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范文(13篇)

时间:2023-10-20 21:29:10 作者:梦幻泡 最新家乡红色故事感悟范文(13篇)

在竞聘中,我们需要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证明我们的能力和资质。竞聘时要注意展示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竞聘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

汕头红色故事心得体会感悟

汕头是广东省一个有着悠久革命历史的城市,这里孕育着一批批杰出的革命先烈和红色文化。在近期访问汕头期间,我深入了解了汕头红色故事并深受触动。在此,我想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汕头红色故事以追寻华侨革命先驱黄兴的足迹为起点,讲述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时期汕头的不朽历史。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民族英雄和他的同志们为争取国家独立自由而不畏权贵、坚持斗争的精神,这也成为了后来的共产主义革命者们的强大精神支撑。

汕头红色文化是指在长期革命斗争历程中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包括了即将成立的岭南大学、广东人民革命军政府主席府等许多红色历史遗迹。这些文化符号代表了汕头独特的革命文化,并成为了我们认识汕头和崇尚红色文化的窗口。

第四段:我的感悟。

在我的眼里,汕头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再现。同时,我想起了我的父辈,他们在那个动乱与艰苦的年代、在民族和历史关键时刻拼搏、牺牲,在惊惧与黑暗中为我们打下了一个幸福生活的基石。身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在缅怀历史丰厚文化遗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肩负起奋斗的使命,不辜负曾经的拼搏和革命烈士的付出。

第五段:结语。

汕头红色故事在不断地向世人诉说着为民族苦难而奋斗的革命历程。红色文化是不可磨灭的精神标识,凝聚着一群“为了中国”而奋斗的革命先烈。希望更多的人来汕头领略那段英勇而崇高的革命历程,感受到汕头独特的红色文化气息,同时在革命先烈的肩上继续奋斗,对得起前辈的付出,为民族的繁荣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

红色故事感悟红色故事感悟

说起红军,大家都想到万里长征。是的,今年暑假我读了《长征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红军们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的故事。那些都是我们此刻这些“小皇帝”们无法想象的。今日,我要讲的是这些故事中的一个。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长征途中,一位女战士叫王新兰,才11岁,当时爬雪山时,红军战士们实在是太饿太饿了,又弄不到粮食,整天饿着肚子。雪山上又冷,每个发一个辣椒,怕冷时肚子饿就嚼一口,王新兰怕辣,没带辣椒。她刚爬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发抖,队员们一向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王新兰实在又冷又饿,但还是坚持着最终到了山顶,最终的成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看完这个故事,王新兰让我懂得两个字,坚持!是啊,她才11岁,应当是在父母的保护下成长,可她却那样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坚持,勇敢。所以,我必须要学习王新兰的精神。

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悟作文

“小萝卜头”,真名叫宋振中。由于长年的狱中生活,缺乏营养,他长得头大身小,牢房的叔叔阿姨们都叫他“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中一天一天长大了,到了该读书的年龄,他的爸爸妈妈向狱方提出要求,希望能让宋振中出去读书,经过一番努力后,特务最终同意让宋振中每天上楼去,由被关在楼上的东北军将领黄显声将军教宋振中学习。从此,每天早上,在白公馆看守所二楼的过道上,在特务的监视下,宋振中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活。

一天,振中看中了黄显声将军手里拿的那支红蓝铅笔,为了能得到这支铅笔,“小萝卜头”更加认真努力地完成黄伯伯布置的作业,每天晚上睡觉以前,他总是躺在床上默默地背诵俄语,每天早上早早地起来站在铁窗下呀呀地学说俄语。

当“小萝卜头”能够用简单的俄语与黄将军对话的时候,黄将军就把那支振中渴望已久的红蓝铅笔送给了他。“小萝卜头”十分珍惜这支短短的红蓝铅笔,他只是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才用这支笔书写。解放后,从松林坡特务警卫室的地下挖出“小萝卜头”的遗体时,人们发现他的小手还握着那支已经开始腐烂的小铅笔头。

我很佩服“小萝卜头”,即使在那样吃不饱穿不暖且没有自由的恶劣环境下,他还能想方设法地努力学习,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来之不易,是爸爸宋绮云把树枝磨尖了送给“小萝卜头”当笔,是妈妈徐林侠把破布和棉花烧焦了放在小碗里然后兑上水当墨水,是狱中的叔叔阿姨每天省出一张草纸,为“小萝卜头”做了几个练习本,是黄将军耐心地教导他,鼓励他。

