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大学生政治教育心得体会论文(精选20篇)

时间:2023-11-08 02:07:13 作者:笔舞

通过这段时间的经历,我体会到了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这将成为我未来发展的动力。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领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1)在“三观”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择业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大学生一旦形成了科学的“三观”,就会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面对现实中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方向、就业方式已经越来越考验着大学毕业生,一些毕业生不考虑自身实际和行业发展,面对众多的就业选择,无法准确定位,一味地选择地方好、工资高、工作轻松的单位,最终劳资双方都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不能做到人尽其才,造成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其实,可以从“三观”教育出发,让大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如何做到,把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渗透到就业指导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把个人的选择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把个人专业与特长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选择既能发挥个人才智,又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的职业,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综合素质培养。

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在价值体系和道德行为上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倾向,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以为然,诚信意识、法律意识淡薄,求职简历,面试材料弄虚作假,应聘面试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盲目签约又肆意违约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诚信缺失不仅对大学生本人产生严重的后果,更会让用人单位、学校、家庭受到一定的牵连。同时,一些大学生因法律意识淡薄,求职过程中遇到自己合法权益受侵害却无能为力的事实,也使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困难重重。针对以上情况,加强大学毕业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势在必行。可以利用校园媒体进行诚信、法律宣传,营造意识氛围;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主题演讲、竞赛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法律意识,让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当今社会,职业道德作为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重要体现,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爱岗敬业,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有较强的责任心、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还要求大学生勇于正视不足,敢于自我批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调整自我,以适应社会。

3)疏导就业心理压力,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当今的就业形势使得大学生面对各种竞争压力和困难挫折,由此产生了许多心理问题,如焦虑、烦躁、自卑、依赖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因此,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整个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重要一环。学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两个层面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第一,从大众层面,通过心理咨询、互动讲坛等形式,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心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胸怀坦荡、自信乐观地参与竞争;第二,从个体角度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如贫困生、女生的心理疏导和教育。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沟通,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提高就业能力。

1)重视阶段差异,循序渐进,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

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只针对毕业生开设,而思想政治教育课只给刚入校的新生开设,这实际上割裂了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职业意识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特点,不同阶段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要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分步骤、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对于大一刚入校的新生,重点进行专业了解、适应性教育和思想意识养成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让新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在基本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基础上让新生接受就业形势、自我认知、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教育,为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创业观奠定基础。进入大二,在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可以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引导大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提高自身实践运用能力的基础上,了解职业特点,确立并不断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三观”与职业发展相结合,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引导。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系统地学习了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职业体验和经验积累,同时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困惑,这时候应针对不同的个体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结合当前国情、就业形势和政策,正确定位,合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经过了前三个阶段的就业准备,无论从思想意识还是实践探索,大四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和发展已经有了明确方向,因此,在这一阶段,可以侧重于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技巧培训,当然更不能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毕业系列活动如专题讲座、社团活动等,引导大学生正视现实、发挥优势、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加强情感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教育。

2)重视专业差异,因“专”施教,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化。

专业化是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差异之一,也是学生走上社会的必要准备,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专业差异,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不同,所以专业学科设置,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各有不同,从就业角度来看,因就业市场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同,所以对不同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学历要求等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在共同要求扎实的专业素养基础上,就业市场对理工类的学生,更看重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文史类的学生,注重其思辨能力和理论研究能力。甚至对具体的专业,其学历要求也会不同。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充分考虑到专业间的差异,结合市场需求,因“专”施教,制定有专业差异的教育方案。

3)加强社会实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化。

社会实践是提升大学生课外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也是大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但目前,许多高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且形式单一,有些大学生甚至在快毕业时才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加大实践环节内容,将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念渗透到各种实践环节,可以是课程的实习、实训,也可以是专业技能竞赛,还可以是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大学生与企业、社会接触的机会,让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从而找到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及时调整,弥补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总之,大学生就业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寻求多种方式和途径来解决就业问题,也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点。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起来,帮助大学生顺利、及时、充分就业是高校教育工作的责任,也是任务。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文

移动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广泛的交流空间、相对无限的自由,其延伸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比较单一,内容较为枯燥、方法较为单一、信息较为滞后,这些制约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汲取,甚至忽视或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依托移动互联网开展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有利于改变以上弊端,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内涵,增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相长。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提供了新平台。即时通讯(qq、飞信)的广泛应用、sns社交网站、微博等网络媒介的兴起,微信、米聊等即时通讯类软件广泛流行,极大提升了移动互联网络使用的交互性。包括、微信、博客、论坛、网络社区等交流平台。尽管移动互联网育平台缺乏传统教育平台的权威性、纪律性,但更具亲和力、互动性、灵活性,更加贴近了青年学生的网络需求,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互动性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移动互联网缩短了教师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拓展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和新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信息种类并接受信息的快速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特长、心理特征、学习能力、知识程度等个性特点,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与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网络交流互动,在双向交流探讨中研究问题、寻求共识,提升教育实效性。

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个性化的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强调与教育对象的交流互动,注重教育者自身个性魅力的.培养与展示,注重对网络知识的更新和网络文化的了解,弱化教育场所和教育时间的特定化。上述“三重一弱”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掌握个性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根据大学生个体对载体的偏好性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和手段来实现,如微博、微信、手机短信,qq、sns、论坛等手段相结合等等。

一方面,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的独特特征,发挥特定载体的优势,打开大学生的心扉,获得交流对话的机会,而不被9后大学生盲目地拒绝;另一方面,只有抓住具体的载体特征,让这一载体与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紧密契合,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形成强大的教育内驱力和教育自觉。

在3g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交流,要将教育的主客体放在平等的地位,在教育主体进行渗透性和感染性教育的同时,激发教育客体的积极性,并关注他们的信息反馈。

(四)坚持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范性。

3g环境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有严格的组织和制度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管理需要整合学校人、财、物资源,发挥各种资源的协同效应。同时建立移动互联网平台领导、协调、信息管理、危机处理等制度,保证移动互联网平台的正常运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要适应主体角色的转变,把尊重大学生的个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把握大学生个性特征,聚焦大学生主体地位,迎合当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偏好,主动运用移动互联网媒体创新,以互动式、体验式、引导式、渗透式的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教育理念和内容、工作体制和机制、工作模式和手段的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实效性,使得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育人环境同步发展。

宣传“中平台”。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大量制作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人文性于一体移动互联网媒体新“产品”,实现校园网络资源供给,用优质的校园网络资源和卓越的用户体验,吸引学生主动使用校园网络,提升大学生使用黏度;第三,以院系为单位,建立师生双向沟通“小平台”,实现互动交流。根据兴趣、爱好、学习需求、心理问题等将在校大学生进行类别划分,并通过班级博客、校园论坛、手机qq、手机sns等与学生进行在线双向或多向交流和心灵沟通,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发挥移动互联网媒体的辐射力、吸引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大学生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应从三个方面加以建设:一是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培训,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知识,促使其主动开展面向新情况的工作研究,提高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二是建设熟悉移动互联网媒体资源开发的专业队伍,负责移动互联网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采编、制作、更新工作,使移动网络技术与高校优质教育内容无缝对接,构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优质校园网络资源;三是建设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流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吃透摸清博客、sns网站、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介的优势和使用规律,开展交互性强、针对性强、引导性强的网络教育活动。

(四)强化基于手机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管理支撑体系。

3g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化移动互联网校园信息管理支撑体系。一是开展媒介教育和移动互联网文化体系建设,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新媒体观念;二是加强移动互联网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发布监管与化解机制建设,认真研究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应用规律,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变能力,及时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前防范,对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影响实施有效的监控、化解和合理的引导,在校园形成健康的新媒体教育环境。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一)教育环境的影响。

1.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就社会环境方面来说,文化多元化有着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从积极的影响来分析,文化多元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出一种兼收并蓄的文化环境,还可以通过民主、法制和人权思想在高校里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并通过先进思想来促进大学生进行创新与探索。从消极影响来分析,文化多元化中也会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处理不当将引发大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理念。此外,文化多元化中的无政府主义、虚无主义以及各个国家民族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都会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如果高校不能正确处理这些消极影响,将有可能会导致大学生质疑我们的政府,质疑我们的政党领导,甚至走上违反国家宪法的犯罪道路。尤其是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容易让大学生感到自卑,还会错误的把原因归咎于政府。

