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建筑规范心得体会(汇总14篇)

时间:2023-10-31 16:32:29 作者:雅蕊 最新建筑规范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心得体会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动力,帮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分享。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左右)。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的制定旨在保护建筑和居民免受地震的破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抗震规范的重要性,并不断总结经验。在本文中,将分享我对建筑设计抗震规范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提高建筑设计师的抗震意识和能力,为建筑行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段:了解抗震性能(200字左右)。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抗震设计时,首先要了解抗震性能的概念和意义。只有明确了解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和破坏机理,才能有效进行抗震设计。除了学习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实际案例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参与抗震设计的项目,我了解到建筑物的地震反应分析和结构抗震设计是相辅相成的,需要统一考虑。

第三段:规范应用(300字左右)。

了解抗震性能后,建筑设计师需要学习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抗震规范。抗震规范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基础,实施抗震设计必须与规范紧密结合。以我个人经验来说,掌握抗震规范要从实际项目出发,在设计中灵活应用,并及时总结经验。同时,不断学习新的抗震技术和规范的更新,提高自身的抗震设计水平。

第四段:团队合作(300字左右)。

抗震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建筑设计师与结构工程师、土力团队、材料供应商等合作。在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建筑设计师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沟通,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任务,确保抗震设计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建筑设计师还需要与业主和施工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抗震设计的实施。

第五段:推进抗震设计(200字左右)。

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我深知抗震设计对于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抗震设计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抗震设计能力,以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希望建筑行业能够加强对抗震规范的执行和监督,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100字左右)。

建筑设计抗震规范是建筑行业保障建筑物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抗震性能的深入了解、规范的应用、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及不断推进抗震设计的实践,建筑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提高抗震意识和能力,为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抗震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建筑规范讲读心得体会

作为建筑师,不仅需要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思维,还需要掌握建筑规范。建筑规范是保障建筑安全、环保和良好功能的重要指南。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建筑规范讲读活动,通过深入学习和了解建筑规范,我受益匪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段:规范的重要性。

建筑规范是指在设计建造过程中遵循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旨在确保建筑的安全、舒适和环境保护。规范涵盖了建筑的各个方面,如结构、防火、给排水、通风、照明等,通过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使用者的需要,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建筑师的指南,也是对整个建筑行业的约束和规范,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第三段:学习建筑规范的收获。

通过参加建筑规范讲读活动,我对于建筑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首先,我学会了如何阅读和解读建筑规范文件,明确其中的要求和规定。其次,我对建筑各个方面的规范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中。此外,通过讲读活动的案例分享和经验交流,我不仅增加了对建筑规范的认识,还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更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

第四段:应用建筑规范的重要性。

学习建筑规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法律和规定的要求,更是为了保障建筑的质量和安全。建筑规范的应用能够避免设计中的缺陷,减少施工中的失误,保证建筑的功能和品质。遵循规范还能够在防灾、防火等方面提供有效的保护,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应用建筑规范是建筑师责任之一,也是对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的要求。

第五段:展望建筑规范的未来。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建筑规范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未来的建筑规范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此外,随着智能科技的发展,建筑规范也需要适应新技术的引入,保障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筑的安全和便利。同时,建筑规范还需要与其他领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协调,形成互动和互补,共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总结:

通过参加建筑规范讲读活动,我对建筑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建筑规范的学习和应用是每个建筑师的基本功,也是对建筑行业负责和保障建筑质量的必要措施。未来,建筑规范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适应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为建筑师提供准确的指导和保障,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安全、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建筑规范讲读心得体会

建筑规范作为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文献,在提供建筑设计、施工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的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发展水平和标准。近期,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建筑规范的讲读会,通过学习和交流,我在建筑规范上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建筑规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建筑规范不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起到指导作用,也保证了建筑物在施工、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规范将建筑设计、施工、用地、环境等各方面要素整合在一起,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具体明确的准则和标准。而没有规范作为约束,建筑设计和施工可能会随意性增加,从而引发各种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因此,建筑行业必须遵循和执行建筑规范,保证建筑物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其次,建筑规范的更新迭代需要与时俱进。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于建筑品质的需求不断催生新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建筑规范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迭代。在讲读会中,我了解到了一些新的建筑规范标准,比如关于节能环保、防火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这些新的规范标准的出台,体现了对于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理念的认可和引入,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代建筑的需求。因此,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应积极关注建筑规范的更新和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另外,建筑规范的执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建筑行业广泛涉及政府、建筑师、施工方、监管机构等多方面的利益相关者。只有这些相关方能够共同遵守和执行规范,才能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在讲读会期间,我发现建筑规范的执行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部分地区,规范标准的执行不够严格,建筑物质量和安全受到威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执行机制,加强对于建筑规范执行的监督、考核和惩罚制度,以提高全社会的遵守度。

最后,建筑规范的普及宣传是关键。许多非建筑从业者对于建筑规范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没有意识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因此,我认为在建筑规范的普及宣传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力度,通过各种途径将建筑规范的信息传达给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建筑行业协会、媒体、教育机构等,加强对于建筑规范的宣讲,组织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提高建筑规范的知名度和知晓率。只有大众对于建筑规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促进规范的执行和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次建筑规范讲读会的学习,我深感建筑规范对于建筑行业的重要性。建筑规范的严格执行是建筑质量和安全的保证,同时也是推动建筑行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引擎。我相信,只有每个建筑从业者都能够充分认识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不断努力去遵守和执行规范,建筑行业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建筑作品,为城市的美丽和人民的幸福做出积极贡献。

