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秀16篇)

时间:2023-11-08 08:07:35 作者:紫薇儿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与反思(优秀16篇)

在教学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找出问题并进行改进。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和写作技巧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一理念的转变。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二解读《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四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和三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的反思。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这本书的作用在编者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素质的标准不断被学者们拿来探讨。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完善,而我国还处在不断的探索阶段。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2)、(6)班的化学,兼任化学教研组长和高二(2)班主任工作。在工作中,我认真努力、扎实肯干,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主持课题研究工作,成效显著。

本学期我担任化学教研组长工作,按学校的要求,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我以身作则带领全组教师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课题研究结题中,我撰写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化学实验创新技法浅探》,另围绕研究课题制作了优秀。

课件。

设计辅导一位老师讲授了一堂优质课并获得区优质课辅导奖。

二、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学期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联系学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在期末考试中,我任教的3个班级学生成绩人平分都超过了市统考平均分。

三、培优转差工作成效显著。

针对我校学生基础都较差的实际,而本学期我的工作任务又很繁重,尽管如此,我还是千方百计挤出时间辅导差生,使相当一部分差生得到了转化。在培优工作方面,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积极参加区、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我能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通过有关培训以及自己的自学,我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新的提高,为进一步搞好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兢兢业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勤奋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一理念的转变。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二解读《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四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和三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暴露的问题的反思。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这本书的作用在编者看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2

页,当前第。

1

1

2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c236、c243、c251三个班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

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识,又增长了才干。鼓励学生“收集不同种类的材料,并制成材料实物标本”,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动手、对比、判断,增强对材料的理解,体验化学对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习化学的情感。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7、11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就一学期来的主要化学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听课15节,参加教研活动19次,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任9、10、11三个班的化学课,三个班都是艺术班,9班为艺术理,10、11班为艺术文。经过半学期的紧张工作,随着考试的终止,现对半学期的教学进行工作总结以下:

理科班:从开学到现在的教学内容基本涵盖高中化学重要的理论。如:第一章中包括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中和热;盖斯定律等。相比于必修二的课本来说,知识的难度的增加,课程的数目增加,都让学生有些难以适应,同时他们都是艺术生,在学习时候不能全身心投入,且上课时间少,所以在教学中一直感觉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一直在赶进度没法跟上练习。

文科班:第一次带文科班,体会不足,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文科的课本重点内容不能很好的'掌控,和同组的教师积极的沟通学习。同时,文科的学生对于反学科的科目不能端正态度,造成在教学方面需要调剂教学方法。

1、课前认真备课。对于理科和文科的课前准备是不同的,文科的教学不仅仅需要有书本上的知识,还需要生活上常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在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理科班的备课需要认真严谨,对于艺术理科班的学生要掌控基础知识,让他们为高三冲时候做准备。

2、教研听课。有时间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进程中我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体会和方法真的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期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3、作业批改。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进程中,采取多种方式,比如面批,学生在对化学用语这一方面常常出错,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我总是先进行题目的挑选,让学生在做题的进程中所收获。

1、因材施教,一定要合适学生的胃口,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2、减少落后生,对于部分学生适当进行辅导。可以将落后生分为三类,采取不同的方法适当进行辅导。

3、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在晚自习时间公道安排,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小测试,训练。

4、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对于班里学生情形,对于学习化学的情形进行掌控,可以根据情形适当课堂的进度。

高二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高二(3)(4)(5)(6)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有如下几点体会:

1、要充分认识了解你的学生,几乎每个学期我都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半途接班,这个学期也不例外,这不,除了3班,4、5、6班是刚带的班级,而要命的是6班在20__年1月份就要会考,所以我在期初就和三个班级的班主任好好的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而每次上课我都很认真的认识每个同学,这个是个头疼的问题,四个班级200个学生,着实花了我好些时间,不过付出总有收获,果然3、4周过去了,我几乎能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并且能将他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和班主任一一沟通,我发现,这样不仅能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同时也使得我跟班主任之间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这样也就能越来越了解我的学生,所以到后面的会考复习时,我能准确的将个别几个过关困难的学生揪出来强化,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学生不必不如师,借用了林副的话,这次的会考复习又比往年较轻松许多,原因在于在许副的安排下,我们采取一个优生帮助一个差生的方法,利用晚自修,将学生以“好带差”结对子的方法特别安排一个教师让学生帮学生,而老师只需在一旁督促,若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再由老师出马,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有减轻学生的负担,毕竟当学生面对的是自己同学时,比较敢把自己最最薄弱的东西暴露出来,而不是像面对老师时,由于担心老师会指责而遮遮掩掩,似懂非懂。