他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下,有的时候还会抱怨学习太苦太累,我要学习“小萝卜头”刻苦学习的精神,珍惜革命先辈用他们的宝贵生命为我们争取来的幸福生活。

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悟作文

我阅读了《红岩》这本书,它带领我重温了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辉煌路程。

文中的主人公——江姐,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夏,她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时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他们血染红岩,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烈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讲解红色故事感悟

近期,我观看了央视一套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对八号讲解员王瑞娜讲述的《十二号兵》感触颇深,她向我们讲述了淮海战役时期,十二个号兵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用“军号游击战”蛊惑敌人,参加战斗的12名司号员,有11名永远倒在了军号响起的地方。

初次看完视频,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虽一时间不知怎样描述这种亲切,但我确定的是,这是你我同为“党内同志”的一种共鸣。“人生若只如初见”,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您的执着和坚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仰,成为我们效仿的楷模。

于是,我按下了“重新播放”键,细细地品读讲解员王瑞娜讲解的每一段故事。《回家》讲述了七十二年前,翼城籍烈士续延德血洒疆场,魂断他乡;七十二年后,在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发起的“为烈士寻亲”活动的帮助下,家乡人民接英雄回家的故事。再现了烈士续延德“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英雄气概。

如今,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干部的身边经常面临着金钱、权力、人情、关系的诱惑,难免滋生出浮躁的心态,经受不住利益和权力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成为人人喊打的“苍蝇”。还有人觉得,人生漫长路,做一件事未免单调乏味,可正因对一件事初心不改,执著坚守才显得更为可贵。

随后,我下意识地点开了微信右上角的“…”,将视频分享到了朋友圈并转发给每一个好友,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这位讲解员,感受她的初心。基层是个大熔炉,能将你淬铁成钢但也容易掺入杂质,有些年轻干部在这个大熔炉中却失去了干事的锐气、创业的恒心。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向我们传递着一种向上的力量,告诉我们“只有扎根泥土,才能懂得人民”!

放下手机,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回想起入党的5年来,在军营里,我是一名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战士,回到地方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党和人民的“战士”,感恩和感动并行。“脱贫攻坚战”、“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洪备汛保卫战”,曾经熟悉的身影还历历在目,曾经深夜加班吃的泡面还是那么香味十足,我们用“守一方土地,尽一份责任”的担当守护百姓的安全。党的工作任务既是一项具体工作,也是一个锤炼党性的过程,前方越是艰难险阻,越要迎难而上,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要矢志不渝紧跟党的步伐,共同砥砺奋进。

回想当下,这是一个讲忠诚、看担当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呼唤实干干部的新时代。在生活工作的“长跑”中,唯有“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常温誓词,吾日三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教会我们如何修己,怎样对人。但是身为一名青年干部,不仅要反省自身,要常温入党誓词,吾日三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还要对照党章党规,给自己“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按照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让“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成为青年干部奋斗终身的座右铭。

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悟作文

《小金马》这本书主要讲了十三岁的小金马,从八路军大队长——他的爸爸,牺牲的那天起,便立志要献身革命,为爸爸报仇。他多次帮助张立山老爷爷完成了很多次艰难的任务。不过人无完人,他也出过洋相,第一次打仗不听号令,乱开枪;第一次扔手榴弹,差点把最亲密的同志炸死……但是他还是在枪林弹火中成长了起来——最后成为了炮军上尉。

我们应该向小金马一样,热爱革命,忠于党,坚持不懈,勇于挑战,有耐心,有胆量,有智谋,用一样的沸腾的热血为党流干。

我还喜欢书中的一个人物——胡立功,因为他很有趣。有一次去一个地主家,他扮作一个蒋军军官,走到那个地主家,扇了哨兵两个大嘴巴子,雄赳赳,气昂昂走到了地主家的正座,坐下东拉西扯。大概过了十来分钟,突然站起身来使劲一拎孙地主的衣领子,送了他两耳光,把他五花大绑地捆了起来,孙地主瘫坐到了地上,胡立功大仁大义放了他这一回,决定下一次再找他算账。

小金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八路,他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更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榜样。