住宅建筑规范心得体会

住宅建筑规范是一套旨在保障建筑安全和居住环境质量的指导性文件。自我接触行业以来,我便开始认真学习和执行这些规定,并发现住宅建筑规范贯穿于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建筑过程中。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我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解规范。

首先,建筑规范不是随意推敲的文本,而是建筑行业多年积累和实践总结的精华。我们应该理解规范章节的制定意图,如了解规范文字背后的工程原理和安全标准,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第三段:实践指导。

其次,在实际建筑中,我们还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规范标准的执行方法。例如,在墙体的砖石工程中,规范给出了明确的砖缝要求和水平垂直度,而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用塞尺准确测量和拉线搭架保障施工质量。在实践指导方面,我们更需要注重创新思维和工艺改进。

第四段:有效管理。

住宅建筑规范也包含对施工过程和项目管理的要求。例如,规范中对盾构施工围岩的分类和处理方法、电气系统的设计标准、消防建设方案的制定等等都有明确规定。管理者在实施和监控施工时,需要严密按照规范标准进行布置和验收,保障项目的高效安全。

第五段:未来展望。

住宅建筑规范是诸多实践经验和技术发展汇集的成品,同时也是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未来随着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筑行业将迎来更具前瞻性的规范标准和更精确的质量管理。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磨练自己技能,学习新理念,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做好规范落实与贯彻执行。

结语:

总结来说,住宅建筑规范是建筑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现有的规范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提升自己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规范分享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150字)。

建筑规范是指对于建筑设计、施工、使用过程中所需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要求。作为建筑师或从业人员,我们需要熟悉和遵守各种建筑规范,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许多对建筑规范的心得和体会,下面将分享一些经验。

第二段:深入分析(250字)。

首先,最重要的是仔细研读并理解建筑规范的内容。建筑规范包括了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要求、设计细节、结构计算、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的规定。我们需要了解这些规定的背后的原理和目的,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准确理解和应用规范的要求。

其次,我们需要善于总结和提炼建筑规范的核心要点。有时候,规范的内容十分庞杂和繁琐,为了更好地应用规范,我们需要将其归纳概括,并与自己的设计或施工经验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解读和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第三段:经验分享(300字)。

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到,严格依照建筑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是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例如,在结构设计中,我们需要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荷载分配和构件选择,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同时,在施工阶段,遵循规范的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例如混凝土浇筑的强度检查、钢筋的检验等,可以有效防止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另外,我们也发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同规范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或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选择,以确保建筑的整体质量不受影响。同时,在遇到规范缺陷或不完备的情况下,我们也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反馈,以促进规范的完善和更新。

第四段:规范与创新的平衡(300字)。

建筑规范的制定是为了保障建筑的安全和可靠性,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实践中,只有机械遵守规范而没有创新可能会限制我们的设计创造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建筑规范与创新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应该积极思考如何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做出具有创新性的设计。这需要我们对规范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积极参与规范的制定过程,通过提出建议和探索新的设计方法,推动规范的不断更新和完善。

第五段:结语(200字)。

总之,建筑规范是建筑师和从业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的准则,而且遵守建筑规范是保障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通过深入研读、总结经验并灵活运用规范的要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并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创新方式。同时,我们也应积极参与规范的制定和更新,推动规范与创新的平衡发展。建筑规范的分享心得体会,正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提高的重要源泉。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4.1条第八款规定: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包括老年人建筑、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旅馆建筑、疗养院的病房楼、儿童活动场所和不小于200床位的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手术部等。

第11.4.1条第八款这种排列有歧义,对于疗养院的病房楼、儿童活动场所是不论规模大小都设置,还是按照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标准执行,在条文说明中也并未明确。考虑到疗养院和儿童活动场所与老年人建筑比较接近,使用人员都属于老弱病残群体,缺乏逃生自救能力,发生火灾时,疏散比较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因此,在执行规范时,应参考老年人建筑执行。笔者建议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合并修订时,将这一问题做进一步明确,并在其他条文修订时,更加规范明确,杜绝产生歧义的情况发生,提高规范的严谨性、可行性。

建筑安全规范解读心得体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然而,建筑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为此,各项建筑安全规范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建筑安全规范的解读和理解,分享我们对建筑安全规范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规范制定的重要性。

在建筑领域中,规范制定是非常重要的。规范制定可以规范建筑行业的规范操作流程,对于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规范制定不仅可以保证建筑的安全可靠性,更可以让建筑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更加规范和科学地管理和使用建筑。随着规范的完善,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将越来越高。

第二段:理论知识的重要作用。

建筑安全规范不是单纯的标准规定,也包括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我们不能只关注规范的标准,更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原理和理论。建筑安全规范的理论知识对我们工作实践具有很大的指导和启迪作用。深入学习建筑安全规范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建筑的原理和结构,让我们能够在工作中更加灵活和有效地解决问题。

第三段: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建筑安全规范不仅仅是一些理论知识和标准规定,还需要实践检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发挥规范的作用。建筑安全规范的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运用成熟的理论知识,同时善于总结、善于思考,不断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第四段:建筑安全规范对于行业的影响。