3、教研不是空架子,每周的教研活动,我和同备课组的张美容老师,先是集体备课,整理出统一教案,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情,设计出不同专题不同单元的学案,这样不仅能统一教学进度,也能以长补短。

4、保证课后作业的质量,课后作业不是随便让学生去完成课后的练习,而是要根据这节课的重点,布置对应的.强化练习,而且难度适中,针对我们学生学习情况,我们将平时的练习布置成三个层次,统一完成部分,深入强化部分,附加研究部分,这样不仅能使基础差的学生建立信心,也能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所提高,有所挑战。

5、不足之处,一个学期的教学下来,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我仍需要改进:

第一、板书设计的条理性。

第二、批改作业方面,如果可以应该尽量做到面批。

第三、实验改进方面。

高二化学教学教师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半年的教学工作,可以总结和思考的地方很多,在这里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较于我刚接手普高化学的时候,这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从根源上讲是源于理念的变化。

我以前的教学理念是"以重点中学、正规学校的高中化学要求为参照,要求学生达到这一水平"。这一理念的提出有其必然性。首先是我自己受的教育,作为重庆市顶尖名校的毕业生,我所能想到的第一参照系就是我自己的母校,换句话说,我当初的教学要求是什么样,我就会要求学生也达到。其次是客观条件,在那时我还在承担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势必不能两头兼顾,而现成的最容易找到的普高化学资料几乎全部是名校、重点学校的资料,这也就使得我的教学无法降低知识难度。另外,我想讲的是这一理念提出除了有其必然性以外,还有其合法性。尽管来到菁华中学的学生生源差、底子薄,但只要学程设计得当、教学保障有力,是有可能取得进步甚至接近或者达到重点中学的要求的,这一点在我做课外辅导与重点中学和名校的学生接触中感受尤深,他们的底子确实扎实,但他们并不是高不可攀,他们仍然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地学习和训练才能取得优异成绩,而这些扎实的工作恰恰是菁华的教学所难以达成的。

从这学期开始我辞去了职高数学的教学工作,专注于普高化学,这使得我终于有时间将一门学科研究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加之来自课外辅导工作的启发,我开始质疑之前所提出的理念的一些前提,那就是,这样的要求,即使是学生全部达到,这样的化学到底有多少意义。如果说重点学校或正规学校的学生将考学作为最大的意义,那么对于菁华的学生来说--他们中很多对此并没有执着的信念和想法--这种训练又有什么意义,这让我的思索回归到学习本身、知识本体。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想升学,我们用"高考要考"这样的说辞已经没有任何恫吓学生的威力的情况下,学化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知道"麻黄碱是一种兴奋剂"到底对他们将来的工作生活的品质有多少的提升?有鉴于此,我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学能学会的化学,学有用的化学"。后来再加上一句:"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最后一句的提出是来自于如下的一些思索。科学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我们身边的世界。物理从物体与力的角度,化学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等等。而这个世界的化学解释有它自己的一套逻辑体系和语言体系,例如,化学认为物质变化来源于分子的分解和原子、离子的重新组合。换句话说,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微观粒子体系,和用这种体系来解释世界,是化学核心的部分,是化学的语言,掌握这样的体系是一个学生学没学化学标志。这便是我在理念中提到的"基本的化学素养"。这正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对化学的界定那样:"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编写了《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必修1、必修2、选修1三个分册。下面我就谈一谈这样的一份教辅资料是如何落实贯彻以上三方面理念的。

