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19篇)

时间:2023-11-04 02:08:43 作者:灵魂曲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一等奖(优质19篇)

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计划范文四:幼儿园艺术教学计划,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换位观察: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每个小组:四本语文读本(或别的书)、娃娃、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娃娃的照片;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 娃娃不能移动; 2. 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 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

录纸项目一。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充分体现学生个性,

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

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

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

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实物观察,培养学生空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间想象能力。由浅及深

录纸项目二由直观到抽象,很符合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学生的认知规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课件、洋葱微课视频。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看图猜物》。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只凭一张图片是无法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观看洋葱微课视频《根据正面摆小方块》。

1、学生探究。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小正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还可以这样摆。

2、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3、汇报自己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学生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4、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摆小方块时的特殊情况》。

师:大家现在想到的是不是一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

师:像这样拿掉一个和两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个小正方形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习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页练习一的第3题:自己动手摆一摆。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让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物体从各个面观察的效果。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这几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使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去观察。

重难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通过实物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每个小组一个长方体纸箱,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动物吗?说说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

生:小猫,小狗…

师:淘气,笑笑也喜欢动物,今年暑假他俩带着机灵狗去动物园玩了,在动物园见过这样一头大象。(课件出示)淘气说:“大象长着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笑笑说:“大象是两根柱子顶个门,门上有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课件演示他们看到的图像)

师提问:他们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他们的说法却不一样呢?

预设学生可能说到:

生1: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生2:因为他们站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就不同。

生3:因为他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的孩子,同一头大象,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出现了看到的样子不一样的这种情况。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首先来观察桌子上的长方体,请看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不能乱动长方体。

(3)观察完后和你组内的小朋友说说你看到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

(4)说完后心里记住你刚才看到的形状。

小组同学观察长方体,师行间巡视。

师:现在咱们换个位置来观察,每个人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还是按上面的要求继续观察。

师引导以以小组做示范怎样移动位置,然后其他小组在移动。

生观察

师提问:哪个同学来说说你两次观察到的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生1、两次都是长方形。

生2、一次看到是长方形,一次看到是正方形。

师:大家观察到形状出现了这样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两次观察的结果一样,一种是不一样。也可以说可能是相同的,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咱们再换个位置来观察,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

生汇报:也是出现了两种情况。

继续体验:

师:大家观察长方体,观察到的结果出现了这样两种情况,现在咱们来观察讲桌。是不是还是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呢?找同学上台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师:在不同位置上观察物体,结果会出现什么情况?小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可能这样说:

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师:有时相同,有时不同,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是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课件出示: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师:现在来判断,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这个结论正确吗?

生:不正确,应该说成是可能是不同的。

过渡:刚才大家通过亲自观察、讨论,得出了这样有价值的结论,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体验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现在大家来猜一猜,在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猜:可能出现1个,2个、3个、4个…

接下来继续用你们的火眼晶晶观察眼前的长方体,验证一下谁的猜测是正确的?请看这次观察的要求:

(1)坐姿要端正,眼睛只能直直的看。

(2)把你看到不同颜色的面记在心里。

找同学汇报:

生:1个。

生:2个。

如果学生看不到三个面,

让学生站在桌子的四个角处观察。然后让学生坐会原位。

通过大家亲眼观察,证实了猜几个面是正确的。

生:猜3个面得正确。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又能得出怎样一个结论呢?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过渡:老师把你们最多能看到的三个面画在了大屏幕上,大家试着给这三个面取个名字。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生尝试取名。可能取为:前面、左面、右面、上面。

师:前面也可以教正面,左面和右面用数学语言归纳为侧面。

4、指一指,正面、侧面、和上面。

师谁来上台指一指手指一指讲桌的正面、侧面、上面。

让学生换不同的位置指一指。

师提问:为什么同样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侧面一会在这一会在那?

生:因为观察时站的位置不一样。

师:看来正面,侧面,上面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是根据观察人的位置而定,观察者的前面是正面,左右两边是侧面。

(三)应用新知

生:愿意。

课件出示: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知道了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可能不同。

生:在同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只能看到物体的3个面。

生:我认识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正面侧面。

上面下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个性差别大: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 。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1课时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 背面 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 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2、本位观察。

学生活动。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8.课堂练习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9.作业安排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课本p102、105页。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课件,尺子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

从几个方向观察。

1、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44米+26米=。

35米+18米=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64厘米+28厘米=。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的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难点:从一个面推测到另一个面的形状。

教学准备: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是在哪见过的?

