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高考及评析(通用19篇)

时间:2024-01-08 07:47:17 作者:紫薇儿

作文是一种表现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而优秀作文更是能展现学生的独到见解和思考深度。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作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高考文综卷政治试题评析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评析

高考化学试题已经露面,笔者看到试卷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题考查的比较新颖,但实际选项比较明显,大题的难度也很平常,没有明显的坡度。试题的难度与和相比较基本持平,试题整体特点分析如下:

1.选择题仍然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考法新颖,例如:第9题考查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第10题考查缩聚反应及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主观题以考查能力为主要方向,同时在考查问题的方式上力求综合。例如:第25题仍然是有机推断题给出的信息有两个,第一个信息比较陌生,第二个信息是常见的羟醛缩合;26、27题主要考查无机原理综合,28题的实验探究考查背景为三价铁与碘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方向与一模、二模极为相似,学生得分并不算太难。

总体来说,这是一份有一定区分度的试卷,一份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的试卷。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孙一夫。

1、命题难度难度略降,难度分布与相似。

难度略低于14年,中等难度题目为主,高难度题目集中在非选择题个别考点。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同时也能区分出特别优秀的学生。而从往年的生物高考分数段来看,30%以上的孩子集中在60-70分数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例如选择题方面,难度集中在第3、4题,第1题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第2题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第5题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步骤,难度均比较低。

2、考察核心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不考察偏难怪,试卷大气灵活。近年来北京市命题的特点比较鲜明,内容的考察与考纲的要求相符,但命题灵活,综合性较强,死记硬背的孩子并不会得到很高的分数。命题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型题目占比重大。例如29题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以实验探究为背景,又贴近生产生活实践。

3、考察灵魂四大能力的考察。

能力考察方面,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依旧是考察重点。14年的高考试卷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考察分数最多,但失分率最多的环节在获取信息能力,的高考命题延续了这一特点。

高考大改的前夕,整体追求的是平稳过渡,希望的考生能够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在16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物理短评。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赵玮。

今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具有以下特点:整体试卷稳中有升。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保持一致,考察内容仍然以力学、电磁学主干知识为主,但试卷难度有所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要求有明显提升,问题情境新颖,紧密联系生活,设问角度更加灵活。如选择题的18题、20题、计算题23题和24题。

高考北京数学的试卷评析

作为北京进入新课改后第一年高考的数学科考试结束了,一切的预测都可以检验了,谜底揭晓,真相大白。我的总体感觉:耳目一新。

对这份题,考生可能感觉似曾相识,与此前的模拟练习很类似,可以说是练什么就考什么。这也正说明出题人与教师、学生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而不是找学生毛病。

考生的'心情应会比较平静,能把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20个题严格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查主要知识、基本方法。保持了北京卷的一贯特点:关注考生的探索意识和动手能力。如第14、第20题等,情景是全新的,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尽管今年是北京新课程第一年高考,但试题并没有一味求稳,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大胆取舍,甚至一步到位,创新力度出乎多数人意料。其中倒数第2题给人印象尤其深刻,题目新颖不落俗套,学生平时常用的方法不能解决了。但问题不是偏了、怪了,而是回归到解析几何最本质的问题: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试卷梯度明显,入手容易,但真正完全解决,还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和顽强的意志。考试后接触到一些水平不错的孩子,他们大都觉得这份试卷比平时的模拟练习难度要高,阅读量大,计算量大。

要求教师真正的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北京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综合今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特色,面向未来的地理学科等级性考试,我们可以在地理教学方面得到如下启示:

1.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地理教学。

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合理渗透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充分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理解和表达,鼓励学生发表并论证不同观点,营造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

2.注重基础,落实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教学注重主干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建构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阐释、预测地理事物的发展演化过程。

3.以地理图像为学习资源,培养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能够简洁、综合地呈现多种地理要素及其之间关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利用地理图像提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解读地理事物相互关系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地图素养和综合思维水平。