文末附有《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第一版前言,在其中我已经对如何使用这一教辅资料和编写目的进行过较为到位的说明,在这里我从解答关于理念的三个问题的角度出发再次阐述如下:

1.《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能学会的化学"。

得益于课外辅导的开展,我有了在教学实践中详细梳理包括初中化学在内的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体系和脉络的机会。并且通过对学生在学程中的观察与师生的交流,我更加清楚地感受和认识到他们关于化学知识的建构过程。理解教材编写者在这里如此编订的意图,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会化学的相关知识的,这两点是能够贯彻"学能学会的化学"的先决条件,也是"能学会的化学"的具体内容。

在编写《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过程中,我在阅读教材时始终在想教材编写者到底希望学生掌握什么,想让他们获得什么知识和形成什么能力。然后,我将这些东西以提问、留空的形式留给学生去解答。这些问题来源于教材,但绝不超越教材。换句话说,只要学生去阅读教材和思索,是能够解答或者说从书本上找到绝大多数问题答案的。这就夺走了学生以"学不懂""基础差"为理由不学化学的合法性根据。如果说以前的化学确实要求很高,学生除非特别刻苦勤奋、废寝忘食地补上以前学习欠缺的漏洞才能够听得懂,那么现在的化学就不需要如此,仅仅需要学生用一些精力在读教材上,将教材上浅显的知识点记录、转述在学案上即可。

这份《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同时也决定了这个学期考试试题的变化。为了与之配套,我自己编写了选修1四个单元的单元检测题和半期、期末考试题。在这些考试题中,重视基础,问题来源主要是《知识过关》。

2.《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有用的化学"。

化学应该是有用的。这一点来自于职业教育的启发。在过去的普通中学教育中强调学科体系,强调各种复杂的变形、计算,而恰恰忽略了对身边化学现象的解释和关注。学生只有做题计算的能力而缺少对身边事物的观察、缺少生活经验的积累。

例如我辅导的一个鲁能巴蜀中学的高一学生,他能够很顺利地进行结合化学方程式的复杂计算,却无法回答"加工铝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这样的常识问题。即是说明在他的日常学习中,教师并不注重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而学生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仅仅学会了应付考试难题,而并没有办法提升自己对身边事物的理解和适应能力。这恰恰是化学"有用的"部分。

所谓有用,并不是应考这样急功近利的角度定义的,而是从学生未来人生的适应能力的角度出发去界定。在他将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多地会接触到直观的、直接的现象,而不是命题人精心设计好的文字叙述的应用题,他们如何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去解释这一现象,从而降低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感、紧张感,提高适应性、提高生活工作的效率和品质,这便是"有用"在何处。

也因此,我在编写过程中,将普通教学中往往一笔带过或忽略的例如用途、实践中的应用的知识也纳入了其中。

3.《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过关》如何体现"学基本的化学素养"。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对中学化学课为什么开课的追问。课程标准对其必要性是这样阐述的:"高中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

如果说之前的"有用"是偏重于提升学生基本素质,希望学生能够做一个更高品位、更有涵养的人。那么"基本的化学素养"则是针对想要在化学或者别的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学生,化学课应该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研究工具,具备基本的知识能力。换句话说,我在理念中并没有抛弃掉学科,将中学化学课完全变成科普常识讲座的意思。恰相反,我认为学科基础非但不是要弱化,反而应该强化。这个基础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识记,而更重要的是一种学科思维的构建,正如之前所谈到的那样,化学是用原子分子的变化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解释现象的能力。这其中包括,用原子分子的理论进行思维和推演和将这样的思维推演过程形成文字或进行口头表达的能力。后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看懂和能写化学方程式,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培养化学式的思维和使用化学语言的能力,我想这是我们过去一直被忽略而新课程所要求的。也因此,我在编写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简答题,需要学生阐述这个反应之后的道理,需要他们学会诸如"过量""适量"等等定量描述的语言。除此之外,一如我在前言中所说,对于教材中一些非化学重点掌握的点,我认为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也一并纳入。例如浓度,在选修1第75页资料卡片中,温室效应气体浓度数据采用的是每立方米多少毫升这样一个体积浓度的单位。在这里我想让学生将学过的几种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并置并加以比较各自的差别。

