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热门19篇)

时间:2024-01-11 07:23:10 作者:文轩

调研报告是对所调研对象进行系统观察、记录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和建议。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学习到撰写调研报告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街道)妇联是妇联组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级,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型作用。现实中,乡镇一级妇女工作力量和组织实力相对薄弱,功能和作用都比较弱化。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进一步激发乡镇(街道)妇联组织活力,省妇联组织部于____4年4月就乡镇(街道)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实地考察了____市朝阳区、双阳区、榆树市以及通化县、前郭县、敦化市、临江市等7个典型县(市、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____年以来,我省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机构被大幅撤并,只设“三室一所”(党政办公室、经济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妇联组织并入党政办公室;人员编制被大幅精简,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分别精简了30%以上,妇女工作基本为1人兼职承担。

组织现状:目前,全省共有乡镇(街道)妇联组织900个,其中乡镇妇联618个、街道妇联282个。改革中有887个保留了机构设置,有13个与工会、共青团合并。

干部队伍现状:全省900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1名专(兼)职妇联主席,其中专职310名,占34.07%;兼职590名,占65.93%,兼3职以上的有206名,占兼职总人数的34.92%。900名乡镇(街道)妇联主席中,只有145人进同级党委,占16.11%,其中享受乡科级副职待遇的仅有69人,占7.67%。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的有265人,占29.44%;31-45岁的有466人,占51.78%;46岁以上的有169人,占18.78%。学历层次上,大专以下的有276人,占30.67%;大学本科有601人,占66.78%;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有23人,占2.56%。从做妇女工作的.时间来看,有388人从事妇女工作的时间在3年以下,有48人从事妇女工作的时间超过。

调研发现,乡镇(街道)妇联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是干部兼职过多,兼职不当,对自身岗位和工作自我认同感较差。由于人员编制的限制,每个乡镇(街道)只能设1名兼职妇联主席,一般由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兼任,还要负责党务、综治、纪检等工作,没有精力对妇女工作进行全面投入和精心安排,只能应付了事,更不用说参加妇干业务学习,更新知识,创新工作方法和内容。有的甚至兼任统计、出纳、会计等,与妇联工作方式和内容毫不相关。兼职副主席、执委人数少,形同虚设,只为完成代表大会的程序,作用发挥不好,严重影响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和工作效率。

二是妇联干部政治待遇下降。全省900个乡镇(街道)妇联主席中有90%以上为科员,既享受不到乡科级副职的政治待遇,也没有进入同级党委,致使大部分妇联干部缺乏岗位荣誉感,工作积极性降低,进取意识差,“不争先,不落后,跟在中间最自由”的平庸思想严重,做好妇女工作的动力不足。

三是妇联干部交流速度呈两极分化趋势。通过公务员考试选任的高学历、高素质的人员两年之内就交流到重要岗位,而能力差的、安置性的、临近退休的、专职的人员一干就是二十几年,缺乏工作热情,工作方法老化。有的妇联干部由于工作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缺乏积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重视的意识,对于上级妇联安排的正常工作,不知如何得到领导的支持。

四是工作经费不足,基本为一事一请,没有形成保障机制。由于各乡镇(街道)财力有限,妇联工作经费难以保障。我省乡镇(街道)妇联年度平均经费仅为元,且只有22.4%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少经费,有组织无活动无培训或培训“借鸡生蛋”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妇联工作缺乏应有的影响力。有些乡镇妇联想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创新活动,常因缺乏经费而中止,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部分乡镇妇联在换届中,由于缺乏必要的经费,只能在不违反妇联《章程》的情况下,尽量简化程序。

针对调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一是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实行兼职高配。参照我省实行的社区主任或副主任兼任妇联主席的模式,探索由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的女性兼任妇联主席,配备专职副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和常委若干名、用公益岗位配备1名妇联专干,形成乡镇区域内有影响、有能力的优秀女性共同做妇女工作的组织模式。

二是推动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进同级党委。进一步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基层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的有关规定,推广公主岭市、珲春市的经验做法,推动乡镇(街道)妇联主席进入同级党的委员会工作。

三是通过非领导职务的途径提高乡镇(街道)妇联主席的级别待遇。落实中办《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改进公务员非领导职务设置办法,乡镇机关设置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职数不得超过乡科级领导职数的50%”的规定,明确符合一定的工作年限、工作业绩等条件,通过非领导职务的设置解决乡镇(街道)妇联主席待遇。

四是落实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工作经费。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省基层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吉组通字〔____1〕40号)中“保障基层组织工作经费。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市(州)、县(市、区)按照女性人口人均1元钱标准核拨本级妇联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乡镇街参照执行”的规定,推动乡镇(街道)按照女性人口人均1元钱标准核拨本级妇联工作经费,并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五是建立乡镇(街道)妇女之家。落实吉办《关于全面推进全省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健全服务体系,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的规定,依托乡镇街党群服务中心同步建立妇女之家,所有党组织活动场所,让妇联组织使用,向妇女活动开放。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总的来说,乡镇纪委组织建立总体上呈健康发展的态势,是一支党委、县政府信任,干部群众称心的纪检监察干军队伍,在贯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立和反工作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在开展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在一定成果的还也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乡镇纪检组织建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如不认真加以处理,势必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首要显示在: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有的乡镇指导以为惩办了其属下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会影响其工作成果,对纪委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注重、不够支持;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单方面以为做好经济工作才是实的、有效的,有的把纪委书记作为一种待遇,作为选拔的“跳板”,也有的以为纪检干军队伍交流“换血”慢,大局部纪检干部“终身制”,因此呈现了做纪检工作“没奔头”的思想心情。

2、队伍构造不够合理。首要表现在一是常识构造不合理。当前我市乡镇纪委成员共75人,80%以上是大专文明,但首要的专业组成是由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而财务、审计、司法等与纪检营业相关的专业人员还不到10%。二是性别构造不合理。男女构造掉调,乡镇纪委成员90%以上是男同志,形成触及对象为女人时显得人员左支右绌。三是职业构造不合理。乡镇纪委成员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非专职状况遍及,纪委书记90%兼党群副书记,纪委委员兼中层职务的也达84%,不能做到专职专用。

3、队伍力量显得薄弱。首要表现在人、财、物等方面。人力方面,虽乡镇纪委书记单设,但大多兼任副书记一职,首要精神放在乡镇中心工作上,纪检工作反而成了副业。纪检委员大多承当部分的详细工作,碰到纪检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抵触时,不晓得是听纪委书记的去做纪检工作,照样听分担指导的去做其他工作。财力方面,乡镇纪委没有可自力支配的经费,一切开支需依托乡镇党委、县政府,而乡镇财务自身也较坚苦,因此显示在物力方面,有很多乡镇连必需的办案开支都无法处理,有些只能追求上级支持。

4、队伍本质有待提高。乡镇纪检干部成天忙于其他工作,很少研究纪检营业,对学习的认识也不到位,立场不够正直,以为实践学习是走过场,营业学习“以干代学”,形成政管治论常识浅薄,营业不熟不精,处理问题的才能不强,再加上乡镇纪委书记变化频频,每3—5年要改换一轮,工作的延续性遭到较大影响。

二、发生问题的缘由。

1、干部思想不不变。纪检工作辛劳,“光栽刺不栽花”,是个费劲不奉迎的苦差使,经济待遇不高,政治发展不快,有的专职纪检委员多年也没有处理个科级待遇,有的纪委书记才能强,年限长,也无法兼任党委副书记。此外,纪检干部往往连一些正常的文娱活动也不敢参与,常被人以为“不合群”,是社会“另类”,一些秉公执纪的纪检干部还常被查询对象所抱怨,甚至被亲属伴侣所不睬解,接受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宏大,因此形成了纪检干部的不服衡心态,一些基层的纪检干部思想不不变,不安心本职工作。

2、队伍治理不专业。纪检工作是专司党内监督的,性质属法律执纪类,其本能机能的非凡性决定了其非凡的.内部治理,不能同等于其它普通的党委部分,治理形式上要尽能够走专业化治理的道路。但当前的乡镇纪委情况是,内部治理的方法办法和党委其他部分没有区别,流于惯例化和普通化,招致了当前乡镇纪委干军队伍建立难以专业化。

3、指导认识不到位。在乡镇,一些指导以为纪委但是是查办案件,而平常也没有什么案可办,兼几项工作天经地义,没有把纪委组织建立和干军队伍作风建立摆到应有地位,别的,一些指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本身对监督工作不足准确认识,认为监督就是对本人不信任,跟本人过不去,有损指导威信,因此回绝监督,也就对监督工作不足支持与信任。

4、常识培训不系统。纪检工作是一项规律性、自力性很强的工作,有它本身的规则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坚持常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手段。可乡镇纪委因为岗位调整,人员常常变化等缘由,不单形成工作脱节,并且易使干部发生“干纪检是临时的”等思想,研究营业的积极性和承受新常识的自动性都显得不够强,以致于呈现“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景象。

三、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及缘由,我们以为,要不断改良和提高乡镇纪委组织建立程度,充分发扬其在增强对同级指导干部的监督中的效果,提高监督成效,应在这些方面下功夫。

1、在增强指导上下功夫。要把对纪检工作的注重落真实人员装备上,落真实处理经费、改善工作前提上,落真实为纪委撑腰壮胆、解除后顾之忧上,落真实加大党风廉政建立的宣布道育力度、营建优越的执纪法律情况上。乡镇党委要统筹好纪委书记的分工,分担其他工作要与纪检工作亲密相关,把首要精神放在纪检工作上,应多关怀纪检专干和委员,切实处理好专干不专的问题,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精神,想纪检工作,干纪检工作。乡镇党委首要指导要振振有词地扶正压邪,对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行为,要依纪依法果断从重从快查处。还,要教育纪检干部,不辱工作,不负重托,喜欢岗敬业,当好党的忠实卫士。

2、在增强队伍建立上下功夫。着重优化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构造优化,要装备和培育符合纪检工作需求的纪检干部,把纪检干部培育成纪检工作的里手行家;二是年龄构造优化,要使纪检干军队伍年龄构造合理散布,构成老中青合理搭配的梯形构造,还留意干部的最佳运用期,在其才能、经历、体质、精神形态最佳的年龄段负责适宜的指导职务,以保证事业的延续性和不变性;三是常识构造优化,纪检工作不只准则性强,并且政策、营业程度要求高。查办案件、信访调处等很多工作,不只要具体把握党风廉政律例准则、相关司法常识等,很多时分还需求熟习财政、审计,擅长巧妙运专心理学常识。抵挡违纪违法分子,需求从纪检干部的个别具体本质培育和全体本质构造装备两方面予以优化。

在增强硬件建立上下功夫。乡镇纪委承当着较为深重的工作任务,需求具有响应的工作前提。乡镇党委县政府要在物力财力上关怀和支持纪委工作,每年拨出恰当的经费由乡镇纪委开支,尽量让乡镇纪委有自力的经费和办公设备,保证纪检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关怀纪检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力所能及为他们处理实践问题。

4、在增强学习培训上下功夫。要坚持完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中心。要对现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培训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培训投入,提高培训质量。要以培训中心为平台,对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行惯例营业轮训,保证每个在职干部1-2年就有能一次营业培训的时机,以此提高干部的专业程度;要认真增强学历教育。积极鼓舞和支持乡镇纪检监察干部应用业余时间,经过在职学习、自学、函授等多种路子承受学历教育,获取高学历;要经过教育、培训、磨炼等多种方法提高乡镇纪检干军队伍本质,对在乡镇纪委工作时间较长且成果突出的,准则上经过选拔、转任的方法,交流到其它乡镇或部分工作,上下级机关也可依据需求互派干部挂职磨炼,促进干部的具体发展;要落实干部培训档案治理和学习审核准则,使教育培训和选拔运用真正结合起来。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二00x年年初,某某镇七个行政村进行了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较强群众观念及工作能力的村组干部,配备了具有一定带动能力和凝聚能力的两委班子。当前,农村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村组干部和两委班子成员能否把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为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凝聚和带动力,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查,并就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不妥之处,请上级领导指正。

一、某某镇村组干部及两委班子现状。

目前,某某村七个行政村共有村27人,35岁以下的有11人。(横沟村两委班子是最年轻的领导集体,书记31岁,主任27岁)。支部班子共45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91.1%,女4名,占8.9%;从年龄看,支部班子平均年龄44.8岁,较上届降低2.5岁,其中40岁以上的33人,占73.3%,35-39岁的8人,占17.8%,34岁以下的4人,占8.9%;从文化程度看,大专(含大专)以上1名,占2.2%,中专1名,占2.2%,高中13名,占28.9%,初中26名,占57.8%,小学4名,占8.9%;支部班子中,任村党支部书记以上的1人,任村党支部书记6-9年的3人。村委会班子共46人,从性别看,男41名,占89.1%,女5名,占10.9%;从年龄看,村委会班子平均年龄39.4岁,较上届降低3岁,其中40岁以上的22人,占47.8%,35-39岁的13人,占28.3%,34岁以下的11人,占23.9%;从文化程度看,中专1人,占2.2%,高中5名,占10.9%;初中36名,占78.2%,小学4名,占8.7%;村委会班子中,任村委会主任10年以上的4人,任村委会主任6-9年的6人,任村委会副主任6-9年的1人。

总体上看,新的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以来,很好地维持了农村社会秩序,村里的各项事业稳步推进,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党员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奉献精神,不能很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两委班子成员仍然存在文化水平不高,平均年龄较高等现象。还有个别党员的生活水平不如一般群众,先锋模范作用无从谈起。更为突出的是个别村中党员发展缓慢,积极分子队伍薄弱,有的村改选甚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村主任接班人。

二、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报酬现状及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我市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这次税费改革对于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

(一)、机构难运转。改革后,农民负担明显减轻,减负率在30%左右,但与此相伴的是镇村两级财力大幅度减少。以村级财力为例,改革前,我市村级财力是102万元,村平6万元;改革后,村级财力为45万元,村平2.6万元,比改革前减少57%,使得本来就捉襟见肘的镇村组织越发显得窘迫。

(二)、队伍难稳定。一是得失不相称,心理难平衡。改革后,为了弥补收入上的减少,各镇相继采取精简干部的办法以减少支出,使得基层组织人少事多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村组管理幅度增大,工作难度增强,使基层干部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按照嘉郊办字45号文件精神,村干部正职每月400元,副职每月350元,队长每月120元。按照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组干部定岗、定编及精简工作的原则,村级干部交叉兼职,每个村干部必须兼任一个小组的村民小组长。但是某某镇目前有84眼机井,每名组长平均管理两眼机井,到农忙浇井水时组长需要全天候的管理,不可能真正精简掉,从而造成实际在职的组干部多于编制规定的组干部人数。如某某村9个组仅有6个组长编制,中沟村6个组仅有3个组长编制,给村上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面对当前繁重的农村工作,村组干部都快成了脱产干部,很难顾及自已家里的事,干得再好,一年也就是三四千元,等于或少于种一亩地洋葱的收入。二是激励无手段,后顾之忧难解决。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青春都奉献了,离任后却没有保障。普遍反映村干部“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现实的反差不可避免地导致村干部心理的失落感和不平衡,因而工作积极性不高,使得有些村干部得过且过,个别村基层干部干脆“摞挑子”。

(三)、实事难兴办。随着税费改革后村级财力的下降,“无钱办事”的问题日显突出,群众思想难于统一,在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村里在搞集体建设项目时举步维艰,一些有利于村民的科技项目、公益建设项目也难以落实,搞农村基础建设缺少可调动的资金。

(四)、地位难巩固。应该说,税费改革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的影响还很多,比如,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如何解决;合村并组管理幅度增大后,如何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党组织如何有效地开展活动;农村干部如何进一步提高能力素质,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等。这些影响,集中反映一点,就是税费改革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原有的困难和矛盾更凸显出来,构成了对农村基层组织的生存威胁。在农村基层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不具备、农村干部队伍不稳定、农村党组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的情况下,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已在现实中受到了威胁。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矛盾增多、难度增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引起的。从实际来看,不少村班子之所以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绝大多数都是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必要物质基础,群众长期不能得到任何实惠,必然对干部缺乏认同感、信任感,班子必然失去凝聚力、战斗力;农村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农村基层组织长期局限于财力的限制,必然导致党群、干群之间容易滋生矛盾。因此,农村税费改革后基层组织建设遇到的种种问题,发展不够是关键的症结所在。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开展工作。