2.对家庭环境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方面的影响也是有着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从积极方面来看,处于青春年少时期的大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已经较之于小时候来的小了很多。然而,家庭作为人心灵的归宿,其对于人的影响仍然是巨大且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因此,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家庭中父母的不同观念也会引起他们行为方式的变化,这就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大学生的观念与行为。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愿意接受先进的文化,从而将在家庭中形成一个开放和谐的民主氛围,加之当代家庭中更为重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关系,这将会有利于他们的子女获得积极的家庭正能量。但是,文化多元化也有消极的一面,有些家庭对于消极文化的认识程度与辨别能力不够,从而在家庭中形成了一些消极的思想,进而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

3.对学校环境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影响,依然有着积极与消极的两个对立的方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吸收到来自于各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中的不同艺术作品,尤其是高校里的图书馆,它作为高校知识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服务者,积累了大量各国优秀的文化精粹。这些文化精粹必将进一步充实大学生的思想世界,大大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与眼界。当然,还有一些优秀音乐作品、雕塑作品等都代表了各个国家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显然能够在高校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氛围。此外,来自于异域的宗教文化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当然这是指宗教文化中的好的一面,它将引导大学生一心向善,从而找到心灵寄托。从消极的方面来看,文化多元化中也会有着色情暴力电影等,它会让大学生陷入到过度放松的陷阱当中去,接受这些不健康的文化侵蚀,从而容易导致学业无成,甚至出现犯罪倾向。此外,还有些国家有些邪教组织等,大学生在多元化文化的影响下,如果不能很好的辨认,将有可能做出反人类、反社会、反国家的罪恶行为,后果当然是灾难性或毁灭性的。

1.对理想信念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的影响也有着积极与消极的两面性。就积极的方面来看,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国际化大趋势,它可以使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化,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高校校园里到处充斥着多种文化。那么,大学生就可以通过多种文化的碰撞与交汇,更为切实的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努力选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品行,还可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但是,它也有消极的一面,文化多元化让大学生的选择面更为广泛而杂乱,容易造成大学生难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变得犹疑不定。因此,文化多元化也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即它可以让大学生看到优秀文化的力量,并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它也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不良干扰,让大学生产生偏激的看法。

2.对思想道德的影响。化多元化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会有不少善良的故事发生,也有不少感人的事迹存在,这些都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与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好的文化,无论是不同国家或民族的,它们都具有真善美的本质,都会对大学生产生心灵震撼力,有利于引领他们更好的对待生活与学习。而思想道德又会引领行为的发展变化,文化多元化的积极影响也会引导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转变,把一切优秀的文化来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开创出更加美好的未来。但是,文化多元化也有消极的一面。一些国家或民族的不健康思想道德观也会影响到我们的大学生,他们看似前卫,实际上是对道德的践踏,不仅会造成身体方面的伤害,也会引发心理的严重损害,进而在这些不良思想道德的指引下做出违背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

(三)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1.教育内容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影响主要有着积极的一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文化多元化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更为丰富的选择性。这就是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多元化文化的推动下极大的丰富与发展了。一些国家与民族的优秀文化可以用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素材,比如说可以引进其他文化中对于他人隐私的尊重原则来引导大学生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度,重视个人的独立性与相对性,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自信心。这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弊端较多,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空间,而文化多元化下的大学生将可以接受到不同的文化观念,教育者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比如说,大学生要能够自立自强,具有竞争意识等。

2.对教育方法的影响。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我国完全可以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理念与方法,很好的融入到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落后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具体来说,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采用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教育方法,让大学生感受到强烈的心灵温暖,引导他们去做公益事情,投入到爱国主义活动中去。高校还可以把优秀的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与效果。

(四)教育理念的影响。

1.培养目标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影响主要就是有这么一些方面。具体来说,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干扰与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擦亮自己的双眼,从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要做对得起社会、国家、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的工作,要引导他们吸收各国的优秀文化,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成为新时期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2.教育者素质的影响。文化多元化对高校教育者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于他们的素质要求提高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思政理论知识与技能,更要博览群书,吸收各个国家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做出较为客观理性的文化判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识别能力,才能够把大学生引向正确的发展方向,真正起到领路人该有的作用。

二、结束语。

总之,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大学生有着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即崇尚社会理想,但也注重实用;维护集体荣誉,但也强调个人权益;忧患意识较强,心理压力渐大;全球化意识和接受外来文化意识增强等。因此,文化多元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与消极的影响。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在教育主导思想上必须突出我们民族的文化特点,在教育内容上坚持一元导向与多元渗透的辩证统一,在教育策略上增强开放性与民主性,在教育方法上加强层次性和针对性,从而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培养出四有新人。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创业教育论文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新常态下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应有之意。如今,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动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内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在我国掀起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也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引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大学生群体已成为创业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我国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远低于国际同类型学生创业水平,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以成为必要,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开始,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对创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粗放型创业现在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创业及创新的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社会,更加具有实效性。根据李芳凝,张建哲的研究认为,学生创业素质模型包含三个维度,分别为心理特征、创业能力和知识结构。而创业所需的品质及能力,其中包括心理品质及创业能力,其中心理品质又涵盖了如创新精神、责任意识、独立的意志力及韧性、冒险精神、诚实守信等。以上这些品质的养成都可以成为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常常包括以下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等。开设的这些教育课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填鸭式或重复式教育,而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自然引出相关创业教育,以真实的成功或者失败案例来引导学生挖掘其创业理想和创业信念,并且这些相关的创业知识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就业方面都是一种对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些课程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中提高相关的品质及精神。

二、目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确定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试点开始,已经多年过去了,但在实际的创业教育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尚未解决,而目前较多的从技能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的提高并不明显,创业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的不多。导致目前大学生创业发生率低,创业项目同质性高,创业类型简单等问题。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创业教育形式单一,未形成规范的课程体系。

经过研究比较可以确定的是,目前在中国高等院校中的创业教育仍处于一个比较初级阶段,教育的形式较为单一,并未能成为有效的课程体系,缺乏规范性。有些高校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偏向性较大,而将把创业教育弱化为与技能教育相比用处不大的业余教育;简单采用开展自发性的创业大赛或仅划出部分区域建设创业园来代替系统的知识教育,缺乏理论及系统的支持直接降低了创业教育预期的效果。在这种创业模式的支持下,出现了很多小商小贩的创业活动或者是剥削简单劳动的所谓创业,而这些创业模式,缺少科技成果的支撑也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这种创新模式下出现了很多简单同质创新,缺乏新意和多样性。

(二)重视创业实践而忽视基本思想素质的培养。

在普通高校的日常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未能有效地介入到创业教育中,在创业者素质中的心理素质类内容并没有得到切实的提高。许多学校所谓的创业训练是将工商管理专业的内容打包后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认为这就是创业素质的培养,殊不知这种急功近利行的创业实践仅仅是对学生创业基本能力素质的灌输,而支持创业大成功的心理品质并没有得到训练和提高,也注定创业的综合能力形成明显的短板,造成创业成功的困境。

(三)创业教育面向极少数人而忽视大多数学生。

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不能面向大面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较多地依托创业知识竞赛和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的模式开展,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比较容易看到创业教育的成果。如在某年内学院组织的比赛中有多少人获得创业教育的奖励成果,但这种模式注定是为少数的精英而服务,以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全日制大学生约12,000名,创业知识竞赛每学期举办一次,每次获奖人数在30人以下,若按照20%的获奖率计算,其受众仅有150人左右,而该学校的创业园每学期仅有30名左右的名额,这两种主要的创业模式统计在一起的话仅占总学生数目的2%左右。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更需要创业教育的普及。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是对所有学生全面覆盖的,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创业素质培养的概念,虽然不能产生如同创业大赛之类比赛那样明显的成果,但对提高广大同学的心理品质和创业能力方面有着极大的效果,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对广大同学带来的好处甚至可以伴随其一生。

在互联网时代最鲜明的特点是信息沟通的变化越来越快,一项好的创新和创意能够很快转化为创造效益的企业或者方案。但同时也同样在市场中会出现很多的跟随着和模仿者。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专业化、多元化、差异化变得尤为重要,作为创业教育的一部分,一方面需要了解产业和行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等新兴模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可以引入优秀创业校友的例子,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教育都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人格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需要调整和充实关于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一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教育方式,现代大学生对于社会的探索欲望有着极强的趋向性,运用好这一特点,将社会创业的实际环境及状况告诉学生,并归纳总结关于创业所需要的一些品质,由现象引出本质,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个性充分发展的环境和空间。