另外这里所说的"基本"也有之前"学得会"的含义。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对解题法、解题术、公式套用的讲解过多,而对基本方法的关注不够。其实化学计算中的差量法、十字法等都是在基本方法之上提出的一套简便方法,将以前需要两三步做出的事情一步完成。这些方法当然可以使得计算更加简单,但如果忽略了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讲授和训练就直接传授这种"中间步骤""二手公式",是令教学陷入低效、反复讲授学生却仍然不懂的元凶之一。很多情况下,学生只知用这个方法,却不知如何去用、为何要用。这样的教学学生是越学越死,只要题目稍加变化,或者出现无法直接套用的情形,学生便会不知所措。究其根本,还是对基本的原理认识不清、对基本方法体会不深。在我编写的过程中,这种需要所谓"简便方法"的题目尽量不涉及,即便涉及,我也不会按照这种方法去进行教学。简便方法是来自于基本解法熟练掌握之后自动生发的,所谓熟能生巧,但如果直接跳过基本的方法,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能导致盲目地、机械地套用。这也是学生普遍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觉得化学难学、枯燥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总结出了基于《基础知识过关》的三步教学法。

三步教学法第一步是做《基础知识过关》。这份资料既可以用作课后及时巩固的课时作业,也可以作为教师授课时学生手中的学案使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懂课堂知识。

第二步是章末标准测试初测,也就是所谓的形成性考试。在做完《基础知识过关》的基础上,进行第一次的章节标准测试。标准测试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些综合运用和扩展。我为这个测试订立了量化标准,如果学生能够达到及格分数,说明基础部分已经过关,他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这份试卷的评讲。而如果低于及格分比较多,则说明基础知识仍有漏洞,需要回到《基础知识过关》再次巩固某些基本知识。这样量化的作用是为学生自己把握自己的学情,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服务的。简单地说,过去的学生学与练都是稀里糊涂的,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的,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调控的'机会不多,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而这样的量化使得学生自己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现状有一个把握,并自己意识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在经过初测评讲之后,第三步是同一章节的再测,这次是学业验收考试。同样,这次考试也有量化标准,如果能够考到良好以上,则说明这个章节的平时学习即可告一段落,可以走入下一章节。如果不能,则需要反思第二步和第一步是否扎扎实实地完成。实际上,初测与再测在很多知识点上是重复的,而学生如果一而再地犯这样的错误,则一定是在听评讲的时候不到位。这也很好地提示学生,不要重练题轻反思,练题不在多,而在于练过、讲过之后是否真的弄懂,并且学生自己要为自己的学业负责,每一次的练习和听评讲都应该专心致志。

尽管对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创新尝试,并且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大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知识过关》还是三步教学法都遭遇到了一些我之前并没有预想到的困局。

就《知识过关》而言,因为答案几乎全部来自于书本,学生出现只知道照着书本抄答案而不加思考,而对于那些需要进一步思考,书上没有直接答案的,则干脆选择放弃不做的现象。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知识过关》也就失去了自己该起的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探索新知的作用。其实这一点跟学生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我们的学生过于习惯被动接受知识,怕出错,怕老师看不起自己,长期处于自卑的、缺乏自我效能的学习状态中。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尝试将它作为教师讲授新课时的学案纳入当堂课程设计中来。也就是按照学案上的问题展开教学和学生自学、讨论,并及时记录。而实际上对于自学能力强的、主动探究意识强的学生来说,《知识过关》是完全可以作为课后作业的。例如我前一段辅导的一个在新加坡读书的重庆留学生,他完全可以在我不讲授任何知识的情况下,通过这份导学方案,结合课件进行自学,而我仅仅需要进行纠错和重难点的点拨。

在三步教学法的实践中,我也同样遇到了类似水土不服的问题。学生在第一步过于刻板地照书抄答案,而初测听讲过程中又缺少反思,致使验收考试不理想的情况也常见到。三步法最成功的案例是鲁能巴蜀中学的一位刘同学,在第一章的考试中,初测67分,再测96分。而菁华的任力同学,初测约50分,再测86.5分。这说明了三步走的策略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教学法,只有针对学习特别努力、踏实、有相当基础、一点就透的学生才效用明显。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适应这种精耕细作的、有悖于以往广种薄收的教学方式。