(一)、必须突出加快发展这个主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不仅要通过税费改革减负增收,更重要的要通过加快发展致富。只有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农村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在抓发展问题上,基层组织要着力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认识问题,只坚持紧扣发展这一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来抓,才是解决农村问题的唯一出路。二是思路问题,即发展经济要有正确的思路,思路决定着出路,如何形成正确的思路?第一,必须看准市场抓调整。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查,力争把品种调优、规模调大、层次调高、机构调活,走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第二,必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发展农村经济各村有各村的实际,要结合各地实际,充分挖掘自身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因地制宜。第三,必须发展科技强后劲。发展农村经济也要朝高科技含量方向发展,坚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农业专家型人才,走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道路。第四,必须在富群众的同时富集体。在鼓励、带领群众致富的同时,基层党组织必须考虑和抓好村级集体的发展。各村应发挥资源及劳动力优势,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将本地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或成品再推向市场。这样,既可以积累集体资金,又可以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消化个别存在的隐形失业人员。只有集体有了积累,有了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物质基础,各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要夯实配套改革这个基础。农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目前一些配套的改革制度还考虑得不够,带来了基层组织建设上的难度。财政转移支付的改革力度太小,乡镇部门机构改革,尤其是“七站八所”的改革不到位;教育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还处于一个低水平上,等等。由于这些配套改革没有及时跟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处在了“夹缝”中,暴露出不的问题难以有效解决。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的步伐,必须切实理顺权责关系,努力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改革氛围,利用节约下来的有限资金,为群众兴办实事,让群众看到改革的成效,从而自觉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三)、改善村组干部待遇。村干部作为村上各项工作的带头人,工作辛苦,待遇不高,为了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上级党委和政府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功过是非,公道地对待每一位干部,对那些公正清廉、奋力工作,时时处处把群众利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为改变本地落后面貌,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村干部,要充分肯定、表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他们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全面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乐于奉献,多作贡献。将目标、考核、评议、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对先进班组、优秀村干部、先进帮扶单位、优秀驻村干部和村干部“贤内助”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坚持每年春节、“七一”前慰问老党员、贫困党员和先进典型,开展送温暖活动。进一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工作,认真落实村办公经费和干部报酬,使村干部的收入与所付出的劳动成正比,与本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与村民收入的水平相协调。通过建立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补贴制度,这样即能激发村组干部创业的积极性,也能得到广大农户的拥护。

三、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目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及作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村级班子整体素质没有达到目前工作的要求。首先反映个别村组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够,缺少学习资料积累,没有学习的记录,致使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时缺乏应有自觉性和坚定性;其二是党建理论知识较贫乏。许多干部对党建基本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在遇到党建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不能妥善处理。个别村党支部在两委会的核心作用不够突出,对本村发展没有长远的考虑。村组的组织生活也不正常。有的党支部一年组织不了几次学习,即便开展活动也是流于形式,缺乏吸引力。

(二)、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较弱。一些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成绩,缺乏危机感和紧迫感。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对立面,在工作方法上习惯于凭经验办事,不善于和群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致使基层组织建设趋于弱化。个别村组党组织制度不健全,教育管理工作没有正常开展,导致冬季农闲时出现赌博现象,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及村组干部的工作秩序和社会治安,应充分引起广大村组干部的高度警惕。

(三)、农村基层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缺少对农村干部的培养途径;再一方面农村还存在着“少数人选少数人”的问题,致使一些优秀的,有潜力的农村青年难以脱颖而出,有些村组干部连任已达十几年,没有培养后备干部。

(四)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的职能定位不准。在当前的农村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必须思考“干会么,怎样干”的新课题;基层干部必须重视“复合型”、“市场型”、“民主型”干部的新要求。但目前我们基层组织还没有实现这种角色的转换,基层干部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素质。突出表现在工作职能、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上,没有把工作重心转变到定位在依法行政,以法律的、经济的手段来管理村组事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研究市场、规模经营和产供销配套服务上来;没有定位到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自身示范做样子,教育群众换脑子,引导农民找路子,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经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一)、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形成全镇各单位部门齐抓共管,抓好农村基层建设的良好氛围。

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确定为全年的工作重点之一,对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提出规范性要求,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工作制度,确保农村党建工作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的工作体制。充分利用“三个代表”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联系农村基层活动,扎实有力地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二)、切实改进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密切与农村广大群众的联系。

2、针对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切实强化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大力进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内容、有实效,内容应涉及党建理论、科技文化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等方面,通过组织讨论,谈体会,找差距,理思路,定目标,切实发现和改正思想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三)、在党组织生活的规范化上下功夫,切实加强农村干部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1、针对转型时期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增强党性,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党员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教育,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规范健全村两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要通过定期召开党委会、支委会、党员大会、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实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做到村里的大事、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都要经过村民大会讨论决定。

3、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将民主评议村干部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民主测评、听取意见和召开民主生活会,使广大村干部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看到成绩,找准差距,确定目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群众对村干部工作和言行的监督,促进干部与群众的交流。

4、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依法推进村民自治。按照宪法、法律和党的政策,组织村民充分讨论酝酿,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立村规民约。对应当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违反了村规民约应怎么办等,都作出明确规定,共同遵守,共同监督,在坚持合法性、群众性、实效性原则基础上把村民自治制度落到实处。

(四)、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工作,将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放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上,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信任程度、支持程度。

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要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工作方法上必须做到眼睛向下,以群众的需要为工作的第一信号,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围绕着群众的需要开展工作。各村可以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和党员大会将绝大多数村民关心的问题、提出的要求一一列出,在两委会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围绕这些问题和要求制定出工作的计划,力争在短期内给群众满意的答复。多办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修路建桥,通水通电,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等。

(五)、切实加强对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

1、进一步形成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继续坚持和落实镇党委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继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通过联系点工作能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

2、进一步明确党支部在村级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在处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中必须明确村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其领导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导;二是思想领导;三是组织领导;四是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上的领导。一方面要加强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另一方面要将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抓落实。有计划,有组织地做好在优秀年轻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切实改变目前农村党员年龄大、文化低、观念旧的构成结构。

(六)、抓好班子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能不能抓好,关键在领导班子。必须按照《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村镇党政之间、村“两委”之间的职责权限,切实解决好基层干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一是要健全选拔机制,在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要大胆进行改革,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解决基层干部“难选”的问题。要健全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机制,坚持继续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上工作,引导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长期在外打工的人在农村创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选拔村级干部储备人才。二是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难当”的问题。农村基层干部难当,有客观环境的原因,要通过理顺关系、发展经济、创优环境来逐步加以解决。同时,也有主观因素的原因,那就是针对农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干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能力水平难以与新形势相适应,存在“本领恐慌”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要利用各级党校阵地,力争通过一至二年时间把要村支部书记轮训一遍,教育培训经费由各级财政解决,切实帮助基层干部更新观念、增强致富本领。要有目的地选择一批村级主职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跟班学习。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解决好农村基层干部的“难留”问题。要在政治待遇上给予适当考虑,经济待遇上给予必要保障,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稳定基层干部队伍。

(一)、共青团、妇女工作的组织生活情况中存在问题。

群众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同时抓好共青团、妇联这些村级组织的建设。团支部是农村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妇代会是联系广大妇女的群众性组织。但是近年来,我镇七个村的团支部很少组织团员青年开展活动和参加组织生活,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团员开展教育和监督,有规定不遵守或不执行规定,使规定形同虚设,团组织建设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妇代会领导和组织妇女组织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活动,但也还是不能完全适应和跟上目前农村改革的形势和步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发挥团组织、妇代会的作用,教育团员青年和广大妇女同志在思想上不断提高,在政治上不断进步。一是指导团支部在急、难、险、重等任务中打头阵,让广大农村青年在实战中得充分的锻炼,尽快成熟和成长,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二是进一步理顺青年团、妇代会等组织和党支部的关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围绕村里的中心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三是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发挥青年团和妇女组织的组织优势和凝聚力,多开展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营造新时代农村的和谐氛围。

(二)、党建活动室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村党建活动室建设已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还有个别组没有象样的村民党建活动阵地,或是有党建室而设备不配套。现在进行的“四进五化”教育,内容较为枯燥,对于文化层次较低的村民们来说,缺乏吸引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抓住关键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

1、加强村级组织的配套建设,利用党建活动室和文化活动室对村民和村干部进行培训,使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言,为村民展开讲解。同时抓好平时的学习培训,在村民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空气,使村干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做好工作的本领。

2、针对个别村组无文化活动室和部分村组的文化活动室简陋,年久失修,内部设施配备不够完善的现状,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兴建、维修活动室,解决村级组织没有活动、议事场所的问题,对党支部工作成绩突出的要补贴建设资金,配发电教设备。安排单位结对帮建,村村实现“有室议事”。

3、以文化活动室为载体,切实加强村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办农村用技术培训学校,农民夜校提高和增强村民的农业科学技术、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律法规意识。按照农村实际需要编制教材,常年办班。以村民党员为主体,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实施实用技术培训。邀请院校专家进村授课,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将农业技术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使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劳动技能大大提高,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和农业及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三)、村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有些村组干部认为,只要把经济抓上去,其他工作自然就上支去了,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导致村里歪风邪气抬头,赌博之风风行乡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及社会治安,污染了社会风气。在村里还有相当的人存在着见利忘义,是非不明,封建迷信,邻里不和,家庭纠纷等不良现象。

针对群众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村党支部要努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村民进行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结合村民办理婚丧事宜,开展反对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教育;结合调处民事纠纷,开展赡养老人、团结邻里,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教育;伴随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建设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建设农村文明小康城镇的长期目标。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保证,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农村制度化的必然要求。只有把农村基层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农民的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农业兴旺发达、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工作的开展,把某某镇建设成农业兴旺、农民致富、农村繁荣的新农村。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宁波市纪委认真贯彻中央纪委、省纪委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完善基层纪检工作体制机制为核心,以配优班子、健全组织、提升素质、完善制度为重点,着力提升基层纪检组织建设整体水平,为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一、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监督检查。

宁波市纪委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乡镇(街道)纪检组织建设的意见》,对乡镇(街道)纪(工)委的设置、干部配备、工作机制、主要职责和工作权限等作出明确规定。中央纪委《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江省纪委《关于加强乡镇纪检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乡镇纪委工作规程》下发后,市纪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地对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开展实地检查和调研督查,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专题部署、沟通协调、检查督促等措施,有力地推动了乡镇(街道)纪检组织建设。

二、注重班子建设,强化人员选配。

宁波市纪委始终把加强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选配工作抓在手中,认真贯彻省纪委《关于在乡镇纪委换届中加强纪检组织建设的通知》精神,坚持将政治过硬、公正廉洁、了解农村社情民意、在群众中威信较高的优秀干部选配进班子。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提名、任免和副书记、委员的任免,都能与县(市、区)纪委协商或征得其同意,确保了乡镇(街道)纪(工)委领导班子整体素质高和结构合理。目前,该市152个乡镇(街道),共配备乡镇(街道)纪(工)委书记152名、副书记160名、纪委委员748名。在选好配强纪委班子的同时,重点抓好专职纪检干部的配备,坚持把那些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工作出色,并且掌握法律、经济、财务等专业知识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乡镇(街道)纪检组织。据统计,换届后新进乡镇(街道)纪委人数为214名;目前,全市乡镇(街道)共有纪检干部437名,除纪(工)委书记、副书记外,有专职纪检干部125名。

三、注重探索创新,强化合力形成。

为适应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形势,加强对农村基层从事公务活动人员的有效监督,宁波市纪委、监察局积极鼓励、支持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探索设立乡镇监察室,发挥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促进农村基层干部依法行政、廉洁从政。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有107个乡镇(街道)设立监察室。乡镇(街道)监察室的.设立,整合了审计、农经等资源,理顺了基层监察、审计工作领导体制,使监察审计由原来的挂靠拼用、多头分管转变为独立自主、统一领导,有利于基层监察审计力量的集中调配和统筹使用。同时,以监察审计室名义开展工作,一方面,借助纪检监察力量,推动了审计项目的顺利开展,加大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力度;另一方面,审计的介入,为基层案件办理、执法监察、纪检信访案件调处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和保障,有效提升了工作质量。

四、注重教育锻炼,强化能力建设。

市、县两级纪委始终把提升纪检干部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强化教育培训。在抓好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坚持逢进必训,把乡镇基层纪检干部培训纳入市、县两级纪委干部培训计划,采取开展业务轮训、开设廉政讲堂、召开理论研讨会等多种方式,提高基层纪检干部综合素质,近两年来共培训新任基层纪检干部357人次。另一方面,注重实践锻炼。如规定县(市、区)纪委新任纪检监察室主任、副主任,必须到市纪委挂职锻炼3个月以上;各地每年从基层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纪检干部到县(市、区)纪委挂职锻炼;县(市、区)纪委每年选派一批纪检干部到重大项目、骨干企业挂职锻炼,使其工作能力得到全方位锻炼。

五、注重机制建设,强化工作落实。

紧紧围绕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注重从机制建设上入手,推动基层纪检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如探索建立乡镇纪检工作区域协作机制,按区域邻近等原则,把乡镇(街道)纪检组织划分进3至4个片区,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业务交流活动或交叉检查、联合办案、案件审理等工作,每个协作片区由县(市、区)纪委领导或乡镇(街道)纪(工)委领导牵头联系。全市各乡镇(街道)纪(工)委每年查办案件总量保持在630件左右。又如,推行信访举报工作延伸考核制,从20**年开始,市纪委对各县(市、区)纪检信访举报工作的考核,由原来的单独考核县级纪委延伸到抽查2个乡镇(街道)纪(工)委,把基层信访举报案件办理情况作为考核县级纪委的一项重要指标。市、县两级纪委还通过领导包案、联系指导等措施,促进基层纪委认真办理纪检信访案件。再如,建立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在全面开展对乡镇(街道)党风廉政建设目标管理考核的基础上,有的县(市、区)纪委年初发文明确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工作考核项目,在年底进行集中考核;有的对信访举报、纪检监察信息或作风效能建设等单项工作进行目标考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最近我们集中力量,分两个组,历时10天,采取召开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先后深入全县15个乡镇,对全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感到,农村已经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农村党建工作也成了整个党建工作的重点,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地位,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滩头阵地。

建县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在县委的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一个新面貌。特别是在县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三级联创”、“三村建设”、“党员先锋工程”、“支部加协会”、“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党员农贷快车”、“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活动为载体,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凸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在党组织和党员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奔小康,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县、乡、村抓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责任体系。同时,明确了县级机关的相关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我们狠抓了后进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整顿工作,结合村班子换届将一批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使村级班子的战斗力明显增强,结构明显改善。特别是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政策理论水平、驾驭农村工作全局的能力都有了新的提高。去年,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县委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预算5万元专款,用于农村基层干部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建立和完善了定期表彰农村基层干部制度、培养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制度,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农村基层干部学习培训制度等,调动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经济发展乏力。一是支部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不强。二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难以为群众办实事。据调查,全县159个村中有相当部分的村集体实际年收入不高,58个村年收入只有1000元以下,甚至还有30个村基本没有收入,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维持。村支部为完成上级任务,向群众说得多,要求多,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少,影响了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