4.创设真实情境,加强地理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国家和世界的时事热点,以此为素材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或地理实践,加强学生地理学习的体验,培养学生观察地理事物、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地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点评人:陈红教研员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高振奋教研员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潘化兵教研员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康星教研员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杨利娜教研员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全新高考安徽卷高考作文评析高考试卷安徽卷

熄灭了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光明;阻挡了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一个观点,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道出了生活中的普遍道理。犹如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言诠释了这一观点的内涵。

熄灭别人的灯,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正如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会阻碍与他人的合作,还会使自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失去发展的机会。因此,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正如古人云:“独木难支,众志成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阻挡别人的路,也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总是阻挡别人的路,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不会伸出援手。因此,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帮助。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不如教给别人方法上的帮助。这样,别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从而在困难时给予自己帮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话是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只有百花齐放,才能使春天更加美丽。这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如出一辙。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快乐,那么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如果与他人分享快乐,那么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总之,熄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帮助;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因此,我们要摒弃狭隘的心理,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要乐于助人,与他人共同进步;要善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正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迎接人生的挑战和机遇吧!

年北京高考物理试卷评析

试卷在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分布,难度及其结构等方面设计合理。试题涉及高中物理中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电与磁等主干知识,全面考查考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科学探究等能力。试卷继续调整难度结构,为高考向等级性考试平稳过渡进行了有益探索。

试题的选材更加宽广。试题的任务情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更加接近科学研究的真实情境。试题素材关注时代发展,呈现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例如,第18题以我国在5月17日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背景;第19题以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改变入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对光强记录下的实验结果为素材;第20题以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修订的新国际单位制(si)为素材;第23题以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的能量储存和电容器电量随时间变化为素材;第24题则以生活中常见的“雨滴下落”为素材。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利用了语言文字、图像、图形、图表等多种手段。例如,第19、23题采用图表的方式呈现信息;第13、21、23、24题涉及图像,或者考查考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或者考查考生应用图像描述物理现象;第14、20题则采用图形呈现信息,第14题利用图形呈现了单色光的干涉和衍射条纹,第20题利用图形呈现了新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和7个基本物理常量。

试题设问的角度多样,设问层次高低不同,从而试题难度具有良好梯度,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第21题对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共设置了5小问,其中第(2)小问有两个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等常规实验项目,还进一步拓展到了思想实验,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第24题以“雨滴下落”为背景,分别从能量、运动与相互作用等不同角度,从观察速度-时间图像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描绘雨滴自由下落的规律等不同层次,从雨滴的球状模型到圆盘模型等不同角度,全面考察考生的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能力。

张玉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

丁庆红(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正高级教师)。

任炜东(北京中学正高级教师)。

姜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

曾拥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

年上海高考历史卷评析

中华文化是各族同胞在长期的共存、交流、冲突中共同创造的。我们在试卷中设置了主题为“中华民族”的第37题,要求学生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论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理解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民族联系不断加强、同时多元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

2.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外交的潜在价值。

15世纪起,中国和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远航活动,即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在以往的史学体系中,往往强调后者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即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地理大发现又使欧洲人借助快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抢夺殖民地,最后,其结果,形成了以欧洲人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欧洲成了世界的中心。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却没有为中国获取到即时的经济利益,错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其结果,不仅没有让中国保持住明朝初年领先于世界的地位,反而为近代的屈辱历史埋下了祸根。然而,海外华人却并不这样看问题。近年来,不少西方学者也对郑和下西洋的课题颇感兴趣,继以前提出“中国人率先发现澳洲”的观点后,又提出了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变化已经清楚地展示,西方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在构建世界秩序方面已经显示出局限性,片面追求价值观输出,动辄以武力打击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手段,带来的往往是更大的动荡。多元的世界呼唤着多元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基于这些考虑,命题组把“大航海时代”定为试卷中具有“翘尾巴”色彩的末尾大题,通过补充大量阅读材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深挖中国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的内涵,强调郑和船队实际上向世人提供了一个范例。这个范例,不仅成为当代中国推行和平外交的一笔财富,其所展示的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精神,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

