方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形成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4)利用现有的教学平台,开展相关技能竞赛活动。

2010年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主办力学竞赛,2011年由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学院教务处联合主办湖南省第一届浩宇杯力学竞赛,参赛学生达200多名。

通过我院成功举办的二次专业技能大赛,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经过这些有益的实践教学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校外调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综合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加强专业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

注重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兼职,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对教学内容、实践与实习环节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实训效果、科研论文的质量和数量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价。

(6)在经费投入、资金管理方面加大实质性倾斜与扶持力度。

为了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在经济方面予以一定的扶持和投入。

高等院校应秉着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立足培养,着眼长远,让利于企业的宗旨;让企业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和利益。

达到双方相互投资、风险共同承担,资源与利益共享的和谐双赢局面。

3结语。

高等教育中大学的任务为国家培养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动手能力。

为国家提高和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赋予高等院校教师的历史使命。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谢建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能力人才[j].科技信息,2006(6):120.

[4]谢建军.浅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科技信息,2012(7):209.

职高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2】。

可显著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旅游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发展旅游高等教育、培养合格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分析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随着国内旅游业近些年的迅速发展,对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高校自身综合性的发展需要,一些旅游欠发达地区的高校逐步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然而,受早期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影响,几乎全国一盘棋式的以培养能够适应高星级酒店就业的人才为目标,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都是按照星级酒店的需求开展。结果,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因素及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使旅游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外流,或者使学生在就业职场竞争中占据劣势。如何通过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的改进实现服务于地方的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对本地城市酒店对人才的需求与当前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对如何通过改进教学模式以满足地方酒店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做以下探索。

一、课程设计突出经济型酒店服务的特点。

针对经济型酒店以客房为主要产品的特点,加大对客房管理的教学课程。需要将通常的《客房服务理》课程细化、专业化,分解为《客房设计与布置》《客房保养与维护》《客房用品洗涤与保养》等相关课程,以此来全面了解和掌握客房服务知识。经济型酒店提供有限服务,并不过多追求服务方面的精细化,更加关注的是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营销管理等整体的管理系统,因此,课程设计要以管理为主,服务为辅。在经济型酒店中对服务能力的要求不像星级酒店那样追求专业化,重要的是掌握服务流程各服务环节要求、服务标准等内容。目前,经济型酒店扩张非常快,如何筹备和管理新店是经济型酒店的职业经理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之一,因此,高校必须把新店的筹建以及资本运营纳入经济型酒店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中来。

二、专业基础知识、技能的多维度展开。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从业人员在未来转向管理层或者行业内其余经营体的时候有着稳定作用。专业基础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所必需掌握的技能,它是一个动态系统,对于每位学生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对内容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每位学生根据自身职业规划和就业发展方向和个人偏好、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基础技能,并有的放矢的对核心知识、技能进行深化培养。

三、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酒店管理的认知。

目前,各大高校很少选择经济型酒店做为教学实践基地,所以,从实习到就业学生几乎都选择了高星级酒店。而在经济型酒店的进行调研、实践活动,会增强学生对经济型酒店的理解,形成其经营管理能力,奠定日后发展基础。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发展得比较成熟,诸多著名国际酒店集团的经济型品牌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通过这些典型安全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的状态下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经济型酒店中具体问题的能力。另外还需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更注重文化性和民俗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结合本地的酒店经营特点,实例讲解,注重知识体系的更新。

四、建立战略视野的校企合作,加强教学的前沿性。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只有了解社会的需要,市场的需求才能把握时代的脉博。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也是学校教育战略发展的需要,企业拥有的设备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市场资源都能帮助学校专业建设实现发展目标,因此,学校与企业之间是战略合作伙伴。可以聘请本地酒店经营管理者参加学校的专业指导,结合本地酒店工作实际和未来行业发展就院校的专业建设参与者讨论,提出建议和意见,指导学校教学改革,帮助院校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更具有前沿性;邀请酒店管理的资深人士做学校的兼职导师,他们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他们的经历往往对学生形成职业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学院可以安排他们定期与师生交流以,开设专业讲座,指导教师改进教学,启发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优秀的职业精神,同时传授行业信息,传播先进理念和管理方式;老师可以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进入经济型酒店管理集团了解经营管理情况,同时也邀请经济型酒店集团搞管理的人员加入到教师培训中,将成熟的经济型酒店的培训成果引入教师培训体系中。教师可以结合经济型酒店的实际工作,进行自我研究性学习,比如撰写文章,承担课题,合作完成企业研究项目等等;定期参加经济型酒店的学术研讨活动,了解经济型酒店的研究热点,教师参与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五、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加快做大做强本地特色经济区的方针政策指导,本地正在实现富民强市,一些新的招商项目正在引进,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酒店业的繁荣,本地酒店业的发展空间很大,特别是对于商务性连锁酒店发展迅速。教师应该转变培养酒店从业人员的理念,而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抓住地區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地方经济要支持高校建设,高校教育也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办学环节上更应该考虑地方酒店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针对地方酒店业的需求培养要才,满足地方酒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对人才的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根据特色专业的建设特点,依据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和岗位核心能力要求,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通过构建新的实践课程三大教学体系,即完整的旅游管理实训体系、保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