2、缺少保障机制,难于调动村干部积极性。一是村干部待遇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干部承担大量的工作,而所得的报酬却偏低。虽然县委先后两次提高了村干部的待遇,但是,当前全县村干部享受工资报酬的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村文书三职,近几年年工资平均不超过2400元,有的村甚至不能兑现当年的工资,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二是后顾之忧没有解决。村组干部退休后的待遇没有保障,使他们觉得工作没想头。况且发展的任务很重,多数村都有外债,全县有负债的村118个,占70.7%。在这种情况下想为群众办点儿事,极其困难,导致村干部思想压力很大。根据各乡镇上报的情况,今年全县共有16名村支书、9名村主任和152名组长在口头上提出不愿再干的想法。根据我们到乡镇调研的'情况,共有39名村支部书记提出不愿意再干下去,其中,还包括多次受到县委表彰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骆绍斌、陈克贵、邵世炳等同志。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总的来说,乡镇纪委组织建立总体上呈健康发展的态势,是一支党委、县政府信任,干部群众称心的纪检监察干军队伍,在贯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立和反腐朽工作部署和要求,特别是在开展党风廉政学习、教育、培训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在一定成果的还也必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乡镇纪检组织建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无视的问题,如不认真加以处理,势必给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首要显示在:

1、思想认识存在误区。

有的乡镇指导以为惩办了其属下的党员干部,就等于给其脸上抹黑,会影响其工作成果,对纪委工作特别是办案工作不够注重、不够支持;有的乡镇纪检干部单方面以为做好经济工作才是实的、有效的,有的把纪委书记作为一种待遇,作为选拔的“跳板”,也有的以为纪检干军队伍交流“换血”慢,大局部纪检干部“终身制”,因此呈现了做纪检工作“没奔头”的思想心情。

2、队伍构造不够合理。

首要表现在一是常识构造不合理。当前我市乡镇纪委成员共75人,80%以上是大专文明,但首要的专业组成是由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而财务、审计、司法等与纪检营业相关的专业人员还不到10%。二是性别构造不合理。男女构造掉调,乡镇纪委成员90%以上是男同志,形成触及对象为女人时显得人员左支右绌。三是职业构造不合理。乡镇纪委成员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非专职状况遍及,纪委书记90%兼党群副书记,纪委委员兼中层职务的也达84%,不能做到专职专用。

3、队伍力量显得薄弱。

首要表现在人、财、物等方面。人力方面,虽乡镇纪委书记单设,但大多兼任副书记一职,首要精神放在乡镇中心工作上,纪检工作反而成了副业。纪检委员大多承当部分的详细工作,碰到纪检工作和其他工作相抵触时,不晓得是听纪委书记的去做纪检工作,照样听分担指导的去做其他工作。财力方面,乡镇纪委没有可自力支配的经费,一切开支需依托乡镇党委、县政府,而乡镇财务自身也较坚苦,因此显示在物力方面,有很多乡镇连必需的办案开支都无法处理,有些只能追求上级支持。

4、队伍本质有待提高。

乡镇纪检干部成天忙于其他工作,很少研究纪检营业,对学习的认识也不到位,立场不够正直,以为实践学习是走过场,营业学习“以干代学”,形成政管治论常识浅薄,营业不熟不精,处理问题的才能不强,再加上乡镇纪委书记变化频频,每3—5年要改换一轮,工作的延续性遭到较大影响。

二、发生问题的缘由。

1、干部思想不不变。

纪检工作辛劳,“光栽刺不栽花”,是个费劲不奉迎的苦差使,经济待遇不高,政治发展不快,有的专职纪检委员多年也没有处理个科级待遇,有的纪委书记才能强,年限长,也无法兼任党委副书记。此外,纪检干部往往连一些正常的文娱活动也不敢参与,常被人以为“不合群”,是社会“另类”,一些秉公执纪的纪检干部还常被查询对象所抱怨,甚至被亲属伴侣所不睬解,接受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宏大,因此形成了纪检干部的不服衡心态,一些基层的纪检干部思想不不变,不安心本职工作。

2、队伍治理不专业。

纪检工作是专司党内监督的,性质属法律执纪类,其本能机能的非凡性决定了其非凡的内部治理,不能同等于其它普通的党委部分,治理形式上要尽能够走专业化治理的道路。但当前的乡镇纪委情况是,内部治理的方法办法和党委其他部分没有区别,流于惯例化和普通化,招致了当前乡镇纪委干军队伍建立难以专业化。

3、指导认识不到位。

在乡镇,一些指导以为纪委但是是查办案件,而平常也没有什么案可办,兼几项工作天经地义,没有把纪委组织建立和干军队伍作风建立摆到应有地位,别的`,一些指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本身对监督工作不足准确认识,认为监督就是对本人不信任,跟本人过不去,有损指导威信,因此回绝监督,也就对监督工作不足支持与信任。

4、常识培训不系统。

纪检工作是一项规律性、自力性很强的工作,有它本身的规则和特点,搞好专业培训,坚持常识更新,是做好工作的需要手段。可乡镇纪委因为岗位调整,人员常常变化等缘由,不单形成工作脱节,并且易使干部发生“干纪检是临时的”等思想,研究营业的积极性和承受新常识的自动性都显得不够强,以致于呈现“接岗时没有培训,在岗时没空培训”的景象。

基层单位纪检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执政的根基。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职责。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的战斗力和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实施者,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功能上的一个要求,但又不能变成纯服务的组织,要充分发挥它的政治功能。近日,我们重点围绕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及体现。

去年,通过县委对全县22个党委,43个党总支,823个党支部,20834名党员集中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九种突出问题,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全县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坚持向中央基准看齐,用“三严三实”标尺律己率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稳中有进、提质增效的良好态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4915亿元、同比增长9.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1778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957元、同比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8.02亿元、同比增长27%。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三大政治功能:一是政治思想引导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抓好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扎实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组织协调作用。有效地利用政治、思想、组织的各种手段,协调并解决各类矛盾,把各个利益主体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而充满活力的整体。特别是在推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过程中,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减少内耗,保证本地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服务指导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党的基层组织有效地组织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提高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自觉性和有效性,增强对市场经济运行的预测和决策能力。

二、当前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弱化的具体表现。

近年来,凤翔县紧紧围绕“打造宝鸡副中心,建设活力凤翔、美丽凤翔、幸福凤翔”总体目标以“一强两好三勤三善”(即做强后勤保障,选好人员、配好班子,勤学善谋、勤跑善争、勤查善调)为统揽,以“一选双推三提升”(选派“第一书记”,推选优秀青年入党、推选优秀党员为村两委后备干部,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党的组织工作覆盖面、提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水平)为抓手,重点实施“三大工程”(素质提升、创先争优、激励保障),以解决问题为着力点,把脉送医问题村,扎实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集中整顿工作,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发展,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教育管理抓的不紧。

党员队伍结构中,老龄化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扭转,全县55岁以上党员约占到一半,35岁以下党员仅占四分之一,年轻党员绝大多数常年外出。多数年老党员虽然政治观念较强,但年老多病,体力不支,生活困难,难以起到带头作用。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流动化等现状,抓党员教育管理方法不新,研究不够,导致个别党员党性修养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将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

(二)村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制约了党组织建设。

部分村党员干部缺乏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勇气,党组织领导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领导能力不足;遗留问题多,束缚了村干部的手脚,甚至导致进行群体上访,使党组织工作陷入瘫痪;同时村干部留任时间短,服务效能很难显现;集体经济薄弱,经费投入又不足,党组织无法有效开展活动。

(三)党建工作虚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办公设施配备不完善,综合服务承载能力偏弱;学习内容及制度还需改进,无法满足当代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党内帮扶多停留在“输血”层面,未能实现“造血”;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造成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群众诉求渠道单一,导致因征地拆迁、耕地流转管理等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影响和谐稳定。

首先是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建设滞后,对干部从严教育管理落的不实。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虽然各级领导干部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也基本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形成了从严管理干部的氛围。但还是对干部教育学习抓的不够,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其次是党内民主建设滞后,损害了普通党员对党的政治认同。作为生活在村庄场域中的普通党员,在村庄公共事务和权力结构中,是否有参与权利,不仅关系到党员自身对党的政治认同,也关系普通老百姓对党员的信任问题。而当前由于党内民主建设到滞后,部分党员权利难以实现,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最后是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有的基层党组织,生活制度不能坚持,党课、思想汇报等制度得不到有效地落实;有的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程序不规范,内容缺乏创新,执行组织制度流于形式,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少、创新少。

三、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建议。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功能上的一个要求,目的是使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活动方式更加符合服务群众的需要,通过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一)要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全面贯彻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必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落实在基层。

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基层党组织活动。一要根据党章的规定,坚持和完善“五个一”制度,开展正常的、多种形式的党员活动,保证每个党员都能得到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二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明确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工作指导、思想引导的职能,做到决策符合实际,办事顺乎民意。三要规范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形成有效的党员激励和约束机制,把基层党组织真正建成政治坚定、富民有方、团结战斗、务实创新的坚强战斗堡垒。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抓好党建有目标,实现发展有规划。

1、年初镇党委针对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按照与县委签定的«乡镇党务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内容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申集镇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意见»和«申集镇20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务量化分解表»,明确了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目标,并与各村党组织签定目标责任书,将党建纳入年终目标考核。

二、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按照“让党员受教育,使群众得利益”的要求,制定整改措施做到“两个结合”。我镇在制定整改措施时做到与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与党员队伍建设有机结合,保证用经常性教育巩固集中教育成果,促进新时期保持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一是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员培训学习制度»,通过健全完善党员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表彰激励、自我纯洁和党员发展机制。二是建立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管理机制--------«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是建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机制,结合行业特点创新«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四是建立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及抓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委成员联系点制度»。通过建立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来创新服务形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

三、抓住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3、以做好镇党委换届工作为重点,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上级有关党委换届的指导意见和精神,以换届为契机,进一步夯实加快发展的组织基础。严守“五条纪律”、“十项规定”和“十个严禁”,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保证秩序不乱,工作稳定,圆满完成了党委换届的任务,达到了优化镇级领导班子的目的。同时认真贯彻落实«老干部管理工作暂行规定»,落实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

4、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是选准配强“一把手”,对不能胜任现职工作的5名干部给予了停职或免职处理,同时对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影响的5名干部,给予了行政记过或党内警告的处理,二是大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是选拔配备年轻干部,使每村达到2--3名。三是建立健全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激励制度,重点抓好村“两委”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行政管理及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四、以夯实村党组织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

5、重视选拔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我镇不断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认真落实周例会制度。一是做好选派项目资金的使用工作,做到无挤占无挪用,积极引导他们将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指导他们用好用活专项发展资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并做好继任书记的选举产生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工作;同时对第二、三批选派干部重点突出“六抓”,认真落实周例会制度,保证他们全面主持选派村工作。

6、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和“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活动。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开展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活动,同时结合此项活动扎实开展“新农村示范村”创建。到年底力争实现申集、南乔、彭集、马集、于张等5个村达到“五个好党组织标兵”标准并实现申集、于张2个村达到“新农村示范村”的标准。同时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人民群众反映好”的标准深入开展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活动。

7、进一步探索村党支部设置形式,着力培养农村经纪人队伍。以现有村为基础,按照农村党员从业情况和年龄结构,突破区域界限,将党员人数在50以上、产业特色明显、条件成熟的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全镇以产业链设置党总支7个,并在总结成立镇种、养协会党支部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按区域在设置党总支的村分片设置2--3个区域党支部,在7个设置党总支的村中共设置党支部16个。同时以协会、基地依托,结合村级党组织设置调整,按党员的专业特长、行业分布和个人意愿,划分专业党小组39个。大力加强专业协会党组织建设,镇成立了种植协会党支部和养殖协会党支部,现管理党员161名,进一步理顺党员组织关系,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共培育15户协会党员示范户,并对协会党员实行绩效管理,调动协会党员“双带”的`积极性。农村经纪人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年初制定了农民党员经纪人发展工作计划,把一批精明能干、勇于开拓、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热心农产品营销的农民党员作为重点发展到经纪人队伍中,同时注意提升农民经纪人素质,加强市场信息、法律法规、经纪知识的培训,不断优化经纪人成长环境。今年在全镇范围内培植76名党员经纪人,其中女党员3人。通过极引导党员、干群带头从事农产品经纪工作,逐步建立“市场、经纪人、农户基地”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分散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细胞,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既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在“三农”问题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村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上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基本情况

***位于***县南部全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是我县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大力支持配合下,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经过多次会议讨论调研,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带动新农村建设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带领全体村组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真抓实干,使我村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转变观念,明确责任

根据我村具体情况,我们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总体规划。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我们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在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创建工作有规划,党政领导亲自抓,组织措施得力,保障了创建工作全面展开。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农村稳定的基础和关键,树立了“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把加强农村党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

“硬指标”,对党建工作做到逐项落实,推动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

(二)抓好经济,促进发展

经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繁荣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村委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以科技兴农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农村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是我们既定不变的目标。

从2017年至今,我们先后几次邀请了县农技中心、县农机局的专家来我村为村民传授种植技术、中药材管理技术、生猪养殖、科学耕种等农业科技知识,举办了农民技能培训会,同时培训了农民经济人5名,聘请了周围村在农业方面有突出贡献的能人来我村为村民介绍经验,先后共举办各类培训班,培训人数达120人次,发放科技资料150份,结合农民科技书屋、图书室等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使80%的村民都掌握了最基本的农业科技知识。根据农事需要,多次组织村民到***、***、***等农业基础好、产业结构调整成绩比较突出的区县参观学习,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的观念,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基础。

目前的***,家家有技术、户户会管理、人人会经营,产业结构调整呈现着欣欣向荣的新景象,以养殖和小杂粮种植为主的“一村一品”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三)抓班子,强核心。

党支部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高度,始终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放在突出重要位臵,在村党支部换届和班子整建中,在注意保持基层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

(四)抓培训,强素质。

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理论与科技知识相结合,以党支部为龙头,以乡党校为纽带,以党员活动室阵地为基点,先后举办党员绿色产业大户等培训班。农村基层干部参加了农广校学历教育,村干部接受了理论、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从而提高了农村干部理论水平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五)抓载体,促党建。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紧扣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深入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党员承诺制),积极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整体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水平。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深化农村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五互一创五带”(村村互促、村企互动、党群互带、结对互帮、交流互进,创建“五好”党组织,带动生产发展、带动生活富裕、带动乡风文明、带动村容整洁、带动管理民主)活动。同时,深入开展“党员联户促和谐”活动,认真落实“一定三有”(定权责立规范,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大力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扎实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实施党员教育培训规划,通过设岗定责、依岗承诺等形式发挥党员作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开展以党员带头致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创建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双带两示范)活动和以创建综合示范先进乡党支部、综合示范先进村党支部、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要内容的旗臶工程实施中,通过党组织紧扣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搭建发展平台,党员运用科技致富示范作用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使党组织和党员融入了经济发展潮流,形成了一批党建与经济发展的典型。

(六)抓机制,强队伍。

为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干部的考核考评机制,把村干部的功过交由群众评说,报酬交由群众评定,去留交由群众选择,积极推行了村级干部“双评双考”,即:每年年终由党支部组成考核组深入到村听取村支部、村委会总结和两委主要负责人述职,由村民代表对村两委班子和村主要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和村两委班子进行综合“评议”,党支部派出的考核组按各村年初与党支部签定的责任书,逐项量化打分,评定格次。通过双评双考,使村级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各类矛盾明显减少,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农村精神风貌明显改观,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三、存在的问题

支部领导能力和政治水平与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客观要求不相适应;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积累的现状,直接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五是村级民主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机制有待尽快健全完善。

四、对策与建议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

要继续以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以建设“五个好”党组织为目标,建立健全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好村党支部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一是在保持班子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按照“优化班子结构、强化整体功能”的原则,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要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拔渠道,把那些真正“干得住、有本事”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干部岗位上来.二是要继续以乡党校为阵地,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系统培训力度,增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以及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三是要始终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后备干部的培训、培养和教育管理工作,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和市场经济等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政策明白、技术多面、信息灵活的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二是必须按照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把发挥共产党员模范作用落到实处。要大力推广农村党员党日活动制度,扎实开展党员承诺制,推行党员中心户制度,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入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积极探索《发展党员公开选拔工作机制》,优先发展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入党,要继续侧重于在一线、不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农村产业大户、妇女和高中以上文化青年中发展党员,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四是要切实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严抓“入口关”和“出口关”。党员“入口”要按照标准,严格程序,保证质量.要认真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好党员队伍的“出口”,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主题活动。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继续扎实开展“三项活动”(三级联创、双带两示范、党员承诺制),使党建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在活动中得到落实和深化。特别是在“五个好”党组织建设上,集中在缺项、薄弱环节上找差距,找原因,抓好改进提高。要抓典型,依*典型的示范、引导、激励和辐射作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发展。

