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一学习计划(优质7篇)

时间:2023-09-25 02:16:58 作者:文轩 高一历史备课组工作总结 高一学习计划(优质7篇)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一学习计划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学校课程改革办公室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总体规划和协调课改办: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主要承担者,负责学校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策划与管理;负责对教师的培训;负责为组织成果展示提供资源保障;组织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进行评价;协调与校外有关方面的联系。

2、各职能部门的职责

教务处:负责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时间安排、教师调配、学校教学资源的组织、学分登录,负责对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和其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政教处: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提供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负责对班主任指导研究性学习和其它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总务处:负责为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提供后勤保障。

3、教师职责

(1)班主任职责:

对全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负责。协助课改办进行培训,负责各个实践环节组织协调,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文档和评价材料整理归档,组织班内展示与评价。

(2)指导教师职责:

指导教师由各科任课教师兼任。任务是介绍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同学一起研讨提出课题、选定课题、指导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指导课题实施方案、记录整理材料、指导结题报告和参加结题答辩等。每学期指导任课班级的研究小组不少于2组,指导总数不超过6组。每位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老师在学期结束时要写出工作总结,其指导情况和成果将作为学期的考核依据之一。教师不得随意拒绝担任课题组的导师,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充当,必须向学生清楚地说明原因。教师一旦成为课题组的导师,就要全面担负起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职责。导师要作好指导学生的原始记录。学校将组织班级研究性学习课程情况作为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工作业绩的指标之一,学校将指导研究性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评优和职称评聘及绩效工资评定条件之一。

研究性学习课程为高中生的必修课,共15个学分。

学生参加一个课题的研究,符合规定的要求,完成一个课题可获得5个学分;每个学生高一、高二两个学年中必须参加三个课题的研究,才可获得15个学分。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1)研究前的知识准备

学生要接受学校提供的培训,自主学习并掌握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知识。

(2)课题的选择和课题组的形成

课题的确定有两种形式:一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和客观条件,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二是各备课组根据我校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研究确定3—5个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小组合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在我校,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组织形式,允许但不提倡个人独立承担课题研究。

学生一般由3-6人组成课题组,聘请任课教师为指导教师。研究过程中,实行分工合作制,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

课题组的形成和课题的选择过程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进行协调,通过沟通和合并,将有共同志趣的人聚合在一起,组成课题组。

(3)课题的论证

课题论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a、对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方法等进行阐述和分析 ;

b、课题的意义分析、预设的结果;

c、分析自己小组的研究能力(各个组员的特长)、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

课题论证主要是学生自主论证,对于那些范围过大、没有具备研究条件或没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指导教师要加以劝阻。如果学生坚持,准予立项。

课题论证要在课题开题报告中反映出来。

(4)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

课题经过论证,要共同讨论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具体范围,课题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工具和器材,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进程,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以及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分工,制订个人的研究计划。个人研究计划的内容包括目标、条件、进程、方法设计、预期的贡献等。

2、实践体验阶段

(1)相关理论研究与文字信息资料搜集

学生应了解和学习收集资料的方法,掌握上网、查阅书刊杂志等获取资料的方式,并选择有效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

(2)调查研究

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采访专家等。学生根据个人或小组集体设计的研究方案,按照确定的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调查,获取调查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如实记载调查中所获得的基本信息。

(3)实验

为了验证某种关系,为了获取某种数据,学生要进行各种实验。学生要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认真实施实验操作,并有完整、准确的实验记录。

学校也将为学生实验积极创造条件。

(4)分析、归纳与整理资料

这是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步骤。学生通过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或者实验,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料,下一步便是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从中归纳出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或观点,形成课题成果。这将是组员之间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切磋的过程。

(5)设计或初步制作

这是就项目(活动)设计型研究性学习而言的。对于活动设计,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可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对于项目设计型研究性学习,也要获取全面的数据、确定需要购买器材,并完成项目设计方案。

本阶段学生应准备提交的文档和电子稿: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经历的一些故事以及研究者各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感受、心得和体会等。

