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开题报告(通用16篇)

时间:2023-12-18 16:51:04 作者:雁落霞

通过撰写开题报告,我们可以清楚地定义研究的问题,并确定研究方法和途径。如果你对开题报告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有疑问,可以参考以下的范文,帮助你更好地书写。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巩固、积累、探究、创新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索: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段的知识,针对本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避免搞“题海战术”,避免随心所欲。

2、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情境化、趣味化;作业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

3、作业要有层次性。一是内容的层次:课后作业设计有基础性的巩固题,有综合性的能力题,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依次呈现。二是要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积累、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挑选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作业要有实践性。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5、作业要有多样性。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除了算、填空外,还可以布置数学画、制作卡片、数学摘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日记等作业。

6、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同时提倡让小组长或同桌布置作业,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7、作业的量要适中。

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课外的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

五、六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1时。除书面作业外,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调查、实践等作业较为综合,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周末完成,每周一次为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题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

2、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理解课题的意义,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开展问卷调查,寻找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1.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2、加强日常沟通,分析实验情况。

3、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4、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六、研究对象、方法与人员。

对象:强村小学各班学生。

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人员:崔宏斌王君程海涛王勇田红琴。

七、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学校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由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

八、参考文献。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开题报告集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的并不多,大多数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具有新型作业观。教师要从学生学会的角度设计作业,引导学生巩固每节课的知识内容及解题技能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在对作业的设计时要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设计作业。为此,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以此改善原有的作业形式,使作业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天性,锻炼学生的能力。

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提高。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作业设计的过程实际上是对理论认识的再现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改、提高、完善的过程,从理论的学习中进行作业设计,从作业设计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我们优化数学作业设计行动的指南。因此,本课题研究拟采用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调查法、观察法、个案法。在形式上拟采取以点带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层层深入的办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本课题已有的研究资料,吸收本课题已有的研究成果。

2、调查法:用书面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组织有关教师学生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

研究内容以实验教材中“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领域为内容,开展如下作业设计研究:

基础性作业是指为实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拓展性作业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

开放性作业是指条件开放、问题开放、解题策略开放的作业。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灵活性等。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条件、问题和策略,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4、优化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研究。

实践性作业是指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作业。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学用结合的问题,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它是面向全体学生而设计的。

(一)研究时间:2015年5月—2015年12月(二)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题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

2、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理解课题的意义,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开展问卷调查,寻找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1.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2、加强日常沟通,分析实验情况。

3、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4、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形成以下成果:

1、个性化作业设计方案。

2、本课题研究的课题报告、总结,与此有关的论文3、课题结题报告八、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一)课题组的人员分工:

课题组负责人崔宏斌:负责课题统筹,撰写并组织实施课题方案、开题申请报告,分配每个参研人员的研究任务,定期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记录,及时传达上级课题精神,审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的撰写,按时上报科研成果评选材料及课题经验交流、推广。

课题组成员王君、田红琴:参与课题研究,负责具体实验,研究,撰写课题的各阶段计划、总结,及时反思等工作。

课题组成员程海涛、王勇:参与课题研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汇总,撰写。

调查报告。

并负责各个阶段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等工作。(二)课题的研究条件。

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显著,平常注重课题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能积极学习新理念、新经验,经常开展学科交流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并在研究时间、硬件等方面给予保证。(三)对课题组成员的要求:

1、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及时积累、分析、记录有关案例,定期完成有关教学评点与论文。

2、自觉学习有关课堂评价的理论杂志,著作等读物,并做好摘录,更新教育观念,主动投入课题研究活动中,及时地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3、成员之间应相互团结,合作交流,大胆创新,不计个人名利。整个研究过程就始终以促进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形成良好的课题研究气氛。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此,我们决定进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运用评价的导向激励,指导教师创建“有意义的课堂”.

本课题以“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为依托,在校领导的参与和引领下,以本校四、五、六年级数学教师为主要的研究队伍,有很强的实践应用价值;本项研究将促使我们不断思考,逐步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师生观、活动观、评价观等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锻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将推进本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市推行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当今社会人才观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以知识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国内外特别是国内近几年来一直在进行着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探索,通过研究也总结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我们将会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市的“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二)重点研究的内容:

1.探索数学新型课堂评价内容和方法,通过研究,寻找科学、有效、实用的评价方式。

2.致力于学习习惯培养的指导,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的教学氛围。

3.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推行“四环节循环教学模式”.

4.通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完善,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推动我校教师队伍的成长。

5.结合研究的成果,怎么在我校进一步推广是我们面临的难点。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会积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本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综合运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广泛搜集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文献研究法是整个课题研究中辅助性的研究方法。

2.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

5.统计分析法:将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以之作为调控整个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参照。

(四)课题组人员分工。

(五)本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4、5-2014、6)。

1.召开所有课题组成员会议,收集资料,进行可行性调查论证,申报课题,进行理论学习。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召开课题组骨干人员会议,明确层级管理,形成具体的研究工作网络。

3.完成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6-2015、1)。

1.完善课题研究计划,进行前期调查。

2.围绕实验课题,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研讨活动,交流经验,探索规律。

3.听专题讲座,提升教育理论水平,以理论为支撑,拓展研究思路。

4.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各种案例,有针对性撰写研究文章,汇总阶段性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5、2-2015、5)。

1.整理研究资料,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

2.形成课题的研究报告(总结报告、课题报告、专题介绍、案例分析等)。

3.完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的研究》研究专题。

(六)课题研究的经费分配。

课题组活动经费的预算和公示。

1.材料打印费200元。

2.示范课视频及课件制作费500元。

3.外出培训费1000元。

(七)预期成果。

将小学阶段课堂教学中新型师生评价方式研究的最终结果制作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型评价方式研究》的论文。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xkt-zxls007课题名称历史科作业的创新方式研究。