(四)要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经济能力。

在新时期,要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只有集体经济发展起来,农村才能解决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的问题。也只有通过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才能强化村级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真正为农民排忧解难。因此,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突破口,继续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村经济发展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各自优势,围绕稳定农村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为农民服务的实力和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五)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

等制度,切实作到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促进农村工作规范化。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和领导者,其影响力强弱,直接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当前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它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掌握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我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全镇各支部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认识和判断,“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部分村干部甚至认为,“你给钱让咋千就咋干,没有钱该咋活就咋活”。

农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农村党组织在培养和发展党员时,比较注重各阶层党员结构和年轻化、知识化,但从总体上看,当前村级组织干部队伍的素质状况仍不容乐观,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相当一部分发展对象仍然集中在乡镇机关、学校及村干部当中,即便发展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入党,也大多流动到外面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能留在农村务农和工作的很少。农村基层党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一切向“钱”看,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支配下,无意向组织靠拢;农村基层干部对青年农民的吸引力减弱,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机制缺乏。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培训长效机制能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也是基层工作新的尝试与探索,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的执政能力,巩同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基层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当前缺乏对村级基层组织队伍干部的执政、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组织队伍的建设和完善。

(三)基层组织干部后备队伍机制难以稳定。我镇外出人口流动量大,村级干部队伍中有大部分外出经商、务工,村级工作的效率难以保障,大部分青年农民常年在民营企业打工,流动性较大,无暇顾及政治进步,在发展党员上还不够主动、积极。部分农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加上组织本身对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吸引力不强,导致了农民入党人数减少,农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比例失调,党员后备来源趋于减少。很难做到“选优配强”的后备工作,又很大程度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四)基层组织建设的凝聚力不够。组织凝聚力直接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员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凝聚力不够会导致党的政策在向农村推进过程中缺乏吸纳力和渗透力,使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一些农村基层干部间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部分干部缺乏服务农村、致富农民的能力。村“两委”关系理得不顺、工作相互拆台、相互指责, 闹不团结的现象,以致工作难以形成合力。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必将影响党的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动摇党的执政基础。

织书记不仅是组织内党员干部的带头人,还是全体村民的带头人和引路人。因此, 培养、选拔好组织的带头人是解决当前组织建设难题的关键。抓住村级换届这一契机, 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好党员选拔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中来。普遍采用公推直选等方式,多中选好,好中选优。按照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三向培养”目标,培养后备“村官”。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臵模式,扩大组织工作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党员从业多样、流动性强,原有的村党组织受到地域的局限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因此,可以创新组织设臵模式,打破按区域设臵党的基层组织的传统模式,在面广量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里建立党的组织,特别是对致富愿望强烈、致富技能较高的青壮年农民的吸引力更大,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难、年龄结构老化等方面的难题。

书记等村级干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培训,不断强化党支部班子建设,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制订农村党员干部培训方案,建立一套及时、科学的农村基层难点、热点问题反馈机制,将反馈信息进行梳理、归纳,作为村干部培训内容,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党建工作督导,把基层党建工作做在日常。党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和心血来潮,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把工作做在平常,经常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以党建工作来统领农村工作的全局,使“两委”班子始终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团结战斗、为民创业办事的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前沿阵地,是党在农村的桥头堡垒,在指导村民自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村一切组织的领导核心。随着党对农村工作的日益重视和加强,农村党组织是否能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本人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调研阶段,利用10天时间与镇里的4位同志采取进村入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谈话、随意抽查等形式,对全镇村级党组织及两委班子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结合农村工作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村级组织的基本情况

xs镇地处建阳市南端,东南与建瓯市相连,西南与顺昌县交界,东北与潭城街道为邻,西北与莒口镇接壤,地势西南高,东北平。境内两条溪流交汇于xs,在宸前入崇阳溪,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本镇以汉族为主,有少数畲族,主要语言为建阳方言,总面积276.8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个林茶果总场,84个自然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7万人。

及以下学历,还有一部分文盲。35岁以下的党员有123人,占15.3%,36—54岁之间的有244人,占30.3%,55岁以上的有436人,占54.3%。

从农村班子建设情况来看,全镇农村两委班子健全,共有支部书记16人,村委主任16人,其中女支书1人。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6岁,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58岁;村委主任平均年龄33岁,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1岁,村委主任是党员的有8人;两委干部共96人,其中支部委员52人,村委委员44人,交叉任职的有1人。两委班子中男性80人,女性16人,其中支部班子成员中妇女有6人。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农村党员干部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直接组织者和实践者,建设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现“五个好”目标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对软弱班子和后进组织的整顿,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仍存在不少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两委干部不协调。部分村主干工作作风简单,缺乏民主气氛,综合素质偏低,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两大主干之间互相争权夺利,相互猜疑,导致支、村两委工作“两张皮”,内耗严重,不能集中全部精力发展经济。

观上造成了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而一些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的党员,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发挥。

3、流动党员管理陷入困境。一部分党员为了家庭收入和子女上学,流动到县城和外地打工。有的常年在外,不参加组织活动,党员意识逐渐淡薄,导致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突出。目前,支部对外出务工党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以及到县城和外地居住的党员还没有比较好的管理办法。另外,在农村外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流动数量大、分布广、联系难的问题,教育管理上存在“空白点”。

4、家族势力、派系斗争的影响还比较大。有的村主要干部心态不正,在竞选换届时,承诺为村里办几件大事,结果上台后却另来一套,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主义和派系斗争。对与自己有矛盾的党员干部进行打击报复,两派长期处于针锋相对状态,疏于处理村内事务,致使村集体经济停滞不前,村情不稳,村民利益受损。

5、“两议会”难以集中民智。基于村里部分党员年老体弱、外出打工人数增多、自然村难以顾及管理等原因,导致农村党支部开展各项组织活动难度增大。一般村里的事务决定,多数是通过“两议会”来商定,而党员分散难以召集,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及时研究并形成决策。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部分村干部对民主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党员群众素质不高,想问题存在偏激和差异,意见难以集中,处于“想民主、又怕民主;要民主,又不会民主”的困惑状态。

6、组织创新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的农村干部思想不解放,村集体发展经济所需资金仅仅停留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上,还不能打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禁锢。对自身的职能定位,还停留在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常规性工作和突击性任务,习惯于延续了几十年的老一套工作方法。还有一部分存在畏难情绪,有等、靠、要思想。有些干部认为村集体经济薄弱,现在搞建设主要靠上级政府增加投入,主观努力和积极探索不够。调查中还发现,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还说不完整,说起如何规划村级建设,不少人表示要等上级布置。

7、村干部有后顾之忧。村干部目前还没有落实相应保障制度,而且工资待遇不高。特别是一些贫困村主要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来维持基本所需,没有大的产业支撑,村干部仅靠上级拨付的一点工资,无法养活家庭,不少村干部长期不在村居住,无暇顾及村内事物,导致一些村集体管理缺位,发展滞后。

8、村委会届期三年太短,换届过于频繁。村委会三年任期过短,从而导致换届过于频繁,村干部不安心工作,“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已成为农村干部的普遍心态,对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影响了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在三年届满时分,部分两委干部为下一步的“连任”而相互拆台,这样就会造成两委干部不会团结一致、一心一意地为村集体服务,为民办实事,同时还会给下一届的村民换届造成隐患,引发恶性循环。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着眼于优化班子结构,尤其是要建设一支素质优良、高效廉洁的村级党组织班子,使其能够真正成为聚民力、得民心、为民办实事、群众充分信任的坚强集体,切实体现其“领导一切”的核心作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或解决对策。

1、重视选拔农村优秀人才,培养后备干部

着眼于村级班子长远建设,着眼于“强化培养、备而能用”的方针,严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敞开大门,把农村先进分子吸引到党内来。在培养积极分子过程中,要开拓视野,注意从致富能人中、从个体私营者中、从退伍军人中培养,改善党员的文化、年龄、从业结构,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逐步树立年轻党员的威信,再选拨到支部班子中来,切实解决村级干部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从个人素质、管理能力、群众信任程度等方面建立村干部任职资格制度,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宗旨意识强、开拓创新、群众满意的优秀人才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

2、选树典型,严格考评,让党员群众衡量干部工作

众去衡量,用考评结果来说服教育干部,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党建工作水平。

3、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

要继续改革村“两委”一把手选任方法,鼓励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竞选村委会主任,大胆推进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实行“民推直选”,让群众推选出政治素质好,发展经济能力强、带头作用强、热心为群众谋利益的人,作为自己的带头人。同时,实行支委、村委交叉任职,扩大交叉任职比例,减少干部职数,增强“两委”合力。

4、建议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应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当前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充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有心办事”。一是要真正重视和关心农村干部,让村干部在政治上提高地位,经济上改善待遇,整体上提高素质,使他们感到工作有劲头。二是建议省市要充分考虑县财力水平和困难程度,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减轻财政压力。三是要继续改善经济待遇,坚持精神与物质鼓励相结合,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四是要建立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并对连续任职多年,且成绩突出的村干部离职后可每月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对于在任多年,离任后生活较为困难的,可将他们纳入农村低保工作范围。

5、明确农村“两委”的职责及其相互关系

农村“两委”关系密切,与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协调配合、职责明确、团结共事是密不可分的。而有些村“两委”关系之所以不协调,主要原因就是职责不清、互不服气,有利的事争着抢着干,无利的事推诿扯皮无人管。因此,每个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尤其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都必须明确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负责村、组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担负着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等职责。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委会必须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党支部必须支持和保障村委会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活动,行使职权。

6、必须坚持做到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

党务、村务和财务能否公开,决策和管理是否民主,是影响农村“两委”关系和干群关系的焦点问题。农村“两委”关系协调,干群关系密切,与他们长期坚持财务开支及时公开,长期坚持召开“两委”联席会议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是分不开的。因此说,农村“两委”关系要协调,必须坚持做到公开和民主理事,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不受侵犯,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

7、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经常化

经常化。二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把此项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内容,实行专项考核来推动。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员档案,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组织设置,设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切实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协调。四是要改变以往“守株待兔”式的管理方式,化被动为主动,通过党组织为党员服务,来团结凝聚广大外出流动党员。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改善和优化班子结构,要通过把年轻有能力的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符合条件、威信高、群众信任的党员培养成支部成员或支部书记这一思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推到了农村发展的最前沿,真正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根据省总年初提出的工作目标,我市工会坚持一手抓依法推进企业普遍建会、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一手抓全面提升建会质量、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全市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统计,25人以上企业法人单位1277家(包括规模以上企业251家),25人以下企业法人单位2770家。目前,全市基层工会委员会累计达到1404家[其中,独立工会1277家,区域性工会89家(涵盖企业法人单位1995家,行业性工会38家(涵盖企业法人单位775家)。职工50人以上开业5年的企业法人618家,建会596家。有政治安排和荣誉称号的经营者所在企业法人110家,建会110家。新社会组织418家,建会116家。

我们坚持一手抓组建,一手抓规范,积极推进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依照《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xx省企业工会条例》、《xx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标准》、《xx省企业民主管理条例》等权威法律法规,按要点、重点、难点进行收集整理、编辑简化,制作成为一个能统揽工会工作全局的“模块”,共分为四个部分:“两个普遍”、民主管理、劳动竞赛、困难帮扶,每一个“模块”里面又分为若干“模板”,因其具有“易学、易懂、易用、易行”的特色,就命名为:“四易工会模块”。今年我们结合实际,围绕经济建设,着重推行了“两个普遍”工作模块。

为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建设,让企业、职工掌握建会和入会的可操作性,我们集中人力编印了“模块”建会手册。内容包括职工入会申请、企业建会申请、上级工会批复等24个模块。我们试图通过“模块”建会,使企业和职工认识到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和职工入会是法律要求,认知和了解工会的作用和地位,企业和职工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基层工会建设规范化。

具体而言,对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立工会组织,从申请建立工会到成立工会编辑制作了16个“模板”,分别是:《成立工会的程序》、《关于建立**公司工会组织及工会筹备组成员的请示报告》、《中国工会会员申请表》、《会员登记汇总表》、《关于召开**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请示》、《**工会第**届委员会工会候选人呈批表》、《基层工会第*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会候选人呈批表》、《关于召开***公司工会成立大会的通知》、《***公司工会第一次全体会员大会议程》、《**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委员候选人选票》、《***公司工会委员会主席候选人选票》、《**公司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委员(主任)候选人选票》、《**公司工会第一次会员大会主持词》、《**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关于**公司第一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结果情况的报告》、《**工会选举结果公告》。

同时,为了做好“模块”推行工作,我们一方面重点培训,将“四易工会模块”印制成册,组织全市工会干部、协理员学习;另一方面开放下载,上传到《xx工会网》上和“xx工会群”里,确保了“模块”的“原汁原味”,也方便了基层使用。基层工会干部、协理员都说:用市总的“四·一工作法”,尤其是“四易工会模块”,确实只要“四个一”:一下载、一填空、一盖章、一归档,工作就完成了,省心、省事、省时、省力,真正是工会工作“入门级教程”。

为了全方位推进基层工会工作上档升级,我们还适时制定了《xx市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对基层工会、企业工会、区域性会、行业工会分别进行考核验收。具体标准是“四查”:

一查“三亮”工程是否实行。根据鄂工办[2012]41号《关于在全省企业工会中普遍开展“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工会工作亮行为”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进行了周密部署安排。市总工会为300家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统一制作了胸牌,与50家规模企业面对面协商了工会委员会牌子规格、悬挂地点。督促企业工会于6月底进行了更新。企业工会的阵地建设上墙内容明确公示有企业工会组织网络图、工会主席职责、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二查工作制度是否上墙。查看是否有6个制度7个职责。6个制度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制度、职工食堂管理制度,7个职责即:工会职责、工会组成人员组名单、工会主席职责、工会副主席职责、竞赛和劳保委员职责、女工委员职责、工会经审小组工作职责。

三查工作台帐是否建立。查看是否有会员花名册、所属企业基本信息、职工代表花名册、会员代表花名册、工会组织机构文件,是否有单独的基层工会工作台帐,是否有签订的'集体合同和三个专项合同,是否建立困难职工(含单亲困难女职工)档案。

四查工会活动是否开展。查看是否开展了劳动竞赛、技术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比赛、合理化建议、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等活动,活动是否有文件、有记录、有总结。是否召开了职工(代表)大会,是否有资料、有记录这;是否开展送温暖活动、帮扶活动和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开展“金秋助学”活动。

这“四查”就是要求工会组织建立后要有牌子、有章子、有办公场所、有活动经费等;明确企业工会的阵地建设内容包括工会组织网络图、工会主席职责、职工代表名单、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我们还编印了企业工会工作台帐发到各个企业,指导企业开展工会工作,企业工会按工会建设、经济技术创新、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维权机制建设、职工素质提升、工会资产等方面分类整理资料,建立工会工作完整档案。

由于受到思想认识、组织体制、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建立健全镇办(街道)工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别镇办(街道)工会对工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镇办(街道)工会的工作经费缺乏保障。镇办(街道)工会干部对经费问题反映比较强烈。一是工作经费无来源。一方面,现行的工会经费管理体制中,镇办(街道)工会既没有地方工会管理和使用经费的权利,又没有基层工会经费的留成,处于地方与基层工会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空白点。另一方面,镇办(街道)工会的工作经费主要靠镇办(街道)自身负担,且未纳入本级预算,没有稳定的工作经费来源,镇办(街道)工会基本靠“上级工会补一点、同级党政挤一点”开展工作,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办公经费都没有,影响了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基础设施差。部分镇办(街道)工会存在着办公场所狭小、办公设施简陋的问题。由于工作经费缺乏,软硬件设施跟不上,镇办(街道)工会难以帮助和指导社区(村)工会开展工作,致使“工作下沉、标准下降”,造成一些工作任务难以在基层落实。