3、表达和交流阶段

(1)研究成果的表达

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实物的;更多的是多种表达形式的结合。

文字表达包括:论文、研究报告,有一些课题组也可能没有形成最后的结论,写不出研究论文,但必须有结题报告。文字表达还包括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各成员的个人总结。

进行项目设计类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组,要完成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或某一活动方案设计,还应包括为何这样设计的说明等等。

口头形式的表达包括报告会、辩论会和研讨会等。

实物形式的表达指完成科技作品(或模型)的设计和制作等。

(2)研究成果的展示与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如下几种交流的形式:

组织小组成员之间交流。

组织班级内部各课题组之间的交流。在班级内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

组织全校性交流。学校提供展台,先进课题组要对展示的东西进行陈述;陈述时要接受教师和同学的质询。

展示和交流结束后,学生进行组间互评;指导教师和课改办要对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终结评价,并对研究者个人进行学分认定和学分登记,还要对表现突出的课题组和研究者个人进行表彰。

本阶段学生应准备提交的文档和电子稿:以课题组为单位完成研究报告一份或设计方案一个;课题组的自评材料;每个学生交一份个人研究小结;各人的自评材料。

1、评价的过程

评价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操作时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开题评价应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中期评价应检查研究计划的实施情况,研究资料的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情况等。对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对于在研究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寻求校内外帮助等方式予以解决。

结题评价应包括对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全过程的情况、体验情况、资料积累情况、结题情况、研究结果及成果展示方式等进行评价。

2、评价的方法

采取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法。

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并呈交个人研究工作的所有文本材料和电子稿(包括:课题组开题报告、课题研究的总体计划、每次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研究者个人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课题组为单位完成的研究报告或设计方案一份、课题组的自评材料、个人研究小结、个人自评材料等)。

学生小组展开互评,依据参与课题研究中的贡献评出每个学生的分数等级。

班主任老师负责,与指导教师一起,结合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情况,将开题论证的成绩、学生平时成绩和答辩成绩统一汇总,根据学校规定的不同权重,对每个学生作最后的成绩评价。班主任老师学年末对本班学生课题研究进行评价总结。

3、评价的内容

(1)指导教师的评价要点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重点在于学习经历与参与态度,或者说基于过程的表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但不能琐碎、过于具体、过于复杂。

指导教师评价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课题开题阶段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研究阶段的科学性指导与激励性帮助,课题结题阶段的评价性分析与建议性指导。字数不必太多,点到就行;内容不可太空,要言之有物。

(2)学生个人评价的相关内容和材料

一份不少于500字的小结;一份完整的个人活动实录;在小组内交流个人小结。

(3)课题组评价的相关内容和材料

一份不少于3000字的报告并交电子文本;归类收集的相关资料、实验数据或调查记录;在班级内展示研究成果、过程和体会。展示、交流至少要用powerpoint,或网页演示,或其他辅助手段。

高一备课组长:

各备课组长带领全组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研究确定3—5个课题。写出每个课题说明(500字左右),包括课题的研究方向、方法、要求等内容,以便学生了解与选择。此项工作务必在3月20日前完成,将课题说明的电子稿汇总至课改办(刘嫚主任处)。

高一班主任:

第4周(3月22--26日) 各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课题说明选择课题,组建课题小组(每组3-6人)。

第5周-第6周(3月29-4月9日) 组织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并将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存档并上网。

第7周-第15周(4月12日—6月11日)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

第16周-第17周(6月14日-25日) 组织学生做好结题工作,撰写研究报告,制作ppt。

第18周-第20周(6月28-7月16日) 组织班级展示交流,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并将每个学生的评价材料存档并上网。

高一全体教师:

第4周(3月22--26日) 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根据课题说明选择课题,组建课题小组(每组3-6人)。

第5周-第6周(3月29-4月9日) 协助班主任组织学生撰写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将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存档及网上指导评价。

第7周-第15周(4月12日—6月11日) 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及网上指导与评价。

第16周-第17周(6月14日-25日) 协助班主任指导学生做好结题工作,撰写研究报告,网上指导与评价。

第18周-第20周(6月28-7月16日) 与班主任一起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网上指导与评价及书面评价。

高一数学计划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8人。两个班基础差,学习数学的兴趣都不高。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重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奠定立足社会所需要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基础。