3.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第19题《马关条约》,表达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第35题漫画“在远东”,体现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的重大贡献;第38题“租界见闻”,发掘乡土历史资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其二,呈现中国人为追求国家富强的曲折历程。如第16、17、21题,第23题,第28题,分别体现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时期,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所做的努力。

其三,倡导依法治国、追求平等的现代理念。如第36“罗马法”一题,展现了古罗人马依法治国、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第34题体现了近代中国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4.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

突出命题的情境设置与问题立意导向,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来上海高考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思路。今年的第36题,以一个“问题意识”(古罗马的奴隶是否被排斥在对象法律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情境,引导考生通过对课外史料的分析,对教材的结论展开反思,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创新精神。此外,第39题,关于全球化这一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至今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试题通过引导对这一话题的讨论,考查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地、批判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北京高考理综试题评析

又是一年的高考落下帷幕。这已经是北京新课改的第二次高考了。从试题的结构来看,与去年的题型完全一致。难度方面,学员们普遍反映这次题目很怪!选择题比较简单,大题难度方面无论从知识点考察的广度,还是从某些综合题目的思维容量来看,比起去年有了较明显的提高。这与我们去年高考后对今年考题难度的预测完全一致。部分题目命题比较新颖,与生活生产结合比较紧密,但是依然是可以在书本上找到根据。这样的命题给今年的考生带来了一定的压迫感。

一卷选择题的难度适中,第一道题就是有关垃圾分类的化学与生活问题。后面的几道题中出现了较为传统的“fe-zn,fe-cu普通原电池原理”、“方程式对应目的”、“平衡图像”等考点。学员普遍反应,某些题目错误或正确的较为明显,运用我们讲过的技巧可以秒杀。

二卷果然考到了我们强调的一元法二元法测质量分数,虽然题目分值较少,但是对于增强信心是很有帮助的。但二卷里面的某些题目设问较为奇怪,比如第一道题目从原子结构、与氢气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等探究卤素氧化性的递变规律,这和去年的探究性实验题目的考点有一定的重叠性。而且整个考题中关于明显考察元素周期律的考点只有这一处。第二道题目考察的是经常强调的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的考点。第三道探究性实验是关于so2通入钡的盐溶液中产物判断的考点,结论因为我们强调过,比较容易得出,但是中间原理的探究比较繁琐,但只要我们把握so2使盐溶液沉淀的`两个条件:过量碱或氧化剂,其实有某些问可以很顺利的答出。这些无机题目的难度其实并不大,只是因为我们不熟悉一些新鲜题目的设问规律和答题要点,再加上一模二模的考题一般与真正的高考又差的很远,没有什么指导价值,考生还是多少会觉得有些吃力。

有机化学考到的物质pvb,pvac等我们在同步的复习课上强调过,如果学员认真复习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关于缩写的提示我们也曾经给大家灌输过。关于醛基的保护也有在题目中涉及,但没有进行设问。另外学员反映不存在传统的同分异构体的考点,令人感到十分诧异。总之绝大多数学员反应说今年的有机题目超难。

下面说点大家比较关心的: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大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下面我说一些真实情况的反馈,如果你的弱点恰好被我说中了,也不要懊恼,因为你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去面对它。希望大家认真看一看,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1、关于有机化学。

“我有机学的挺好的,都能做出来,但就是做题速度不够快。”

“我有机方程式都会写,老师讲的我都会,题目练了不少,但拿到题目就是推不出来。”

“陌生原理我怎么看不懂啊,同分异构总是数不对啊。”

根据多年的培训经验,我们发现北京的考生可能存在以上种种问题。我们的解决之道是--题型模板+知识下放。

(1)将一些陌生的原理作为补充内容传授给学生,让考生在考场上节约处理信息的时间。

(2)另外帮助学生总结出几大常考模板,可以用来套用。

(3)传授秒杀同分异构体书写和总数统计的“大招”。

相信我们的学员们对肉桂酸、香豆素、羟醛缩合什么的都很熟悉吧。今年的北京各区一模二模题目又充斥着这些陌生信息,如果提前进行了梳理和补充,考场上收获的除了效率,还有自信,也就是传说中的做题直觉。