4.工会工作人员流动性大,造成工作不连续。工会负责同志,往往是刚刚熟悉工会工作不久就调离工作岗位,新上任工会主任需要一段工作熟悉期,造成部分工作开展不顺利,县总工会在日常布置工作时需悉心讲解。

加强镇办(街道)工会建设,是贯彻落实“两个普遍”,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举措。当前,针对我市镇办(街道)总工会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镇办(街道)工会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破解当前镇办(街道)工会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只有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不断健全镇街一级工会组织网络体系,才能把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和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置于党的领导下,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2.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优化干部队伍。注重选拔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且热爱工会工作的同志担任镇办(街道)工会主席,改变少数干部占位不谋事、在位不干事的现象。二是打破“有编制才能干事”的思维定势,选聘一批专职的镇办(街道)工会劳动保障协管员,充分发挥他们在镇办(街道)工会中的组织宣传员、工作指导员、信息联络员、利益协调员的作用。要加大镇办(街道)工会干部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镇办(街道)工会干部素质。

3.进一步规范镇办(街道)工会的工作职责。

要着眼于镇办(街道)工会工作的长远发展,确立镇办(街道)工会的机构设置、编制职数、工作职责、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一系列规范化标准,明确镇办(街道)工会的权利和责任,建立科学合理、运转高效的镇办(街道)工会工作体制,更好地发挥镇办(街道)工会的作用。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促进全市组织会议各项任务的落实,6月上旬,由组织部组成督查调研组,深入农村10乡镇,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现场参观、与基层干部和党员农户代表座谈等方式,对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调研,了经验做法,找准了存在的突出问题,理清了下一步的思路。现就督查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及特点。

从督查调研的情况看,今年以来,各乡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组织会议精神,以“三级联创”、“双培双带”、“设岗定责”、“支部协会”等活动为载体,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发展,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建“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主要呈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1、机制健全完善。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精神和干部作风教育整顿活动,各乡镇党委对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已经建立的相关制度进行了认真梳理,进一步健全规范了基层机制。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包挂重点责任制》、《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农村党支部和党员服务承诺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干部联系困难户制度》、《党员设岗定责试行办法》等制度;以党员流动不流失为目标,建立完善了《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办法》、《党员分类管理制度》等制度;以党建上台阶为目标,制定了《党委委员联系党建示范点制度》、《党建定期汇报制度》。通过建立完善制度,加大了党建责任制的落实,增强了基层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促进了农村的和谐进步。花海镇党委通过建立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组织45名机关干部与306户党员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困难112件,协调发展资金17.8万元,帮助弱势群体增收致富,维护了社会稳定。柳河乡党委东风村“基层党员心声站”的成功经验,在全乡各级组织中建立“基层党员心声站”54个,拓宽了党员群众的“谏言”渠道,架起了密切党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昌马乡昌马村党支部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建立了党员“奉献日”活动制度,利用召开党员大会学习之机,组织党员义务植树、义务清理卫生死角、义务修桥,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先进性,搭建了党员服务群众的新平台。

2、乡村两级班子坚强有力。按照建设“双强”型村班子的要求,结合市委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任职,各乡镇党委实行了村两委班子负责人“两推一选”,将一批党性强、能力强、作风正、群众拥护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目前,全市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为43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3人,占66,村级班子结构明显改善,战斗力明显增强。乡村两级班子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清晰,目前全市10乡镇、37个村都已完成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酒泉市级新农村示范点的3个集镇和23个村的规划已顺利通过评审。赤金镇党委、黄闸湾乡党委根据农村的实际特点,改变对村级班子的领导方式,推行了村两委负责人“一肩挑”,提高了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实行村干部工资按月发放,进一步强化了村干部的领导责任,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促进了村级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小金湾乡党委以选配“先富型、先进型”能人村官为标准,采取党政领导兼、选派干部带、包村党员帮的办法,多渠道发掘、教育、培养村干部,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能力,促进了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目前,全乡确定的小康住宅、设施养殖、市场建设、沼气入户等重点已完成了60的建设任务。柳湖乡党委立足实际,组织200多名乡村组干部、教师到双塔、七墩滩和我市各乡镇进行观摩考察,学习各地的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了党员干部的发展思路,提高了干部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3、党建创新发展。各乡镇党委把载体创新作为增强党建活力的突破口,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党性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党建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水平。一是深化设岗定责活动,搭建平台搞服务。结合党员“冬训”,各乡镇党委在党员中开展了新一轮的评岗、竞岗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党员上岗程序,明确了上岗党员职责,完善了考核奖惩机制,增强了上岗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乡镇根据实际,在农村党员中普遍设立了重点产业示范岗、村情民意收集岗、矛盾纠纷调处岗、科技信息示范岗等不同岗位,引导1980名党员上岗为群众服务,占到农民党员总数的65。目前,上岗党员已累计向乡村两级班子提出合理化建议291条,收集致富信息268条,调解民事纠纷159起,帮办实事307件。二是实施组织创新,拓宽领域搞服务。各乡镇党委按照“。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符合条件的专业经济协会中建立党支部8个、党小组45个,引导党员在专业经济组织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各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羊”。目前,全市共有温室蔬菜协会、流通协会、酒花种植协会、棉花种植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会员9380人,其中党员参与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参与党员1281名。赤金镇西湖村按照基地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33名党员户牵头,组织162户农户创办了韭菜专业经济协会,协会中建立了党小组,在党小组中设立了“韭菜产业发展服务岗”,开展了党员帮农户转观念、上项目、学科技、拓销路、抓信息的“五帮”活动,构建了协会加基地、市场连产业、党员带农户的党群共富产业体系,实现了农户利益与市场经济的最佳对接,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仅此一项为全村农户人均增收1982元。三是突出载体创新,丰富内容搞服务。围绕“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引导各乡镇党委开展了以“建立党群共富产业区,党员带头示范、带头发展、带头帮带”为主要内容的“一区三带”党性实践活动,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13个,组织975名党员致富能人,采取典型示范带动、产业基地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带动、帮扶共建带动等五种形式,带动全市14000多户农户确立了增收主业,形成了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共同富的良好氛围。玉门镇代家滩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党员带领农户成立了洋葱协会,定期组织协会中的党员致富能人为农户提供种植、销售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户发展订单洋葱种植16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户人均增收4100多元。清泉乡党委采取典型、组织、阵地、协会“四个带动”的方式,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62名、致富能人入党积极分子63名,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5个,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制种、啤酒花、蔬菜等增收产业13000多亩。

4、阵地建设成效突出。去年以来,各乡镇根据市上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坚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依照项目实施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心设计项目图纸,选派专人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和指导,确保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为了夯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物质基础,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委资金补助金的基础上,采取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投一点、包村部门帮一点、乡镇以奖代补拿一点、村集体收入筹一点、从有关方面争取一点、党员能人大户捐助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143.6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个、改建3个,配备了电脑、vcd等电教设备,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各乡镇还抓住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的有利时机,引导172户党员致富能人建成了党员信息示范户,架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桥”,确定了56名党员作为科技推广员、致富示范员和信息传播员,通过带头示范、带头推广、现场讲解和上门送技等示范服务活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了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各乡镇共举办各类传技、示范活动126场次,培训农民工14425人,为农户提供沼气入户、小康住宅、重点产业、农村劳动力输转等致富信息450多条,输转劳务人员1187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06万元。

5、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各乡镇在巩固提升现有村办项目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改革集体经济领导方式,采取破产、兼并、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优势,走出了“招商引资建项目、依托土地搞开发、围绕基地办企业、发挥优势兴三产”四条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今年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到1260万元,较上年增长15,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可达21个。玉门镇南门村采取集体筹资、干部集资、农户入股的方式,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南门综合批发市场1个、三产经营网点12个,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0万元。下西号乡川北镇村充分发挥沿路区位优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引进外地客商资金110万元,新建了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千只鸡厂2个集体经济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3万元。昌马乡东湾村积极挖掘矿山资源优势,采取村集体入股、农户参股的方式,筹资10万元,注册成立了玉门顺利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承包的方式转让客商经营开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夯实了村级党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今年,全市各村确定的沼气入户、村组道路铺垫、农村安全饮水、小康住宅建设等重点进展顺利、态势良好。

6、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各乡镇党委紧紧围绕“五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了重点领导包挂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一线法”,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生产一线搞协调、解难题,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各乡镇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普遍实行了重点项目“一票否决制”,把项目建设纳入了领导干部年度责任书考核,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抓项目的责任意识,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全市各乡镇共落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工业项目、三产服务项目、小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20.15亿元,止目前,已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落实小康住宅1788户,已经开工建设1313户,开工率达86;落实沼气入户户,已投入使用750座;落实“村村通”工程71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了路基铺垫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全市农村党建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特色明显、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但与新时期组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个别乡镇党委对党建重视程度不高,党建抓的不实,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抓经济、轻党建的思想;二是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务不熟悉,抓党建的思路不清晰,党建还停留在只抓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层面上;三是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的办法不多,依靠典型推动面上的措施还不够具体;四是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5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31,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弱化、发展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成为农村新的后进群体;五是个别乡镇党委对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不够重视,抓落实的措施办法少,力度不大,甚至有个别村党支部不清楚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在贯彻落实上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六是个别乡镇党委不能严格执行党费收缴标准,对党费收缴管理不严格,党费上缴不及时;七是个别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建设、管理的.措施不力,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全市新建项目的实施;八是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增加了难度,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组织实施好玉门镇党委、柳河乡党委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内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和新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乡村干部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加大乡村组干部培训力度,年内举办1期党务干部培训班,切实提高乡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村委会换届,对软弱涣散、发展能力不强的村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切实增强乡村两班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个体差异性的实际,结合党员“冬训”,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自身特点,以行政村党支部为单位,实行农村党员分层量化目标管理,并建立《农村党员分层量化考核管理积分手册》,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考核,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加大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考核办的职能作用,建立项目建设督查通报制度,坚持每季度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将项目建设与“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相挂钩,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评价、监督、考核体系,细化目标责任,加强考核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干部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四是抓好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实施好包村部门“六个一”活动,加大帮建力度;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的验收,认真做好“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申报创建,力争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8个、“五个好”村党支部36个,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五是不断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会同财政局、发改委、建设局等相关单位,认真做好2006年新建设、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配齐配全办公设施,争取顺利通过省市的验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相关配套资金,整合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及早做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资金筹措,确保新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大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力度,发挥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在提供致富信息、教育培训党员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实用技能的培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0人次;进一步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严格公开程序和公开内容,保证党员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减少群众性上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

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思路,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技术、信息、市场方面的优势与党组织在组织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在符合条件的专业经济协会中建立党支部8个、党小组45个,引导党员在专业经济组织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为各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头羊”。目前,全市共有温室蔬菜协会、流通协会、酒花种植协会、棉花种植协会等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3个,会员9380人,其中党员参与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个,参与党员1281名。赤金镇西湖村按照基地协会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33名党员户牵头,组织162户农户创办了韭菜专业经济协会,协会中建立了党小组,在党小组中设立了“韭菜产业发展服务岗”,开展了党员帮农户转观念、上项目、学科技、拓销路、抓信息的“五帮”活动,构建了协会加基地、市场连产业、党员带农户的党群共富产业体系,实现了农户利益与市场经济的最佳对接,降低了市场风险,增加了经济效益,仅此一项为全村农户人均增收1982元。三是突出载体创新,丰富内容搞服务。围绕“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引导各乡镇党委开展了以“建立党群共富产业区,党员带头示范、带头发展、带头帮带”为主要内容的“一区三带”党性实践活动,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13个,组织975名党员致富能人,采取典型示范带动、产业基地带动、龙头企业带动、中介组织带动、帮扶共建带动等五种形式,带动全市14000多户农户确立了增收主业,形成了党员带着群众干、群众跟着共同富的良好氛围。玉门镇代家滩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组织党员带领农户成立了洋葱协会,定期组织协会中的党员致富能人为农户提供种植、销售和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引导农户发展订单洋葱种植1600亩,仅此一项全村农户人均增收4100多元。清泉乡党委采取典型、组织、阵地、协会“四个带动”的方式,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162名、致富能人入党积极分子63名,建立党群众共富产业区15个,辐射带动农户发展制种、啤酒花、蔬菜等增收产业13000多亩。

4、阵地建设成效突出。去年以来,各乡镇根据市上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意见》,坚持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依照项目实施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心设计项目图纸,选派专人对工程建设进行全程监理和指导,确保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为了夯实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物质基础,各乡镇在中央、省市委资金补助金的基础上,采取中央和省市专项资金投一点、包村部门帮一点、乡镇以奖代补拿一点、村集体收入筹一点、从有关方面争取一点、党员能人大户捐助一点的“六个一点”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143.6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个、改建3个,配备了电脑、vcd等电教设备,加强了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各乡镇还抓住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工程的有利时机,引导172户党员致富能人建成了党员信息示范户,架起了农民增收致富的“信息桥”,确定了56名党员作为科技推广员、致富示范员和信息传播员,通过带头示范、带头推广、现场讲解和上门送技等示范服务活动,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了农村基层党员群众的教育培训中心、管理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进一步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目前,全市各乡镇共举办各类传技、示范活动126场次,培训农民工14425人,为农户提供沼气入户、小康住宅、重点产业、农村劳动力输转等致富信息450多条,输转劳务人员11877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106万元。

5、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各乡镇在巩固提升现有村办项目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机制,改革集体经济领导方式,采取破产、兼并、转让、租赁、承包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优势,走出了“招商引资建项目、依托土地搞开发、围绕基地办企业、发挥优势兴三产”四条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预计今年全市集体经济纯收入可达到1260万元,较上年增长15,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可达21个。玉门镇南门村采取集体筹资、干部集资、农户入股的方式,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南门综合批发市场1个、三产经营网点12个,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0万元。下西号乡川北镇村充分发挥沿路区位优势,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引进外地客商资金110万元,新建了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千只鸡厂2个集体经济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纯收入3万元。昌马乡东湾村积极挖掘矿山资源优势,采取村集体入股、农户参股的方式,筹资10万元,注册成立了玉门顺利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承包的方式转让客商经营开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纯收入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夯实了村级党组织为民办事的物质基础,今年,全市各村确定的沼气入户、村组道路铺垫、农村安全饮水、小康住宅建设等重点进展顺利、态势良好。

6、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各乡镇党委紧紧围绕“五新”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党委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了重点领导包挂责任制、目标责任制,认真落实“一线法”,领导班子成员深入、生产一线搞协调、解难题,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特别是各乡镇坚持把项目建设放在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普遍实行了重点项目“一票否决制”,把项目建设纳入了领导干部年度责任书考核,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抓项目的责任意识,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今年,全市各乡镇共落实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工业项目、三产服务项目、小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20.15亿元,止目前,已有5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落实小康住宅1788户,已经开工建设1313户,开工率达86;落实沼气入户2000户,已投入使用750座;落实“村村通”工程71公里,目前已全部完成了路基铺垫任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全市农村党建在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各乡镇党委的共同努力下,呈现出了责任落实、措施得力、特色明显、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但与新时期组织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个别乡镇党委对党建重视程度不高,党建抓的不实,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抓经济、轻党建的思想;二是个别村党支部书记对党务不熟悉,抓党建的思路不清晰,党建还停留在只抓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不注重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层面上;三是挖掘典型、培育典型、宣传典型的办法不多,依靠典型推动面上的措施还不够具体;四是农村党员老龄化问题突出,50岁以上的老党员占31,个别党员党性观念弱化、发展意识淡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成为农村新的后进群体;五是个别乡镇党委对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四个长效机制文件不够重视,抓落实的措施办法少,力度不大,甚至有个别村党支部不清楚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内容,在贯彻落实上还存在一些“空白点”;六是个别乡镇党委不能严格执行党费收缴标准,对党费收缴管理不严格,党费上缴不及时;七是个别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缓慢,项目建设、管理的措施不力,项目建设的基础资料不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今后全市新建项目的实施;八是农村大部分优秀青年外出务工,流动性大,给党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增加了难度,出现了党员难发展,村组干部难选的局面。