以上就是我对这学期教学工作几个主要方面的总结,挂一漏万,并且囿于我的水平错讹之处在所难免,还请领导及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经过编者近两个月的努力,《化学基础知识过关》的前期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目前已经完成的有必修1、必修2以及选修1第一、第二章的内容,预计余下的工作也会在今年年末完成。

身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高中化学教师,编者为自己能够成为本轮新课程改革的亲历者而感到庆幸,同时,也感到压力空前。编者思考最多的是,在当前这个改革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能够做些什么来为改革添一把柴。这份《化学基础知识过关》既是编者从事高中化学教学一年多以来的全面总结,也是献给改革的一份薄礼。

面对如今各大书店里琳琅满目的各种教学辅导资料,为什么编者还要再编一本,这本书究竟有何不同,编者又希望它能够起到哪些作用,在下面给予说明。

首先是为什么要编这本书?与市面上的各种辅导资料比起来,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起点极低。相较于各种资料以"拔尖"作为第一目的的编写思路不同的是,这本书的编写对象主要是面向基础薄弱的学生或者只是希望通过化学毕业会考的文科生。实际上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育应该逐渐走出传统的以人才选拔为目的精英教育的怪圈,而走向以普及科学文化素养、让所有受教育者都能够在学科上有所发展为目的的普及教育。事实上,能够成为顶尖人才的始终是少数,而在我们当前教育资源分配还很不均衡的现实下,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的低质量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编者希望能够为教学落后的地区的学生、学习化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一份专门针对他们编写的教辅书。

第一,它可以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的方案。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书本的基础知识,有相当多的考查点都是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直接找到答案的。这样的编写其实也是希望训练基础薄弱的学生阅读书本的能力。相当多的学困生实际上在阅读方面是有严重缺陷的,他们之所以学习有那么大的困难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文字信息的理解能力较差。

第二,它可以作为学生上课的同步学案。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紧扣着人教版新课改实验教材,很多知识点都是以提问或者留空的方式进行编排。这也就便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同步完成相应的一些练习或组织讨论。

第三,它可以作为教师备课的参考用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把握的一条原则就是--围绕课标规定的内容标准,并进行适度的引申。可以说在这里出现的即使是完全重复书本的填空题,编者放在这里也是有自己的意图的,编者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注意到教材的这些貌似非重点的地方并且加以挖掘。化学教学不应只是原理的教学,在新教材中有很多科普性的、文字阐述的内容,其实这些地方与生产生活、化学以外的别的学科或者普通科学素养结合紧密。作为教师不应该轻易放掉任何一个可教的点。

由于编者执教化学的时间还很短,对教法及学科的认识必定还有诸多浅薄乃至于讹误之处,还请各位本书的使用者提出宝贵的批评和建议,让本书在以后的修订中可以日臻完善。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化学教学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化学知识系统和化学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联系、相互作用及其统一。它的中心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发展化学素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新课程中看重的是学生在该类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特别是高一这个基础年段,广度甚于深度。不能为了高考一味的加深知识的难度,毕竟高一学生不会全部去念化学专业。怎样才能在教与学的统一中完成这个中心任务呢?通过对学生的研究,发现学生差别很大,主要表现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方法上和信心上三方面。针对以上因素,有如下措施:

