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学设计大全(12篇)

时间:2024-01-13 18:15:18 作者:纸韵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发展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意。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村民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难点:1、学会昼、耘、绩三个生字,掌教握1个多音字。“杂兴”一词的理解。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师准备:教具准备:常规、挂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让学生齐读古诗《乡村四月》。

2、这首诗描写了农村什么景象?学生讲述。

设计意图:《乡村四月》与《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古代农村景象。学习方法相似,有利学习本课。

二、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学习范成大的诗《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也是描写农村风光的。

3、学生自由读题。

4、师释题义:“四时田园杂兴”:四时,是指春夏秋冬。田园,这里泛指农村。兴,指兴趣,引申为即兴创作。杂兴,指随兴写来。“四时田园杂兴”的意思是指: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

三、介绍作者:

2、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请同学们看资料对作者更深的了解。

设计意图:读者只有对作者生平深入地了解才能和作品对话,和诗人对话,明诗意,悟诗情。

四、朗诵诗,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整体感知诵读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多音字“供”的读法及“兴”字读第四声。

3、请看挂图,哪些诗句描写了画面。

4、指名朗读、分组读、互相学习欣赏。

5、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试着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懂诗句。

设计意图:以自读、自悟为主,培养学古诗的能力。

五、品评朗读,感悟诗情、诗境。

1、学生闭上自己的双眼,教师朗诵诗,让学生想象诗中意境。

2、学生自由诵诗,边读边想象诗歌中所描写的画面。

3、逐句品评,交流感受。第一句主要描写了古代村民白天在田间除草,夜里还忙于织布。男女各有自己的活干。写出了劳动人民昼夜不停劳作的辛苦,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同情。第二句描写了村里儿童不懂得除草和织布。但他们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的天真童趣,同时看出了当时儿童生活的单调。也看出了农村安静,祥和,具有浓弄的乡土气息。

设计意图:感受田园诗歌的美。

六、拓展视野。

2、背诵默写这首诗。

设计意图:古代村民与现代村民相比,有什么异同。

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特点及学生生活的实际,借鉴《乡村四月》学习方法。学生以自读、自悟,自学。展开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这首诗。学生容易理解内容,诗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诗中的意境也易想象。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二)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感情升华。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和溪中心小学吕惠卿。

2009年5月7日早上我在南靖第二实验小学上了堂公开课,课题目是《乡村四月》。这首诗的作者是翁卷,共四句,28个字,表现的是初夏时节乡村的自然景色和人们忙碌、劳累的场面。

根据课本的编排思路,我在这节课上并没有把古诗教学的东西全都揉合在一节课中,而是有所侧重地教给学生一些东西。所谓一课一得,我并不在乎这节课是不是能得到好评价,我看重的是学生是不是能享受学习的过程,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课堂效果、课堂教学中自己的感觉和后来老师们的评价来看,这节课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完了古诗。

学习古诗,不能不提到翁卷。翁公此人,文学史上留痕甚浅,查书,查网络资源,只能查到是南宋时期的浙江温州人,一生未当官,生活在乡村,喜爱描写乡村生活,写诗的时候比较注意技巧的运用,除此以外没有更多的东西。这给我的课前准备增加了一点难度。作者的生平、生活经历,往往可以转化成思想内容,反映在作品中。找不到更多的资料,我只能以教师用书中对这首诗的分析来确定这首诗的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但考虑到今天是给县城四年级学生上课,讲这些内容,一来学生未必明白,二来好像有点太重品德教育。所以,我决定突出两点:景美,人勤。从课堂的效果来看,我认为已经完成了这个教学设想。因为在学习时,景美,人勤都是学生自己概括出来的。

教学用书中还说,要抓字词理解诗句和诗的意境。考虑到这首诗有些地方不好理解,有些场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所以,我决定,这首诗的教学不在这方面作设计太多的活动,简单点一下即可。那么一节课安排些什么内容什么环节呢?经过思考,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初读诗,理解诗的内容;小组轮流读诗,讨论读到的画面;全班交流,理解诗意;感情升华,入情入境地朗诵指导;吟曲,感受古诗的魅力。总的来说,一课下来,很有收获。这种收获不是语言能完全表达的。以此为激励,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完美,做一个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学有所获的好老师。

不知道,这是个理想还是幻想?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这首诗是《九年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田园诗。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四时田园杂兴》是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

流传至今的田园诗真实地描写了乡村的质朴生活,充满恬适,也充满辛劳。要让身处水泥钢筋怀抱中的城市人体会乡村生活,有着时空的隔阂和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