三、下一步打算。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半年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一是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建设。组织实施好玉门镇党委、柳河乡党委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内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新途径和新形式;不断丰富和创新乡村干部教育管理的内容、形式和载体,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加大乡村组干部培训力度,年内举办1期党务干部培训班,切实提高乡村干部的综合素质;结合村委会换届,对软弱涣散、发展能力不强的村班子及时进行调整,注意培养、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优秀青年、复退军人、机关事业单位分流人员、科技示范带头人担任村干部,切实增强乡村两班子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创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个体差异性的实际,结合党员“冬训”,根据农村党员的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自身特点,以行政村党支部为单位,实行农村党员分层量化目标管理,并建立《农村党员分层量化考核管理积分手册》,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和考核,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加大项目建设督查考核力度。充分发挥项目考核办的职能作用,建立项目建设督查通报制度,坚持每季度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将项目建设与“五个好”乡镇党委创建、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相挂钩,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管理、评价、监督、考核体系,细化目标责任,加强考核监督,切实增强乡镇干部抓项目促发展的责任意识。四是抓好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组织实施好包村部门“六个一”活动,加大帮建力度;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规划》的验收,认真做好“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的申报创建,力争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8个、“五个好”村党支部36个,不断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台阶、上水平。五是不断强化村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会同财政局、发改委、建设局等相关单位,认真做好2006年新建设、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配齐配全办公设施,争取顺利通过省市的验收;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相关配套资金,整合资源,动员多方力量,及早做好20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申报、立项和资金筹措,确保新建项目顺利实施;加大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建设力度,发挥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在提供致富信息、教育培训党员方面的作用,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实用技能的培训,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力争年内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0人次;进一步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严格公开程序和公开内容,保证党员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减少群众性上访案件,维护社会稳定。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

会宁县位于甘肃中部、白银市南端,总面积6439平方公里,辖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11个社区,58.13万人。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全县共有残疾人4.09万,占总人口的7﹪。他们大多分布在山区及偏远农村,生活非常困难。近年来,在、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健全以县级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级残协为基础的三级基层组织网络,紧密围绕残疾人的迫切需求,努力完善贫困地区残疾人工作模式,推进了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工作的较快发展。

一、我县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工作职责

县人民政府依法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主席,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残联理事长任副主席,财政、民政、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并明确了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各司其职的全县残疾人工作格局。

(二)认真履行职能,完善协会组织

各级残联组织作为工作机构,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组织开展“三抓三建、活跃万村”主题活动,精心做好日常工作,积极推动各项重点任务的落实。县残联成立了盲人、聋人、肢体残疾人、精神残疾人亲友、智力残疾人亲友5个专门协会,分类开展各类残疾人的生活保障、培训、就业等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工作待遇

(四)增加经费投入,健全组织网络

联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自筹资金10多万元,为28个乡镇统一定制了乡镇残联的牌子、乡镇残联、理事长及专职委员工作职责,为284个行政村,11个社区统一定制了村(社区)残协牌子、村(社区)残协主席、村残协、村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职责。各村协建立健全了“七表一录一记”等基础性资料,这些措施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城镇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残疾人工作管理模式,形成了以县级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机构健全规范,制度明确完善,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全面”的残疾人组织服务网络,彻底解决了我县各乡镇残疾人的事情有人管、残疾人的工作有人干的问题。

(五)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服务能力

为了提高基层残疾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对基层残疾人工作者进行了业务培训。近年来,全县共组织乡镇的残联理事长暨专职委员培训班10余次,培训内容紧扣残疾人工作实际,通过各种学习培训,基层残联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建立考核机制,明确规范化建设达标任务

比考核。对落实残疾人工作较好、评定等次靠前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落实残疾人工作标准不高、完成不够及时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通过每年的评比考核,进一步增强了基层残联做好残疾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尤其明确把基层残联规范化建设达标作为基层残联的重点工作,重点考核,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按照规定的时间、标准和要求,100%完成了基层残联规范化建设达标工作。

二、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完成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目标、与推进贫困地区残疾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索伦镇共有11个嘎查,27个自然屯,嘎查妇代会覆盖率为100%。从统计结果看,嘎查妇代会主任中年龄最小的23岁,最大的51岁,平均年龄37岁。在知识结构上,初中文化程度6人,占总数的5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总数的45%。嘎查妇联干部经济待遇由转移支付中支付,有一定保障。

二、主要做法。

索伦镇妇联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工作要求,积极探索组织建设的新思路,加强组织建设,拓宽工作领域,巩固群众基础,使妇联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从源头抓起,构建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格局。

基层组织是组织网络的根基。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村委会承担着党和政府的职责,体现群众性自治组织特点。妇代会组织作为基层组织的配套建设,在改革发展中面临着冲击。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从依靠基层党组织建设这支力量,巩固妇女组织,抓住选举时机,加强妇女组织,使妇联系统的最基层在“组织、人员、载体”三个方面得到保证和落实。

把党建带妇建纳入党建目标。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镇妇联及时跟进,把妇女工作纳入其中,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实现了基层妇联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工作开展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衔接。一是镇妇联作为全镇基层党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目标体系的实施。二是在考核中明确妇联内容,把嘎查妇代会组织建设、发展女党员工作纳入考核细则。三是针对存在问题和没达到指标项目的限时改进。

抓住“两委”换届契机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我们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与镇组织委员、民政所联合发文,进一步加强嘎查妇女组织建设。一是联合发文,共同部署。做好镇妇联、嘎查妇代会的定期换届。全镇11个嘎查,有10名女性进嘎查“两委”班子。二是采取措施,同步进行。采取嘎查妇代会组织建设与嘎查“两委”换届同步进行,嘎查妇代会主任由嘎查“两委”班子中女干部和计生专干兼任的办法,在换届后及时组建嘎查妇代组织,明确嘎查妇代会主任。换届后嘎查妇代会组建率为100%,有9名嘎查妇代会主任进入“两委”班子,占100%。

(二)积极推进“妇女之家”建设。

(三)“两新”组织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索伦镇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不断成熟壮大。据统计,我镇妇女人数在5人以上的“两新”组织共有20个,大多数为种植和养殖专业合作社。

如何在“两新”组织中进一步扩大妇联组织和妇女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两新”组织中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妇联的群众基础,已成为新时期我镇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镇妇联依托党建带妇建,坚持有利于妇女组织和妇女作用发挥的原则,立足在党政大局、妇女工作上找准切入点,指导和帮助一些条件成熟的嘎查建立妇联组织,走出了一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部署和典型先行相结合的妇建之路。

(四)基层妇联干部对做好工作充满信心,工作能力普遍提高。

(五)基层妇联组织能较好地发挥作用,整体工作水平普遍提高。

基层妇联组织以调动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为重点,着力增强服务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领导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首先,抓培训,强素质。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干部的要求,妇联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业务和科技、文化等培训,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为她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抓宣传,树典型。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有效提高了广大妇女群众的维权意识,营造男女平等、有利于妇女发展的氛围。

第三,抓服务,促发展。全面增强服务意识,按照“一手抓维权、一手抓发展”的思路,把工作重点放在弱势群体上,在做好维权工作的同时,着眼于贫困妇女脱贫致富,为她们牵线搭桥,寻找出路,尤其是在富余劳动力转移、协助镇社保所提供小额信贷项目、零就业家庭帮扶、贫困母亲救助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了妇联工作的和谐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嘎查妇女干部兼职过多,妇联组织自身职能作用需强化。

由于受职数限制,嘎查妇代会主任存在兼职问题。农村妇女中有一部分人政治觉悟低,对入党、参政存在无所谓的思想;大部分妇女在家中唱主角,如果参与嘎查级事务管理,会遭到家人和丈夫的反对;有文化、有能力、有闯劲的妇女或外出务工或打拼自己的事业,不愿从事这一工作。

(二)妇联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虽然嘎查妇代会主任的学历层次全部达到初中以上,但个别人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工作中有时沿用慢性思维,难以适应新时期妇女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受经费制约,她们外出学习培训机会极少,开拓视野、拓展思路,创造性开展活动等方面受限。

(三)嘎查妇代会活动经费缺乏且没有保障。

妇联活动经费严重短缺,没有固定的工作经费,嘎查妇代会不得不取消许多服务妇女的活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特别是税费制度改革后,由于妇联办公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培训提高妇女素质、宣传引导妇女增收致富、帮助扶持弱势妇女维权等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基层妇女组织作用的发挥。

四、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树立“大党建”观念。

要把妇建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把“党建带妇建”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格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一是要建立党建带妇建工作责任制。二是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之中,要继续把对妇女工作的检查考核纳入党建工作的检查考核,做到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二)切实保障活动资金,保障一定的活动经费。

经费是妇联组织活跃发展的必要条件,解决这一实质性难题,妇联组织建设工作就会游刃有余,解决妇女工作经费问题,最需要领导的支持以及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村妇代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

(三)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妇代会主任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嘎查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广大农村妇女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嘎查妇代会主任在推动基层妇女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女性素质,逐步形成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合理的嘎查妇代会主任队伍,使妇嘎查代会主任队伍真正成为一支能够带领妇女群众致富的生力军。

(四)加强宣传教育力度,促进农村妇女参政议政。

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妇女工作,宣传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向社会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妇女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真正纳入干部的培训内容,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提高对农村妇女参政议政重大意义的认识,进而在行动上支持农村妇女参政议政。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近阶段,祁阳县妇联对以来全县妇联基层组织及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就基层妇联组织和干部队伍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层妇联组织和干部队伍现状。

祁阳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东北部,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的故乡。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19个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808个行政村、79个社区。全县总人口106.56万人,其中女性人口51.22万人,占48.07%。

一是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县19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808个行政村、79个社区均建立了妇女组织;有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27个,团体会员3个。同时,随着全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县妇联和县工商联协商将女企业家协会与女企业家商会合而为一,成立了祁阳县女企业家协会组织,更加密切了各层面妇女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延伸了妇女组织的横向网络建设。

二是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县妇联严格按照妇联《章程》规定,要求各镇、街道办事处妇联和县直单位妇委会按时进行换届。在换届前,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配齐配强妇联干部队伍,选拔出一批热爱妇女工作、能力较强的优秀妇联干部。从整体看,我县基层妇联干部队伍日趋年轻化、知识化。目前,全县22个镇(办)妇联共配备妇联主席22人,其中行政编制22人;平均年龄为38岁,35岁以下9人;大专以上学历占91%,本科以上学历有12人。27个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年龄也大都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7%,本科以上学历18人。808个村和79个社区均配有妇代会主任和妇联主席,平均年龄为45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9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8%。

三是政治待遇进一步落实。全县有县女党代表84人,占代表总数的20.2%,市女党代表7人,占我县市党代表的17.07%;县女人大代表73人,占代表总数的22.7%,市女人大代表8人,占我县市人大代表的12.5%,省女人大代表1人,占我县省人大代表的25%;县女政协委员86人,占委员总数的29.05%,市女委员6人,占我县市政协委员的30%,省女委员1人,占我县省政协委员的100%。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女干部667名,占干部总数的20.44%,其中,副处级6名,正科级51名,副科级169名,女干部担任党政一把的20名,占一把手总数14.39%,副科级以上的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12.69%。全县党员共有40184名,其中,女党员5267名,占党员总数的13.1%。22名镇、街道办事处妇联主席中,副科级有1名;27名县直机关单位妇委会主任中,正科级4名,副科级8名,进班子的有9名;村(居)妇代会主任和社区妇联主席进村(居)、社区“两委”比例达10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基层妇联干部兼职较多。全县22个镇(办)妇联主席中,1名由其他副科级干部兼任,其余21名专职的妇联主席也同时兼做了民政、党政办、人大等工作。27名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基本上都为兼职,有的还同时身兼3个以上的职务。村(居)妇代会主任和社区妇联主席中,95%以上兼任了计生专干。由于妇联干部兼职过多,她们的工作精力分散,真正做妇联工作的时间十分有限,只是应付性地完成县妇联分配的临时任务,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是基层妇联干部待遇较低。在政治待遇方面,现任镇(办)妇联主席中只有1人解决了副科,近几年县委对在妇联岗位工作十年以上的妇联主席专题研究解决副科待遇的累计仅有2人,目前还有7名符合条件的妇联主席未落实,其中有3名同志连续任镇妇联主席之久。永发〔〕7号文件和祁发〔〕3号文件中“乡镇(街道)专职妇联主席原则享有同级党委副职的政治、生活待遇”的规定,在政治、经济待遇方面,并没有得到落实。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中还有17人为正股级。村妇代会主任年工资收入大都参照村主干年工资的80%,根据各村经济条件不同,她们的待遇也不尽相同,据统计年收入最高的有8600元,最少的仅有元,平均工资约4500元。特别是曾经连续工作10年甚至30年以上的村妇代会主任因年龄限制离任后,没有任何经济方面的待遇,而离任村主干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按照湘发〔2008〕10号文件精神,享受了一部分经济待遇,这样,引起很多退下来的村妇代会主任强烈不满。

三是基层妇联工作经费偏少。长期以来,经费问题一直困扰着各级妇联干部,直接影响妇女工作的开展。由于镇(办)和村级财政经济形势紧张,绝大部分村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开展活动都是靠临时打报告,请领导批示,村级妇女组织除少数有经济实体外,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县直妇委会也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要开展活动时,批得的工作经费很少,工作较为被动,不能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半边天”的作用。

四是妇女干部的素质有待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部分乡镇的妇联干部,特别是村妇代会主任年龄偏大,思想观念陈旧,文化程度低,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方式、思想观念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一些妇联干部面向社会整合资源的能力相对不足,工作局限于行政式,教育妇女、服务妇女、引导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妇联组织的组建力度。按照“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要求,在符合组建条件的各部门各单位全面组建妇女组织,抓好纵向基层组织建设。同时,进一步发展各种横向组织,比如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两新”组织及各行业中新建妇女组织,扩大妇联工作的覆盖面,广泛联系各行业、各界别、各阶层妇女群众,巩固党的妇女群众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妇女成长发展环境。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更好地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特别要纳入到党校培训的重要内容,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通过培训,从思想上有所提高,使之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同时,我们也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基层妇联的工作,逐步落实妇联干部政治、经济待遇,尤其是镇(办)党委(党工委)、政府要将妇联组织的工作经费预算纳入乡镇的财政预算,为妇女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妇联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交流力度。要扩大选人视野,把那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责任、群众口碑好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妇联干部队伍中来。要加强妇联干部的培训,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参加妇联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教育、引导各级妇联干部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加大协调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各级组织部门要在选拔干部时不忘考核妇联干部,调整班子时不忘充实妇联干部,确定后备干部时不忘培养妇联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妇联干部,把妇联作为培养、锻炼和输送女干部的基地。

四是要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激发妇联组织活力。首先要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在“妇女所急、党政所需、妇联所能”的结合点上,坚持以妇女为本,确定工作项目“抓手”,依托活动载体,“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追求广大妇女普惠、实惠和常受惠工作成果的最大化。注重在“联”字上做文章,强化协调意识,提高妇联工作社会化程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在“实”字上下功夫,关注妇女民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妇女办好事、办实事,全面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推动男女平等和谐发展。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1、东昌府区辖16个镇、办事处,2个工业园区,764个行政村,35个城市社区,村妇代会主任764人,社区妇联干部35人,乡镇、村两级妇女组织组建率及妇联干部配备率均为100%.区直党政机关、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建立妇委会36个、两新组织建妇代会35个。