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在上课过程中,许多同学从初中升上来时,实验基础很差,有的同学居然连天平也不会用。在初中只是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根本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我们高一备课组在整个学期中,全员到位,保质保量的完成教材中涉及的所有实验。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讲题不要面面俱到,而要注重思路的分析。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新教材与旧教材从内容、版面、插图等相比,均有较大的改变。旧教材注重知识的架构与系统性,但课后习题与高考严重脱节,所以另配省编练习册,做辅助教材使用。新教材在保持旧教材知识的架构上,突出当前科技的发展情况介绍,突出探究式教学过程,突出利用插图使学生形象的接受知识的目的等,尤其是课后习题的编排注重了梯度,基础题、中难题、稍难题及难题,做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做到了与高考内容的接轨。应该说是一本不错的教材。如果教学中完全贯彻新教材的意图,可以推测学生在学完这本教材后,学习能力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但教学过程中并不理想,因为课时不足,在完成教材的同时,又要完成省编练习(如不完成,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考试成绩),加上高二年的会考复习决定了新课必须提前完成,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只能注重完成教学进度而忽略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只可惜一本好的教材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看来在现行一切为了高考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是一句空话。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骄傲、娇气并存,以自我为中心,虽然聪明、活泼,但生活上攀比严重,敢花钱,擦黑板也怕把衣服弄脏(不绝对),相当一部分学生怕学习,对学习无兴趣,迟到、旷课时有发生,和部分学生闲谈,发现他们对人生的理解是只要赚到钱,人生就成功。至于如何赚钱、钱的作用、如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等一概不知、不想,更谈不上如何做好建设祖国的合格接班人。每想到此,真感到是教育、教学的悲哀,真为我们国家捏把汗,怕我们的祖国后继无人。

一套好的教材发挥不了好的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

不能主动学习不能刻苦学习而长期的结果将是未来的青年自私、冷漠、贪婪、对社会没有责任感。所以我们应该让教育教学回归理性明确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均衡发展真正为我们改革开放事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针对我们的学生近几年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能力下降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不要总把升学率做为学校工作的首要目标,否则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而应该老老实实抓好学生的双基,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不要把学生作为学习机器,而应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习惯和方法,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也才能对得起教师这个称号。

高二化学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_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_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_。

课前预_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_,学_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_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绵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_。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_,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_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_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通过种种的措施,完成了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化学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争取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______的重要思想,关心时事,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以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_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_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根据教学调查,我觉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学生基础稍为薄弱,故在学习化学原理的时候倍感吃力。在问卷的第一题中,“你觉得化学哪一方面掌握得最薄弱”,有约40%的同学认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而这部分内容是安排在必修一和必修二里的,现在高二学习学习反应原理是但凡涉及相关物质反应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另外有约30%多的学生认为化学实验这部分知识也比较难把握。

第二,学生欠缺正确的学习方法。在“你觉得学习化学的困难来自哪里”的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同学认为是方法不对,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这说明学生在学习过程还没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第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并未引起重视。在调查问卷在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每天花在化学上的时间小于半个小时。也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的困难主要是缺乏学习动力。

为此,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重视双基教学。上课务必充分备好课,提前研究和筛选新课内容相关的辅导资料上的习题,挑选适合难度的题目给学生做,避免偏题或难题等加重学生负担。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上尽量简洁有条理,思路清晰,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做到灵活运用。

第二,加强对学习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新授课或习题课中多注意注意归纳总结,尤其是在学习一章节后对知识的梳理,使知识的形成网络化,方框化。同时,在习题课中,多注意对同种类型的题目的总结和点拨,对易错题型的分析等。

第三,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增强学习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化学科上花的时间少,根本的原因还是兴起问题。所以课堂气氛,教师人格魅力等都需要高要求达到,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感化作用,在备课时要充分想清楚哪个环节可以将期趣味化,新课引入,情境设置等,同时还要安排适当的学生活动时间,增加师生互动,及时留意学生动向及反馈的情况,并能随时作出调整。另外,也可以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吸引学生注意。另外,对于部分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同学能及时提醒,多督促多提醒,多检查作业和练习完成的质量,并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

化学高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1、课前准备,备好课。

把握课程目标,使知识技能与学生生产生活实际及应用相结合;使学生的体验、感悟与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积累相结合;使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与学生立志化学研究为化学的发展而努力的志向相结合;逐步转变以知识教学为主的备课模式,实现教学观念的彻底变革。