提起乡村,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话说,每个人心目中的乡村都不一样。通过文本的朗读,乡村生活中村民们的繁忙和小孩的意趣跃然纸上;再通过图画的补充使画面变得具象;接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讨论摆脱图画带来的局限,使乡村印象变得丰满、灵动。让学生充分的被这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所吸引,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一、初读诗歌。

1、写课题。

2、齐读课题,解题。

3、说说你印象中的田园生活,背诵学过的描写农村的诗。

4、自读诗。要求读正确了,读通顺了,读懂了。

二、品读诗歌。

1、结合插图说诗的意思。你读懂了哪一句?

2、你觉得诗的哪一句写得有意思?

『预设』。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得出结论:原来他们自娱自乐,学着大人的样各自玩啊!

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着做诗玩玩?(实践的体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得出结论:“昼”、“夜”让人感受到农民的辛苦,但“当家”让我们感受到他们耕耘的喜悦。

把前两行诗也来改改。(实践的体验)。

三、写一写。

请同学们默读整首诗,把你刚才想到、看到的情景理理顺,挑你喜欢的情景写一段话。也可以把你刚才写的片段诗整理成一首诗。

交流展示、评价学生短文。

了解作者,背诵古诗。

四、拓展。

欣赏其它几首田园诗歌,感受田园诗歌的魅力。

五、板书设计。

当家勤劳朴实。

学(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自由自在。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了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的。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过程设计。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初步领悟诗歌。

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哦,他不理解蚕桑,有谁了解?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进一步感悟诗句。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3、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4、从画面中,体会情感。

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5、说出感受。

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生:他们很快乐。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6、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重点与难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资源。

挂图、网络资源等。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借助注释,了解诗的大意。

2、能流利地背诵诗歌,积累有关描写田园风光的词句。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四月》这首诗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喜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用“用乡村四月是……”或者“乡村四月真……”说一句话。(课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把诗读正确,读流畅;读流畅的同学可以读出诗的节奏。

2、检查朗读。(分读通和读出节奏两个层次)。

抽读。重点指导好第二句的朗读。(蚕桑的读音,了的读音,借理解“了”的意思。)。

3.交流描写的景物。

师: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我们看看这首诗诗人都画了些什么?

(山陵和原野(山原)、稻田(白川)、杜鹃鸟、烟雨、人……)。

三、品读欣赏,感受意境美。

1.边读边想,浮现在你面前的这幅画美吗?为什么?

2.交流。

预设1——满眼绿之美。

(1)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遍)。

(2)透过绿遍山原,你仿佛都看到哪些是绿的?(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

(3)师追问:透过这片绿你仿佛还看到什么呢?(勤劳、生机、希望……)。

预设2——白满川之美。

过渡:在我们眼前看到的仅仅是绿吗?

(1)白满川是怎样一番情景?你的眼前仿佛都出现了什么?(白茫茫的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2)指导朗读。

这样的情景美吗?能不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绿白交融的美,读——。

是一片生机盎然的美,更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美。读——。

预设3——雨如烟之美(1)你觉得美在何处?(把雨比作了烟)。

(2)写雨的句子很多,你能想起哪些写雨的诗句?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借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进行比较朗读。

a.这两种雨一样吗?

b.朗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师:这样的雨是倾盆大雨,来得那么快,那么迅疾,该怎么读?

(快一点,响亮一点)。

c.回归文本中的诗句,指导朗读。

师: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如烟如雾雨,我们该怎么读?

(轻一点,柔一点,慢一点)。

d.这样的雨,你还能把它比作什么?(花针、细丝、牛毛)。

预设4——子规唱之美。

(1)你听过杜鹃鸟的叫声吗?(布谷)一起来叫叫吧。

(2)想像一下,子规在唱着什么呢?

布谷与播种,引出神话传说:

(传说炎帝为了人能吃上粮食,不停地试种,可是都没有成功。他的精神感动了玉帝。于是派神鸟来帮助他。神鸟帮助炎帝试种五谷成功后,玉帝叫它留在人间,繁殖后代,每年春季,它们飞到各地,叫喊着“布谷,布谷”,催促人们及时种植,莫违农时。人们为感谢神鸟的帮助,便根据它们的叫声,取名为“布谷鸟”。)。

设计引读。

师:在杜鹃鸟声声的啼叫声中,唤来了如烟如雾,如诗如梦的雨,此情此景,让我们化作诗句读出来吧!