2、女性进“两委”总数780人,女性进“两委”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其中,村妇代会主任607人,占到了村级女干部的77.8%,女性进“两委”工作实现了100%的村有妇女参选,100%的村有妇女当选,妇代会同步换届,新一届妇代会主任100%进两委,女性进支部比例和女性正职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的工作目标。

3、全区764个村、社区,均已建立妇女之家,基本实现了妇女之家全覆盖。

4、自20xx年参加全国妇联、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评选活动,我区先后有14个村(社区)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称号,9个村(社区)荣获省级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称号,道口铺办事处获得省级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思想建设,发挥党的政治指导优势。

党委重视。按照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要求,全区各级党委把加强妇女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纳入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实现了“党建带妇建”“五同步”,即: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实行党建带妇建“三纳入”原则,即:妇建的目标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范畴、妇女干部的培训纳入全县的干部培训规划、妇建的考核结果纳入党组织的评先条件;制订了定期听取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制度。区妇联每半年向区委领导汇报工作并提出下部工作打算,使区委领导及时掌握和有效指导全区妇女工作。

重视教育。区妇联紧密结合妇女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加强对妇女的理想信念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和“四自”精神教育,开阔视野,提高能力。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吸收妇女广泛参与,把党的要求渗透到妇女群众之中,积极引领我区妇女做经济建设的“排头兵”、文明建设的“领头雁”、和谐建设的推动者。

健全完善规范化的活动机制。坚持“一学二会”活动制度。每周五组织区妇联干部职工学习政治、业务知识;每周召开一次工作总结反馈会;每季度召开一次乡镇妇联主席及区直妇委会主任工作汇报会,自我总结,相互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妇联组织网络体系。

党群共建创先争优为妇联组织依靠党建带妇建、促进妇联基层组织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妇联抓住这一有利契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各方支持,不断完善和加强妇女组织建设,健全组织网络,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

1、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妇联组织建设。区妇联高度重视乡村两级妇联组织建设,紧跟党建工作推进步伐,抢抓机遇,同步完善基层妇女组织,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764个村的妇女组织组建率及妇联干部配备率均为100%。按照年龄轻、学历高、有能力、有热情的原则配备乡镇妇联班子,乡镇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5岁左右,有大专以上学历的25人。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级妇委会主任。同时,加强了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和交流输送。配合区委组织部落实“两个加强”,即:“在乡镇机构改革中,妇联组织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村两委换届中,注重女性的参选参政,加强村级妇代会整建”,使进入村支部和村委会的人员逐年增加。近年来,全区乡镇以上妇女干部全部接受岗位培训,96%的妇女干部提升了学历层次。

2、进一步推进社区妇女组织建设。区妇联抓住社区组建的契机,按照“先建立、后完善、再提高”的思路,在全区35个社区中,组建社区妇委会35个,并全部配备妇联干部。同时,积极发展以妇女骨干为主体的社区服务队伍,比如“巾帼文艺宣传队”、“巾帼健身队”和“巾帼志愿者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满足社区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通建立妇女维权站、点,开通法律服务热线,为弱势妇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帮助。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树立了妇女组织良好形象,带动了社区妇女组织建设。今年,我区古楼办事处湖北社区、道口铺高马社区获得省妇联“妇女儿童家园”项目试点资格,争取到12万元的资金扶持,用于设备配备,为社区妇女儿童及家庭成员提供教育、维权、帮扶、就业、娱乐等一体化服务。

3、进一步巩固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按照符合条件就要建立妇委会组织的要求,加强了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建设,实现了应建尽建。几年来,按照政治坚定、结构合理、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要求,切实加强全区各级妇联领导班子建设。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等方式,调整充实区直单位妇委会干部,一大批政治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的女干部被选拔出来。

4、进一步稳妥推进非公妇女组织建设。依托“党建带妇建”,采取“建、联、挂、靠”的组建模式,扎实推进新经济领域妇女组织建设。“先易后难,先大后小”是发展非公企业妇女队伍的重要策略,努力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通过主动联系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会组织,积极争取到他们的支持,组建妇委会并配备了兼职妇联干部,进一步拓展了妇女工作的新领域,扩大了工作的覆盖面。

5、积极举办妇女社团组织活动。区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联”字效应,通过举办女干部联谊会、女企业家联谊会、妇女创业成才座谈会等活动,凝聚各界妇女的力量,向社会宣传妇女典型、宣传妇女工作,推进妇女工作的全面发展。在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区妇联联合东昌电台推出了《巾帼风采》栏目,对为在我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6名优秀女企业家代表进行重点报道。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妇女干部整体素质。

1、针对机关妇女干部普遍兼职的现状,结合实际,加强了工作指导,引导她们正确处理妇女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充分整合兼职资源,做好妇女工作。各级党委将兼职妇女干部的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考核范畴,增强了兼职妇女干部的责任心,激发了她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挖掘潜能,在加强知识技能培训上狠下功夫。鼓励区乡各级妇女干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抓精品、创品牌,增强工作实效性,引导她们多想、多看、多写,争先进位,提高创新和实干能力。在农村,通过深入开展“双学双比”活动,争当“巾帼增收致富带头人”,争创“妇”字号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村活动,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壮大女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全区已培养树立以女性为主经营的企业32个、巾帼致富带头人40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30处、示范村48个;在城镇,以“巾帼建功”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女干部的岗位技能培训,促进城镇妇女成为岗位上的技术骨干。继续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联合劳动局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举办培训班13期,共培训女农民工千余人。同时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妇联干部走出去,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解放思想,充实头脑,开拓视野。

3、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在搞好各种短期培训的同时,保证时间和经费,鼓励支持妇联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四)、加强阵地建设,保障妇联工作顺利开展。

建立妇女群众信赖的“温暖之家”,“家”要温暖,要吸引妇女、凝聚妇女、服务妇女,必须以有形的“家”的建设和发展为支撑。区妇联积极在村级组织和社区活动场所开展“妇女之家”创建活动,在“妇女之家”建设中推进村、社区各类妇女工作和活动阵地的有效整合,丰富“妇女之家”工作内容,形成品牌效应。要求全区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建家、管家、用家,拓展“妇女之家”的服务范围,使妇女之家成为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维护权益的娘家、科学教子的园地、服务妇女的窗口、联系群众的载体。在城区,充分开发和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和完善以妇女之家、家长学校等为主要形式的妇女儿童文化教育阵地;在农村,积极争取把妇女活动阵地建设纳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套建设,有条件的妇代会(妇联)要设立独立的办公室和活动室,条件稍差的可与其他单位联合办公或一室多用。做到“三上墙”,即:组织机构上墙、工作制度上墙、活动内容上墙;“六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档案,使“妇女之家”成为农村妇女群众求知、求富、求乐、求美的活动中心,为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的综合素质,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6月份,区妇联积极向省妇联争取到了11万元的妇女之家扶持专项经费,为我区的11个村(社区)的妇女之家购置电脑、电视、音响等妇女之家活动设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办事处)一级妇联组织能够以独立形式存在,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妇联干部身兼数职,使妇女工作受到一定影响。村妇代会主任80%以上的精力是抓计划生育工作,一些基层党委考核妇代会主任的工作也主要是看计划生育指标完成情况。

2、部分妇联干部由于资历浅,没有工作经验,因而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好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只能被动地参与上级妇联组织开展的活动。

3、妇联干部流动渠道不畅通,提拔慢,不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在调查过程中,妇联干部转岗困难,队伍结构老化,不利于妇女干部的培养选拔,更不利于妇女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4、绝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妇女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各种活动和培训都很难开展,使得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

四、对策建议。

1、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积极争取组织部门关心支持,积极争取乡镇党委重视示范点争创工作,加大政策协调力度,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关心支持妇女组织建设工作,关心女干部的政治成长,更好地发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组织建设工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建带妇建,促使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及各项工作上档次上水平。进一步提高男女平等的国策意识,不断深化对妇女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做到思想上重视,积极争取妇女人均“一元钱”妇女儿童事业经费,为妇女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3、区妇联要积极与党校、组织部门联系,争取把妇联干部的培训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计划,加强对与妇女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的培训。同时要处理好专兼职工作的关系,明晰自身工作的主要职责,充分发挥兼职的优势。上级妇联也要积极提供条件,组织妇干参加妇系统业务培训及外出学习考察。

4、自觉把妇女工作放到工作大局中把握,把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三维点作为妇女工作的切入点,把妇女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受益不受益作为履行妇联基本职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打破妇联单打独奏的传统做法,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开展规模大、档次高、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活动,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增强凝聚力。

5、规范工作考核,适当规定一些硬指标,采取一些严措施,“软”工作“硬”考核。完善妇女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使妇联工作以虚促实,虚实结合,增强妇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组织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有计划、有重点地做好妇联干部的培养交流工作,形成妇联干部培训交流机制,不断增强妇联工作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妇联组织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3分)。

2、-----------------------------------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种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村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好思想认识和发展路子问题、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教育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三农问题就是------------、--------------和农民问题。

5、----------------------------------------是调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法律规范。

6、农村经济体制由---------------------------体制向--------------------------------体制转化,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商品化、市场化的程度大大提高。

7、现代农业要求---------------------------------------,要求农、林、牧、渔业的互动效应充分发挥,以此促进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8、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包括-------------------------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组织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项3分,共27分)。

1、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根本任务是:()。

a、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

b、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深化农村改革,

c、全面发展农村经济,

d、建设精神文明,

e、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是农村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的“龙头”,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的是:()。

a、乡镇党委。

b、村支部。

c、村委会。

d、县党委。

e、乡政府。

3、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行政法b、民法c、宪法d、刑法。

4、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选择()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5、发展党员的指导方针是:()。

a、坚持标准b、保证质量c、改善结构d、慎重发展。

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要构建有效的()机制,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与具体对策。

a、实施b、计划c、生产d、监督。

7、就业目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而保障()的充分就业则是我国落实就业政策的重中之重。

a、工人b、农民c、大学生d、退伍军人。

8、应该逐步按()生活保障线标准对民政救济对象实现基本生活保障。

a、最低b、最高c、中等d、比较高。

9、改革20年来,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由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转化。

a、商品经济b、计划经济c、自然经济d、产品经济。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职责和作用是什么?

4、农村党员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5、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6、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结合本地实际,谈谈如何寻找农村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2、如何理解搞好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性?

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为深入学习实践_,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调研组深入我市所辖农村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多次组织召开了有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农户,基本上掌握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市有47个乡镇党委(其中建制镇24个、建制乡23个)、3个经济区党工委(高湾、李石、大南),614个行政村,613个村党支部(其中党委建制的3个,党总支38个,党支部572个),共有农民党员26513名。

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丰硕(“三级:县区、乡镇、村”)。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30小项,“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乡镇党委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24小项,“五个好”村党组织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19个小项,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2.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成效明显。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每年初按照倒排5%的比例,对后进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帮村、下派干部、交流任职等形式,帮助村里找症结,建班子,抓管理,找路子,进行集中整顿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三向培养”工程建设影响巨大。从__年开始,我市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向培养工程”。在具体操作中,以平均每村5人的比例在全市确定了3000名的培养常数,按照“保持常数、动态管理、阶梯培养”的原则,进行跟踪培养。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经有675名致富能手经过培养成为党员,有576人由普通党员成长为致富能手,有40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51人成为村党支部书记,49人成为村主任,有40名培养对象总资产达到50万元以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此,人民网和《共产党员》杂志分别以大篇幅报道了我市“三向培养”工程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北三家经验”得到广泛推广。我市从__年开始,推广清原县北三家乡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农民党员的从业形式、个人专长、身体状况、思想素质等条件,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党员大会定岗的程序,为有能力的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全市有61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这一活动,共设立4大类16小类共6248个岗位,农村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发挥。

5.党员培训工作扎实深入,党员素质得以提升。市、县有关部门采取“照单点菜、自主择训”的办法对农村干部进行各类实用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掌握实用信息和资料。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通过自考、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共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20次,培训13000余人次。

6.考核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各县区对村干部普遍实行了“任职承诺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将任期和年度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按照承诺内容,年终进行考核,排出名次,兑现奖惩,对连续3年排名末位的村书记进行组织调整。

7.一批典型英模迅速成长。自__年以来,我市先后树立了大孤家镇小甘河村书记赵景顺、大苏河乡平岭后村书记张金柱、红透山镇红透村书记隋长海等一批全市叫得响、群众评价高的先进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高标准迈进。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着力进行解决。

1.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农村取消各项税费和林权改革后,村里的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减少,缺乏必要的纽带,党组织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在缺少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各种公益性活动很难组织,甚至个别村党支部的号召力还不如宗教组织的影响力。

2.个别村干部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从__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的涉及村干部截留私分扶贫款、乱砍滥伐、倒卖林木、非法买卖或者侵占土地的案件达262件,查处各类违法人员281人。

3.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为7090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55岁以上的党员为12877人,占党员总数的35%。个别村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60%。

4.个别村中“两委”不团结现象依然存在。调研中发现,个别村村书记和村主任坐不到一个板凳上。目前,全市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数达258个,占全市村数的42%。

5.村干部工资水平过低。我市村干部工资是__年税费改革时定的,现已五年没有调整。随着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村干部工资过低的现象日趋明显。

6.村级债务过高现象不容忽视。我市实施土地、林权和税费改革后,土地已全部承包到户,林权已全部下放到人,农民各项税费已全部免除,村集体已无收入来源。60%的村负在外债,有的数额较大。

7.干部选举工作存在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各种利益的作用下,有人借用家庭势力上岗,有的地方“贿选”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恶霸分子、劳教人员当村干部的现象。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此次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我们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是各级领导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

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党执政的基础工作来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事关基层组织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衡量村级组织建设的一把标尺。

三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农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四是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的新途径。

六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发展经济、民主办事。

七是以理顺“两委”关系为重点,建立团结共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就是落实方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与广大群众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要建设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和党的组织。在农村党的基层建设中,乡镇是龙头,村级是基础。各级基层组织的书记应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状况调研报告

妇联基层组织是妇联工作的基础和活力的源泉,是农村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为了进一步加强乌拉特前旗苏木镇及嘎查村妇代会基层组织建设,乌拉特前旗妇联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乌拉特前旗共有妇女16.3万人,17岁以下儿童91056人,其中女童43680人。共设9个苏木镇妇联,93个嘎查村妇代会,43个旗直妇联会,15个社区妇代会。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构筑开放式的妇女组织网络,扩大组织的影响力。

基层妇女组织是做好妇女工作的基础和活力源泉。因此,旗妇联始终坚持立足基层,在农区,以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扩大组织覆盖面,为女性进“两委”提供政策保证,主动协调组织、民政部门争取有利于妇女参选参政政策支持,联合民政部门在《乌前旗第七届(嘎查)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在提名预选时,应至少提一名女性村民特别是嘎查村妇代会主任为嘎查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同时在实际换届选举中,各(苏木)镇也将女性进“两委”要求写进实施意见中,为女性进“两委”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良好的氛围。在城区,加强社区妇女组织建设,不断拓展妇女工作领域。首先,在加强镇、街妇女组织建设上狠下功夫,以党建促妇建,把基层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之中。其次是大力推进妇委会建设,下发了《关于加强妇委会工作的意见》,全部建立健全了妇女组织。三是注意加强对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工作的指导,在社区建立女职工委员会,充分发挥了她们在活跃妇女工作中的作用。目前,在社区初步形成了以镇妇联为主体,社区妇委会为新的生长点的组织体系;在城市形成了由党政机关、科教文卫、社区妇委会和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妇女组织构成的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为全面开展妇女工作提供了保证。

(二)锻造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加强培训,树立建设新型基层妇联组织意识。一是选派部分女干部参加上级妇联和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并充分利用党校和妇女之家、妇女活动阵地等培训基地,采取专家讲座、组织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广大妇女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高了其思想理论素质。特别是对新上任的妇联干部,为了使她们尽快进入角色,不失时机地对新上岗的干部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给她们加油充电,为她们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坚持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妇女创业就业活动”,大力开展创业培训、家政服务培训。三是着力于创建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型妇女干部。顺应大改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背景,积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调研活动,将妇女干部岗位培训、轮训活动扩展到村级妇委会主任和社区妇委会主任,为她们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提高基层妇联组织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