2、关于《选修四》(电化学、热化学、速率平衡、电解质溶液等)。

这本教材中的需要理解的原理很多,我们的学员大体分成三类:一类是近乎放弃,每次都靠人品;一类是半吊子,时对时错,基本也需要靠人品;还有一类就是一般能够做对题目,但一道选择题用时将近3分钟,造成一种由于做题速度不够快引起的“隐性失分”。那么大家觉得有没有可能能够“秒杀”这样的题目呢?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我告诉你,电化学中一般问电极的ph有这样一个口诀:“原电池正增负减,电解池阴盛阳衰。”那么我问题,“该电解过程中,阳极附近ph下降”这个选项对不对呢?很多同学会说,题干是什么啊?其实用不着看的,这个选项如果阳极出氧出氯一定是正确的,不信你可以试试看。其实像这样的招数还有很多,可以帮助大家迅速解题,提速提分。如果大家感兴趣,欢迎来探讨和交流。

真心祝愿明年参加高考的同学能够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北京新东方优能中学教育李政。

(责任编辑:唐悦芝)

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北京东城区教科研中心王富友)。

1995年在全国范围内(除上海考区单独命题外)实施了会考后的高考科目组试验方案(俗称3+2方案)。就历史学科而言,第一次以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为考查范围(和初中教材脱勾),人教社编《中国近代现代史》也是第一次纳入考试范围,19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关于学科能力要求也作了重要修订,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台的。综观95年试题,它确是依据95年《考试说明》编制的。命题中坚持了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学科能力的原则;坚持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坚持了既要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学习潜能强的优秀考生,又要有利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稳定的原则。95年试题在吸取前两年命题经验的基础上,本着“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的作法,在发掘题型的能力考查功能方面,在坚持注重能力考查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试题难度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

一、试卷的结构。

95年试卷的题型结构和知识内容结构保持了相对稳定,但都作了必要的“微调”。

表1:试卷的题型结构与知识分布。

(附图{图})。

(附图{图})。

知识内容结构。中国古代史,95年试卷与94年试卷相同,均为38分,占总分的25%。但由于95年不考世界古代史(94年为16分,占总分约10%),其所占分数分别移向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见表3)。这样中外历史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由94年中国史90分占总分的60%,世界史60分占总分的40%,变为95年中国史98分占65%,世界史52分占35%。从知识领域分布看,1994年试卷中,政治、经济、文化为70:15:15,开始改变了文化史畸轻的状况。但95年对经济、文化的考查有所削弱。

(附图{图})。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2][3][4][5]。

高考失误作文评析:寻根

“请同学们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40分钟内完成,马上开始!”语文老师的话音还没落,教室里就嘘声一片。翅膀?要怎么写呢?我顾不上其他,大脑飞速地旋转起来。

“唉,平时看了那么多,怎么全都记不住了?”只听见同桌在唉声叹气。望望其他的同学,大家都差不多嘛,有的不是在‘抓耳挠腮’,就是在‘低头思乡’。”我呢?一点进展也没有。

“……翅膀,可以让鸟类飞上蓝天,不过光有一对翅膀是不够的,还要有……”不好,生物老师的话怎么冒出来了?这个到底要怎么写?我脑子里一片混乱。

“对了,就写……”“‘飞翔’的‘翔’字怎么写?”同桌那该死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不好!灵感没啦!”我瞪了他一眼,那一眼一定瞪得他毛骨悚然,不然他怎么会连眼睛都没来得及眨一下就把头缩回去了?不过事已至此,灵感是找不回来了。

后记:其实,每个人都因有一双翅膀,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世间万物。思路也一样——所以,我写了这篇作文,这一定换了一个角度,因为我给了自己一双翅膀!