2、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那些材料,怎样才能教好。

3、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的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己经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教学的关系从本质上讲,学为主体,教为客体。教如何实现客体适应于主体特点,从学生为本源的思维策略去实施教学,才是培养有特色、有创新、有发展的新人才观的根本要求。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对象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习中增加难度,从思维的角度看,对学生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特别是高中教学,这种问题更加明显。如何建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联结点,只有充分发挥实验的优势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抓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训练,除了教材中安排的演示实验保证高质量完成,还结合知识系统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加部分演示实验。实验中,随时引导学生养成节约、勤俭的良好习惯。在能源利用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对家庭燃料的构成、性能、价格、资源及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提出自己对燃料利用的见解。

5、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6、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个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者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7、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教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本学期,本人坚持进行个人教育理论与业务研修,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和培训,坚持向同行学习,听课15节,参加教研活动19次,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修养,教学中对于生成性的资源及时反思和积累。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平、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

8、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在高二化学的教学中,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少数学生的学习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2016。

年7月15日。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本周的主要教学内容为醇类和苯酚,现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将教学中的一些得和失总结如下:

1、教材处理好,可顺利流畅讲完课。并且重难点突出。

2、结合张素兰老师的同桌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坚持督促学生完成每日一练。

1、第一次讲新内容,在细节上感觉把握的不太好。

2、学生做了大量题,但没有覆盖所有题型。

3、本周周过关没有及时评讲,拖得战线有点长。

1、要听不同老师的课,博取众长。

2、多跟老师们探讨,掌握好讲课的分寸和细节。

鼓励学生多做综合性的题,多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化学高二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8、10两个理科班和高二2班文科班共三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本学期主要的教学任务是文科班完成“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任务,而理科班要完成“选修模块五-有机化学”,它是继必修课程《化学1》、《化学2》之后的选修课程,对于这个模块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展开教学的,这一个学期高二的教学中的确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和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收获的学期,下面我对本学期的教学做以下几点的总结:

一、采取的措施:

1、能认真完成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因为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化学反应原理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

2、这一个学期的教学虽然是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但是从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中,知道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属于必考的内容,而且占的比重也是比较大,所以在高二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向高三年的老师借了相关的资料和考试大纲,再结合我们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

3、有时间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经验和方法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4、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面批,学生在对化学用语这一方面经常出错,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我总是先进行题目的筛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5、在本学期高二基础年段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在高考中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规模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

2、练习的训练量还是多了些,由于学生生源的原因,基础差的学生多,教学进度总是滞后,要做到段段清,节节过关就显得前宽后紧的局面。

三、下学期努力方向。

1、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3、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完成学校各项工作指标。

高二化学教学反思

这个学期担任高二(6)(8)(13)三个班的化学教学,高二学生面临学期统考及会考,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在本学期既要完成化学选修与必修的学习,又要进入必修的复习。在时间紧,内容多的情况下,如何高效的利用课堂,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回顾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情况,有如下几点体会:

教师能否真正把握好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能否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亦即教师的自我监控。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修改,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变换,教学活动的检查以及教学信息的反馈与评估等,都需要教师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

善于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即在课堂上密切注视学生的反应,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这个过程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和反应等方面随时保持有意识的反思,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使之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应在每一个单元甚至每一个课时教学前,均应对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认识,因为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前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以免目标过高或目标过低,使教学效率低下,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设定教学目标,第一,要体现目标设计的人本观,即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要体现目标的整体性,应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时作为我们的教学目标。第三,要突出重点目标。课程目标由系统的教学目标来体现,每一章节的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每堂课的目标要突出重点,强调目标的整体性,并不是说每节课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重点目标。

首先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反思。例如,在高中化学盐类的水解的教学中,对于弱酸弱碱盐的水解情况不应作太多的涉及,但也不可只字不提。

其次是对教学内容广度的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鼓励各地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师选用教材的余地进一步扩大。对于选定的教材,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挖掘教材的教育内涵,或对教材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了没有适合所有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方法,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自己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基础对教学方法作适当的调整。

例如:对盐类的水解教学时,把教学方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实验探究为形式,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关注和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

尝试改进是在反思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老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学中的细心体会,善于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只有悉心沟通,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准确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师生间沟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言语与体态语言是沟通师生双方信息、情感的重要手段。。