建筑安全规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自身,更体现在其对行业的影响。建筑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行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建筑安全规范的创新和完善,将对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建筑安全规范的实施,不仅是对建筑行业自身主观能力的提高,更是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的保障。

第五段:完善建筑安全规范的重要性。

建筑安全规范是建筑行业的基础,对于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完善建筑安全规范,不断改进和更新标准和内容,将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我们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建筑安全规范知识,与时俱进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能力。

总之,通过对建筑安全规范的解读和理解,我们不仅对建筑安全规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充分运用和实践建筑安全规范的知识,更好地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建筑心得体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1999年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由原“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重组更名而来的。这个改变并不仅仅意味着专业名称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随着国际上本学科科研与技术应用的发展、人们认识的进步带来我们对本专业定位的一个重新明确,从而导致培养目标的调整和整个课程体系的改革。通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对此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与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本专业改革拓宽的重要环节。在此重点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做一个总结。

这恐怕是很多应用型工程学科都面临的问题。一边是多数大学都要求增加基础课学时,削减专业课学时,另一边是用人单位对近年来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下降的抱怨。本专业教学改革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重大矛盾,就是:在削减了专业课学时的条件下,如何同时满足宽口径的“通才”培养要求以及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教育评估标准的“专才”要求?会不会让用人单位认为,清华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是搞理论的,不适合到设计单位等应用一线工作?通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这两者其实可以是不矛盾且相辅相成的,即所谓鱼与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所谓“通才”要求的是基础理论知识宽且扎实,所谓“专才”应该是具有灵活解决专业应用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从国际水平的角度看,现代建筑的发展对建筑设备工程师的宽口径能力与在设计中采用先进理论与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技术是课堂上教不完的,仍然可以发现它们都是从基础理论中不断衍生出来的。但是,强化基础理论教育仅靠增加基础课学时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应该让学生在某种应用中反复强化运用才能把基础理论知识真正学到手,而不仅仅是考卷上的高分。那么,专业应用的实践训练就应当是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的优良载体。如果能够正确运用基础理论知识灵活解决各类专业应用问题,这样的人就应当既是“通才”又是“专才”,有能力去解决他从来没有学过或者遇到过的实际专业问题。而用人单位批评毕业生只会读书不会干活的问题恰恰正是因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学扎实,只会脱离实际地背书,不会在专业实践中正确地灵活运用造成的。

解决了这样一个认识定位上的关键矛盾,一切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了。

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前三个学期的课程都是由其他院系开设的,只有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有本研究所开设的课程。我们对自己承担任务的教学环节中的教学方法、培养思路进行了革新,特别是从已往注重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向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转化。而实现这种转化,光依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课技巧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课程的组成进行较大的重组改革。

我们可以把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为教师讲授型课程与学生动手型课程两类。前者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实验教学,如传统的讲课;后者以学生动手为主,辅以教师引导,如课程设计。这种引导包括适当的讲课和个别辅导。我们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分中,适当压缩教师讲授型课程的比例,加大学生动手型课程的比例,在教师讲授型课程中也强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例如在培养方案中专业课有29学分,其中必修课11学分,必修的综合课程设计为12学分,任选课为6学分。因此可以说,在专业课的必修学分中,学生自己动手型的课程设计的学分比讲授型课程学分还大。我们把专业课进行了系统化的重组,课堂教学中强调基本概念、原理与宏观的技术分析,把技术细节与具体技巧剔除。因为技巧不是能够靠讲授灌输的,技术细节与技巧问题留待设计课中解决。这样才可能把课堂讲授的学时压缩下来。

此外,我们还在强化暑期实习的实战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针对教师讲授型课程这种比较传统的教学环节,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前进入专业实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有:

实践型大作业:学生自己动手做研究。

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考核改革:大作业答辩、开卷考试。

专业基础课“建筑环境学”获得了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称号。尽管本课程是最能代表学科本质特点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只有32学时、2学分,而学生却感到在这门课上花费的时间最多,而且通过本课程,对专业的特点和意义有了飞跃的认识,成为本科生进入研究室参与专业实践的起步点。

本课程面向的是大二下学期的本科生。由于本课程课内学时少,内容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而应该讲主线和要点、难点,起到学生学习教材与参考书的“导读”作用,同时在各堂课后必须辅以大量要求分析思考的作业题,帮助学生在读教材的时候深入理解理论内容,搞清那些容易混淆或者容易错误理解的概念和原理。批改好每一本作业以及在网络论坛上答疑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非常重要的途径,当然给助教也带来很重的压力,正所谓“讲一、练二、考三”。

除了课后的作业题(小作业)以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做大作业,内容至少包括一个实验型大作业和一个论文,内容可以是文献综述、观点论证等。考核方式是: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大作业做口头报告,占40%;另一篇书面报告占20%;期末开卷考试占20%,平时小作业占20%。以往我们要求学生做3个大作业,但后来发现跟大作业内容有关的概念学生搞得非常清楚,但大作业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学生掌握得就不够。因此从今年开始减少一个大作业,以一个期末开卷考试来替代,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全面掌握。

为了避免学生在选题上没有思路,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性题目,如:墙体对室外气象参数的热响应、挂窗帘的影响、不同朝向房间的自然室温的区别、攀藤植物对墙体热过程的影响、不同下垫面对微气候的影响、不同小区布局对小区风场的影响、交通噪声对不同楼层的影响等等。除了这些题目以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拟题目,教师和助教帮助他们确定具体内容和技术路线,联系熟悉该方面研究内容的研究生,安排实验设备。研究生也可以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他们希望本科生帮助做的实验课题,由本科生选择。