如何有效为学生提供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关乎培养的有效性。通常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引入。一是着力提升第二课堂的作用。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给同学提供第一课堂无法提供的一些教育资源,通过第二课堂这种非正式组织的形式,由学生的行政聚集到兴趣聚集,让志趣相投的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提高,取长补短并由老师引导,带动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二是因材施教,过程化管理。在对同学的创业素质提高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管理和不同时段采取不同内容的创业素质提高教育,随着信息化及新媒体的普及,学生的个性及偏好越来越多地得以掌握,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学生心理素质发育成长的客观条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业素质提高,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全过程为学生匹配不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四、结语。

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出大学生创业素质及创业能力的要求后,提出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提高措施,可为探索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2]黄江霞.创新是企业第一推动力[j].企业改革与管理,,2:2~33。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微文化应运而生。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微文化的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微电影、微博、微信、微支付等深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这些微文化也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工作,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微文化的体现十分具体。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如何高效的开展政治教育,是所有工作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分析和讨论了微文化对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分析如何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关的改进策略。

人们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中,创造了微博、微信、微支付、微公益等多种微文化,微文化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满足了娱乐需求,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1]在微文化的背景下,合理借助微文化来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发展下的一种必然要求。

微文化的内容和功能性都十分全面,能够为高校提供各种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比如说,高校可以建立微信公共账号,在公共账号上发表和宣传正面积极的思想教育内容,让高校的学生能够在每天的信息推送下,潜移默化地接受这些信息教育。微文化影响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让他们可以从课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以获得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

由互联网所衍生出来的微文化,其传播性和感染力十分巨大,学生仅仅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当天发生的新闻、娱乐事件、校园活动等内容,还可以进行手机支付、手机公益等活动,通过一个手机,就可以和世界接轨。[2]微文化的产生,突破了时间、地域以及性别限制,传播力之巨大,令人无法想象。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微文化十分喜爱,借助微文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快的进行教育传播。

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不同种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交流,缩小了世界的范围。[4]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借助微文化,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感受到思想教育,让教育工作更加的接地气,受到学生的欢迎。

5、微文化让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

微文化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当今社会的发展节奏十分快速,在错综复杂的互联网之中,容易对一些还没有进入过社会的大学生的三观造成冲击。微文化的传播中,也有着很多的负面信息,学生在接触微文化的时候,心智薄弱的就容易受到这些负面思想的荼毒,从而产生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

在互联网发展十分快速的今天,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介已经逐渐丧失了其主导的地位,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样的微文化,一时间无法很好的适应。比如说微博的热门话题中经常可以看见富二代的新闻,还有很多微博上的知名大v都经常宣扬高富帅、白富美的价值观取向,有一些大学生在接收了这些信息之后,产生了一些负面的思想,有的人认为自己本来就不是富二代,根本不可能拼过那些有钱人,于是丧失了学习兴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种负面思想的产生,对学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无法形成健康的价值观。

1、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微文化。

微文化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和丰富的信息量以及实时性,高校的思想教育中合理的借助微文化,能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传播。但是,微文化本身具有着双面性,需要由高校来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认知微文化,学会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微文化的真正效果。教师和学生要提高自控能力,不要每天沉迷于网络之中,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一个度,超越这个度之外,就可能会造成更多时间的浪费。比如说微博、微信的出现,让很多人都变成了手机控,整天手机不离手,有的人整天刷微博,有的人整天刷朋友圈,高校要对及时的制止这种现象,改进学生和教师的思想理念。高校要对学生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有基本的明辨是非的眼光,辨别区分微文化中的信息,学会正确使用微文化。同时,高校还可以加强资金投入,更新校园的硬件设备,创设良好的微文化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感受到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自律能力,主动抵制负面信息。

2、构建良好的教育平台。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都是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被动性的去接收知识,无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的运用微文化,能够更加全面展现其传播性和时效性等特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高校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比如说在微信上开设公共账号,提供辅导、咨询、内容推送等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让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进行关注。高校可以组建一个专业的公共账号管理团队,每天推送有趣又积极的内容,及时发布校园的新规和决策,便利学生的生活,还可以通过咨询服务,帮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3、定期开展“微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积极性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微文化联系起来,正确的引导微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和教师的网络素养,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比如说,高校可以定期在校园中开展微文化活动,可以是每个学期举办微电影大赛,选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进来;还可以开展微公益活动,阐述公益的内涵和价值,让学生自发性的提高做公益的意识。通过开展不同的“微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潜移默化地吸收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高校应该加强与微博、微信的联系,善于在微媒体上发表自身的理念和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学生及时的传达正确的信息,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简要来说主要有政治理论教育、主旋律教育、三观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等健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另外,教育重点放在了完整的人格的塑造,通过教育,学生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理想上的追求,他们的形成法律意识、时代意识与自我意识等,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在人际交往上能较为成熟,大学毕业学会求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如何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当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的进行调适的方,把异常的心理因素去掉,形成正确的心理现象,侧重点烛对学生的性格塑造,形成良好的物我发展能力,能适应当今的生活,在就业方面有自己的爱好与主见。心理健康教育的政治倾向没有那么强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也有人生观、世界观等思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咨询与指导,也具有少许的政治因素。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能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具有间接性的教育与指导,从心理教育上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方面的良良性变化。

1.2具有互补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二者能功上的差异也造成了他们之间具有互补性的一面。从心理、思想、行为三者相互的关系及其相互转换来看,心理状态健康与稳定能形成良好的思想觉悟,开始优良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是思想政治的基础,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具有很好的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虽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让学生形成鲜明的思想觉悟与高尚的道德品质,但是,学生的良好思想政治品质提高了,也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过来,虽然心理健康重在育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助于学生较快的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论文

高校体制改革后,不少大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有的同学对就业问题感到迷茫,有的同学对恋爱问题感到困惑,还有一些家庭较贫困的学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的。

一、必修课走进课堂,为心理健康教育打好基础。

每一个大学生在校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都应该了解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这样才能真正保证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由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学术研究的狭小范围内,使得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难以应用。针对上述情况,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观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努力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课外活动包括课间活动、课后团体辅导等,只有充分认识课外活动中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加强课外活动的组织指导,才能使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育,增强他们的体质,满足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发挥他们的特长,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坚强毅力,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课外活动的开展,对健康教育有着特有的实效性和实践性。

发挥学校行政部门、社团的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创造一个积极的、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落实心理健康的宣传,将心理健康的元素融入院系看展的各项活动之中,使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并且在活动中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目的。

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搞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学生入学后,辅导员和班主任由于每天与学生接触较多,可以简单的大家的情况进行一个摸底,学校应及时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对学生进行跟踪了解,把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分类归纳,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力求凡事做到未雨绸缪,早报告,早干预,早解决。

五、结束语。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大学期间更是处在心理问题的多发阶段。面对社会负责的种种变化和冲击,学生心灵中常常会产生巨大波动。因此,我们就要在全校范围内树正气、治歪风,尽量减少社会环境中不良因素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消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变化情况,不断进行跟踪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不断充实、完善,并发挥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普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会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德智体诸多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论文

高职院校主要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整体思想政治素养,为社会、国家培养新型化、素质话、技能化的综合型人才。作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的主要动力,思想政治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主要现在身体、心理健康,以及思想政治、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但是在高职院校实践操作中,思想政治素养教育教学占比远远不及理论要求。一些高职院校视技能教学为主要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作为教陪衬,学生真正接触到的有关教育更是少之又少。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视度,并将之与实际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技能+知识+修养”协调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综合教育,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素质修养。这有关高职院校长远的发展,能为社会人才的发展事业“保驾护航”。

1.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日趋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渐趋科学化、智能化的社会生活给社会生活的群体或者个体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生活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逐渐促使在此环境中生存的个体逐渐趋于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二是过于物质化、利益化、信息化的生活与讲求情感化、道德化的精神生活之间矛盾渐趋突出。作为传道授业的主要场所,一些高校学生群体受到社会发展影响的趋势越加明显。首先,就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教学观受到社会利益发展的影响。

一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技能知识就是教育教学的主要意义,其教育教学完全按照社会经济、职业需求而设定,学生基础思想教育显得寥寥无几。其次,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受到外界发展的影响,其学习观念沾染许多社会“风气”,即学生观念中社会利益与名誉占据学习的大部分原因。同时,由于“利己”“拜金”等一系列扭曲的社会生存观念的“滥化”,一些学生过于追求“享乐”,甚至出现本职知识都无法取得合格的现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又再次遇到瓶颈。

