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计划生育政策与职工子女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模板5篇)

时间:2023-09-23 13:15:05 作者:温柔雨 2023年计划生育政策与职工子女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模板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计划书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在国外,不少国家的高速路网基本没有收费站,更别说收费站拥堵现象了。为避免拥堵,美国、新西兰等国家的一些城市都有针对大城市“潮汐现象”制定的临时改变进城、出城车道配比的技术手段。在国内,海南实现了“一脚油门踩到底”的通畅,成为全国唯一没有公路收费站卡的省份,其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社会的流通成本、保障百姓的出行便利。

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快速不快、交通不畅的现象大量存在,成为防碍物资流通、提高物流成本、推升物价的因素之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8.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显示出社会经济运行流通成本仍然较高的现实情况。高速公路过高的收费,一方面造就了一些高速公路公司超高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却成为了公众的沉重负担,从而受到公众的指责与诟病。

当然,就我国现在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而言,在全国范围里取消公路收费在目前条件下还不具备可行性,但是重大节假日实行免费应该做得到。而且这种服务所显示出的以人为本的贴心关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免费通行不仅加快了节日期间公路运转速度,而且深得民心;同时也可以节省交通部门相应的收费成本,无须付节假日加班工资和其他支出,让收费站的人员也能进行休息放松,可谓是一件好处多多的惠民之举。有关部门应尽快就节假日“收费站免费放行”制定周全的政策措施,出台长效化、常态化的制度安排,形成收费站节假日与拥堵免费放行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就能有有效地确保道路畅通,进一步体现公路为民服务的公益属性。

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作者:陈伯庚

经济学家1999年03期

忽视消费是计划经济的产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应当把消费提高到经济发展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事实上经过20年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市场消费需求拉动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市场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如何扩大市场消费需求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关键。

一、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

从理论上分析,市场消费需求可分为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潜在需求是指人们的消费欲望,而有效需求则是指有支付能力的现实购买力。潜在需求要转化为有效需求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取决于居民收入状况、消费价格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心理等因素。从深层原因分析,目前消费需求的实现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供需结构障碍,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造成消费需求实现困难。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城市居民的消费结构看,需求的重点转移:一是从基础的吃、穿、用类转向以居住条件改善、通讯和交通为主要内容的住、行类消费;二是从简单的商品性消费转向包括各种服务在内的复杂性的商品消费,如餐饮、医疗保健、教育、娱乐、旅游、家庭服务等;三是从大量的普遍性商品转向注重选择、追求时常的个性化消费,商品的质量、品牌、款式、包装和售后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日趋增强。从总体看,用于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需求比重有较快上升。可是,由于多年来的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使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变化了的形势。供给结构不合理,结构升级滞后,是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主要障碍。

2.体制障碍导致市场有效需求得不到实现。以住宅为例,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水平虽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讲仍然很低,至今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仅为9平方米,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是很迫切的。为什么会出现7000多万平方米的空置房呢?关键是体制障碍。一是传统的实物福利分房制度制约了居民买房的积极性,由此出现商品房严重积压与福利房紧缺的奇特矛盾;二是住房价格体制不合理,房价过高,居民缺乏承受能力;三是住房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支持居民购房力度较弱,居民买房心有余而力不足。

3.收入障碍制约消费扩大。一是居民收入增幅趋缓。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增长已从1993年最高时的9.5%降到1997年的3.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97年增幅仅为4.6%,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继续回落。1998年一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比1997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比1997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二是收入差距扩大,城市贫困人员增多,主要是企业亏损严重,下岗职工已上升到1000多万,相应收入下降。三是强储蓄倾向延续多年,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1997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达46280亿元,比上年猛增7000多亿元,增幅19.3%,储蓄增长率比收入增长率高出15个百分点,消费倾向低。以上因素反映出消费品市场销售疲软,1998年上半年,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比上年同期增幅下降了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目前处于一种“购上不足,购下有余”的特殊时期,消费能力有限,制约了消费扩大。