学生普遍反映实践型大作业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影响很大,反映在:了解了专业,并大大提高了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会不依赖课堂和教材、利用参考书和查阅文献;第一次做研究型的实验,了解什么叫做研究;从二年级开始迈出了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第一步;第一次学写学术论文和做学术报告;成绩依赖于平时的积累,与临场发挥等偶然因素关系不大。

由于实验类的课题大部分都是在研究生指导下完成的,其成果都是研究生在课题中需要的基础数据,特别是需要历年积累的实验数据,同时也锻炼了研究生的科研组织能力。所以研究生对指导本科生做大作业表现非常积极,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例二、建筑自动化。

专业课“建筑自动化”是江亿院士主讲的课程,48学时3学分,面向大三下学期本科生,采用的是英文教材。该课程由于采用讨论课的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学,积极性非常高,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教学评估中多次在建筑学院名列前茅。

本课程除48个课内学时以外,还有20个实验和参观的课外学时,共有6个实验和1个现场参观。除此以外,整个课程分不同阶段有4~5个大作业,内容是为某种类型的建筑设备系统设计楼宇自控系统(bas)方案,以学生3~4人的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作业。不同阶段有多次讨论课,各小组派代表做大作业口头报告,其他小组和教师进行质疑。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至少有一次机会进行口头报告。期末成绩主要根据几次大作业与口头报告的成绩来综合给出。

在讨论课中,不仅发言的同学参与感非常强,听报告的同学也有强烈的参与感。因为大家都做过bas方案,所以对他人的方案都很感兴趣,质疑、讨论均很踊跃,大家争相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讨论,同学们把老师课堂上没有讲过的问题或者在自己的方案中没有想过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在2002年建设部学科评估中,该课程课堂的活跃程度令听课的视察组专家印象深刻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除了上述两个例子以外,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不同程度地采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起到了促进学生主动自我学习的作用。

专业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式是综合化、实战仿真。目前的专业课程设计是12学分,课内192学时,课外不限,贯穿整个学期。

专业课程设计是在专业课与运行实习完成后的第七学期进行的。改革的方法是不仅把原有的跟在各门专业课后的5个1~3周的小课程设计合并成一个综合课程设计,而且通过压缩专业课学时来获得课程设计总学时的增加。

课程设计综合化的原因是原有的多个小课程设计存在着明显的局限,只训练了学生做子系统(如空调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系统、冷源、热源)的设计,缺乏对暖通空调系统整体的概念,更缺乏对总体方案的宏观把握、优化能力,因为实际工程中采用什么样的子系统与整个大系统方案有关,例如用热泵做热源就不能用高温采暖,又如辐射板系统是空调与采暖兼用的。原有的方法没有体现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专业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特点,而仅仅是把子系统设计的步骤一二三、怎么定某系数、怎么查表、该用哪个公式过一遍,结果只是训练了学生听从指挥做查表机器和计算器的能力,没有学到技术的精髓,更不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除了把课程设计内容综合化以外,还引入了跨专业合作的内容,让本专业的学生为建筑学同学所设计的3~4万平方米的星级宾馆配合设计暖通空调系统、冷热源系统以及全年运行与自动控制方案。设计分小组进行,每组3~4人,选出设计组长,各成员分工配合完成整个设计。指导小组有教师5人,助教1人,建筑设计院工程师1人,合作指导。进度包括4周的方案论证阶段,6周的初步设计阶段和6周的施工图阶段。其中方案与初步设计阶段的工作包括与建筑师商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确定、遮阳的设置、被动式节能方法的采用、机房与管井的安排、防火分区的划分等,锻炼了学生的跨专业合作的能力。

为了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在阶段末安排有方案评审答辩、初步设计评审答辩与最终设计项目验收评审答辩,指导教师组模拟评审专家组。按学生三次答辩的成绩和期末提交的作业(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电子文档)给出总成绩。在评定成绩中对学生设计的创新性和方案的难度有所倾斜,保护和鼓励创新性思维。

通过上述训练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各基础课与专业课知识,学习如何入手处理较复杂的工程问题,学习工程设计方法与过程,了解标准、规范、法律、法规的运用,同时训练三个能力:

(1)组织与合作能力,包括与其它专业合作的能力和与同组人员合作的能力,设计组长的组织能力。

(2)应用基础知识处理非常规问题的能力,包括应用调查和产品调查、对策的可行性论证等。

(3)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口头表达和绘图表达能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在课程设计中学会使用一些设计与计算分析软件。

通过毕业班座谈,学生反映该环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所有的实践环节中,运行实习(原称生产实习)是我们重点建设的实践环节。实习时间为5周,5学分。任务内容一般外单位委托的实际工程项目,即到存在问题的公共建筑现场去进行暖通空调系统的初调节、故障检测与诊断、能耗分析、性能评价和改进,或对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进行检测、调试。成果的形式是向委托方提交测试分析、运行改进或系统改造的方案报告。如果能够在现场进行调节改进的,就在现场解决问题。

本实习目的在于在学习专业课后,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实际工程的测试、分析与调节,让其逐渐深入接触、学习专业知识并积累工程实践经验。通过这个实习,锻炼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述能力等。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交的实习报告的质量。