2.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

作为与学生教育教学直接相衔接的主要场所,学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就当下的一些民办职业学校而言,其教育教学在无形中已经发生许多改变,尤其对于学生的教育均衡问题上更是“令人担忧”。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发展的需求量增大以及“教育经济”的兴起,民办职校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对原本就受到公办职校压迫的一些民办职校更受压力。受到生存压力的`影响,一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主方向发生偏离,大多偏向于实际招生、技能训练等工作上,由此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俨然成为一项“摆设性”工作。其次,迫于经费压力,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对于教师资源的开发与更新工作不到位。

主要表现为,一些学校不愿意或者无法承担招收新教师的资费。一些教师在本职工作的教育重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思想观念上无法跟进当代高职学生发展的需求,同时对于新时期综合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认识并不深刻,其教育重心仍然在于高职技能传播,并未涉及思想教育工作。另外,由于学校人力资源、班次任务安排上存在一定的落后性、不合理性,导致一些教师存在“一职多务、一人多职”的现象。一些教师工作业务过多、教学状态欠佳,更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以,就学校教育机制而言,更应该被纳入革新范围。

3.学生知识掌控因素。

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一些学生在思想教育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思想教育相较于其他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对学校的思想素质教育并未产生学习兴趣。个别学生受到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一定能够及时适应,如果要进一步转化为实际性的行动,其困难不言而喻。同时由于此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突出,尤其对于学校普遍存在的“群体效应”的抵抗力十分薄弱,即跟风效用十分明显。一旦出现厌学群体,个别学生就不自觉加入其中,这成为令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头疼的问题之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更多还应体现在积极影响中,主要表现在其为学校的基础设施、资源共享、资源更新等带来更大的可能性。从另一方面来说,经济基础也为科技信息的普及化带来现实性,使多样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可能,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鲜活力”。

1.深化学校教育教学体制革新,营造良好氛围。

作为与学生直接相关联的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甚至人格养成的重要场所。学校应当注重其教育教学体制制度的革新,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创造良好、适宜的学习氛围。

首先,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展开应当与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特点紧密相连。这需要教师积极做好观察、记录工作,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喜好以及特定等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作为高职院校教育革新的基础。只有其革新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够实现进一步的教育理念“现实化”。例如,依照学生的年龄发展需求,可以从恋爱观、利益观等方面进行教导,并充分结合马克思相关的金钱观、爱情观进行教育活动。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度也较为凸显,学校可以就其作为起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方面的思想教育。

其次,对于如何进行有效教育教导,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跟进时代发展、科技需求,能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达其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达到知识与观念的统一革新。例如,学校教师可以借用ppt、视频播放器、图片、音乐等新型形式向学生展示所教授的课程。同时对于课程内容的设定,教师还可以以当下较为流行、学生接触较为频繁的新鲜事物为教学题材进行讲解。这样能够为看似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增添许多趣味,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主动接受的基础上,感知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而这恰恰表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而言,道德修养、素质养成是其教育教学的核心所在,而一定的职业道德养成又是作为一个社会职业人士必不可少的基础性素养,对于未来的社会职业人,高职院校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素养养成工作。实践性教育教学对于一般性义务教学具有重要性作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活动而言,有更高的要求,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所面临的是更为直接的社会人才选拔“战争”,许多企业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掌控,更在于学生的自我修养、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较于其他科目而言具有很高的难度,其难度体现在其具有十分突出的“抽象化”,而具体课堂教育中又易走进“枯燥乏味”的泥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校思想教育展开工作举步维艰的一大原因。

所以,这要求高职院校在施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紧密结合实践活动,即在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引领学生积极参与与之相关的实践性互动中,在实践中体会思想教育的真谛所在。例如,在讲授有关政治理念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我国政治教育的视频,让其感受政治活动的意义所在。同时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党员投票、团员推优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真实活动的参与中感受政治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教师如果想向学生传授有关思想素质教育的内容,除了一般性理论知识的讲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义务志愿活动,如去敬老院、孤儿院进行志愿服务,深入乡下进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救助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思想教育,从而提升其思想境界、锻炼思想情操。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积极开通心理实践课程,以此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工具,让学生以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接收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工作是当前一项亟待解决的普遍性的问题,这不仅仅需要深入学生群体进行“病因”探讨,找出影响其教育展开的最直接、最根本因素,也需要相关的院校紧密结合社会因素,能够结合学校自身的教育缺陷、教育漏洞进行综合改观、整治。同时,还需要革新自我教育教学理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积极引领学生于实践中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谛所在,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提供真正的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论文摘要:90后大学生是指1990年至出生的一代大学生,他们具有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等思想特点,这些新特点对高校的思政工作构成了挑战。由此,本文研究了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并提出90后大学生的教育办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随着90后的大学生渐渐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90后大学生们的成长环境、社会影响、接触的新鲜事物与思想等诸多方面原因塑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和特点,这就给高校的管理与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培养好90后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就是一个必须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的几个显著特点及成因:

1、自信、张扬、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90后大学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父母在“90后”的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和财力都在变大,不少很多90后都有一技之长,比如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再加上接触新事物较多,所以在很多场合都表现出自信、个性张扬的一面。90后大学生从懂事开始,就与网络一起成长,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90后”的生活。无论是手机、宽带、mp3、mp4、数码产品等,他们对新媒体的熟悉程度和亲和力远远超过前几代人,他们是全球化时代中最易感染和吸收的人群。

2、自私,集体观念淡薄,承受能力差,缺少责任感。90后的大学生很多都独生子,而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条件多数不好,生怕他们吃苦受罪,所以对“90后”的他们疼爱有加,久而久之养成了“90后”什么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按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习惯。家里就一个孩子的“90后”们从小就一个人玩、缺少心与心的沟通与感情上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养成不知道什么是忍让、不知道什么是协作。很多“90后”都是在父母长辈们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多事都是由父母长辈们包办,“90后”们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怎么回事,而离开父母到了大学校园他们就面临着竞争的压力,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的环境中,这些常常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这就造成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为人服务的意识。对很多社会现象不闻不问,更谈不上参与了,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缺少政治追求。

3、追求高档次、高品位的生活,缺少吃苦精神,没有耐性,有强烈的反叛心里。90后大学生是在祖辈和父母的疼爱与呵护下长大的,可以说吃的、穿的、用的几乎是想要就可以得到满足的一代,这样养成“90后”消费观念超前,欲望更强,背后支持消费的能力也更强。服装、电脑、手机、it产品等都追求名牌。许多90后大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敢于反抗,对父母、学校一些不甚合理或和他们不能接受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敢于公然提出。但有时反叛意识会出现偏差,比如一旦在学校遭遇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有些学生(包括平时比较老实)便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一些学生对很多问题不能够用社会化的思维来看待。动辄以民主、自由、权利为理由评价学校的人和事,却往往忽视了社会常识。比如在制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有的学生讲为什么住在学校的老师可以用,这是不平等。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素质,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工作中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为了学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正确、恰当、有效的工作方法达到管理育人,科学育人的目的。

其次,从师生到朋友,从交友到交心,从强压倒感化。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尽快调整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目前工作中所遇到现实问题。从师生到朋友可以让学生们更主动、更愿意与我们交流,让学生排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地位戒心,放下心理包袱,这样才能实现从交友到交心,只有了解到学生心里的真实想法,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这样做起学生的的思想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作为学生工作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的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训斥和惩罚来压服或制服学生的工作方法,利用和学生们交心的的机会,从点点滴滴、方方面面来感化他们,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最后,建立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高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大学生管理不单单是学生工作者的事,教师和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作为辅导员的我们不要把所有责任都自己扛,要积极发动教师和家长,只有三方统一协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们接触学生时间长,而且教师在课堂上直接接触学生,他们掌握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第一手材料,如果我们能主动与教师们建立良好通畅的沟通渠道,从教师手里拿到第一手材料,可以让我们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正确的找到切入点,可以达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另外,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我要与家长保持联系,从家中那里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并且有点问题做到及时和家长沟通,听取家长意见,做到全方位了解学生,让我们的工作真正做到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4]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一)独立学院的生源是高考本三批次录取的学生,从生源录取情况的总体情况来分析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表1是江苏省2010-2015六年以来,本二省控线和本三省控线对比情况。虽然每一年录取的分数线有所起伏,但是本二阶段和本三阶段的录取分数线基本上保持一个较大分数跨度。分文理科进行统计,本二和本三批次六年的平均分差是:文科34.33分,理科35.66分。

(二)独立学院学生特征。

1.学习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自觉和自律能力低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高考成绩是衡量学生12年寒窗苦读的一把标尺,除了少数高考发挥失利的考生,分数差距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除智商因素以外一部分的情商。已经定性的既有的学习观念、学习习惯在大学阶段一直延续并继续影响学生的大学四年学习生涯。具体表现在:情绪和思想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能力较低;意志力薄弱。