这些措施对于培养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色专业建设以教育部第一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为标志,目前已有四批特色专业在各高等院校进行建设中。

各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启动本省的特色专业建设点。

目前关于特色专业的认识是:特色专业是指具有与众不同的风格的专业,指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条件,根据长期办学实践积淀形成,具有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稳定的、具有鲜明特点,并为社会所承认的专业风格。

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重要环节,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危机四伏,本文提出了解决危机的方案。

1.认识实习的重要性。

专业基础课是学生接触专业的起点,描述性、操作性的内容较多,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师应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采用参观、现场教学、观看录像、专业讲座等手段,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

组织学生到着名旅游景点和大酒店等星级宾馆考察,使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的行业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程度,以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

2.实验实训实习。

实验教学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必修课实验等教学环节组成,一般在校内模拟实验室进行,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基本知识和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强化独立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如掌握销售客房、联络和协调对客服务、熟悉各类饭店服务;进行模拟导游技能训练、了解导游技巧;学习、掌握饭店管理、旅游规划设计等软件的使用,并具备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划的能力。

3.业务实习。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应按学生的目标取向设两个板块:饭店实习、旅游景区(点)实习,由学校统一组织,旅游企业安排学生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轮换,通过六个月的业务实习,使学生能加强对旅游企业的体验,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旅游行业、企业的实践,通过对实习中的做与思考,达到理论—实践—理论的互动与循环,提高理论水平,加强实际工做的能力,从而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就业方向。

二、健全实习基地。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是在现有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的基础上,按行业标准完善设施设备;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三是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如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师苑”旅行社,下设计调操作部、营销外联部、团组接待部、综合业务部,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具有真实工作任务过程的生产性实训;与其他旅行社合作开发“双休日及黄金周省内4a级旅游景区景点两日游”实训项目。

与企业建设师苑酒店,为学生日常性的实习锻炼提供机会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校不但应该建立校内实习基地,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还应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三、提高实践教学师资素质。

目前,最简便地解决师资素质的方法是“请进来,走出去”。

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三是选用善于捕捉学生心理的专业教师进行实习指导,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和理解与企业的关系,然后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和前途,以此摆正心态去进行实习工作。

四、建立综合考核体系。

1.改革考核项目。

按照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各层次、各种类实习学分比例,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

学年论文应要求至少有一篇实践性论文,毕业论文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有现实意义的选题。

2.改革考核方法。

对旅游专业不宜按传统学科的标准、方法要求,如规定必须闭卷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2∶8比例、建立题库并抽题考试等。

应认真总结开卷考试、小组作业、课堂讨论、面试等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研究能够反映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考核方法与考核指标。

3.设计实习考核表。

根据实习的特殊性,考核项目确定分为:考勤、实习报告、实习单位鉴定、技能考核、指导教师意见和实习日记。

每个项目均以百分制记分,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科学地确定其权数。

实习表现的考核不再用评语而是改为分项打分,最后综合得分便得到实习成绩。

1.加大本科和专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国内外风景旅游区、酒店、旅行社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完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在学院人才培养总体框架下,实施新的5+3人才培养模式,即5学期进行基本能力培养,1学期进行生产性实训,1学期进行顶岗实习,1学期根据个人特长上岗实习。

使职业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学生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零距离对接。

实践模式的体系分为三个部分:(1)主干专业课程的实训。

在景区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向选择“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规划”、“旅游环境”等四门课,在酒店管理方向选择“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管理与服务”、“酒店服务艺术与技能”、“酒水与酒吧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接待礼仪”、“旅游英语会话模拟”等六门课程为实践进教学主体内容。

分别在多媒体实验室、酒店管理实训实验室、旅游规划设计实验室,44个实训项目共计136个学时。

这十门课程除了实践教学大纲外,配套的实训项目,从内容到方法都有具体的量化要求。

(2)见习。

酒店见习到西安、咸阳三星级以上的旅游接待酒店,分别在前厅、客房部、餐饮部进行观摩,景区见习在四川的都江堰、乐山、峨眉山以及本地的兵马俑、太白山景区顶岗见习。

以了解该景区旅游资源特征、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景区各部门的运作情况,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同时组织学生在景区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参与景区的旅游商品与线路设计的开发调查与策划。

3.实习。

景区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4a级以上的风景区,分别在游客接待中心、导游中心、营销部、工程部、策划部进行实习,主要参与景区的实际工作,通过实习,熟悉景区经营及管理,各方面的知识得到检验。

酒店方向顶岗实习,由学院集体安排到北京、杭州等城市四星级以上的酒店顶岗实习六个月。

将学生分别安排在前厅,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营销公关部,人力资源部,了解并掌握这些部门的职能,服务标准与规范。