预设5——劳动者之美。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指导朗读。

师:能把这种忙碌读出来吗?

a.读古诗,读通。

b.想想哪些地方看出他们的繁忙的?(借机理解昼.耘田.傍.绩麻等词语的意思。)。

c.

d

(3)除了蚕桑插田,除了耘田,绩麻,种瓜,人们还干什么呢?

(4)朗读。

5)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3、读出美。

师:同学们对这首有了独到的理解之后,再去读读,肯定会别有一番味道。

(1)自由读、抽读、齐读、配乐读。

(2)背诵诗。

读着读着,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幅(      )的乡村四月风光图。

让我们再次充满感情地读一读。

四、迁移应用,体验诗之美。

乡村四月风光美,山美水美人更美。那么就让我们和下面的小朋友再次去感受一下乡村四月那份独特的美,再去感受一下诗歌独特的魅力吧。

1、情景应用。

星期天,妈妈带我到乡下外婆家玩。走进村子,只看见几位老奶奶在家,我奇怪地问妈妈:“这里的人都到哪儿去了?”妈妈说:(“               。”)“是吗?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分享劳动的快乐呢!”妈妈带我来到野外里。这里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只见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我情不自禁,脱口而出:(“          ”)。妈妈笑了:“我们家出了个小诗人了!”

结束语。

那么就让我们轻扣诗歌的大门,再次踏着“乡村四月”的脚步结束今天的诗歌之旅吧!

四年级语文《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1、自主识字,并会正确书写。

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4、仿写诗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激发学生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本诗是他《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首,作者用清新的笔调将美丽的田园风光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农民劳务的繁忙。

1、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本课是六年级的语文课,由于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课前让学生搜集范成大的资料和图片,初步感知古诗内容,对范成大有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小学生自制能力差,好动,缺乏耐心,有一定的自主性但不够强,学习靠兴趣,因此,教学时,巧妙利用多媒体渲染气氛,激发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六年级学生自己已经能读通、读懂课文,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分析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让学生用读读、划划、说说、议议的方法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主动读议探究,从而体会农村农忙时农民的辛苦、劳累,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这节课我尝试采用放手自学---共议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在课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通过读来理解感悟古诗。

先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以及结合老师提供的资料对作者范成大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借助图片和原有的古诗知识学习古诗,通过反复、多种形式的吟诵达到熟读成诵。教师设计“仿写诗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引导学生读诗、背诗,并鼓励学生课下阅读名篇佳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诗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学了一首田园诗,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谁来背背?一起来吧!(学生背诗)(课件2)

背得真好,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那浓浓的乡土味儿!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范成大带给我们的田园世界,这诗就是一幅清新、美好的画面,向我们展示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板书课题)

2. 读诗题,解题意。

【师】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首诗的名字也叫《四时田园杂兴》,

(课件3)请同学来读课题。谁还记得题目的含义?

(课件4)“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让我们再来读读题目。(课件5)

3. 了解诗人。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谁向大家介绍一下范成大?

播放“范成大的简介”资料。同时播放学生读资料袋后的收获。(课件6)

(2)【师】上节课我们学过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后,许多同学对范成大的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上网或读书,读了他写的词,例如《千秋岁 重到桃花坞》、《满江红 冬至》、《南柯子 七夕》等。还读了他写的《四时田园杂兴》60首,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

二、初读感知

1.【师】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课件7)

2.【师】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点喇叭)

3、【师】请大家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复点喇叭)

4、【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回答吧。

(课件8)【生】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的田园风光。我是从“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这句诗判断出来的。我去年夏天去过南方,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5、【师】你说得很正确,懂得学习古诗时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金黄的梅子、又肥又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还有因为结了油菜籽稀稀疏疏的菜花范成大给我们营造的意境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这首诗。请读出诗的节奏来。(课件9)

三、解意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总结了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真聪明,同学们想起来了。(课件10、11)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请同学们用大家总结出来的方法自学这首古诗。

2、学生读诗自学。(课件12)

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说,同桌说)

(1)【师】刚才,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通过查字典,我知道了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中的梅子是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课件13)

【师】你结合工具书,通过查阅弄懂了“梅子”的意思。请看这张图片,这就是在初夏时节成熟的梅子。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令人垂涎三尺。你是不是也想伸手去摘来几颗尝一尝呀?我们再听听这位同学的学习收获。

(2)【生】通过查百科全书,我知道杏是一种水果,杏果实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成份和人体所必须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水果。杏仁的营养更丰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糖类,还含有磷、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补佳品。(课件14)