2.部分学生信仰和价值观日益模糊,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观念较为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对未来的信心,实用主义和随大流的心态占有一定的比例,人生目标和成才目标不明确。第二,班级集体意识淡薄,个人意识盛行,愿意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越来越少,多数同学不愿意将个人时间和精力用于集体活动,宁愿外出打工,获取更为实际的社会经验。部分学生衡量自身价值的标准不是学习成绩好坏,而是适应社会的能力高低。

3.思维活跃、个性张扬,但是抗压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环境大多较为优越,很多父母的教育观念较为宽松,鼓励子女多方面发展兴趣爱好。因此,多数同学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具有较为强烈的表演欲和社会活动能力。但是,优渥的家庭环境容易导致抗压能力差,遇到挫折不能正确面对,产生自卑、退缩等心理现象。高考中的失利也容易导致独立学院的学生对自身认识存在偏差,害怕遇到挑战,遇事容易退缩,自信心不足。

(一)日常生活中着力灌输独立的人格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协调共进。

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讲,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要有实效,必须具有针对性。从进校之初,就应该着力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良好人际关系氛围的塑造,作为指导大学生开始大学生活的基础。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层面渴望大学的老师和周围的同学以一个成年人的态度来对待和认可,因此,进入大学以后,应该借助环境改变的契机,给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上好大学第一课。立足未来大学生活的展望,积极鼓励他们学会独立面对学习工作中的问题,学会约束自身的行为,以积极的态度树立自信心,培育健全的心理和人格。

(二)专业学习中着力倡导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相促进的学习风气。

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不能完全以本一本二的学习标准来要求他们。另一方面,也需要站在学习并不是强项的独立学院学生的立场来考虑他们的专业成才。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以自我学习为主,激发学生的自我成才意识的同时,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和教材内容。但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学习底子差的学生不在少数,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有时候不能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因此,互帮和互助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补充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解决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底子薄,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说,学习能力是这一类群体的薄弱环节,学习风气的培养就是改变这一薄弱环节的有力手段。

(三)课外活动中着力营造竞争意识和集体观念相长的团队合作意识。

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优势在于个性鲜明、兴趣广泛、思维活跃,乐于在校内外的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文体方面特长尤为突出。在参与课外活动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意识到个人作用与集体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个人荣誉离不开班集体的支持,从而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在竞争中学会面对挫折、磨练意志品质,在团队中学会合作与包容,在融洽的集体氛围中健康成长。

(一)做好优秀典型的选树,以良好的典范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在大学阶段,朋辈之间的影响有时候甚至超过了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其作用往往是潜移默化,效果明显。在一些同学眼中,优秀的学长和学姐,就是他们身边的偶像,值得学习和模仿。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中间不乏品学兼优、表现突出的佼佼者,对于这样一个群体的挖掘和选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比起老师的说教,身边鲜活的人和事例更容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深入人心。现阶段,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仅要释放正能量,更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方式,变单纯的教育型为间接式的引导性,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实效。

(二)抓住学生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指导,扬长避短。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多朝着应用型与实践性趋势发展,因此学生成才方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现阶段,创新创业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很多高校在开展创业课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多大学生在大学这个环境下,也开始进行人生首次创业的尝试,因此,用发展的、多元的眼光看待独立学院学生身上的优势,显得十分重要。只要能够将他们身上的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帮助他们整合有力资源,扬长避短,不拘一格地实现他们成才的目标。

(三)将激励措施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

现今的在校大学已经进入90后这个年龄段,由于家庭社会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学生容易出现脆弱、自卑等心理问题。在高考失利的问题上,很多学生自信心不足,自我期望值下降,自我定位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此,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无论是在日常的思想教育中,还是与他们单独相处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柔性管理的运用,鼓励和激励的措施往往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独立学院的评优机制和激励措施也应当往多元化的方向拓展,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多的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论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1]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对发挥文化上述作用的很好实践。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的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2]。由于特定历史条件的限制,传统文化绝非尽善尽美,而是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所谓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指传统文化中那些积极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有利于形成良好道德品质与精神风貌,有助于社会和谐进步的精华部分。优秀传统文化,是千余年来为人民所接受、所认同、所遵循、所自豪的,能够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团结友爱、不断强盛的,能够展示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的传统文化。如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思想均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毋庸置疑,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该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综述论文

从当前来看,尽管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取得了不菲成绩,但仍存在不足。尤其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表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没有体现“个性发展”理念。

高校学生作为个性多样化的青年群体,加上信息网络化的影响,思想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不相同,要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明确学生的个性,体现“个性发展”理念。然而,在实际的高校工作中,仍存在不尊重学生自主权、选择权现象。尤其在学生就业方面,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一统”模式,即使在学分制的高校中,学生的课堂选择及课程选择仍没有充分体现选择权,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向同一个模式及目标发展,抑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1.2缺乏“以人为本”观念。

“以人为本”理念在各行各业都应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尽管当前各大高校也提倡“以人为本”观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较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重管理轻服务,多命令少引导现象还普遍存在;另外,还重知识轻实践等,这种管理方式极易造成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颠倒,使得教育内容及教育目标相脱离,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的自我发展。

1.3没有形成“全程育人”的环境。

大多数高校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仍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独立的,与其他工作并没有联系,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及学术探讨等相脱离。很多授课教师认为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将文化课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课堂中也较少的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并没有形成“全程育人”的氛围。

当前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最为突出的就是与学生思想实际相脱离,并没有贴近学生思想情况,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互动及参与相对较少。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学生队伍中普遍存在上网现象,极易受到网上资源的影响,而学校对于学生上网教育的相关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引起思想教育者的重视,且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这一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多种因素的协调配合,才能够产生一种综合效应。实效性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同时也是落脚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者的共同目标。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2.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是要求学生当教育活动的“主角”,让学生做自己能做的,管自己能管的,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教育、自我启发及自我管理等。

应充分利用心理学内容,建立以人为本的咨询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各高校要有自己的心理咨询机构,定期向学生进行调查,并把学生资料严格保密,发现心理状况不健康的学生立即对学生进行干预,以免造成严重的危害,有资源的学校可以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心理网站,让学生通过e-mail进行投稿,与学生进行交流,排除他们的心理问题,做好保密工作。

2.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应塑造具有个性化的校园精神,最后,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可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及辩论会等活动,进而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增强其责任感及义务感。

2.4利用网络新兴媒体。

各高校可在网上建立有关思想教育的大学生网站,包含所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如:清华红色网站。网站要利用一些技术净化网络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且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一个大学生喜欢的网站。另外,也可开展网页制作竞赛,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繁荣校园文化上来,使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利用网络实施偷盗诈骗等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这些都可加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本文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新思想教育模式、加强文化建设及利用网络媒体等措施,旨在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墨家是先秦时期的重要学术流派,和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学派能在百家争鸣之中涌现而出绝非偶然。这和墨子的人格魅力以及其学说的合理之处有着必然联系。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墨子名翟,是先秦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据记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儒家典籍。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繁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弃了儒学,对儒学进行批判,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学派。

(一)尚贤、尚同、非攻的政治理想。

“尚贤、尚同、非攻”是墨子的重要政治主张,是墨家的政治理想。尚贤,指的就是尊重、注重贤者,唯才是举。选拔人才的时候要任贤使能。墨子主张“尚贤为政之本”。他强烈反对周朝以来任人唯亲,世卿世禄的制度,主张统治者不应局限于血缘的范围内,应该从各阶层中选拔录用真才实学之人,给予他们相应的地位和权力,同时罢黜那些只会尸位素餐的人。尚同,指下级要统一于上级,政令要畅通。墨子认为人越多,人们所持的不同意见就越多,进而是非就越多。下级应对上级服从,一乡之人要统于乡长,一国之人要统于国君,甚至国君也要统于上天。每级的行政长官都由贤能之人担任。非攻,指的是反对侵略,主张和平。由于所处时代,墨子深切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认为战争对国家,对人民都是有着很大的伤害。