东东他们星期天也去动物园看了大象,想知道他们看见的大象是什么样子吗?让我们来听一个关于看大象的小故事。

2.讲故事引入。

4、掲题:虽然都是一只大象,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一)教学例1,从前后两个角度观察物体。

5、练习:老师在我们学校的大门也拍了两张照片,哪一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教学例2,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物体。

同一只小狗,在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位置拍的一样吗?在小狗的前面能拍到什么?后面呢?在小狗的左边和右边拍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们真聪明,这么快就发现规律了,那么观察别的小动物是不是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再来观察观察。

想换个位置看一看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按顺时针方向移动位置,每移动一个位置就找到在那个位置上拍到的照片,并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说说你拍到了什么?移四次,完成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4、学生活动,师相机指导。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在我们的抽屉里,还有一个好朋友—杯子。请小组长把桌上的玩具换成杯子并把杯子的把手朝教室的后面放好。每个小朋友坐在位子上仔细的观察杯子。(出示图)先想一想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不要说,把它记在心里,在猜一猜其他三位同学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猜错的小朋友就到那个位置看一看,验证一下。

小组活动。

2、练习2。

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观察物体不仅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处处留心。瞧,英英他们在坐车的时候也去做了观察。

出示图:右边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先想一想,在书上连一连,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答案是否相同。

四、总结反思。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12—13页的内容。

1、培养学生初步观察物体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会进行分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茶壶、汽车模型、课件。

课件演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新课。

1、观察汽车模型,并和小组同学说说你看到什么部位,是什么样的。

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并说出怎样判断他们看到的是第几幅。

除了从侧面、后面观察物体之外,还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呢。

1、猜一猜:课件演示物体,学生说说是什么物体,从什么位置观察的。

2、观察小组中带来的玩具,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然后交换位置观察。

3、小组活动:观察桌面上的茶壶,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同学用动作表示出看到的茶壶的形状。

放一热水瓶于教室正中,学生围坐于四周,将自己所看到的热水瓶的形状画出来。

板书:

观察物体。

正面侧面。

上面下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课本p102、105页。

复习米和厘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更深刻的认识,并能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算和测量,对于角和直角的复习,则使学生学会在几何图形中发现角和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复习观察物体,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而复习认识时间,让学生认识时、分和间隔5分钟的时间的读写,并会运用时间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培养学生观察物体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课件,尺子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知道物体的长度。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

(一)米和厘米的复习

1、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2、表象与进率

(1)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

学生理解表象与进率,教师积极评价学生的方法。

(2)1米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估计与测量

(1)看书上第105页第10题中的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

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2)用尺子测量它们的长度,边测量边留心你是怎样测量的?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3)引导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4、组织完成104页第9题

(二)观察物体(课件出示汽车观察图)

1、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观察物体时,要多

从几个方向观察。

1、 观察圆柱,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你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2、 观察球和正方体你又可以看到什么形状?

3、 看到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么物体?

1、学生独立完成105页第11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想一想,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2)一枚图钉的长约1()。

(3)过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4)学生用尺上“0”刻度到“10”是()。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9厘米。

(6)70厘米-15厘米= 44米+26米=

35米+18米= 56厘米-28厘米=

1米-30厘米= 64厘米+28厘米=

这节课你学到了的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照相机、电脑、实物投影仪、玩具等。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   后面    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2、换位观察    。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 课堂总结。

五、板书。

正面            后面          侧面。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一、讲故事引入课题

1、讲盲人摸象故事

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

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二、新课(习得阶段)

(一)看

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

(1)小组活动

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2)启示::

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

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

4、练习八3题

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

(二)想

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

师:这个游戏让我们知道: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下结论。刚才我们说:不仅是学数学,数学中还隐藏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要我们去品,那从猜想中又能品出点什么呢?看事物或看人不能只看一方面就下结论,要多角度看再下结论。人们在评论一个人、一部电视剧或一种社会现象,往往因为只看到局部而下结论,便造成了片面性。要避免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是多观察,多了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如一个学生成绩不好就说不是好学生?还要看其方面----体育、唱歌、热心、遵守纪律。从多方面了解才是公平(做人做事)

(三)找

1、例2下面做一做(小组合作方式:先自己想;和同伴说;用什么方法能想出尽可能多的结论;记录共有几种;想的多的小组或有创意的小组每人一个奖品。可把学具发给学生,借助学具去找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2、总结:用分类讨论的方法不但想的多而且还不漏不重。

3、出示几个平面图(让学生应用分类讨论方法找),想可能是哪两个物体?