4.消费心理障碍,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由于供过于求,价格下滑,持币观望的人数增多。据上海市今年5月的抽样调查,占90.23%的人认为,现在买东西的挑选余地大,然而却有66.1%的人表示要等待价格下降,再作观望。同时,由于收入预期不稳定,消费者为防范下岗,应付医疗制度改革、退休养老制度改革、住房货币化改革和子女教育费用等积攒资金的倾向加大,消费更加谨慎,即期消费下降,具体表现就是少消费多存钱。近几年来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滑,以1997年12月为100,1998年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到89.4点,消费者满意指数降至87.3点,消费者心态指数降至88.6点。这种消费心理严重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上述这些因素阻碍着潜在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这是造成当前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调整消费政策以鼓励消费

为了克服有效消费需求的实现障碍,必须采取得力措施,调整消费政策,鼓励消费。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

消费观念陈旧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意识方面的障碍。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消费观念也应当不断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把消费提高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动力、经济发展生命线的高度来认识,主动调整消费政策。在计划经济造成的短缺经济时代,消费政策是限制性的,目前票证虽已取消,但价格等方面仍有不少限制,比如电、煤气不够用时,超用就要加倍收钱。在市场经济形成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不能再限制消费,而是应实行鼓励性消费政策。在观念上要划清两个界限:一是要划清消费与浪费的界限,提倡消费,反对浪费。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实现,又是人类享受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动力。而铺张浪费是一种无谓的消耗,脱离现实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追求奢侈,例如大吃大喝、大手大脚地挥霍公家钱财,就是一种典型的浪费。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但决不等于节衣缩食。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行讲便当”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无可非议。把消费等同于浪费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二是要划清合理消费与过度消费的界限,提倡合理浪费,防止过度消费。所谓合理消费,就是在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许可的限度内保持消费的合理比例,使消费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过度消费则是指社会消费增长速度超过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追求过高的消费,以致影响必要的积累和社会进步。有人批评中国过早过快进入高消费,是“消费早熟”。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迄今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没有私人汽车,住房水平也很低,哪来高消费?事实上,当前存在的“惜买”、高储蓄率,市场消费需求不足才是主要倾向。当务之急是转变消费观第一文库网念,实行鼓励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为此,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要作适当调整。近年来投资率上升过快,1981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为32.5%,1995年上升到40.5%,显然过高,影响了消费的扩大,建议把投资率压缩到35%以下,城镇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保持在4%左右,以扩大市场消费需求。

(二)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容量

我国买方市场背后包含着严重的结构问题,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不少消费者有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由于没有合适的东西好买,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需求。因此,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是扩大消费容量的关键。一是对供过于求、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行业和产品,要坚决实行限产压库,避免边生产、边积压的情况继续发生;二是实行资产并购重组,促使资本和社会资源向优势产品、名牌产品集中,扩大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三是采用高新技术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不仅要努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产业,以全新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而且要运用高科技改造现有产业,更新产品,升级换代,赢得消费者的青睐,不断开拓市场,创造市场,拓展消费需求。

(三)调整消费结构,引导消费增长

消费结构是随经济发展、收入增长而不断升级换代的,合理的消费结构可以使消费得到全面实现,从而拓展消费总量。按恩格尔定律,当人们的收入增长时,用于吃的消费部分的比重相对缩小,而用于穿、用、住、行等的消费部分的比重相对上升。这是一般规律,当今发达国家,恩格尔系数(即吃的部分在全部消费支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已降到30%以下。我国目前处在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过程中,随着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也呈现出明显缩小的趋势,1997年已降至46.6%。但住、行等大类消费项目增长过慢。据国外专家测算,恩格尔系数在40―50%的区间,住房消费应占家庭全部消费支出的15%左右。而我国目前仅为3%,上海经过多年来的提租达到4%,加上水电、煤气,总居住支出也仅占7.1%。可见住房消费这一块占的比重过低。调整消费结构的方向,是要大幅度提高房租,推进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扩大住房消费支出,引导消费结构合理化。