(二)尚贤、尚同、非攻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机遇当前,挑战当前,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应该给大学生们树立一种“尚贤”的理念。有才学,有能力的青年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目前的教育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和干部任用制度也在不断改革以求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尚同”的当代意义是吸取墨家思想中精华的部分,让大学生有一个整体大局的观念,从大局出发,强化集体主义观念,上下一心,统一于党的指导思想。这样才能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当今国际局势仍旧充满了不安定因素。虽然全球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但影响中国的安全因素仍旧很多,仍需要时刻警惕。特别是近段时间日本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挑衅,以及美日联盟的威胁。要使大学生清楚得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这个时候借鉴的“非攻”,主要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抓紧时间发展壮大自己。中国人爱好和平,反对侵略,但不是“非战”,抗战和抗美援朝就是先例。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世界,是一个广泛而深刻变化的世界。大学生在当今的环境下,应充分理解尚贤、尚同、非攻的现实意义,树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微博具有便捷的性能,可以让用户可以不分地点时间去分享信息,而且也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积极性,这就展现了新时代信息的“自媒体”。在以前,互联网的发展水平不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大部分是来自于书本和老师的传授,而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微博的出现,通过微博大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有许多的老师却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慢慢的就不能再主导信息,因此,经常会面对尴尬。信息是不断的变化的,就导致了学生知识的快速更新,但是老师自身却很难把握,造成二者之间的沟通困难。学生想什么、关注什么和希望得到什么,老师完全不知道,这就导致了老师在学生群体之中影响力与威信的快速下降,从而造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只能浮于表面化。

1.1.2微博视野下增加了舆论环境的控制难度。

微博自出现到现在拥有了巨大的用户数量,微博的内容丰富多彩,每天都有无法估量的信息出现在这个平台,这就会导致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信息的出现。尤其是目前的微博信息被监管力度是不健全的,因此,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对舆论环境的监控。虽然说大学生已经成年了,但是他们社会的经验是缺乏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这就很容易遭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一方面,微博中所包含的“正能量”对大学生去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负能量”也会对大学生造成巨大的迫害。所以,做好微博管理,做好微博环境清理,这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1.1.3微博给大学生道德意识、行为规范以及心理健康带来挑战。

微博作为一个随时随地的分享平台,人们也许会因为外界的压力,对环境的不适应,产生孤独、苦闷、焦虑等种种情绪,甚至有人会产生一定的心理疾病。同时,一部分的大学生自制能力是比较差的,再者微博本身的吸引力,就让部分的大学生变成了“微博控”。他们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微博上,最终他们的正常生活就会受到影响,导致他们的性格发生变化,不愿意和人交往。还会让大学生在微博中所表现的人格与现实中的人格有很大的差距,呈现一种微博和现实生活的双重人格,更甚者会导致人格的分裂。

1.2.1开拓视野,交流思想。

微博中包含了巨量的信息,不受到教育手段、教育人员、教育场所等的局限,所以决定了信息的传播具有内容丰富、及时性和迅捷性的特点,同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展开思政教育活动。不论是谁,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微博所提供的信息是现实社会的各个层面的,更甚会突破国家之间界限,这就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生机勃勃的成长空间。对此,管理者需要关注微博来了解大学生的世界。

1.2.2记录生活,展示个性。

大学生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们在微博上会抒发自己的思考、想法,有利于他们寻找到自我。同时通过掌上微博,可以记录生活,方便自我的总结,有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的激励与反思。

1.2.3宣泄压力、娱乐心情。

微博一方面是存在于虚拟世界的,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世界的显示,于是就有利于大学生宣泄情感,满足心理需求。面对现实世界的压力,生活中的不顺利,大学生通过微博,可以很好地宣泄自己的郁闷。同时作为微博信息的发布者和收听者,可以进行评论以及留言,有利于大学生情感的体验以及宣泄的需求。

二、对策研究。

运用好微博,对于处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怎样做好微博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变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微博的传播具有及时性、多元性等特点,这就让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快速更新理念,跟随时代的脚步,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社会都可以起到指路人的作用。防止单纯的单向知识的灌输,要多多展开“多向互动”的活动,注重交流。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互动性,可以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使学习的过程变得更加生动,主张建立和谐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新关系。这是考虑到大学生逐渐自我完善的人格意识,以及个性的多元化,不再满足于权威式的说教,希望受到平等的对待。思政工作者对此要及时跟随信息的更新速度,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2.2正视挑战,搭建微博交流互动的平台。

新媒体的普及对于教育者的要求更高。他们需要积极健康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构建意识形态。因此,新媒体技术对于高校的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要跟随时代发展步伐,从而引领新信息,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的挑战。第一步,可以开通一个官方的微博。以高度的重视和积极研究的态度面对新媒体,从微博中把握住学生的动态,并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去主动地发布与课程有关的信息,并且对于他们的回复,需要及时地回复。根据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发布信息,并且要虚心地采纳他们意见与建议,要以认真的态度去解决学生的问题,从而可以加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大家可以心贴心。微博可以成为课堂的衍生。使用微博这个平台,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学生们的思想,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第一时间进行引导,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3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博。

微博是一个相对不受限制的信息平台。就老师本身来说,他们自己面对浩瀚的信息网络,需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这才可以对学生有正确的引导,从而避免了在教育上对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在思政课程之中需要加入网络素养教育内容,这可以与日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结合。教育学生产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在微博平台上不传播谣言、不盲目跟风、不轻信谣言。

三、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时代的需求,正确运用微博这一平台,从而有利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有利于新青年的成长。

“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摘要:“碎片化”阅读日益成为高校大学生常态化的阅读方式,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顺势而为,切实融入“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积极应对其可能带来的冲击,主动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正在深刻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状况,大学生读者被动卷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浪潮中,将自身置于“碎片化”阅读的时代背景之下。“碎片化”阅读作为契合数字网络媒介社会发展背景下的新兴阅读类型,其影响波及的范围至大学生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思维和整体阅读状况。基于大学生读者阅读方式的变更情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定程度的考验。因此,分析“碎片化”阅读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思考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碎片化”阅读的现状。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将日常生活中间歇交替的碎片时间得以激活并被加以利用。阅读,这一人类特有的获取真知、汲取讯息的行为方式也前所未有地呈现出了可移动、跨时空的特征。过去的阅读,形式单一,次数受限,花费时间较长;现在的阅读,则呈现出了形式多样,次数激增、耗时较短的多元结构特征。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对这样一种阅读方式进行精准的定义,在此,笔者根据其特征典型和概念的接受程度将其称作“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天然的移动性、便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满足了大学生读者阅读视野多元化、阅读需求个性化的要求,不仅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也深刻影响着大学生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无形中也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主要为安徽工业大学的在校师生。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形式,共获取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97.5%。根据此次调查,笔者发现,时下,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呈现以下显著特点:。

(一)“碎片化”阅读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有93.6%的学生每天会涉及以下至少两项“碎片化”阅读的.内容:浏览网页、通过搜索引擎查找资料;刷“微博”;逛贴吧;查阅电子邮件;观看网络化和数字化的图片及文件;使用qq、微信等聊天工具,浏览朋友圈、qq空间,关注新闻资讯。“碎片化”阅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化阅读广泛普及的延伸型阅读形式,其操作简洁易掌握、文本信息量大,常伴有配图和视频,这些特有的阅读形式吸引着大学生们将“碎片化”的阅读方式作为获取信息的首选途径。大学校园内,在行走的路上、食堂、教室,狂刷手机的低头族、戴耳机听“有声读物”或手捧“电子书”的学生比比皆是。可见,“碎片化”阅读的价值已经不局限于作为一种新型的流行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新兴的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多维度地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

(二)大学生阅读存在娱乐化和“浅”阅读倾向。

数据显示,有67.8%的学生每天会花超过5个小时在玩游戏,听歌,看电影和网上聊天。50%以上的学生用手机浏览新闻推送、用即时通讯软件与朋友聊天沟通,时不时地刷朋友圈机械式地关注他人的动态。这样的一些行为似乎本身就是一种阅读行为,或者说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阅读行为的出现。然而,这样展开的阅读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蜻蜓点水式”的,是浅尝辄止的。笔者看来,这些行为与其说是有意识地阅读,倒不如说是不自觉地浏览。除此之外,除了阅读相关的专业课书籍,有56.8%的学生喜欢在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上阅读都市、言情、科幻等通俗读物,置于古典文学、哲学、史学等人文社科类的电子书则很少被人问津。凡是冠之以“微”字的,诸如微博、微信阅读等,其往往提供的阅读内容也是微小的、破碎的、支离的、杂乱的。长期的阅读“碎片化”导致大学生读者的阅读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焦虑感、浮躁情绪不自觉地产生,心理负荷加重,阅读心理状态受到消极影响。阅读也少了知识积累价值本应有的厚重感,大学生的阅读也开始追求娱乐化、变得浅薄化。调查中,尽管仍有60.6%学生表示能够通过“碎片化”阅读进行自主学习,但也只有20.8%的大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素养,可以通过获取相关信息,加以记忆和归档。此外,有63.4%的大学生读者表示在阅读“碎片化”的信息时,几乎不会去考虑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多数大学生读者的媒介素养尚未形式。带有功利性的阅读目的使得大学生读者身陷信息的累积导致的信息超载之中,根本无法进行阅读思维的有效锻炼,阅读水平下降,阅读状况堪忧。