【误区警示】。

误区点击:。

本文是一篇三类偏下的考场作文。作者能围绕“翅膀”来写作,且用一个后记来再次明确扣题,所以文章扣题还是比较好的。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作,结构清晰,有头有尾;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心理描写也还具体、生动。总之,本文符合三类作文“中心基本明确、感情较真挚;层次清楚、结构较完整”的要求。

但是,这篇作文的问题也是突出的、典型的,其主要问题是:

1.立意的高度不足。文章虽然是围绕“翅膀”写作,但只是表面扣题,“翅膀”是什么,含义为何,从文中却看不出来。

2.内容较空泛。因为作者对“翅膀”理解不到位,文章的写作重点显然偏离题目要求,写作者及其同学关于“翅膀”这个作文题目选择什么来写,似乎与题目要求揭示“翅膀”的比喻义、象征义相去甚远。这就跟“万能造句公式”(老师叫我用xx词造句)犯了同样的错误。

此外,还有个别语病。综合各种因素,最后判为三类作文的下档分。

点石成金:。

修改这篇作文,一是要提高立意,写明“翅膀”是什么,含义为何,让读者一目了然;二是言之有物,选择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揭示“翅膀”的比喻义及象征义,并加以总结提升;另外,在语言表达上也要适当润色,使文章富有文采。

高考作文范文及评析优选

表盘上有三把旋转的剑。

时间的小脚丫。

跨越在滴答的声音里。

我看见。

马路上奔驰的公交车。

曳着长身躯划过清晨。

像一道闪电。

带走奔跑的四季。

还有一天生活的开启。

长椅上两位白发老者。

两个酒窝嵌在笑颜里。

晨昏到日暮相伴几春秋。

我看见。

他们的故事。

像一道闪电。

划开历史的门。

我发现他们的幸福。

很相信天长地久。

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与2017年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3道题考点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确,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第3题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阅读材料是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选择这篇材料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追忆了革命先烈,彰显了爱国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导向意义。第4题作为客观题,考查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5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含意;第6题考查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它是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目的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总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文本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

从2017年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变成必答题的华丽转身之后,今年的实用类阅读题在保持去年面貌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分值上来看,虽然总分依然是12分,但却把5分的多选变为了3分的单选,多出来的两分加在了主观题上。和文学类阅读12分的主观题相比,可以看出实用类阅读的特色是主观客观并重,既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也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阅读在选材上和2017年相似,都具有实际性和科普性,变化在于去掉了图表,用的是文字材料,更注重学生的文字阅读功底。

总的来看,今年全国卷的实用类阅读题,仍偏重于对材料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材料本身清晰简明,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

高考失误作文评析:寻根

他因上谏而得到男人的最大耻辱——腐刑,他已不是男人,可他却以男人的执著,拖着耻辱之身,探陈胜之兴衰史,访秦王的音乐,踏遍神州五十载,抱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执著,以屈辱之身写了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发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忠诚”的季节。

他因家破人亡、国家沦陷而沦为亡国之人,他的忠诚面临巨大的考验,金兵的威逼利诱煎熬着他的忠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验证了他的忠诚,他懂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以一颗忠诚之心,著成了零丁洋畔一座不朽的丰碑,千百年来仍叩着人们的心灵!

先人的答案让我心潮涌动,当代人的答案也同样让人心血来潮、风起云涌。

“爱”的季节。

她是一名普通的医师,可她的爱让一间四壁漏风的竹屋成了全天下最温暖的医院!她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她在偏僻的小山村入不敷出,十年如一日地播散着爱的种子,奏响着爱的乐章,面对大城市的高薪与村民的“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牺牲小我,成全别人的爱感动中国,永垂不朽!