由于是实战型任务,要对委托方负责而非同儿戏,指导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是保证学校的声誉和教学质量的需要。因此,实习分小组进行,一般由一位教授,一位讲师,两位研究生,带4~6名本科生,指导者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2~1:1,参加的研究生一般受过类似训练,可以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没有经过这种训练的外校考来的研究生必须一起参加实习。因此,每个暑假学期,本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除带认识实习的教师以外全部都要参与带运行实习。

学生在实习中意识到委托方是把他们作为解决问题的专家来要求的,因此责任心得到了大大的强化。在实习中往往会遇到很复杂棘手的问题,超出了本科生的知识水平,还是要依靠教师和研究生来解决问题,但本科生必须参与问题与解决方案的研讨,调动他们的基础知识,了解他们自己的工作在整个解决问题的链条中起什么作用,观察教师和研究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提交成果和考核方面,要求本科生分工执笔向委托方提交的报告,研究生修改,教师最后把关。在向委托方提交书面报告和口头汇报前,尽管向委托方的正式汇报往往是由研究生来做,但事先仍然须在学校做模拟汇报,让每个本科生有发言的锻炼机会,并作为实习报告答辩。包括研究生在内的指导小组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报告的水平给出最终成绩。

近年来,我们的运行实习为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总医院、建国门饭店、长富宫饭店、亮马河大厦、国际饭店、北京西客站、首都机场、双安商场、北京发展大厦、广州世贸大厦、上海金贸大厦、广州地铁、北京地铁等全国各地几十座大型公共建筑与交通枢纽的暖通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故障诊断、现场调试和节能改造方案论证。由于每次都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因此每年委托我们的实习任务不断。有的业主还和我们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们提供稳定的实习基地。在实习经费方面,一般由委托方提供路费、住宿费、餐费等,我们提供各种测试分析仪表和人力,也有部分项目的委托方付一定的咨询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实习经费问题,还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种对实际系统的分析调研,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能力锻炼,要求对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充分掌握、灵活运用,而且还需要大量书本上学不到的相关知识,例如运行维护的水平、居住者使用习惯、施工安装的问题等等都可能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往往成为我们在专业课与随后的课程设计中的反面教材,提醒学生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不合理的设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解决了普遍存在的困扰工科专业的“实习难”问题。尽管我们有本科生少、研究生多的优势,但这个问题的解决仍然要求研究所全体教师投入很大的努力。多年来,为了保证运行实习的教学质量,研究所全体13名教师都投入了实习环节,老中青教师、科研和社会活动繁忙的院士都不能例外,对于青年教师则更是上岗必须的锻炼环节,因此带实习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综上所述,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除课程体系改革以外,实践教学的改革在其中也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达到了“通才”培养与“专才”培养兼顾的目的。与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已有三篇论文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建筑心得体会

那些从四面八方的穷乡村到这个城市寻求一份苦力活的民工,每天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天桥下面。劳累了一天的他们,总会在这里铺一张席子,睡一个晚上,似乎这里才是他们的安居之所,这里才是他们的世界。是的,在这个无亲无故的城市,他们是贫苦的劳动人。他们没钱,但是他们却在用自己结实的身躯努力去挣钱。为了摆脱贫穷,为了家里年迈的母亲和还在读书的孩子,也为了等待好日子的到来,等待可爱的阳光能够照射到他们贫困的角落里来。

是的,他们一直在等待。建筑工地上,炽热的阳光下,黝黑的肩膀上,他们扛着一袋袋晒的滚烫的水泥快速地搬运着。对于那些高级白领的丰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他们没有奢望过,他们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但他们仅仅是在等待他们心中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的实现,他们又不仅仅是在等待,他们还在拼搏,在用他们劳累的肩膀努力地创造生活的机会。

年初时,cctv-1曾经播放了《民工》这部电视剧。看了以后,我感慨良久。剧片生动地再现了民工生活的艰难。虽然他们世代都在外打工却没有转变生活状况,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那份向往,那份等待。他们并不同于“养羊,娶媳妇,生孩子,再养羊”的牧羊人,他们并不安于现状,他们是在努力拼搏中等待阳关普照。

曾经见到过一些在外打工的民工,也听到过关于民工的一些故事,知道他们在城市中始终受着冷漠的眼神和歧视。但每年的打工潮开始时,他们仍然背起沉重的包袱踏上艰难的旅途。他们并不抱怨社会的不公,而是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那是一份多么可爱,多么令人敬佩的执着的等待啊!

农民工,上帝没有给他们与生俱来的财富,但却不能阻止他们对幸福的向往,对阳光的等待。为民工们心中那份执着的等待,我敬佩他们,永远赞扬他们!