“碎片化”阅读背景之下是大学生阅读需求多样化、阅读形式娱乐化和阅读内容浅薄化的发展倾向,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碎片化”阅读”背景下应当如何调整并改进自身以迎接挑战。

“舆论领袖”是指那些交际广泛,同媒体的接触频度远高于一般人,并且乐于创新,观点能对普通受众的态度和行为产生较大影响的一类人。他们的知识面、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大众传媒的忠诚度和接触量都远远高于和大于一般人。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领袖”,积极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使得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技术娴熟地利用新媒体,针对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采取“结合性”的工作方法,优化工作方案、实现因材施教,努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空间里发声,让大学生读者能够听得来自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流的、积极的、正面的声音。这样一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便会比以往具备更为生动活泼、内容广泛、形式翻新且力量强大的说服力,从而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碎片化”阅读背景下,阅读的互动性是当前大学生阅读状况的呈现出来的典型特征之一。互动行为激发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自我主体性意识。大学生读者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其行为在独立性、创造性、自觉性、自主性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也只有以人为本,方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活动,培育他们自觉有效的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倡导阅读价值、充分挖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个体思维能力、培育并发展学生的自学潜能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大学生读者的思想意识发展规律、个体的接受能力及行为特点,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关切他们的真实感受和心理诉求。

“碎片化”阅读呈现出来的碎片化特征可能会导致阅读的分化,但与此同时也恰恰促进了阅读群体的重新聚合。这样一种基于相似相近的阅读志趣和相通的阅读价值认同感的阅读群体可以视为若干虚拟网络数字化阅读空间里的阅读社群。一般来说,社群指的是由众多粉丝群体中脱颖而出的一些骨干分子和意见领袖建立起的更为聚集及目的性明确的小圈子。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群体加以细化,以社群的形式进行类化,并加以聚合,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输出和个性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防止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浪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参考文献:。

[2]石呜.互联网时代独处能力正在消失[eb/ol].[-08-20]。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当前,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在社会转型期,受到的影响非常明显。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受到西方国家各方面的影响,正在进行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等,并将信息化、技术化、知识化的社会引入到我国社会发展当中,以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我国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全方位、加速赶超跳跃、深层次、多元化等方面,但是在社会转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一定的影响。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1.1道德教育。

社会转型时期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种挑战,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很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面貌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但是,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在价值观、道德标准等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这些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将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环境变得复杂,因此也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1.2心理压力。

面对社会的转型和时代的变化,当前大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压力。社会的转型,将一些社会问题暴露出来,贫富分化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社会竞争在不断地加剧,社会上出现的贫富差距过大,导致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中产生自卑感。当前社会中的就业压力更是让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大学生数量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压力由社会转向了学校,甚至转到了学生身上。

1.3认同感。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转型社会的一些特征表现为,当前的社会被网络、计算机技术等覆盖着,大学生的世界观、社会观等还没有完全的形成,在社会转型中,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大学生中出现了盲目攀比、沉迷网络等,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安全和成就感,进而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薄弱化,使大学生产生一些不良的情感意识,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1.4就业影响。

当前我国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毕业生的人数也在增加,但社会中的企业、用人单位无法完全吸纳大学毕业生,使得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在转型,而高校教育的转型却相对滞后,高校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当前大学生过剩。

二、应对措施。

社会转型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还有很多,不仅局限于上述问题,还影响着大学生健康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2.1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的发展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在各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要让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发展现状,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虽然我国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困难,但是我国的.发展是在风雨中前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让大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力争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道德素质发展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帮助大学生形成了自强自律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多样化,当前社会转型期网络的发展非常迅速,可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通过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交流途径为学生传播具有感染力的道德知识、思想政治知识,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环境。2.3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机制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这些压力来自就业、贫富差距等,为了保证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地完善大学生心理咨询保障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教育,解决其思想问题和心理障碍,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4让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要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培养。在社会转型期,就业竞争非常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锻炼,让其有健康的就业心态,在面对竞争、挫折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小结。

社会转型时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较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在社会转型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从社会转型为其带来的影响入手,不断地完善应对措施,避免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综述论文

所谓实效性就是某一件事的实际作用和实际效果,准确的说实效性既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通常来说实效性是作为一个某一个活动效果评价的。而大学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思政教育方法以及过程对于思政教育这一事件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的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其中不仅包括了直接影响的结果,也包括了思政教育的投入和产出比,简而言之就是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否积极的影响了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

2.1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和形式来接触和使用新媒体。其中以网络和手机最为突出,调查显示几乎82%的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而且几乎每一天都要用电脑上网,接触到新媒体传播的大量信息。一般来说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搜集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学习信息同样也可以是重大的社会新闻等,但是其搜集信息的过程一般都是没有目的的,很容易潜移默化的受到这些信息的干扰和影响;专业学习,由于电子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发展,现在学生的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从我路过上获取很多知识。

首先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很多高校认识到了其对于大学思政教育的作用,开始纷纷的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思政教育。主要的形式有建立红色网站、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思政教育管理中利用新媒体技术等。随着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应用越来越广泛,也随之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引导以及管理力度不够,毕竟新媒体是一项全新的事物,在传统的大学思政教育中运用还有着经验上的不足,所以导致现阶段新媒体的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容易导致形式主义,很多学校尽管建立了很多关于思政教育的网站或者开通了思政教育的相关微博,但是由于无法照顾到大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导致其访问量和影响力有限,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显得过于形式化了;容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交互性以及共享性,其思想的传播很容易干扰到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的应用,容易干扰他们学习的过程。

我们应该多方面的认识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进行研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发掘出他们思想中的闪光点,从而获得的大学思政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从目前的来看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思政教育提供的机遇是多样化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创新了思政教育的手段,新媒体的出现极大的`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其次是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不仅仅是为新兴的大学思政教育方法,也为传统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网络上有着大量的思政教育相关的内容,也有着很多专门进行思政教育主题的网站,这些网站建设能够极大的丰富大学们对于思政教育的认识,同时大学生还能够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让其学习思政教育的过程更加的丰富。最后是能够提高了学生们学习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新媒体更加的强调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打破了传统课堂上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大学生么接受和学习思政教育的过程更加的积极主动,由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首先是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其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备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生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兴趣爱好,凡事都要基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来考虑。并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突破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的限制,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改革对新媒体的观念认识,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新媒体相结合,创新教学观念和理论,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最后是树立全球化的理念,全球化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的现象。因此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思政教育也要重视全球化的观念,这也是当前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媒体经渗透到了人类生活中的各个部分,同时也影响着人类的思想挂念以及道德养成,尤其是活跃在新媒体中的这些年轻人们,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和教育很可能会误入歧途,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其对于大学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影响,我们详细的解析了其内涵和概念,以及对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影响,并简要的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对于新时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参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综述论文

虽然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在思想上会存在不同的问题,但是导致学生们在思想、道德、政治中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生们的思想不仅是比较活跃的群体之一,而且对其他社会群体的思想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目前而言,学生们的主流思想还是好的,但是随着大为改善的物质生活状况,他们原来的一些思想观念、意识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们的思想会更加的活跃,眼界会更加的开阔,这样思维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混乱。面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所在,而且是学校必须面对的挑战和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学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学以及学生们日常的管理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不够重视,致使学生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为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们思维观念以及精神层面活动的培养。然而,中等职业学校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为一般的专业知识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对症下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以及网络的加快发展,自然就会有大量的信息涌入学校,学生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等会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理想信念不清楚、团队合作精神下降甚至心理健康会出现问题等,这可能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没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对受教育的对象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教学中都主张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但现在可能过多的突出了教育工作者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们的作用。如今更多的都只是注重表现的形式而简化了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思想等,这当然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我们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充分的了解,这样我们才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对症下药。那么,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这不仅要求工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个人素养、广泛的知识储备。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现实状况,工作者应该注重个人的心理、生理以及思想的变动,而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放在统一的模式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独特的优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从而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新的历史阶段,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坚持理论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做法,让学生们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检验,从而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增强判断是非的能力,加深理论学识的理解和认知,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磨练了他们的意志,而且增强了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对国家的历史使命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们可以经常尽可能的让学生们参加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让学校和社会能够很好地融合,最终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如今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致使学生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他们更加的想要得到他人的肯定、更想充分的变现自我,那么我们就可以选取一种具有贴近生活、师生平等、双向互动等特点的方式----服务式思想政治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较大的空间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服务意识能够增强,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从而最重要的是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树立大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对于思想处于摇摆时期的大学生而言,专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在大学生群体中,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群体在思想状态上易于受到蛊惑。高校自扩招之后,便取消了大多数大学生国家资助,而倾向于针对优等生、特困生的定点鼓励或扶持。对于贫困大学生的关注日益升温,诸多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问题进行了有效支持,不过对于受支持、受资助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并未随之完善。类似不尊重受资助大学生或者被资助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反而因此出现问题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求更高,也更需要“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介入。