(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消费群体

消费热点是带动消费增长的发动机。80年代中期,彩电、冰箱、空调、电话等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的消费热潮,曾经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消费无热点”,整个消费市场平淡无奇。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而消费热点又必须有消费群体作支撑,只有当大多数人投入某种商品市场,才能形成消费热点。1996年中央提出要把住宅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两年来收效并不明显。原因就在于占80%以上的中低收入者依赖单位福利分房,只有极少数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加之房价过高,承受能力不足,形不成购房群体,因此房屋建成以后大量空置。只有通过深化房改,取消福利分房,切断职工对就业单位分房的.依赖,愿意买房,同时增加住房补贴,降低房价,又买得起房,才能把大多数人推向商品房市场,形成购房群体,也才能使住房消费真正成为消费热点。从消费结构的演变趋势看,可能形成消费热点的除住房之外,还有轿车、家庭电脑、旅游、教育以及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等。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育消费群体方面,通过消费热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五)扩大消费信贷,提倡负债消费

消费信贷是市场经济社会中货币信用关系发展到较高水平时,缓解生产和消费之间矛盾的必然产物,是使消费增长速度适应生产增长速度的金融服务产品。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的提高,必然使市场供给大大增加。这时,扩大市场消费需求就成为市场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支持消费者购买的消费信贷也就应运而生。这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扩大消费的方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已开始进入买方市场的阶段,应当借鉴这种方法扩大市场销售。目前住房消费信贷已经启用,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展很快。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如轿车、冰箱、彩电、空调甚至教育费用等,都可发展消费信贷,扩大市场。使用消费贷款也要在观念上更新,树立负债消费观念。长期来我国人民群众中形成一种“量入为出”、“即期消费”的传统观念,对负债消费总有一种“寅吃卯粮”的感觉,心理压力很大。其实消费信贷是以未来的收入提前到现在享用和消费,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一种现代消费意识。部分有稳定偿还能力的消费者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消费,与部分消费者积极储蓄而推迟消费并存,只要掌握好二者的比例,完全可以实现信贷平衡。负债消费不仅使个人可以提高现今的消费水平,而且通过消费的扩大又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于己于国都有利。在当前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形势下,应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以此启动市场,扩大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常常听到一种说法,认为我国是发展中的落后国家,应当把发展生产放在第一位,多积累,少消费。殊不知生产是为消费服务的,没有消费的增长,生产便得不到发展,限制消费的结果是限制了生产。正确的消费政策,应当是既能保证消费水平提高,又能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双向促进政策。特别是在当前,我们的消费政策应调整为鼓励消费,引导消费,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作者介绍:陈伯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上海,200062)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国家现行住房补贴政策是,停止住房福利性的实物分配,实行新房新制度。先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一方面,可起到推行新制度的示范带头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住房资金转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因此,财政资金转换问题必须在新的改革推行前得以落实,各级财政原用于住房建设的资金,可按一定的基数核定,转换成行政机关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住房补贴。

增发住房补贴后,居民购买经济实用住房,要与现行规定的职工购买房改成本价住房相衔接,即在两种情况下,购买同样条件的住房,个人支付的房款大体相同,前者比后者要销多些。

对于企业的住房补贴,首先是停止无偿分房,其次是联系房价增发补贴。企业情况千差万别,工资水平高(即工资中住房消费含量到位)的企业,可不增发补贴;工资水平一般,资金转化到有困难的企业,应在调整工资结构和增加工资时,逐步体现补贴因素;对困难企业,在效益好转时,再予考虑。

二、如何提取住房补贴

住房补贴的发放形式有三种:一次性住房补贴、基本补贴加一次性补贴和按月补贴等三种形式。

1、一次性补贴方式,主要针对无房的老职工,在职工购房时一次性发放。

2、基本补贴加一次性补贴方式,按一般职工住房面积标准,逐步发放基本补贴,各级干部与一般职工因住房补贴面积标准之差形成的差额,在购房时一次性发放。

3、按月补贴方式,主要针对新职工,在住房补贴发放年限内,按月计发。

[最新住房补贴政策规定]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可以个人交社保,但必须是在户口所在地办理,在外地无法自己办理。

1、个人可以以自由职业者的身份上社保(养老医疗)。

2、参保条件:城镇户口或农转非户口。

3、办理地点:当地社区街道的社保服务点,或区县一级的社保局(劳动保障局)。

4、个人所需基本资料:户口本、身份证和复印件,2张1寸照片。

5、缴费标准:以上一年本地社平工资为基础,养老缴费比例是20%,医疗约9%,目前尚有80%和100%两档可以选择。

公司不买社保怎么办?