六个月的实习期间,由学院派出教师配合酒店管理部门对学生的实习作全程管理,实行严格的考核。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旅游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不可或缺。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产业随之迅猛发展,面对旅游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在教育规划中就新增一门新的学科——旅游管理。

作为一所职业高中,为了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旅游人才,完全有必要认真分析一下这门学科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旅游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随之而来,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快速增长。

由此在我们职业高中的教学计划里,也就新增添了一门新兴的学科——旅游管理专业。

现在的旅游不同于以往传统式的旅游,传统式的旅游是满足于吃饭、住宿、游玩。

而新兴的旅游产业重在游客的心情质量上,让游客时时刻刻能觉得是一种放松、愉悦的心情来回归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是一种精神式的生活体验。

为了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旅游形势发展的需求,作为职业高中,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本着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来定位培养目标。

1、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重理论轻实践。

本身在我国把旅游纳入教学产业中来就起步晚,相对国外来说,发展较缓慢。

再加上在职业高中里,课程体系一般都要求重视理论知识,忽略了这一产业对实践能力的需求。

单单的重视理论,课本上的知识掌握的相当熟练,可是一用到实践中来,好多学生就无从下手了,或者是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点小的状况就不知所措了,做不到学以致用。

所以不能单单重视理论教学,实践也应同样重视起来。

另外,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

本来基础知识是一切专业课的基础,但是在有些职业高中里,课程设置却把大量的时间安排在了专业课的上,这样以来,基础课的学习时间就大量缩水。

盖大楼时,地基都没打好,何来建高楼大厦呢?所以,基础课更加的重要。

2、教师人才引进时效性太差。

由于我国旅游产来起步较晚,所以在各个规模的院校里尤其是职业高中里面,旅游专业的教师的需求是一个问题。

没有现成的专业教师,好多教师都是在这门新型的专业开设后直接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这样在基本素质和行业技能方面就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没有旅游方面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没有经过旅游方面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实践不能与理论统一起来,这样,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显的力不从心。

另外,引进的专业教师学历低,实践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更不会带领学生们灵活运用了,这样就又形成了一种弊端。

3、教学大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上面给大家提到过,新兴的旅游产业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产业,它重在培养游客放松、愉悦的心情。

在职业高中的课程设置中,只是开设了基础课、选修课、专业课这几种类别的学科,没有能突出贡献创新,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一系列新型的学科,在礼仪方面,与人融洽相处方面,以及在处理突发状况方面等,应该往这几个方面扩展一下,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涵养的能更加适应现代旅游发展需要的高端旅游专业人才。

4、学生适应实习期太过缓慢,效果不佳。

不单在职业高中里,在任何一个学生阶段,实习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在去企业实习的过程中,一般都会被安排从基础岗位做起,大多学生吃不了苦,受不了累,认为在基础岗位上很枯燥,学不到什么东西,不是太感兴趣,大量的时间流逝了,而学生却觉得度日如年,不能安心实习,这样的实习收效甚微。

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在实习时,选择实习单位时定不下心,先在一个地方干,安排一个基础岗位,干了几天没兴趣,就再换一个单位,然后厌倦了再换,这样心一直定不下来,适应不了所待的环境,所以也就达不到实习所要求的功效。

二、签于以上种种情况,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在职业高中里面,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1、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增多实践课的学习时间,在时间安排方面,可以与理论课穿插进行,这样就能更好的把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以基础课为基本,专业课为目标,社会需求方面的课程为导向为创新点,这样就能形成一套实用性、综合性、创新性都很强的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针对职业高中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一般玩性十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或者是向往的景点为代表来举例子,这样能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实践能力。

对于职业高中的旅游专业来说,引进一批优秀的教师也是相当关键的。

因为职业高中的旅游专业不仅要求教师理论知识过硬,还得有相当熟练的实践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所以,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必须得有一批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的教师作前提。

在引进教师方面,可以从相关产业中选择一批经验丰富的优秀员工扩充为教师队伍。

同时也可以鼓励在校专职教师去相关企业挂职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企合作。

在职业高中里面,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旅游专业方面。

因为实践对旅游专业是至关重要的,要想实践能力培养好,必须得有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设施。

可以在校园内建设模拟场地、导游、接待、宾馆、旅行社等等。

让学生们多进行一些模拟练习,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那种氛围。

实现校企合作,把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定期安排相关专业的学生或教师到相关企业里锻炼实习,让他们真真切切的融入到各个环境中去,可以发现自己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总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促进中国的旅游产业更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蒋玉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

随着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我国的旅游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一直呈稳步上升的态势。

但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不相匹配的'一个客观事实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

为此,职业高中学校的旅游教育与研究也在谋求长足发展,以便为旅游业各部门输送大量专业人才,各个职业高中学校都为此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多不错的成绩。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改革论文

结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现有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改革建议:。

3.1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试点,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果。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引进者以教学模式,在运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模块的划分、模块教学评估量化细分、教师教学与学生互动。

课程设置要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践课程教学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理论教学要精练,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划分为市场营销模块、口才。

3.2实训教育体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