建国70周年《红色故事》节目观后感心得感悟

《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对于寻访先辈足迹,重温红色经典,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对于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热爱江西、建设江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八一军旗在这里升起,中国革命的摇篮在这里编织,共和国的雏形在这里孕育,作为一名江西人,我感到无限的自豪,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是被一个又一个的优秀的共产党员深深地影响着,时刻牢记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优秀品质。

100余套,约上万件瓷器。

为了保证按时高质量地制作出这批瓷器,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集中了最优秀的制瓷高手,40多名工作人员均是出身好、政治素质高、技术一流者,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师王锡良先生当时也名列其中,这位年逾七旬的大师现今是陶瓷艺术界的顶尖高手。据他回忆,为保证任何环节不出问题,除生产任务简称为“7501工程”和严格选拔生产设计人员外,还专门成立了工程指挥部,所有生产原料的选配和瓷器生产的全过程均有严格的要求。那时候的他们,甚至连自动的温度监控都没有,完全靠着技术人员的经验判断,瓷具要求是半薄胎,大部分加盖,以保证既卫生又保温;为了配套统一,整套器具对重量、造型、规格等都有严格要求。参加这项工作的42名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进行拉、利、注、施、烘、打„„经过反复修改、调整、完善,设计出了盘,这项科研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被解决,被攻克。优秀的革命先辈们的那种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勇于艰苦创业,培养高尚品德,为祖国、为信丰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时刻感受到他们在前面树立的榜样,我们也要迎头赶上,努力学习现在的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为传承井冈山精神、红军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通过这样的形式来凝聚人心,进而激发起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进取心,为我们的伟大的祖国现代化建设献出我们青春和力量。

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悟作文

这几天我看了很多红色经典故事,但是我最敬佩的还属刘胡兰姐姐。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牺牲于1947年1月12日,她八岁上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并成为团长,14岁担任妇救会主任,为中共预备党员。

1946年10月,她配合武工队处死敌人队首长,但1946年12月敌人开始报复多次搜查刘胡兰家乡,家人劝她赶快撤退,但刚要撤退就被敌人包围了。

被包围的刘胡兰被迫站上战场,在叛徒石五则的指认下,当场被捕。

在敌人的威逼下,她依然没有投降,也依然没有供出共产党党员,这个15岁的小姑娘坚强地把这位大将逼得都束手无策,只好拿起机枪准备屠杀村民,但刘胡兰说:“我自己死就可以了,不要杀其他人。”

刘胡兰,坚强的革命者,就这样牺牲在了枪口下,真是让人觉得十分可惜。

刘胡兰的强于革命和她的坚强一直都比一个大人强,而那个叛徒石五则,没一会儿就投降敌军,没有一点脸面出来面对刘胡兰,面对刘胡兰他应该感到羞耻。

除了刘胡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英雄,还有很多,他们为了国家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本来三十万的红军,现在只剩下了三万,至21世纪已不到300人。如果有机会见到他们,我一定要好好谢谢他们。

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悟作文

抗战期间,日本鬼子在中国放火杀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不甘心被鬼子压迫,进行了积极的反抗。在山东枣庄等地的铁路沿线,就有一支铁道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扒火车、夺物资、拆炮楼、杀鬼子,他们来无影去无踪,让鬼子们整天心惊胆战。

刚读第一章时,我就被里面生动的故事内容深深吸引,手不释卷几次拍手叫绝,等这一本书读完时,更是心潮汹涌,思绪万千。

这本书写得情节曲折诱人,文字朴素又不失生动,把人物性格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书中很多情节都感动了我,比如:王强机智斗敌,潜伏在敌人内部,取得鬼子信任后,得到了许多机密文件,并及时汇报给队员;队长刘洪徒手扒火车,把自己的指尖刻出血,但他没有一丝松懈,以及一些游击队员不幸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依然守口如瓶,最终慷慨赴死等。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队员小坡的歌声在我耳边回响,让我沉浸在这故事中,久久不能平静。

旧中国软弱、落后,使得日本鬼子在中华大地上猖狂了几年,我们尽管最终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血与泪的沉重代价。祖国只有真正强大起来,才不会被侵略。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国70周年《红色故事》节目观后感心得感悟