坚持高标准选配妇联干部。配齐配强各级妇联干部是做好妇联工作的基础,而充分发挥她们的作用,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是促进组织高效运作的关键。几年来,乌前旗妇联在选配基层妇干中严格坚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对基层妇女组织逐年进行了调整、充实和整顿,并逐步引入了竞争上岗、淘汰下岗的用人机制,把那些能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带领妇女闯市场、奔小康的女能人、女专业户、科技带头人选进班子。这些妇联干部政治上坚定,知识面较宽,接受新生事物快,领导协调能力强,热爱妇女工作,在妇女群众中有较强的威信。

全旗93个嘎查村性进两委的情况:党支部班子中妇女38人村委会班子中妇女91人女性进两委率达141%。有一名妇女当选支部书记、嘎查长成为一肩挑的女性基层领导妇女参政议政能力明显增强。

选出的女支书、女主任、女委员文化结构有了提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3人,占3.5%;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49人,占5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9人,占43%。年龄也超向于年轻化,最小年龄仅为26岁,20-30岁4人,占4.4%;30-40岁36人,占40%;40岁以上51人,占56%。乌拉山镇通过公推直选,选举出6个办事处支部书记,其中女性3名,占50%;选举出15个社区主任,其中女性9名,占60%。

(三)加强阵地建设,激活组织活力。

抓阵地建设,增强妇联组织活力。在实际工作中,旗妇联根据社区妇女求知、求富、求乐、求进步的需求,以阵地为依托,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了妇女活动阵地的多功能作用。一是利用活动阵地开展培训工作。各妇委会把培训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利用阵地对妇女群众进行法律知识、文化知识、科学知识、“四有”、“四自”教育等培训。几年来,各妇女组织利用阵地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139期,培训城乡妇女11343人,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二是利用活动阵地集中开展寓教于乐、内容丰富的知识竞赛、座谈会、歌咏比赛136次。同时深化“富裕在农家、和谐在农家、美德在农家”活动,大力开展“巾帼示范村”创建,培养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示范户等先进典型。

抓基地建设,促进妇女事业全面发展。构筑统一开放、特色鲜明、城乡一体化的“妇字号”基地,是妇联组织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深化改革、创新发民兵的必然趋势,是妇联组织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际工作中,我旗妇联坚持围绕服务建基地,建好基地促服务的方针,并把乌拉山镇三湖村乾丰专业合作社、水桐村再兴农专业合作社、乌拉山镇正阳小区作为推广试点。通过培育发展妇女经济合作组织,以妇代会主任为纽带联系、服务、凝聚妇女,延伸妇女工作手臂。这些“妇字号”基地充分发挥了生产、科研、培训、幅射、示范等作用,形成了服务妇女与妇联事业发展的良好互动局面。

(四)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基层妇联组织的凝聚力。

选准选好妇女工作的最佳结合点,确定活动的立足点和切入点。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妇女,旗妇联以个别社区、个别行政村为试点,建立了“妇女志愿互动服务小组”,引导城乡妇女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为广大城乡妇女发展实体经济和自身发展提供全程服务。通过建立“妇女志愿互动服务小组”,使广大妇女在立功中以作为求地位,促进了妇女的自身发展与进步。同时,也提高了妇女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工作方式逐步由“虚型”向“实型”转变。在少儿工作中,注重发挥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的积极开展“春蕾计划”工作。维权工作中,本着“信访上求实在,普法上想新招,用法上求效果”的方针,把握信访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妇女群众排忧解难。并与旗司法局联合开展了“148”法律服务;与旗法院联合建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同时建立了陪审员制度、110家庭暴力报警投诉制度等,使传统的维权工作由单一的解答咨询变为融解答咨询、协调处理、支持起诉于一体的多元化法律服务,切实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真正使维权工作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实行目标化管理,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首先,在妇女组织中普遍实施岗位责任制和百分考核制,建立了学习、例会、评比表彰及联系点、联系户制度,并设立基层组织建设、优秀妇干等奖项,给基层妇女组织加压,增加她们的工作紧迫感和危机感,同时,也增强了她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全旗妇女组织和妇女干部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其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中间状态,使社区妇女组织再上新台阶。并严格按照“五个好”的标准对基层妇女组织进行目标化管理,活跃了基层,使妇联组织的整体化建设不断上档次,上水平。

三、存在主要问题:

几年来,基层妇联组织在健全组织网络、完善工作制度、狠抓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照新形势对基层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者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活动阵地单一。由于缺乏资金旗妇联没有活动阵地,乡镇妇联和村(嘎查)妇代会活动阵地是多功能活动室。

(二)妇联干部兼职现象突出。大多数妇联干部都身兼数职,牵扯了相当一部分精力,应对的多、主动工作的少,影响到妇女组织工作的开展,大部分把精力与时间都用在计生工作上。

(三)基层妇联普遍缺乏经费,难以开展活动。一方面,各级党委财力困难,无法为妇联拨付更多的经费,导致妇联活动运作相当困难;另一方面,基层妇联创经费基地、经济实体建设步伐不大,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活动经费只能依靠财政拨款。

(四)基层妇干待遇偏低,苏木镇妇联主席没有一个进入同级党政班子,有的在妇联岗位上工作了十年以上仍然是科员。村(嘎查)妇代会主任都是兼计生工作,待遇都是计生工作报酬,妇联工作无任何报酬,特别是村级书记、主任享受养老保障待遇后,有连任妇代会主任、30年的老妇干,没有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突显,她们的观望、等待使妇联组织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对策与建议。

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区地处湘中偏北,是一个农业大区和劳务输出大区。全区总人口86.79万人,其中女性41.69万人,女性农业人口33.66万。全区有15个乡(镇),284个行政村,20个社区,正科级机关事业单位94个,有一定规模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50家(不含个体经营户),共有从业人员6824人,其中有20人以上女职工的28家,占总数的18.7%。目前,我区已构建了多层次、多形式纵横交错、条块结合、与社会各界、各职能部门紧密联系的妇女组织网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从我区基层妇女组织现状来看,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构建了广覆盖的妇联组织网络。**区妇联组织健全,区、乡镇、村(社区)三级100%建立了妇女组织。区妇联1个,乡(镇)妇联15个,社区妇联20个,村妇代会284个,机关事业单位妇委会27个,区女领导干部联谊会、区女企业家协会和巾帼志愿服务队团体会员3个,“两新”组织(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中组建妇女组织20个。共建村(社区)“妇女之家”304个。全区有专(兼)职妇女干部2882人,其中区妇联干部5人,乡妇联干部30人,区直妇委会主任27人,社区妇联干部20人,村妇代会主任304人,村妇代小组长2496人(村妇代会主任和妇代小组长绝大多数是没有报酬的兼职妇女干部)。

2.展示了高水平的参政议政水平。全区有副科级以上的女干部220人,占副科以上干部总数的14.39%。区党政领导班子均配备了女干部,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分别为17%、13%和18%,全区15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有17名女领导干部。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共产生村“两委”委员2494名,其中妇女委员563名(村党组织女委员267名,村委会女委员296名,交叉任职的女委员261名),占委员总数的22.57%,比上届增长2.81%。

3.打造了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20xx年年初,我区启动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同年11月圆满结束。在这次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全区各级妇联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抓住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推进村妇代会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新一届村妇代会主任总体素质较往届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轻化趋势明显。新当选的284名村妇代会主任平均年龄低于往届,35岁以下23人,占8%,35-45岁的143人,占总数的50%,45岁以上的118人,占42%;27名区直单位妇委会主任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12人,占45%,35-45岁的12人,占45%,45岁以上的3人,占10%。大批的年轻妇联干部为妇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知识化趋势突出。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妇委会主任中,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新当选的284名村妇代会主任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65人,占24%;高中、中专学历的141人,占65%;初中学历的78人,占27%。三是专业化趋势较强。92.6%的区直妇委会主任工作年限达5年以上,其中部分达20xx年以上,村(居)委会、社区妇联主席中,连选连任或曾担任上届两委委员的占69%。

4.发挥了高效能的妇联组织作用。全区基层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中心,认真按照上级妇联工作要求,按照“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载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服务经济推典型。在农村,广泛开展“双学双比”、“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活动,团结带领农村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女能人、女科技示范户。在城镇,广泛开展女性创业创新创优竞赛活动,鼓励妇女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涌现了一大批省、市、区巾帼建功标兵等。近五年来,荣获各级巾帼文明岗、三八红旗集体、基层组织建设示范乡镇(村、社区)、妇女之家示范点、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双学双比”女能手等各类国家级先进8个,省级先进6个,市级先进21个,区级先进60个。二是围绕文明抓宣传。以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为主要宣传骨干,围绕“创卫”、“创森”“学雷锋”等主题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区妇联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10多次。通过发出倡议、文明劝导、分发资料、卫生死角清扫、义务植树、救助帮扶等形式的活动开展,五年来累计新植树苗70亩,发放文明创建宣传资料4万册。根据妇联组织社会家庭亲和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平安家庭”、“书香家庭”“十星级农户”等主题创建活动,动员广大妇女继承传统美德,发扬时代精神,以家庭的和美促进社会的和谐。三是构建和谐抓维权。各级妇联组织以建设“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为切入点,努力当好了妇女群众的“娘家人”,帮助受困妇女排忧解难,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平安”创建、妈妈禁毒联盟“蓝结”行动、扫黄禁赌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活动等普法宣传活动21次,五年来累计发放普法宣传资料8万余册,接受法律咨询108人次,举办培训班5期,培训学员1338人。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678起,共691人次,95%以上得到妥善解决。参与陪审侵害妇女儿童权益案件21起,从源头上维护了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区妇联机关深入乡镇走访慰问特困妇女15次,共慰问特困妇女428名,发放慰问金14万余元;组织女企业家开展特困妇女儿童慰问活动13次,发放慰问金43500元;开展“爱心献春蕾”活动,救助春蕾女童50名,发放救助金45000元。争取其他各类救助资金16万元。

(一)党委重视是全面推动党建带妇建的保障。区委历来重视妇女工作,把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内容。20xx年区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建带妇建”工作的意见》(桃办发[20xx]16号),围绕“党建带妇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了各级党组织和妇联组织的工作责任,切实把“党建带妇建”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各级党组织都明确了一名领导分管或联系妇联工作,建立了定期听取“党建带妇建”工作汇报制度和妇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各级妇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突出重点是全面推动党建带妇建的关键。各级妇联坚持“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的工作思路,使基层组织实现了“思想建设加强、组织网络健全、队伍发展壮大、阵地建设规范”的良好局面。1.实行政策倾斜,推动女干部培养选拔。为贯彻落实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的意见》(益组联〔20xx〕13号)的要求,我区始终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女干部队伍。目前,全区科级干部1476人,其中女干部220人,占14.9%;副处级以上干部53人,其中女处级干部5人,占9.43%,区四大家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100%;乡科级班子成员中有女干部88人,占15.15%,其中乡镇17人(正职5人),区直73人(正职16人)。在规定应该配备女领导干部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商务、旅游、广电等重点单位中,配备率达到100%。2.延伸工作触角,拓展妇联组织网络。切实落实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要求,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妇联组织”的要求,根据当前城乡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突破以行政隶属为主设置组织的模式,拓展横向妇女组织,培育发展各类妇女团体、巾帼志愿者队伍,建立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妇联基层组织网络。做到了区、乡镇、村三级100%建立了妇联组织,村(社区)妇代会组建率达100%。机关科教文卫事业单位妇委会的组建率达100%。3.发展壮大队伍,增强妇联组织凝聚力。以第四届“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区妇联积极向区委专题汇报相关情况,争取领导重视和政策支持。制定下发《**区妇联20xx年工作规划》,配合出台《中国共产党**区委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妇女进入村支“两委”工作目标予以明确。通过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宣传优秀女村支书事迹,形成了有利于妇女参选参政的舆论氛围。全区换届选举完成后,村(社区)妇代会主任100%进入了村“两委”,女村(社区)委委员比例达到30.53%,平均每个乡镇有1名村(社区)女性一把手,每个村(社区)至少有1名女村委委员,女书记、主任比上届增加5名。4.规范阵地建设,提升妇联组织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区把阵地建设作为组织建设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创造条件成立“妇女之家”,从20xx年开始,区妇联以点带面,全力推进村(社区)“妇女之家”的建设,集中打造基层“妇女之家”活动阵地,配备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接访咨询室、维权站、户外娱乐活动场所和设施,条件不具备的村与其他活动场所合并使用,尽量实现资源共享,为妇女群众提供了学习活动、展示自我、提升素质的平台。在条件相对优越的机关事业单位“妇女之家”建设上,重点放在了规范妇委会制度、创新活动载体等方面,指导组织女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参加妇联举办的各类培训。全区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妇女之家”1个,市级示范“妇女之家”2个,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1个,建立法律援助站1个、建立维权中心1个,乡镇、村(社区)维权站319个,反家庭暴力投诉中心15个,受害妇女庇护中心1个,增强了基层妇女组织的活力。

(三)创新机制是全面推进妇联组织的动力。1.创新党建带妇建的工作机制。把妇联的建设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格局,以发布党支部和党员个人承诺书、支部活动动态及相关的妇联动态等形式,并实现妇联组织与党组织之间信息交换和党群联动。2.建立激励表彰机制。各级妇联组织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向妇女宣传社会,向社会宣传妇女,培树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社区)、街道、示范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巾帼创业示范基地等。借“三八”节、妇代会等契机,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先进评比表彰活动,表彰了一大批“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建功标兵”、“双学双比”活动先进集体、“巾帼建功”活动先进集体、“巾帼文明示范岗”、“巾帼建功标兵”、“创业就业致富女能手”、“先进妇女工作者”、“和谐家庭”“致富女带头人”、“尊老爱幼模范”、“好儿媳”等先进集体和个人,进一步激发了妇女投身改革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在全区广大妇女中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3.推进“三型”妇联组织建设。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切实开展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妇联组织建设,强化学习提升,注重调研实践,规范制度管理。制定了区妇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区妇联党组会议制度,完善了办公室各项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创先争优、争当学习型女干部”活动,提升综合素质,增强服务能力,塑造良好形象,切实把阵地建设得更加坚强,把“娘家”建设得更加温暖。

三、存在的问题。

我区在积极探索党建带妇建、妇建服务党建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探索出了一些经验,但对照新时期新要求,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

一是党委政府的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发现,妇联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由于自身职能和性质的限制,不具备政府职能部门履职那样有可供调控的资源和手段,基层妇女组织缺乏资金、阵地等必要的物质保障,成为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目前,全区15个乡镇中妇联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只有3个,年度经费最高的是10000元,最低的是1500元。284个妇代会主任只有20个人是以妇代会主任身份获得工作报酬,其他的都是以计生专干身份获得工作报酬,村上的妇女工作经费基本没有。由于缺乏经济支持,基层组织(乡妇联和村妇代会)没有专门工作经费,影响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

二是部门单位的支持有待进一步到位。妇联组织是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承担着为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职责,一些基层党政领导对此认识尚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重经济工作轻群团工作的倾向。少数党政领导对省、市政策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先进的性别意识,对妇女工作研究不多,一些政策和文件精神并没有完全得到贯彻落实,对妇女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

三是妇联组织的职能有待进一步优化。乡(镇)和村级妇联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开展活动,都需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保障,但由于乡镇财政困难,大部分乡镇都无法解决这笔经费,各种活动和培训开展得不够,使妇女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导致基层妇女组织的职能发挥不够。基层妇联干部多数身兼多职,变换频繁,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妇女工作。15个乡镇妇联主席全部兼职,身兼三职以上的有7人,另外有的乡镇妇联主席岗位更换频繁,导致工作脱节。各村、社区妇代会主任也大部分身兼多种职务,工作中常常顾此失彼。

四是两新组织的拓展有待进一步突破。我区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经营发展不稳定,妇女从业人员流动大,妇女组织建设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