(3)【生】我通过上网,查到了诗中“麦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请看——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课件15)

【师】我们平时吃的馒头、包子等都是由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的。上网查资料,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4)【生】我也从网上找到了关于“菜花”的资料,大家来看一看。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结出油菜籽,所以说“菜花稀”。 (课件16)

【师】油菜花是在每年三四月间开放,花开时,漫山遍野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形成金黄色的花海,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到了四五月间,油菜花败落了,结出许多油菜籽,菜花就变得稀稀疏疏的。(课件17)

(5)理解诗句的意思。

【师】初夏时节,梅树上挂满了梅子,一颗颗金黄的梅子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多么漂亮!杏树上接满了杏,挨挨挤挤,大大的杏子果肉多,让人看了就想咬上一口。这不就是“梅子金黄杏子肥,”吗?更美的是田野上那醉人的景色。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课件18)

【生】我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

【师】真美呀!这正是“麦花雪白菜花稀”。

4、感情朗读

【师】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是在初夏的一天来到了田园乡村,看到着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雪白的荞麦花和因结了油菜籽而变得稀疏的油菜花。热爱生活的范成大按奈不住喜悦的心情,出口成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19)

【师】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跨越时空来到范成大所到的这座美丽的乡村,当我们置身于这迷人的风景时,情不自禁的大声吟诵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课件20)

5.回到整体。

【生】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也已长肥了。春天田野中金灿灿的菜花现在已经落去,只剩下稀稀落落的残朵;一眼望去,却是雪白的麦花。(课件21)

【师】你很不简单,说得太美了。!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课件22)

6、仿写诗句。

【师】同学们去过乡村吗?来,刘老师带领大家来个乡村一日游。我们先到果园去,水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们先看到了红红的苹果,这是毛茸茸的香甜的水蜜桃,这是金灿灿的梨,还有鲜红的草莓,(课件23)看,这边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玛瑙似的葡萄,那边的樱桃树上结满了珍珠似的樱桃,这边一串串味道鲜美的荔枝压弯了枝头。(课件24)同学们喜欢吃哪种水果?摘过来尽情的吃吧!吃饱了,我们再到菜地去看看。地里的蔬菜长得也真喜人啊,扁扁的豆角,红红的辣椒,鲜嫩的黄瓜,嫩绿的苦瓜,这可都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呀。(课件25)同学们,看到这么多色、香、味俱全的水果、蔬菜,你难道不想吟诵诗句吗?让我们“大显身手”,仿照古诗写诗句。(课件26)

(1)有的同学出口成诗:梨子金黄桃子肥,苹果红红草莓鲜。你还真有范成大的风范。

(2)这位同学做得诗更精彩:玛瑙葡萄胭脂樱,翡翠黄瓜丹红椒。刘老师听了拍手叫绝。

(3)同学们,你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诗句呢? 赶快把它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吧!

四、品读人勤。

【生】我认为农民们在地里干活。(课件27)

2、【师】但是作者在诗中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你是怎么知道他们在干活呢?

【生】我是根据诗句“日长篱落无人过”中的“无人过”推断出来的。课前预习时,我查看了古诗的译文,知道了: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拦的东西。 初夏的时候天长了,也到了农忙的时候。村子里却没有行人,勤劳的农民们一定是去下地干农活了。(课件28)

3、【师】你说的很对。初夏的时候天长了,农民们有许多农活需要做,他们要把成熟的杏子、梅子摘下来,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他们早出晚归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诗中虽然没有描写繁忙的劳动场面,但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

4、【师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农民们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干农活,却要写“无人过”呢?有些同学想到了,诗人用三个字就让我们想象到农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果园里去摘金黄的梅子、果肉肥厚的杏子,不辞劳苦的去麦地除草,去油菜地施肥,婉转含蓄,化繁为简,这就是诗的魅力啊!(课件29)

【生】作者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课件31)

【师】对,在这妙美如画的境界中,蜻蜓蝴蝶翩翩起舞,衬托出村中的寂静。这种描写方法可真传神!