“无私”的季节。

她是蝉联、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女单冠军的大满贯得主,世界第一的宝座也已坐得“生疮”,她本可以光荣退休,以免自己状态下滑,但她没有,她知道国家还需要她,她留了下来,随同其他选手一起前往萨格勒布,她已28岁,却用无私普(谱)写着神话,尽管曾经的釜山让她失望,让她跌入低谷,备受非议,但她仍用一颗无私之心,为祖国的荣誉而战,倾尽心血,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

雷(鸣)阵阵,吓不倒我追求真理的执著!阴雨绵绵,浇不灭我心中的热火!青山寂寂,锁不住我万里爱之梦!江水澌澌,淘不尽我无私千行泪!

愿春风无限,吹绿“执著”“忠诚”“爱”“无私”的季节!

现场评分:内容14分+表达18分+发展7分=39分。

误区警示:

这是一篇“看上去很美”的考场常见失误作文。

从结构上看,作者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开头即开门见山地点题:“绚丽多彩的春,奔放热烈的夏,深沉内敛的秋,冷静严谨的冬,你会挑选哪一个季节?”接着分别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四层逐层展开:“执著”的季节,写司马迁以“屈辱之身”“发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忠诚”的季节,写文天祥“以一颗忠诚之心,著成了零丁洋畔一座不朽的丰碑”;“爱”的季节,写“感动中国人物”“她”“牺牲小我,成全别人的爱”;“无私”的季节,写大满贯得主“她”“用一颗无私之心,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文章最后以“愿春风无限,吹绿‘执著’‘忠诚’‘爱’‘无私’的季节”一句收束全文,呼应开头。表面上看,文章似乎处处扣紧了题意展开,还给人一种符合题意、中心突出的印象;但实际上,这篇文章却是典型的牵强附会、骨肉分离、经不起哪怕是稍微推敲的失误作文。

所谓“牵强附会”,是指司马迁诚然“执著”、文天祥诚然“忠诚”、“她”和“她”也诚然“爱”和“无私”,但可惜的是,这四人的个性特征与“季节”并没有必然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就“季节”的题意而言,无论写自然之四季,还是喻指人生、社会之“四季”,都要考虑到“季节”的本质特征是否合理,否则,任何不顾“季节”本质特征的引申和拓展都是牵强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所谓“骨肉分离”,是指即便作者对“季节”的解读(“执著”“忠诚”“爱”“无私”)能够成立,但仅仅简单地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自以为成立的观点粘贴切标签式地“突显”出来,然后生硬地拼凑出所谓的事例,这种写作方法是不足以将文章的观点与材料(事例)合理、完整地合二为一的,相反,只会带给人“骨(观点)”“肉(材料)”分离的感觉。

因此,一篇成功的考场院作文,除了要对题意进行正确的把握之外,还应当充分注意的就是“牵强附会”和“骨肉分离”:即一方面要紧扣题意确立自己的观点或写作中心,另一方面还要让所列举的材料(事例)与自己的观点或写作中心有机地的结合、融合,而不是相互游离,互不相干。

地理高考全国卷评析

考试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20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4套英语试卷供全国28个省市和自治区使用。

纵览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可以发现,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考查学生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稳定中求发展,各套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不断提高。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高考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各套试卷中,所有语篇和材料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试卷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1.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一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二卷同一题型要求考生写封邮件邀请外教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引导学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2.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的文章来设置相关题目,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全国二卷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介绍了中国的国家大剧院和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多家剧院的演出信息,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

3.介绍报道科学知识,引导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2017年全国一、二、三卷阅读理解均选取了科普类文章:一卷文章主要介绍如何自制便携式太阳能蒸馏器在野外获取饮用水;二卷的章报道了国外公司研发飞行汽车的最近进展;三卷文章介绍一个研究团队为保证老年人自信驾车从而能够独立自主生活而进行的辅助驾驶系统研发的过程。这些文章和题目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无限趣味和实际功用,还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创新在人类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

二、试卷结构设计科学合理,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2017年高考英语试卷质量进一步提升,试卷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础上,突出了基础性、综合性考查,加强了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