根据有关法规,单位应为职工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承担的部分由单位从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

职工入职一定要与单位签订合同,一旦发生了纠纷,合同可以作为职工与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凭证,按照《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只要存在劳动关系,企业就应该为员工办理社保。

对于职工入职没有签订合同的,职工可以将历年的工资条、盖了章的证明、工作服装等各种可以证明与单位有劳动关系的材料,保存下来。一旦单位不给办理社保,可以前往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仲裁机构,提出仲裁。所在地劳动部门将会出具仲裁意见,职工可以根据仲裁意见,向企业提出补办、新办社保要求。

单位给员工购买社保的标准

一、按国家规定:员工购买社保的标准是上一年度你的平均工资。

二、以单位买全社保为准,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费用均由单位承担。计算如下所示:

医疗保险:个人承担2%,单位承担8%;

养老保险:个人为8%,单位承担12%;

失业保险:个人为1%,单位承担2%;

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1%;

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1%;

公积金:个人3.5%,单位3.5%。

三、举例说明

工资为6000元每月,那么其需要交纳的保费为:

医疗保险:6000__2%=120元,单位6000__8%=480元;

养老保险:6000__8%=480元,单位6000__12%=720元;450

失业保险:6000__1%=60元,单位6000__2%=120元;

工伤保险:个人无,单位6000__1%=60元

生育保险:个人无,单位6000__1%=60元

公积金:6000__3.5%=210元,6000__3.5%=210元。

因此个人总计为:870元,单位总计为:1650元。

扩展资料

计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数,并发布最新的最低基数和最高基数。一般而言,企业帮员工缴纳的都是最低基数的社保,当然也有些公司会根据上一年度岗位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

可以根据最新的发布时间,从当地的社保局查询最新的社保基数。此外,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查询全国的社保基数。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规定》适度放宽了手机网络使用的限制,明确“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军队人员在课外活动时间、休息日、节假日等个人支配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含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或者军营网吧使用互联网。

经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颁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经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日前颁发《规定》,要求全军和武警部队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

习主席对基层建设高度关注,强调要采取硬性措施解决“五多”问题,减少部队忙乱,增强基层内生动力和工作主动性。军委和四总部领导对规范抓建基层秩序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规定》起草组认真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度为依据,总结吸纳部队有益做法,对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作了深入研究论证。《规定》形成初稿后,2次征求四总部机关和部队意见,先后4易其稿,确保了针对性、创新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规定》共12条,紧紧抓住基层反映最强烈、最期盼解决的问题,从加强工作统筹、减少会议文电、精减大项活动、严控检查评比、落实休假探亲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具体实在的对策措施。比如,要求旅团级单位落实“三会一条线”制度,防止任务多头下达、造成基层忙乱;减少基层干部参会,保证每周工作日基层干部无会日不少于3个;防止文电干扰基层,各级机关不得向基层索要文字材料;在同一个旅团级单位组织的试点先行、观摩交流、集训培训等活动,每年不超过1项;到同一个旅团级单位的工作组,1个月内不超过2个;压减基层登记统计,由“八本六簿三表一册”减为“七本五簿三表一册”;无特殊情况,基层每周工作日不少于2个晚上的课外活动时间由官兵个人支配;配偶未随军又确在驻地长期工作生活的士官,可以同符合离队住宿条件的其他士官一样,在休息日、节假日按照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未婚下士与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任期内每年享受一次探望父母假,每次假期20日,等等。

《规定》明确,各级要加强对执行《规定》的督导检查,师旅团级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讲评,军级以上单位每半年进行一次抽查分析,对违反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努力为基层抓工作搞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总参军务部、总政组织部领导就贯彻落实