【生】“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的意思是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课件32)

7、【师】诗人范成大从安静的篱笆外走过,看到了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他满怀喜爱之情,出口成诗“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课件33)

8、【师】看到这种美景,我们又一次陶醉了,情不自禁的吟诵“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复点课件33)

五、悟读升华

1.【师】诗人范成大可真是才华横溢,写下了这么动听的诗歌。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四时田园杂兴》,大声地吟诵出来。(课件34)

2.【师】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复点课件34)

3、【师】我想此时此刻,范成大的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已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吧。来,带着诗人的快乐兴致让我们一起吟诵古诗,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里。(学生录音伴乐读)(课件35)

六、比较两首诗

【师】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60首中的两首古诗,这两首诗都是写田园风光的,前一首,诗人着重描写了村庄里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乡村生活的和谐,这么一种兴致。而这一首呢,诗人重点在写写景,同样是写田园诗,但诗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写作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有写劳动场面的,有写景物的。看来,这乡村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人,在诗人眼中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捕捉到如此的生机和活力。诗人范成大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让我们把这种情感带进诗中来读读吧!(读)(课件36)

七、积累古诗,拓展品读,激发兴趣

1、【师】是啊!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诗人范成大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通过组诗《四时田园杂兴》60首传递给世人。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这些诗读一读,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的独特情感。我国古代的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后人把这些诗作集合成册,例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提高自身的文学底蕴。(课件37)

2.拓展《鸟鸣涧》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除了借助注释、插图外,还通过发挥想象,读懂了、读好了这首诗。请大家来读读王维的这《鸟鸣涧》,这首诗又是在写什么呢?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诗,说说大意,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课件38)

【师】你可以仿照刚才学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来读懂整首诗的意思。(课件39、40、41)

3.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1)指名读。

【师】谁来读读这首诗?你读得很有感情。(课件42)

(2)【师】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风光?

【生】这首是描写的是春季的风光,我从诗中的2个“春”字看出来的。(课件43)

(3)说诗句的意思。

【师】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后,谁理解了这首诗?请你来说说诗意。(课件44)

八、总结

【师】同学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大家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了。学以致用,非常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收集一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同学们可以成为象范成大、李白一样的大诗人。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大作。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四时田园杂兴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敬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诗。

1.了解作者生平。

2.释题。

3.激趣。

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

二、初读感知——原境之读。

1.师:同学们,首先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

利。(生自由读)。

2.师指名读并评价。

(师评价指向:1.字音读准。2.能比较熟练的把古诗读出来。3.找一个字音读得准的学生领读生字,学会生字。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

3.齐读。

4.解意。

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掌握方法,谁能说说,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用了哪些方法?(板书:借助注释)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学习,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地讨论,借助注释把诗句弄明白,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5、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6、全班交流,弄清诗的意思,也可提出不懂之处。

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准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说一说。(生说)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后面的古诗学习中我们再一一解决;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领悟——意境之读。

1、(过渡)师:有人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到底独特、迷人在何处呢?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交流)。

2、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桑阴”“学种瓜”还有插图知道了这首。

古诗是描写夏季的,这种通过文字感受内容和情感的方法很好。那么,通过每句话,想想在你的脑海里还出现了哪些画面或者就这幅种瓜图的具体情景吗?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生读诗,闭眼想象,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重点指导两幅图:

第一幅图:全村劳动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三种不同感受地读第一句:

师:是啊!看到这一片欣欣向荣的自然之景,怎能不让诗人高兴愉悦呢?(想象一片长出农物的田地,带着高兴愉悦情感来读)看着这愉快、繁忙的劳动场景,怎能不让诗人感到激动呢?(带着激动的情感来读一读)看着这朴素、善良、勤劳的人们又怎能不让人感到亲切呢?(全班齐读)。

看着童孙勤劳的样子,作为父母一定是多么的欣慰、高兴呀!谁再读读?

5.回归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想象,如果现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田园生活?你怎么形容?(生活温馨、恬静、愉快……)。

师总结:是啊!清新秀丽的景色让诗人心醉,朴素纯真的人们让诗人亲切,好学的孩童让诗人身心愉快,诗人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朴实无华的人们,我想他在写这首诗时候一定在笑、在回味。

师范读(配乐)。

生指名读(配乐)。

生背诵(配乐)。

四、拓展品读——心境之读。

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

(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现在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读读这首也是由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乡村四月》,可以借助注释,说说大意,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想法。(课件出示)。

2.学生交流再全班交流。

3.总结。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都歌。不过。田园诗歌只是古代诗歌里的其中一种。而每首诗歌都是一曲动人的歌,优美的画,但愿你们在今后的唐诗宋词学习中积累更多!