1、深入钻研教材。

以教材为核心,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把握知识的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对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把握新大纲。

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准确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增加阅读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以拓宽知识的广度来求得知识的深度。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

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教研组要根据教材各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每人每学期指定一个专题,安排一至二次教研课。年级备课组每周举行一至二次教研活动,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的内容。

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高中数学新课程新教法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集合

第二周函数及其表示

第三周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周指数函数

第五周对数函数

第六周幂函数

第七周函数与方程

第八周函数的应用

第九周期中考试

第十――十一周空间几何体

第十二周点,直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十三――十四周直线与平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第十五――十六周直线与方程

第十八――十九周圆与方程

第二十周期末考试

高一学习计划

1.学习新单词,掌握形、音、义、类、并进行联想记忆;

2.对新课文难点,疑点给予标示(词、句、段);

3.了解单元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

4.尝试归纳各单元语法的基本用法和规则.

1. 专心听讲;勤于思考;

2.认真记笔记(应视重要与否来记,如记重要的搭配、重要句型、词语辨析等);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举手提问、答问、合作讨论、发言等.

4.自觉改正写作中的错误,并收集易错、常错词、句;

5.用文件夹或文件袋有条理地整理和收藏练习以及测试卷.

1.大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记忆或听写单词、词组和基本句型;

2.朗读或背诵优美文句、文段;(可以读写结合)

4.读英文报纸的新闻等.

明白考试目的,知道考试范围内容及要求,做好心理、知识及物质的准备。

沉着应试,胆大心细,认真审题,先易后难,规范答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要有抢分意识,检查时要从赋分大的题目着手,书面表达尤其不能放过。

2.做好错题更正、收集、归类整理工作;

3.整理、改进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及学习方法.

1.梳理当周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

3.仿写一篇较高质量的作文并加以朗读;

5.有空练好英语书法。

必备本子:

听写本

2.作文本(2本)

3.错题收集本

4.词句、文段摘录本(读书笔记本)

5.课堂笔记本

6.练字本

7.翻译本

高一数学计划

一转眼两个月的高一学习生活已经过去,同学们即将迎来了进入高中的第一次正规考试——期中考试。作为缺乏考试经验的高一学生,不仅需要在知识上进行系统的复习,还要在心理上、方法上做好一定的准备。

考前认真复习是能考出好成绩的前提,而有针对性的复习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关键。建议同学们根据学科特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考前几天的学习作出详细、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数。

首先要把书本通读一遍,学到哪读到哪。别以为书本简单没用,在你读一遍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有很多东西已经忘记了。然后就要看看平时的试卷了,特别是不会的和错了的,这是必要的。至于练习册适当看看里面的例题吧,能弄懂的话也没什么大问题了。

考前十天复习日程安排(供参考):

第一天:集合、集合的运算,掌握概念,用30分钟做10道针对性练习题。

第二天: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及其单调性和奇偶性,掌握概念,用30分钟做10道针对性练习题。

第三天:针对第一天和第二天的内容来一个小测试。(题目控制在20道左右,14个填空,6个大题)

第四天:指数函数的复习,默写相关概念并能够画出图像。

第五天:对数函数的复习,也是默写相关概念并能够画出图像。

第六天:做一些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练习题。

第七天:模拟一次测验

第八天:分析试卷

第九天:把前面复习过程中的一些错题整理在错题集上

(我认为高中数学集错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第十天:给学生看错题,同时进行考前辅导。

高一教师计划

教学方面1.教师刚刚接触新教材,对于三年教材的整体把握还不到位,在教学设计中还不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探究精神。

2.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手段不够丰富。

3.辅导差生方面的措施不够灵活。

4.教师所具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需要不断学习,如物理、化学政治学科等。

学生:

1.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难。现在的高中新教材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基础之上的,而历史由于不是初中学生必考科目,所以学生基础知识不牢。

2.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网络知识的欠缺或资源有限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具备自己动手探究问题的能力。

3.对学科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

教材:

1.新教材用的是模块专题方式来编写,是建立在学生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基础之上的,对于基础知识较弱的学生来说,掌握较难。