《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答记者问

经中央军委批准,四总部日前颁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为帮助部队理解掌握《规定》精神,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记者就官兵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总参军务部、总政组织部领导。

出台《规定》对于增强基层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问:请谈谈制定出台《规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答:近年来,全军部队认真贯彻习主席和军委决策指示,在强军目标引领下持续抓基层打基础,基层建设呈现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从部队情况看,“五多”这个顽症痼疾仍未有效解决,一些部队带兵管兵理念方式陈旧,有的政策规定相对滞后,亟待从政策制度层面研究解决。习主席强调要按照法治要求转变治军方式,依法筹划和指导基层建设,要求采取硬性措施解决“五多”问题,减少部队忙乱,增强基层内生动力和工作主动性。军委和总部领导对研究解决基层矛盾问题多次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制定《规定》,是推动习主席重要指示在基层落地见效的实际举措,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军、加强部队科学管理的内在要求,是从政策制度层面解决基层矛盾问题的现实需要。

问:请谈谈起草《规定》的过程和把握的原则。

答:起草组在赴部队广泛调研、听取官兵意见的基础上,以《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度为依据,对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作了深入研究论证,《规定》形成初稿后,2次征求四总部机关和部队意见,先后数易其稿。起草过程中注重把握了三点:一是突出针对性。紧紧抓住基层反映最强烈、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如工作任务多头下达、会议文电数量过多、休假探亲难以落实等,研究提出对策办法。二是注重操作性。紧贴基层实际,力求提出切实可行、实在管用的具体措施,便于各级执行与监督。三是体现创新性。注重发扬改革创新精神,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吸纳部队创造的有益做法,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规定,使基层管理更趋科学规范。

《规定》立起了纠治“五多”的`硬规矩

问:请介绍制定工作统筹“三会一条线”制度的考虑。

答:加强基层工作统筹,是解决“五多”、克服基层忙乱现象的关键环节。《规定》明确旅团级单位要落实“三会一条线”制度:党委会统好大项工作、首长办公会统好月工作、交班会统好周工作,临时性通知统一报值班首长签批。这是对克服“五多”问题、维护基层正规秩序成功经验的总结,是《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关于领导机关指导服务基层“四个统一”“五个坚持”要求的具体体现。旅团处在抓基层一线指挥部的层级,担负着承上启下、面对面指导的重要职责,“上面千条线”关键要靠旅团“这根针”来穿。强调旅团级单位落实“三会一条线”制度,有利于发挥其关闸分流作用,防止任务多头下达、造成基层忙乱。

答:强化刚性约束,是《规定》的鲜明特点。召开会议、下发文电、开展活动、派工作组、搞检查评比等是领导机关实施有效指导的必要方式,但一旦过度则必然事与愿违。“五多”问题由来已久,之所以久治不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则要求多,刚性措施少。《规定》篇幅虽然仅有1200多字,但条条都是“干货”,直奔新、老“五多”问题对症下药。如规定到同一个旅团的工作组1个月内不超过2个;在同一个旅团级单位组织的大项活动每年不超过1项;每周工作日基层干部无会日不少于3个;每周工作日不少于2个晚上由个人支配;从基层派遣公差勤务,正课时间和休息日节假日必须经本级主官批准,课外活动时间必须经本级值班首长批准,等等。这些措施都看得见、摸得着、好操作,必将产生明显的实践效应。

问:请谈谈进一步压减基层登记统计的具体考虑。

答:基层单位各种登记统计,是反映各项工作和建设情况的基本载体,是机关实施工作指导、基层促进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当前,基层登记统计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的部门为凸显分管业务随意要求基层增加登记统计项目,有的领导机关工作组下部队检查一味看登记、查统计,有的基层单位为展示成绩自行搞一些不必要的本、表、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给基层造成忙乱。《规定》强调压减基层登记统计,明确要求将四总部文件规定的“八本六簿三表一册”整合为“七本五簿三表一册”。这既是一个具体举措,也释放了严格控制“本本”、为基层减负的明确信号。

《规定》推出了部队科学管理的新措施

问:对休息日和节假日连队外出人员比例有什么新规定?