建筑心得体会

东西方园林之中,建筑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他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所必须的。西方园林中,如法国的古典主意园林,意大利的庄园、府邸和宫殿往往集中式布置,层数一般两到三层,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全国景色。在中国园林中为满足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的要求,需配置相应的廊、亭、堂、榭、阁等建筑。从我国发展史来看,园林中建筑密度越来越高,生活居住气息越来越浓。当然建筑也不纯粹作为居游的生活需要来设置,它本身也是供人欣赏的景物之组成部分,融合在园林的自然景色中。自然景色若有人工建筑做适当的点缀,可现出神采而富有魅力,为景观添色。

建筑作为园林的要素之一是中国园林的特点,已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园林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苑、囿中的台榭。魏晋以后,在中国自然山水园中,自然景观是主要观赏对象,因此建筑要和自然环境相协调,体现出诗情画意,使人在建筑中更好的体会自然之美。同时自然环境有了建筑的装点往往更加富有情趣。所以中国园林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同自然景观融洽和谐。

中国最早的造园专著《园冶》对园林建筑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园冶》共十章,其中专讲园林建筑的有《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等六章。

中国的现代园林建筑在使用功能上与古代园林建筑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已取代过去的私园成为主要的园林形式。园林建筑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园、风景区、城市绿地、宾馆庭园乃至机关、工厂之中。

园林建筑在园林中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是造景,即园林建筑本身就是被观赏的景观或景观的一部分;

二是为游览者提供观景的视点和场所;

三是提供休憩及活动的空间;

四是提供简单的使用功能,诸如小卖、售票、摄影等;

五是作为主体建筑的必要补充或联系过渡。

中国的园林建筑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中国就有了最早的宫廷园林。此后,中国的都城和地方著名城市无不建造园林,中国城市园林丰富多彩,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占有光辉的地位。

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园林风格独特,其布局灵活多变,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形成巧夺天工的奇异效果。这些园林建筑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隐建筑物于山水之中,将自然美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力求与基址的地形、地势、地貌结合,作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

其次是建筑体体量是宁小勿大。因为自然山水中,山水为主,建筑是从。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小的。

另一要求是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设计中推敲园林建筑的空间序列和组织好观景路线格外突出。建筑的内外空间交汇地带,常常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也常是人感情转移的地方。虚与实、明与暗、人工与自然的相互转移都常在这个部位展开。依次过度空间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园林建筑常用落地长窗、空廊、敞轩的形式作为这种交融的纽带。这种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过渡都是渐变的,是自然和谐的变化,是柔和的、交融的。

为解决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问题,中国园林建筑还应考虑自然气候、季节的因素。因此中国南北园林各有特点。比如江南园林中有一种鸳鸯厅是结合自然气候、季节最好的离子,其建筑一分为二,一面向北,一面向南,分别适应冬夏两季活动。

总之,园林建筑设计要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和周围的山水、岩石、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而且风景是主体,建筑是其中一部分。

园林建筑—建筑风格。

含蓄效果就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追求含蓄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种含蓄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含蓄莫测。往往巧妙地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如首先在门外以美丽的荷花池、桥等景物把游人的心紧紧吸引住,但是围墙高筑,仅露出园内一些屋顶、树木和圆内较高的建筑,看不到里面全景,这就会使人引起暇想,并引起了解园林景色的兴趣。北京颐和园既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色倍觉美不胜收。江南园林中,漏窗往往成为含蓄的手段,窗外景观通过漏窗,隐隐约约,这就比一览无余地看有生趣得多。如苏州留园东区以建筑庭园为主,其东南角环以走廊,临池面置有各种式样的漏窗、敞窗,使园景隐露于窗洞中,当游人在此游览时,使人左右逢源,目不暇接,妙趣横生。而今天有许多好心肠的人,唯恐游者不了解,水池中装了人工大鱼,熊猫馆前站着泥塑熊猫,如做着大广告,与含蓄两字背道而驰,失去了中国园林的精神所在,真太煞风景。鱼要隐现方妙,熊猫馆以竹林引胜,渐入佳境,游者反多增趣味。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意境“二字,多以自然山水式园林为主一般来说,园中应以自然山水为主体,这些自然山水虽是人作,但是要有自然天成之美,有自然天成之理,有自然天成之趣。在园林中,即使有密集的建筑,也必须要有自然的趣味。为了使园林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之地,园林中必须建筑各种相应的建筑,但是园林中的建筑不能压倒或破坏主体,而应突出山水这个主体,与山水自然融合在一起,力求达到自然与建筑有机的融合,并升华成一件艺术作品。这中间建筑对意境的表现手法如: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乃仿浙江嘉兴烟雨楼之意境而筑,这座古朴秀雅的高楼,每当风雨来临时,即可形成一幅淡雅素净的“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诗情画意图,见之令人身心陶醉。

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有中国自己的特色和深远的文化根源。融情入境的创作方法,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体物”的过程。即园林意境创作必须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对特定环境与景物所适宜表达的情意作详细的体察。事物形象各自具有表达个性与情意的特点,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如人们常以柳丝比女性、比柔情;以花朵比儿童或美人;以古柏比将军、比坚贞。比、兴不当,就不能表达事物寄情的特点。不仅如比,还要体察入微,善于发现。如以石块象征坚定性格,则卵石、花石不如黄石、盘石,因其不仅在质,亦且在形。在这样的体察过程中,心有所得,才开始立意设计。

“意匠经营”的过程。在体物的基础上立意,意境才有表达的可能。然后根据立意来规划布局,剪裁景物。园林意境的丰富,必须根据条件进行“因借”。计成《园冶》中的“借景”一章所说“取景在借”,讲的不只是构图上的借景,而且是为了丰富意境的“因借”。凡是晚钟、晓月、樵唱、渔歌等无不可借,计成认为“触情俱是”。