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有效运用,还要求教师勤于调整反思,即观察、反思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以说,调整反思是尝试改进的延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研究原有的问题是否已经较好解决,如果已解决,教师则应针对尝试改进的成功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和手段,以巩固自己已经形成的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原有问题再次出现。例如,在学习“铁及其化合物”一节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对铁在不同强弱氧化剂作用下的氧化产物,能较好掌握,但一碰到铁与稀硝酸、锌与氯化铁溶液等反应,涉及到因量的关系而引起产物不同现象,往往考虑问题就不周全了。意识到这个问题,再进行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铁的变价特点,掌握fe0价、+2价、+3价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0价fe的还原性,+3价fe的氧化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等。由此引导学生掌握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这样就可以强化学生的认识。

实践表明,“反思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有自觉的意识,在不断尝试“反思性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和能力。此外,教师反思能力结构中的自我监控能力与教学监控能力是相互影响、彼此促进的,以教学监控能力的培养为切入口,可以进而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养成对学生的敏感性。这样,教师的监控能力不断得以提高,面对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都可以应付自如。

化学教学中要求我们反思的层面是很多的,我们应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加强对教学情节的回顾、反思和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

高二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

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想想本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有得有失,为了更好地完成今后的教学工作,我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这学期,我担任了高二年级四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所以教学任务重,但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得到了所担任班级学生的好评和尊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习的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终身受益。下面,浅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1、注重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做好这一工作,我经常会在本节课结束时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在第二堂课我会及时提问,还会让一些同学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这些措施督促学生在课后做好预习工作,一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满堂灌”,老师知识一味的讲,学生只是坐着听,记笔记,灌输式的的教学方式。我一直都很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老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要想办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结论。为了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1)让学生积极的发言。认真、耐心的听学生讲,然后针对学生讲的做点评,有时候点评也让其他同学进行,最后给予鼓励,肯定。

(2)课堂尽量给同学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来解决一些问题。让同学上黑板做题,讲题。

(3)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组织好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我也曾经让学生自己到黑板上来做课堂演示实验,结果学生很积极,教学效果很好,我觉的这种方法应该继续运用下去。

(4)尽量的设置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我一般是会设置好几组问题,问题的设置遵循有简单到难,由浅到深的原则,而且,我也很注重提问题的方式,语气等,尽量做到每个人都积极的思考。

(5)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我发现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种很有趣的能力,他们会听老师的语气来回答问题,比如说“是不是!”他们就会回答“是!”,“对不对”他们就会回答“错!”等,所以我也经常的在语气上误导他们,为的就是让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思考,而不是经常的滥竽充数。

(6)我也经常给他绵输一种思想,一定要独立的思考,老师讲的不一定对,也许那一天我讲的就是错的,所对老师讲的知识要大胆的质疑,有问题就问,要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看法观点,不要一味的符合别人,以来别人。

通过以上的一些措施,我的目标也基本上达到了,现在好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觉的这是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收获。

3、注重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

我也经常给学生讲课后一定要及时的复习,每天都要花一定的时间复习当天的知识,每门课只要花5-10分钟每天就可以了,只要天天坚持下来,复习的效果绝对是很好的。

通过种种的措施,完成了一学期的化学教学工作,对化学的教学工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会用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争取以后的工作干的更好。

过去的一年,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之下,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关心时事,积极要求上进。在工作中,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始终以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平时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师表形象,敬业爱岗,奋发向上,把热心献给事业,把爱心留给学生。工作至今,依然保持着高度的教育激情,始终以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投身于教育事业。工作两年来,自己勤恳的工作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优良的教学成绩,得到学生、同事、家长、领导的一致认同和肯定。

我能认真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圆满完成学校教给的各项任务,具有扎实的化学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高中化学教学。任教两年多来,我认真钻研,虚心请教,认真研读教学理论,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教学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甘做“配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师生的互动、交流,还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我的教学手段灵活多边,课堂注重实效,所带班级化学成绩常名列前茅。新课程实施以来,认真钻研新课标,并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本人还注重教后反思环节,并不断的记录下自己的教学感悟,长久坚持对自己的教学风格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