2.教材有些内容偏难,如第二、第三单元的知识,而且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

3.教材编排每一课内容含量过大,课上时间过紧。

1、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2、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及基本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合作学习。

4、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具有世界眼光,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的文化传统。

1.在课改中充分认识课程标准的重要地位,认真学习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为依托,每一课都要依照课程标准进行备课。

2.教师认真学习,努力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新课改并不只是教材的变化,还需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探索在课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打开思维,体会学习的快乐,同时根据不同的问题设置不同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解答出问题,从而真正的理解知识。

3.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终生学习的素质。

要坚持做到每节课前,都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提出具体的问题,学生自己通过看书预习,解决部分知识性的问题,把不懂的知识找出来,第二天课上教师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知识,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相应给以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对学生的评价放在平时。

4.教师注重积累,使综合素质提高。

就历史学科而言,知识编排较难,所以对于教师也在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不仅是史学最新动态,还是涉及其他学科如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我们也不断的在积累和学习。

5.加强集体的力量,优化备课。

备课组全体成员定期或不定期的集中在一起,对将要教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如: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本课重点是什么,如何突破;难点是什么,如何排除;本课怎样设计效果较好,能激起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课上效率;课后检测应怎样编写,怎样做到精讲精练,编写哪些类型的题等。

6.课堂教学中精讲精练,落实笔头,突破重难点,提高上课效率。

高一学习计划

立志是走向成功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一个成功在等待,来庆贺你努力的结果。”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学会把握时代的脉博,面向未来,立振兴祖国之志,立自我成才之志,还要逐步培养和树立自己的专业方面的志向和理想。有了远大的志向抱负,就有力争上游、奋斗成才的强大动力,刻苦学习,努力争取优异的成绩。

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从初中阶段进入到高中阶段,在学习上要跨上一个较高的台阶。为了顺利地跨越这一台阶,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要以新的、不同于初中的学习方法,学好高中的课程。

1.努力做到全面发展与培养个性特长相结合

中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学科学习来说,也要全面发展。语文、英语作为语言文字的基本工具,数学作为运算的基本工具,首先必须学好;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也要努力学好;政治课的学习,能使我们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地理知识以及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对于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以及培养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鉴别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2.学会读书

成功的学问家,都有着迷地读书的特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中学生,读书,首先要读好课本,然后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1)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课本,往往只是在课后从书本中找出解题的公式,把习题做出来,就以为是读了课本了。这种用书的方法,在高中是决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在上课前,最好先预习课本中将要讲授的内容,这一遍是略读,只要知道将要讲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处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明白它。预习是为了使听课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课后第一件事不是做练习,而是阅读课文。课后复习,是消化阶段,是自己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综合的积极思维过程,必须及时地、仔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动脑动手,积极消化。最后,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课文再阅读,做一个全章总结,把全章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有系统地掌握它。这是一种知识归纳。

(2)广泛的课外阅读

除了精读课本外,为了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学能力,还应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特别是科普书籍和报刊。对科普报刊上的文章,除了自己特别有兴趣的可以精读外,一般只要泛读就可以了。在泛读中可能遇到一些自己读不懂或读得不太懂的问题,这不要紧,从阅读中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也是有益处的,这种阅读的主要意义在于扩大你的知识面,活跃你的思维。

高一学习计划

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建议》,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

在教学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课程观。

1、认真研究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为重点,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寓思想教育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深化教育改革。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倡以科研带教学,以教学促科研,使教学工作课题化。教师要努力提高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讨科学合理、适应性强的实验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方法,积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活动中,要把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3、做好调查研究,真正了解高一文、理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认真研究学法,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加强分类指导,正确处理对不同类学校和不同类学生的教学要求,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向45分钟要质量,反对加班加点磨学生的低劣教学方法。

4、注重知识的落实,加强双基教学,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

5、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注重教师实验基本功培训,倡导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6、要发挥群体优势,发挥教研备课组的作用,依靠集体力量,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3课时

第三节化学键2课时

机动和复习2课时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2课时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2课时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课时

机动和复习2课时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2课时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3课时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课时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2课时

机动和复习2课时

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2课时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