“比”与“兴”。是中国先秦时代审美意识的表现手段。《文心雕龙》对比、兴的释义是:“比者附也;兴者起也。”“比是借他物比此物”,如“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是一个自然现象,可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兴”是借助景物以直抒情意,如“野塘春水浸,花坞夕阳迟”景中怡悦之情,油然而生。“比”与“兴”有时很难绝然划分,经常连用,都是通过外物与景象来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意的方法。

中国古典建筑与神仙崇拜和封建礼教有密切关系,在园林建筑上也多有体现。汉代是园林中多有“楼观”,就是因为当时人们都认为神仙喜爱住在高处。另外还有一种重要的体现,皇家建筑的雕塑装饰物上才能看到的吻兽。吻兽既是人们对龙的崇拜,创造的多种神兽的总称。龙是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开端的象征;炎黄子孙崇拜的'图腾;龙所具有的那种威武奋发、勇往直前和所向披靡、无所畏惧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理想的象征和化身。龙文化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人们仍可见到“龙文化”在新建的仿古建筑上展示,如今的龙文化(装饰)不仅仅是为了“避邪”;而且成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海内外,凡饰有“龙避邪”的,一定是华人宅府),凝聚了民族的魂之所在。吻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金銮宝殿(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保和殿都是九个。其它殿上的小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是九个小兽。北京故宫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封建帝王的朝廷,故小兽最多。金銮殿是“庑殿”式建筑,有1条正脊,8条垂脊,4条围脊,总共有13条殿脊。吻兽坐落在殿脊之上,在正脊两端有正吻2只,因它口衔正脊,又俗称吞脊兽。在大殿的每条垂脊上,各施垂兽1只,8条脊就有8只。在垂兽前面是1行跑兽,从前到后,最前面的领队是一个骑风仙人,然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共计10只。8条垂脊就有80只。此外,在每条围脊的两端还各有合角吻兽2只,4条围脊共8只。这样加起来,就有大小吻兽106只了。如果再把每个殿角角梁上面的套兽算进去,那就共有114只吻兽了。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的小兽为9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小兽为7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小兽又减为5个。有些配殿,仅有1个。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传说这些小兽能避火。由于神化动物的装饰,使帝王的宫殿成为一座仙阁神宫。

因此吻兽是中国古典建筑中一种特有的雕塑装饰物。因为吻兽是皇家特有的,所以也是一种区分私家和皇家园林及建筑的一种方法。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一般地说,多数庭院都是前后串连起来,通过前院到达后院,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意识的产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应和外界隔绝的人物(如贵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离外门很远的庭院里,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层层深入的空间组织。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一般都是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也称前后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的横轴线上,北京故宫的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体现这一组群布局原则的典型实例。这种布局是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密切相关的。它最便于根据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别。这是封建礼教在园林建筑布局上的体现。

洛阳自古以牡丹闻名,园林中多种植花卉竹木,尤以牡丹、芍药为盛,对比之下,亭台楼阁等建筑的设计疏散。甚至有些园林只在花期是搭建临时的建筑,称“幕屋”、“市肆”。花期一过,幕屋、市肆皆被拆除,基本上没有固定的建筑。

而扬州园林,建筑装饰精美,表现细腻。这是因为,扬州园林的建造时期多以清朝乾隆年间为主,建造者许多都是当时巨商和当地官员所建。目的是炫耀自己的财富、粉饰太平,因此带有鲜明的功利性。扬州园林在审美情趣上,更重视形式美的表现。这也与一般的江南私家园林风格不同,江南园林自唐宋以来追求的都是淡泊、深邃含蓄的造圆风格。

园林建筑的特色在于对地域的了解,对环境的完好融入,正确的建筑带给人的是良好的视觉和非常舒服的感觉。所以对于一个好的建筑设计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做好对地方的调研,了解当地的特色,才能设计出良好的适合地方的建筑。这就是我对于建筑的了解。

建筑规范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建筑师,要始终铭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建筑规范不仅是保证建筑安全、舒适和可持续的保障,更是符合社会、文化和法律要求的保障。同时,建筑师需要在设计中注意建筑规范、积极运用建筑规范,在实现建筑美学的同时,保障园区内人员与财产的安全。

二、熟悉和掌握规范文献。

熟悉建筑规范文献是建筑师在实践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建筑师需要通过标准、法规等文献了解有关建筑的规范、指南等内容,并掌握其常见条款和技术要求,了解其适用范围和应用的局限性,以及常见的误解或使用问题。在遇到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规范文献查找参考依据,为保障设计和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三、运用规范贯穿设计和施工。

建筑师在创作建筑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规范进行设计。贯穿给定的建筑规范,可以帮助建筑师在设计阶段中遵循规范要求,从而可以减少设计所遗漏要求的情况。施工中需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关键装置和设备需要在设计中符合规范要求,同时材料选择也需要灵活掌握。建筑物的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安全护栏、安全带等人员保护措施应配备齐全。

四、常规约束合理化。

常规约束是约束建筑的最强实支柱之一,但常规约束也不可避免会出现问题。因此,常规约束需要持续的调研、优化、升级。在常规约束的执行过程中,应加强配合,保障各环节精准协作,力求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保障常规约束的顺畅执行。