(一)在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方面不够重视。

在日常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并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这里偏向于研究以下心理类型的大学生:首先是内向乐群性低的大学生;其次经常焦虑且因琐事便会产生心理抑郁或其他障碍;最后是碍于某些心理原因,造成学习困难的大学生,该类大学生更加缺乏存在感,更难以融入群体。在针对于这些大学生的人格完善与培养方面,思想道德教育管理略显乏力。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应形式多样。然而目前看来,各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很盲目,没有针对性,单向传播的局面。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适时引入大学生思想道德工作相关研究,使得整个工作更加人性化。由于大部分高校均有常设的心理咨询机构,所以在运行过程中,可积极利用这些机构,全面把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情况。

(一)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

目前我国已有超30%的高校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这些机构通常的运行方式是被动式的,即仅仅承担咨询职能,而不负责调研,更不会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风险预判或者心理健康体检。极少有高校会针对本校学生特质指定可操作性更强的制度执行细则。缺乏执行细则,很难保证制度落实,这就直接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脱离了大学生心理需求。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由于大学生心理承担能力和客观条件局限造成完全差异化的教育难以实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将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方式融入进日常工作,并积极探索研究。

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实现人性化,将对大学生产生深远意义。首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一改之前仅仅拿教育管理相关制度来单一管理的方式,以人性化的方式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理念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并适度提升其他领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自我,做复合型人才。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心理干预工作应得到更多重视,并且上升成为整个贫困大学生支持工作的必要环节。

(一)教育形式从被动变主动。

不难发现,对于普通大学生,承认自己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且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仍非常困难,那么对于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而言,迈入心理咨询室就变得几乎不可能。此时转换心理干预工作的被动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将心理干预工作作为贫困大学生扶持的重要环节,弱化物质支持所带来的负面精神影响,强化心理干预,使得受帮扶的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社会认同感,帮助其实现心理复原。

(二)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对于大学生本身特质纳入考虑,一改之前诸多教学工作都是根据书本的照本宣科。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问题,并未纳入考虑,如贫困大学生在受资助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大多产生于被资助过程中隐私的泄露。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对自身固有身份缺乏认同,甚至唾弃自己的家庭出身。保护其隐私,以便给心理干预工作挤出时间。

网络兼顾了私密性和即时性,对于心理干预工作极为重要。当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应着力于网络,利用网络进行调研、干预和事后问效。同时引入现代化设备,建立现代化的心理咨询室,来保证心理干预工作的质量。总之,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势必要结合大学生个性发展来定向发展,这样才能通过长期的努力坚持,让所有大学生都接触到这些合格的理念。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面的成功。

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论文

现在的大学生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和学习越来越依赖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已经变成现代人尤其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东西。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大学生还未踏足社会,他们的思想和道德还处于活跃发展期,而互联网作为大学生的心爱宠物必然会发挥它的浑身解数去迎合大学生们对于各行各色信息的猎奇探索心理。因此,研究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劣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且对于优化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同样意义巨大。

1.互联网的娱乐性和虚拟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精神世界。

当今的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便捷的上网渠道,而且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大学生都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互联网产生了严重的依赖,他们不再愿意走亲访友,不再愿意面对面的跟朋友、亲人和同学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们甚至沉迷于互联网制造的虚拟世界。互联网的娱乐性日益蚕食着大学生的大多学习时间、吃饭时间和睡眠时间,使得大学生群体的健康程度直线下降,肥胖、失眠等疾病悄然而至。大学生们频频沉湎于网络游戏的虚拟空间难以自持。精神方面患得患失,甚至形成人格障碍以及心理疾病和各种思想问题,在互联网上他们毫无顾虑的宣泄和释放现实带来的各种无奈和压力,寻求精神的安慰和心灵的释放。大学生的这些问题倾向的形成都与互联网不无关系,因此说互联网是将大学生的精神思想带上了脱离现实世界的病态道路的帮凶。

互联网是一个各形各色信息充斥的虚拟世界,信息传播可以突破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可以说是没有路径障碍的,各种信息的发布、接收和阅读相对比较容易且自由,加之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互联网的这些特点就给那些还存有争议的事件、落后的思想文化、反党反社会言论的广泛迅速传播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良好渠道。这些不良言论势必会对深度依赖互联网的现代大学生的思想体系造成严重冲击。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大学生辨别真伪信息的能力的增强任务更加刻不容缓,使得高校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教育的难度加大了,而且还会动摇大学生的思想体系以及道德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大学生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3.互联网的发展要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师对信息资源所具有的优势而使教师在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威信,而且老师们很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然而,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获取知识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老师的面对面讲授,而且大学生由于对新生事物都具有好奇心和认同感,他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互联网这种更加方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来接受和宣传各种信息。大学生是最具青春活力的年轻一代,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运用最新科技产品,互联网作为这个时代新事物的代名词,拥有着强大的使用军队大学生等青年群体成为主力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思想观念已经定型,对于新生事物的学习缺乏足够的信心和能力,他们对于互联网的运用更是落后于青年学生群体,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偏向于使用旧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开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业和活动。但是,互联网的时代潮流已呈现席卷之势翻滚而来,需要我们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紧更新观念、思想,努力扼住时代脉搏,跟上互联网的步伐,才能更好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开来。

1.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方式拓展了教育内容,突破了时空维度。

互联网把各色信息毫无差别的放在一个平台,无关乎发布信息的始端的国度、地域,也无关乎传播信息的人种、性别,也无关乎接收信息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只要你有需要,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个时代宠儿随意选择自己偏爱的方式如编辑文字和图片、录制音频、拍摄视频等等来发出、传播信息,或点击阅读、观看信息,或转发、分享信息,或下载、保存信息。互联网完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种种限制和障碍,互联网是一个广大的信息集聚地,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宝藏,不仅可以方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增强教育能力,变革教育方式,拓展教育内容,同时也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了学生学习和接受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内构能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实现这一目的关键还在于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能够与大学生的群体偏好和性格特质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内构能力。互联网的互动性使大学生可以在网上任意咨询各种问题,还可以与网上的专家、学者、大师、教授、亲朋好友等等交流讨论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等。正是由于互联网的互动特性使得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对学习内容的内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互联网信息的受众平等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互联网它使得信息发出者、传播者和受众者的界限变得不再那么清晰,大学生不再只是受众群体中被动接受信息的角色,他们既是信息的接收消费者另一方面又是信息的传播发出者。如今的大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微信、qq这两个常用软件获取、发出及传播信息,而且现在微博、论坛和博客也是大学生广泛活跃的阵地,他们随意的发表、阅读、转发、传播各式各样的思想、观念和论点。互联网上人人可以是教师,人人又都可以是学生,师与生之间不因喜恶而耻于教或学,他们在互联网上是互为师生的平等的人。同时互联网也极大的减弱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障碍。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极大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1.强调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的多样与主流表达。

现代科技在加紧发展,那么,也必须得加强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应用管理及约束监督。当今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应该允许和提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表达,以不同求发展,有不同才有创新,才谈得上活跃。通过大学生的多种表达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再解读和再创造提供多种视角和丰富素材。世界因不同而美丽,思想因差异而更可贵,但另一方面,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注意在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偏激和错误思想的正确引导,使大学生的思想趋向主流正确同时不失其积极方面的差异。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方式。首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app、bbs、校园app等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各种相关服务,搭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校级公共交流的平台。其次,可以增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以吸引更多大学生积极参加、践行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后,可以建立一个以班为单位的、师生可以双向、随时交流沟通的小平台例如各种各样微信群,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够有的放矢,增强针对性。

高校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他们自身的各种素质及水平的高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层次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得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使用技能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不再面对互联网时不知所措,无可奈何。第二,建立一支校级的、专业的互联网媒体开发维和护队伍,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无障碍的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现代,要求我们尤其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诸多优势机遇,同时要与时俱进的迎接挑战,努力克服互联网的劣势,实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