所以我们班就这开展了一次‘红色故事会’的主题班会。这次班会一讲故事为主节奏,中间插入了红色知识有奖竞猜。活动进展的很好,同学们都踊跃发言,讲了很多有意义,很多不被我们所知的小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了当年革命的激烈。

这次班会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次班会我明白了,为什么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红色经典事迹会被永恒不灭的流传下来,为我们所传颂?不管是八零后还是九零后、零零后,各辈人都对这段历史铭记不忘。

不是历史书上描绘的多么详细逼真,也不是老师家长对后辈人的耳提面命,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指引,它强大到本身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驱使着后来人有一种想要探寻它的欲望;强大到即使跨越几十年,仍然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到中华民族,影响到了解这段历史的每一个人。

建国70周年《红色故事》节目观后感心得感悟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

分享家乡红色故事简报范文

1937年中秋刚过,黑龙江大地上就下了一场半人深的大雪。侵华日军趁天寒地冻,调动10多万大军,切断了东北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部和在外作战部队的联系,想把缺少过冬棉衣和粮食的抗日战士冻死饿死在山上。

总指挥部决定派一支小部队到依兰县城去,找地下党和抗日救国会,筹划些粮食、棉花和布匹,运回根据地;可是,这样重要和危险的任务由谁来领导完成呢?首长把眼光落在了16岁的姜墨林身上。

姜墨林出生在牡丹江西岸一户贫农家里,十一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十三岁就进抗日联军部队,成为一名正式的抗联战士。他人虽小,却十分机灵、胆大,组织上经常派他到敌人眼皮底下传书送信,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任务,连日本鬼子和汉_都知道他的名字,可就是没抓到他。因为他肯动脑子,作战勇敢,很快就担任了小队长。这次首长又把任务交给了他,他心里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姜墨林带着一小队骑兵来到依兰县城外,他让大家把马和爬犁隐藏好,自己换了一身脏衣服,然后背起一条破麻袋,里面装上又脏又臭的黄豆,把两万块买货的钱藏在里面,大摇大摆地朝城门走去。

把守城门的日本兵见来了个小孩,上前盘查。姜墨林抓一把黄豆给他们看,说:“马料的卖!”日本兵闻到一股酸臭味,赶忙捂着鼻子,甩手让他过去了。

姜墨林进城后顺利地找到了地下党的同志,说明了来意。地下党组织决定通过抗日救国会发动群众购买物品。姜墨林留下钱就出城等候。

城里的群众很快把物品置办齐了,他们用各种办法,偷偷把物品运出城外,交给姜墨林小分队。地下党还派出游击队护送运输小分队赶回驻地。

运输小分队装好爬犁刚出发不久,敌人就发现了,立刻派出马队追击。姜墨林打发其他运输队员争分夺秒赶回营地,自己留下来和游击队一起伏击敌人。

不一会儿,敌人的几百名骑兵迫上来了。姜墨林嘱咐大家:“沉住气!我们要缠住敌人,保证运输队返回营地!”

敌人在埋伏圈里遭到意想不到的突然袭击,一下子就乱了阵脚。姜墨林率领战士激战了两个多小时,为运输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天黑以后,他下令撤出战斗,去追赶运输队。第二天,运输队满载着越冬物品,与总指挥部派来的接应部队汇合了。

抗日联军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同志拉着姜墨林的手,激动地说:“你们得胜归来,这是一个奇迹!全军的同志们感谢你们!”

读红色经典故事的感悟作文

新中国共产党迄今已建立__周年,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让我们缅怀那些付出了青春和热血的无数前辈们,其中有一位英雄把我带回到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他的英雄事迹看着让我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他的名字叫董存瑞。

他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13岁那年,全球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也是全球经济危机,日军多次入侵中国,而当时的中国更是军阀混战时期,所以他家里非常贫穷。当看到日本人的种种恶行时,董存瑞毅然决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队伍中。1948年5月25日,在隆化城战斗中,经过一番努力完成了任务,但在最后冲锋时遭到了暗堡的火力封锁,二班,四班两次爆破都没有成功,最后他挺身而出,一边抱着炸药包一边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暗堡下,可炸药始终无法按到暗堡下,也不能放在地上,于是他点燃引线抱着炸药大喊:“为新中国,冲啊!”他在爆炸中牺牲了,年仅19岁。

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生命,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哪有我们现在新中国的繁荣景象?英雄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当代人好好学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