答:现行《内务条令》对休息日和节假日连队外出人员的比例作了具体规定。部队普遍反映,随着形势发展变化,相关比例显得偏低。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规定》将不同类型部队基层单位休息日和节假日外出人员比例,分别提高了5%。这样规定,既不影响战备工作法规明确的人员在位率,又有利于官兵处理个人事务和调节身心。

问:对士官离队住宿有什么新规定?

答:“配偶随军或符合有关规定在驻地找对象结婚的,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可以按照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这是现行《内务条令》规定已婚士官可离队住宿的情形之一。当前,不符合随军条件的士官配偶来驻地长期工作生活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缺乏政策依据,有的部队一味禁堵,不同程度影响到士官家庭生活与稳定。《规定》适当放宽士官离队住宿的条件,将这类士官也纳入到可按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的范围,这对于激励广大士官扎根军营、建功立业具有积极意义。

问:对士官休假探亲有什么新规定?

答:现行《现役士兵服役条例》规定:“未婚士官与父母不在一地生活的,下士任期内享受两次探望父母假,每次假期20日。”现在,多数下士为独生子女,可以说每年探望一次父母、与家庭团聚是“两头期盼”的事,同时公共交通日益发达,官兵休假出行条件便利。鉴此,《规定》将此类下士3年任期内2次探望父母假调整为每年1次。这样调整,让士官多一些休假探亲机会,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符合士官和家庭的共同意愿,有利于处理个人和家庭的实际问题,促进士官安心服役、履职尽责。

问:对手机网络使用有什么新规定?

答: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使用手机网络已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军队具有特殊性,官兵使用手机网络不可能像社会公众那样随意,作出一定限制很有必要,但也不能简单封堵。综合考虑部队特点、保密安全和官兵需求等因素,《规定》适度放宽了手机网络使用的限制,明确“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前提下,军队人员在课外活动时间、休息日、节假日等个人支配的时间,可以使用手机(含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个人移动终端或者军营网吧使用互联网。具体办法由师旅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需要说明的是,“符合保密要求”是硬杠杠,凡不符合保密要求的时间、地点和场合,绝不能使用手机网络,这一点不能有丝毫含糊。师旅级单位制定具体办法,必须以军委、总部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切不可放任自流、无度无序。

扎实推动《规定》在基层落地见效

问:怎样理解《规定》就抓好贯彻落实提出的措施要求?

答: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见诸于行动才能彰显实效。《规定》提出:“各级要加强对执行以上规定的督导检查,师旅团级单位每季度进行一次讲评,军级以上单位每半年进行一次抽查分析,对违反规定的予以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领导责任。”这些要求,建立了一个严格的检查督导机制,清晰明确了贯彻落实《规定》的责任主体、督查办法、问责措施。团以上领导机关应当结合部队阶段性工作讲评、半年和年度工作总结,以及领导机关大项教育活动,严肃认真地对贯彻落实《规定》情况进行检查反思,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促进《规定》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问:各级在贯彻落实《规定》上应着重把握哪些问题?

答:制定出台《规定》,是认真贯彻习主席重要指示、改进领导机关作风、推动基层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抓好贯彻落实,各级应当注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认真搞好思想教育。各级党委、机关要认真组织学习,深刻领会出台《规定》的重要意义,熟悉掌握《规定》的具体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旅团级单位要教育引导基层官兵了解掌握《规定》精神和内容,深刻感悟习主席和军委抓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感悟对基层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基层官兵的关心关怀,进一步增强投身强军兴军伟大事业、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的内在动力。二是严格依法抓建基层。注重以执行《规定》为推动,深入抓好《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贯彻落实,切实把依法治军作为基层建设的基本方式确立起来,规范领导机关工作指导和基层建设秩序,在厉行法治中促进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三是以上率下改进作风。无论纠治“五多”还是改进部队管理方式,关键在于领导和机关。各级领导机关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进一步端正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绩观,强化“士兵至上,基层第一”观念,认真整改服务基层不到位的问题,通过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规定》落到实处,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