五、高效将建筑规范运用于工作中。

建筑师要善用规范,实现规范设计与施工,使规范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建筑规范不是百分百的,需要结合诸多方面来进行判断。在实践中遇到不适用的情况,建筑师需要善于运用规范,依靠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掌握实际情况,作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同时,建筑师应不断总结规范运用的心得体会,并将其精细化运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规范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总之,建筑规范在建筑咨询、设计和施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建筑师要始终铭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熟悉、掌握规范文献并运用于设计和施工,不断优化常规约束,高效地将建筑规范运用于工作中,全面提高建筑质量与安全保障。

建筑规范心得体会

建筑规范是指对建筑物和工程行业中各种标准、法规、规章、技术规范等进行统一规范,包括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要求和规定。建筑规范是建筑行业各个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建筑物和工程的质量、安全和环保,并且也是业内从业者必备的知识。

第二段:建筑规范的重要性。

建筑规范的执行不仅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更关系到公共安全和社会发展。建筑规范的规定是建筑行业中最基本的框架和保障措施,它可以减少建筑行业事故的发生,维护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能够提高建筑行业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准,保证建筑行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段:遵守建筑规范的好处。

遵守建筑规范将会带来很多好处。首先,符合建筑规范的建筑物和工程更加安全稳定,保护使用者和维护建筑设施的安全;其次,执行规范能够提高建筑物和工程的质量,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还能够降低维护成本和使用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严格遵守建筑规范,也可以使建筑行业更加文明,促进社会和谐。

第四段:自我感悟。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一直把严格执行建筑规范作为定势。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首先,了解规范和准确执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本要素。其次,要注重规范的更新,及时关注上级法规和规章的变化,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此外,让员工服从规范,树立员工遵守规范的意识,做到熟知规范和按照规范施工,提高员工对规范的认识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五段:总结。

总之,建筑规范是建筑行业中非常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保障措施。合理使用规范可以保证建筑物和工程的安全,并具有经济、社会、文明等多重好处。从个人的角度上来看,了解规范、准确执行规范、关注规范的更新、让员工服从规范,这些也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重视和注重的内容。最终,朱克曼曾经讲过,“没有规范,就没有文明“,而建筑规范无疑就是建筑行业一道重要的文明底线。

建筑心得体会

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马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迎刃而解。同时,在马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在次我表示感谢!同时,对给过我帮助的所有同学和各位指导老师再次表示忠心的感谢作为一个即将工作或刚迈入社会的新人,也要注意以下几点:

作为一个新人,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做事不要太过急功近利,表现得好别人都看得到,当然表现得不好别人眼里也不会融进沙子。工作中要多看,多观察,多听,少讲,不要说与工作无关的内容,多学习别人的艺术语言,和办事方法。

每天坚持写工作日记,每周做一次工作总结。主要是记录,计划,和总结错误。工作中坚决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工作要未雨绸缪,努力做到更好。

如果上级把一件超出自己能力范围或工作范围的事情交给自己做,一定不要抱怨并努力完成,因为这也许是上级对自己的能力考验或是一次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

不要只学习和会计有关的知识,还要学习与经济相关的知识。因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内部的运作,还要靠外部的推动。要按经济规律和法律规定办事。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当我们把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了。这里我把"教育"改成"知识",我们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也许会被淘汰,但那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永远是我们掌握最新知识的法宝。

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通过实习,我们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不足,了解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能够让我更早的为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设定人生目标,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经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工程概预算这门学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估价师对工程预算要有全面的考虑。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估价师对工程的预算方面越来越重要,所以说学好了这门课程对我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非常的重要,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薄力。

建筑规范心得体会

近年来,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筑行业迅猛发展。而随着建筑行业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在我的工作经验中,我逐渐认识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让我深切体会到建筑规范的意义。此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建筑规范的重要性以及我的感受。

一、规范设施。

规范设施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因为它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用性。规范设施意味着工程师必须在建筑现场深入了解建筑物所需的设施类型。这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基本结构,还包括空调、电气系统、消防系统等方面。为确保规范设施的实施,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需要精密的安装技术和严密的监督。同时,准确的规范设施可以确保建筑物的设计结构是否牢固,从而避免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其它战略性变化中的崩塌。

二、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既可以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有助于降低能源成本。在规范要求之下,建筑工程必须选用符合节能减排标准的建筑材料和技术。比如可以选用太阳能热水器、立体绿化等节能设施,适度减少灯光、空调的使用时间和强度,降低维护成本。

三、设计先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师们对建筑物的设计新颖常有所突破。一个好的设计可以不仅创造宽敞、舒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耐用性和使用价值。同时,每个设计师都应该遵循建筑规范的指导,在高度负责的基础上,确保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流程规范。

在建筑行业的施工工程中,规范的施工流程通常可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施工顺序与安排是施工流程的一部分,有关当地的建筑规范也会明确规定施工环节的具体流程。因此,建筑工程管理者必须确保施工流程的顺畅,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五、完成品质把控。

完成品质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实施品质把控可以确保在建筑工程项目结束前,所有质量标准都得以满足。品质把控包括规范的施工和设计、高级的材料选择以及高质量的工作流程。

总结来说,建筑规范决定了建筑项目的质量和持久性。我们必须在建筑行业工作中努力遵循规定的建筑规范要求,这可以为我们的工程师、设计师和施工队提供更加高效和安全的工作环境。规范始终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不断提高建筑工程品质的关键。只有建筑规范得到完全的尊重和遵守,我们才能建造一个更加安全、耐用和优秀的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