1.试卷结构进一步巩固。

高考英语科全国卷的.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听力部分两节通过十段录音材料和二十个问题考查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两种选择题题型相结合,既考查理解文章具体信息的能力,又考查理解篇章及结构的能力;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相辅相成,全面考查考生准确运用英语词汇、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任务情境设置紧贴生活实际,侧重考查考生使用书面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各种题型搭配科学合理,基本覆盖了考生应该掌握的必备语言知识和各语言技能包含的具体语言能力。

2.突出阅读理解能力考查。

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自己的国际意识,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语言技能的提高。所以,阅读理解一直是高考英语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被赋予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高考英语对语言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和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都是在语篇层次进行,今年三套全国卷分别采用了8个阅读语篇,阅读理解部分5个,语言知识运用部分2个,写作部分1个,体现出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阅读需要从大量的书面材料中获得需要的信息,因此,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提供足够的阅读材料。每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部分都为考生提供了大量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阅读量也一直维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内。2017年全国卷三套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单词量与前几年基本持平。

三、试卷内容设计科学,试题质量不断提升。

高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于高校人才选拔的需求,同时对中学教学具有积极引导作用,因此高考须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需要具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继续采用“一纲多卷”形式,各套试卷充分考虑不同地区考生群体的能力水平,试卷难度控制合理,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1.命题匠心独运,试卷兼具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7年高考英语各套试卷内容选材丰富,考查要求深入浅出,试卷公平性和科学性并举。试题命制基于英语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及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试题设计精心,科学规范。同时,各套试卷保证对不同考生群体的考查公平合理,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2.试卷难度控制恰当,试题区分度进一步提高。

分析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的语篇和材料选择、题目类型搭配以及考查要点设置可以发现,各套试卷着力将试卷难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全国各套英语试卷所选语篇和材料难度水平呈阶梯式分布,题目类型多样且难易搭配合理,考查要点覆盖面广,各难度层级试题数量比例合适,能够很好的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

山东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立足于时代特征,着力于把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团结奋进、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命题。试题鲜明地体现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意义,明确传达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增强考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考生树立远大理想,投身新时代建设伟业,在接力奋斗中追梦、圆梦。

1.1融会新思想,增强“四个自信”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文化积淀,同时融会新思想,将“四个自信”贯穿其中,并着力画龙点睛,在关键处破题,形成点面结合、精神深蕴的格局。

如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既选取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又选取“2020”“2035”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充分发挥作文题的积极导向功能。通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这样饱含启迪、指明方向的引导语,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引导考生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身与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使考生更切实地感受到“四个自信”,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1.2讲好改革故事,定位历史坐标。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世界。2018年高考语文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1.3唤起青春理想,奋起追梦圆梦。

2018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主要出生于2000年前后,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宝宝”。2018年高考语文从这个特殊机缘切入,精心选材设题,直接唤起考生的身份意识和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接力奋斗、与祖国一起追梦圆梦的人生理想。

如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直接面向考生发声,直接点明他们的独特身份,直接揭示他们与国家、时代之间的紧密关系,直接激发他们的青春梦想与奋斗豪情,引导考生深刻思考他们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共同际遇与机缘,把追梦、圆梦的时代主潮落到实处。

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评析

题目由个人成长中的普遍现象引入,贴近每位考生的真实体验,引导他们从个体经验出发,对成长过程中从“喜欢发问”到“看重结论”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意义进行省察。这样,考生便能结合切身感受,展开联想,发有温度的议论,做有深度的思考,从而提升对生命和人生的认识,为成长新阶段的开启做好准备。

二、关联社会的深入追问。

在个体成长的道路上,深入的自我反思离不开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追问。题目启发考生关注社会、关怀现实。从“喜欢发问”到“看重结论”的变化,发生在个体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其中既有体会成长并自觉运用理性的欣然,也有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的凝重。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忘初心,投身社会,思考未来,是每个考生都应回答的重要问题。

三、立体多元的思辨空间。

题目保持了上海卷作文一贯的思辨风格,为考生提供立体多元的深层思考空间。写作时,考生既可以写如何在成长过程中继续保有孩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也可以分析理性探究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实际效用。同时,考生还可以就“喜欢发问”与“看重结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展开写作。