三、欣赏

1、出示古诗----题西林壁

2、配乐朗读

不同角度看不同的景象(准备两个图)

3、看书回顾讲的内容,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问老师或同学。

四、对照反思训练单进行反思

反思训练单:

1、我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了吗?

3、我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吗?我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了吗?

4、我学得快乐吗?我收获数学之外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吗?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习)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习

物体形状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 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2、观察圆柱体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

也是 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空间相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活动,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正确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师:杨桃、从上面拍摄的四本《语文读本》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的学生照片、若干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生活物品照片。

一、激趣导入:

学们认识老师手上的这个水果吗?对,杨桃。今天老师就要给大家讲一个画杨桃的故事。

画杨桃的故事:一天,美术老师带来了杨桃让大家仔细观察之后把它画下来,淘气也画了一张。同学们看了都笑话他说:这哪是杨桃啊,分明是颗五角星啊!

老师走过去看了看,不但没有批评淘气,还表扬他观察很仔细,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从杨桃的两端去观察,杨桃看起来就像个五角星)。

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不一样,那其他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情况是不是也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物体。

二、探究体验。

1、活动一:观察物体找图片(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情景有时不一样)。

(1)观察找照片:在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摆了四本语文读本和一些照片,四位同学坐在不同的位置,请从你的位置仔细观察,然后把你观察到的图像从这些图片中找出来,放到自己的面前。

(2)汇报:请一小组的同学上台汇报。

先说你坐在几号位,再说说你看到的是语文读本的哪一面,选的是哪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都是侧面,这两个侧面有没有什么不同呢?

(4)请小组长把书和照片收到抽屉里。

2、活动二:根据照片,判断拍照角度。

(1)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我们看看它是谁啊?请出这位同学。请大家猜猜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请同学上来站在相应的位置。

先出示一张正面和一张背面。

当第三个同学上台找到位置后问下面的同学:他找的位置对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出示第4张照片问:这一张也是侧面,和第三张的拍摄角度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2)小明他们也在给小动物拍照呢,我们去看看!书:67页,例1。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给小恐龙拍照,下面三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请在照片下写上小摄影师的名字。

这一张照片拍的是小恐龙的哪个面?是谁拍摄的?

(3)给小动物拍完照片,他们又被门外的小卡车给吸引住了。

三个人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卡车,这辆卡车在他们三个人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与下面对应的图片连一连。书70页,完成第一题。

投影订正后收起书。

3、巩固练习。

(1)根据照片把具体物体摆到正确的方向:

小动物太可爱了,老师也忍不住给小动物玩具拍了几张照片,每个小组白色信封里都有四张照片,它是汪老师分别从1,2,3,4号位拍摄的,请小组长按照照片背面的序号发给相应的组员。然后请大家根据手上的图片,摆出这个娃娃的正确位置,要保证这个娃娃摆好后,每位同学观察到的和图片上的一样。

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你们小动物的脸面对着几号位(小动物的正面对着几号位)?

(2)换角度观察:你想从其他的角度去观察一下娃娃吗?那我们来个找座位的游戏,请小组长将这四张照片合起来洗一洗,正面朝上随意的发给每人一张,然后请大家根据组长发的照片找到正确的位置坐下来。三点要注意:1.娃娃不能移动;2.不能看照片背面的数字提示;3.找好了手放膝盖坐好。看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好。

订正:每个同学是不是找对观察角度了呢?我们可以这样检验,如果你坐的位置和照片背面的数字是一样的就说明你们找对了。翻过来看看吧。四个人全找对了的小组请举手。

(3)转娃娃换座位:小娃娃朝一个方向坐累了,请小组长帮帮忙,帮娃娃换个方向,让他们面向××,现在小娃娃转方向了,同学们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在观察一下娃娃,你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请根据照片找到相应的座位。

说说你的座位怎么变化了?

还原座位,小组长收起照片和娃娃。

三、巩固拓展。

(1)根据照片猜物体(体会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同学们喜欢猜谜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给一些物体拍了照片,请同学们根据照片猜猜是什么物体(出示从一个角度拍摄的柠檬照片,有的学生猜橙子)看来有时候,我们从一个角度观察还不好确定,换个角度再来一张。

(2)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汪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1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习)。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习。

物体形状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

也是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