五,作业。

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是难点。

学习这首古诗有一种亲切感,较易突破难点。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一课时。

一导言。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此后10年隐居石湖。诗歌成就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2田园诗歌:古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小组内讨论探究。

明确: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板书设计。

男耕女织勤劳。

儿女当家。

学种瓜快乐。

课堂习题设计: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的意思:

()表达了诗人(。

自问自答:这堂课通过实践教学效果如何?

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好,达到了。

预期的目的。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

1、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学会六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课文。

1、想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录音带、生字卡片

一、教学《四时田园杂兴》

1、激情引趣。

(1)哪位同学亲自种过瓜、花、树......说说你是怎么种的?种时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看来我们的同学不仅注意观察,还能亲自动手,生活真是挺丰富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就是讲农村的儿童,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

(1)读准字音。

“昼”的声母是zh,不是z;“桑”的声母s,不是sh。

“耘”的读音是yun,“织”的读音是zhi,他们是整体认读音节。

(2)记忆字形。

请学生说说这些生字的记忆方法。

3、读古诗,理解诗意。

齐读第一句,说一说应该怎样理解。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肯定并引导:同学们能根据词的意思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很好。谁来读一读第二句,说一说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谈。

教师肯定并总结全诗的意思:同学们理解得很正确。现在看课文插图:说说两个小孩儿的表情、动作。

学生说。

说得对。这首诗的第一句写大人的工作:白天在田里除草,夜晚把麻搓成线,从早到晚,男女老少,都投入劳动;第二句写幼小的儿童,虽然不懂参加耕田、织布,但也模仿大人,学着种瓜。

4、体会诗句表达的感情。

(1)你认为哪句诗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们讨论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年四季农村事物的各种感想。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教师可用录音磁带做范读指导)。

三、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师可适当地提出默写的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昼夜(大人忙)

学种瓜(小孩)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几个人比一比,看谁在五分钟内背出的古诗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

《四时田园杂兴》实录

1、师过渡:乡村四月闲人少,我们再来看看诗人范成大的笔下初夏时节人们又在忙些什么呢?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课件出示)。

2、师:人们在忙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耘田、绩麻、种瓜”)。

师:是啊,乡村的人们忙着耘田、绩麻、种瓜。他们忙了多久呢?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人们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干活,男男女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真是忙啊!看到人们这样昼夜不停的忙,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个性化朗读一二句)。

生:不是,他们在桑树阴旁学种瓜。

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同学们,按常理,农村这些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应该在玩什么?

(引导学生想象: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在田间捉蝴蝶儿童急走追黄蝶……)。

师:是啊,这么多好玩的游戏不玩,他们却——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我想问问这里的孩子,你为什么不去放风筝(钓鱼、捉蝴蝶),非要学种瓜呢?(师生情境对话)。

生说一种想法,便引导其朗读。师:哦,你真是一个懂事(勤劳、可爱、善解人意、孝顺)的孩子,所以你——读“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来这里的孩子虽然不懂怎么干农活,却也勤劳懂事呢!一起读后两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师:看到如此懂事的孩子,大人们一天的劳累也会烟消云散的!

四、对比诵读,升华情感。

1、师:学了这两首诗,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们的忙碌和勤劳。

引读: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乡村四月闲人少——昼出耘田夜绩麻。

乡村四月闲人少——也傍桑阴学种瓜。

生:为了生活、为了家庭。

师:是啊,农历四月是农家耕种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忙中有对家庭的一份责任;这忙中有着乡村人勤劳的品质,这忙中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走进乡村四月,对于翁卷来说,多了一份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于范成大来说,更多了一份对热爱劳动的儿童的赞扬。

五、拓展阅读,积累古诗。

1、师:同学们,其实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亲近大自然,喜欢田园生活,田园诗人还有很多,孟浩然、王维、陶渊明、杨万里……,这些大诗人都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老师课前也搜集了几首很有代表性的田园诗,我们一块儿来读读。(课件出示)。

2、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更是其中的灿烂奇葩。同学们在课后可以多读读这些田园诗的名篇佳作。

板书设计:   。

[宋]翁卷              [宋]范成大。

闲人少。

才……又……         昼夜。

也傍。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一检查作业。

1、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交流材料。

互相交流查阅的有关唐代田园诗歌并与范成大的田园诗歌比较。

(二)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

(四)交流探究。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

2、怎知道晚春呢?

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

3、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

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

明确;以动写静。

5、诗歌的写法。

明确:

1、点面结合。

2、动静结合。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

1、诗歌的朗读。

2、诗歌内容的理解。

3、诗歌的写法。

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

2、预习《山中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