题目传达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能够唤醒考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积累,激发考生进行广泛的联想和深切的思考。

高考作文范文及评析优选

我们现在常说“创新”,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以创新为最高考核指标。那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里,我们的国粹瑰宝经典巨著《红楼梦》中,也有一场创新大赛。

说大姑娘元春要回家省亲,大观园斥巨资翻修整新,其中跃水而立的一个亭子需要招标冠名,有人想直接引用欧阳修名句“有亭翼然”中的“翼然”一词;元妃和宝玉的亲爹贾政,则建议借此亭“压水而生泻于两峰”的特质,取“泻玉”为名;但最终男主宝玉力创群英,以“沁芳”二字夺冠中标。

“沁芳”之名好在哪呢?我想其核心要素均浓缩在这一“沁”字。

见文生义,三点水一个心。在宝玉心中,女人是用水做的,远比“须眉浊物”之男性更具神性、灵性与真情。而整部《红楼梦》就是一幅女性群像的壮丽画卷,以对女人不同特色真善美的讴歌来暗喻鞭笞封建男权礼教的假丑恶。

而提及群芳之首林黛玉,我们都知道书中描述她是绛珠仙草还泪而来。

《红楼梦》艺术创新的伟大之处也在此着墨,神瑛侍者、绛珠仙草、女娲补天留下一块无用之石,曹翁明暗之间,或恣意拈来神话故事,或隐喻表述因果哲意,这一切,都聚在一“水”中。

以水润群芳,以水沁真情,以水迎家姐,这是“沁芳”之一好。

其二,据原著所述分析,沁芳亭的位置介于怡红院和潇湘馆之间,又在蘅芜苑和潇湘馆之间,也就是说,它在宝黛钗的必经之路上,或者说它是红楼三主彼此相聚的核心路线图。

高考失误作文评析:寻根

根是一株花草,一棵大树汲取营养的渠道,是植株生长的基础与根本,可以说,它在植物短短的一生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可正如牛汉所作诗《根》中一般,它一生一世长在地下,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可它不觉委屈烦闷,在开花的季节里,它仍旧开心幸福。

犹记那次在国家大剧院,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像舞台望去,如孤寂黑夜般漆黑的幕布悬挂于台上。忽地,铜锣声响起,鼓声紧随其后。“海岛冰轮初转腾……”京腔!循声而望,一位朝服华冠的女子伫立于台上,轻启朱唇。“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声音中的滞涩退去,语调愈发高昂,脚步轻柔。在这十足的京味,我似梦回唐朝,金黄的锦鲤在水中轻划涟漪,刚刚开放的睡莲散发出沁人芬芳……抬脚,落布,顿,动作如行云流水;提腕,翻指,浸漫人物情思;一步,两步,水袖如水波般缓缓展开;垂露,碟损,带着诗意的指法在京剧中孕育,纤纤十指牵动着读者的心。

眼眸微湿,我沉醉于这惊心动魄的京剧之美中,每一指一步间,是年复一年的苦练,是厚重的文化底蕴。

我终于找到了我们的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本,它呕心沥血构筑了中国,精心栽培出了中华儿女。它默默无闻,一心只为那沉甸甸的果实,那注满了它全部心血的希望。

我坚信,我们的传统文化将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中,颠扑不灭,也会有更多华夏子孙去寻根,去寻找那生长在最深处,却依旧熠熠发光的传统文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失误作文评析:寻根

这篇文章的瑕疵在于“寻根”的提法欠妥。文中第四段提到“英语在中国的泛滥”,那只是“对汉语的漠视”,在中国,作为主流语言的汉语并没有丢失,说“寻根”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在第五段里,提出了“只有守住我们的根,我们才能将根发扬光大”的观点,接下来的部分,就是围绕“守住我们的根”来论述的,这与前面的“寻根”并不一致,没有保持思维的统一性,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假如将前面部分的提法改为“守住我们的根”,前后提法一致,这篇文章可以得到更高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