负责人李文忠所在单位西安交大附中分校。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虽然课改进行了多年,对于学生的评价也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作业这种传统方式改变很少,仍然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与考核,重视结果,而缺乏对学生作业过程的考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强调量化成绩,对其他考查方式不够重视。第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第三,过于强调甄别和选拔,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作为教学评价重要形式之一的作业也是体现新课标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体现这样的教育理念。

基于以上的原因我们认为作业的创新和研究非常必要。第一、作业的创新研究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学习是目前历史学习的第一要务,特别在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以数理化英语作为主要学科来学习,家长的重视程度也都不够高,更是把历史作为一种可学可不学的副科目来对待,导致在历史学习中重视度不够,兴趣缺乏,故失去了学习的动力。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外,作业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特别是在现行教材体系下,知识容量少,有利于学生的发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更有多的信息和不同的观点,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探究,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作业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甄别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现代化的时期,是知识爆发的时期,但是知识的来源也是良莠不齐,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但不一定是正确的知识,需要学生去甄别、去思考,其实甄别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只有当学生自主理解了问题,才会去运用知识来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判断和分析,学习的能力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高。第三、作业的创新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提高。新式的作业一定要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去把握,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全程有效监控,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学生,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学习,从而重视了过程,也提高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和效果。第四、作业创新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新式的作业一定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通过新式的作业也可以享受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过程的美丑善恶、进取倒退、创新保守的不同史实,其实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的思想体操,知道了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从而明辨了是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自我探索、团结合作的一种人生态度,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理念。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作业需要创新,需要多元化的作业方式呈现给学生,更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真正地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扎实地贯彻发展性评价理念。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作业问题而设置,重点是作业的创新,通过集体反复调查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初中历史教学和学生、家长承受心理的作业通道的新型作业方式,最为关健的是适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使得教学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根据目前我校及其它兄弟学校在课程改革中传统作业出现的不良问题,我们作了认真的研究,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1、对传统作业形式和效果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以后的作业创新研究做好铺垫和准备。

2、集体讨论确定研究的角度和方向,以及作业的创新类型,使得本次研究真正解决我们作业类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能为教学服务,并明确分工和要求,保证课题研究按计划顺利进行。

3、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发放问卷调查、找学生谈话等)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历史作业的认识、看法、作用和他们需要的历史作业的方式的种类,以便教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愿意以怎么样的形式让教师呈现出来。

4、汇总分析研究,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历史组教师的集体智慧,研究出历史作业创新的种类、要求和具体实施步骤。

5、具体实施阶段,将研究出来的作业种类和要求分别通过不同的班级实验,分别由学生和教师就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反思,写出体会及不足,以便进行整改和总结。

6、再实验阶段,优化作业方式,再在不同班级进行实验,写出体会和反思,进行总结。

7、分类总结阶段,通过前一阶段的具体实施和检验,基本形成一个比较可以的的模式,并结合作业创新模式进行的背景进行总结和反馈。

8、结题,撰写结题报告,汇总各个研究阶段的资料,结束此次研究工作,并向有关专家、领导汇报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讨论和研究,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适应初中学生历史学习、适合家长、学生承受心理的新的类型的作业,以历史课作业创新的研究为课题呈现出来,以便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服务,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使得教育教学的目标能够较快的实现;并将在研究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关随笔、课件、故事、设计及论文等等整理汇总,形成资料,便于以后的教育教学的研究。

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由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居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形成认知结构。《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那么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如今,学生的知识构建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建构获得的。而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好像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的课堂,于是逢课必是从情境引入,不考虑创设情境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境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甚至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各种各样有效的教学情境之中,以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余文森教授在他主编的《课堂教学》一书中提到:德国一位学者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也难以下咽。但当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就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作为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之一创设情境,给小学课堂带了积极的影响。情境作为课堂知识的载体,本身就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然而对情境的创设不乏有教师对它非理性的热捧。我们要正确认识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学生发展等带来的影响,合理创设有效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面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更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探受刺激、积极参与意义建构和积极思维的过程。这种教育思想体现了对学习主体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活动成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建构适当的问题情境,注重现有教学内容的调整,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效教育理论。

有效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合理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开发,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科学性和创造性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实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分析、归纳、总结大量的案例,明确不同的教学情境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其有效标准也是不同的。找寻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因素,探究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促使教师能更理性地思考课堂情境创设对教学内容起到的积极推进作用,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研究内容。

(2)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统一;。

(3)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时间中的合理分配。

(4)研究有效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类型与形式。

(5)影响课堂情境创设效果的因素。

(6)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境。如现行教材中的情境设计的合理情的分析及改良课本中的情境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地切合我们学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实际情况。

3、创新之处:

(1)、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研究报告。

(2)、探索和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的课堂优化组合模式。

(3)、依据实验研究的经验或困惑,撰写课堂教学实录、做好案例分析、完成研究论文等。

三、课题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重点难点)。

1、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对各种不同的情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创设情境的不同策略。

2、尊重学生的认识起点,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3、记录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语言、形态,分析这些因素对情境创设效果的影响。

4、研究情境创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间的分配问题,总结创设情境在一堂课中所花费的时间,总结挖掘时间效益,追求教学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检测就本课题研究所运用的对策与措施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或及时调整研究的方式、内容。

2、观察法。在语文课堂里意识地观察不同层次学生的各种表现,并做相应记录。

3、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杂志和报刊等媒体,了解掌握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4、经验总结法。根据收集的各种资料与研究得出的第一手材料,归纳总结出小学课堂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可塑性,低年级正是小学生锻炼、发展说话能力的关键期。所以,我们要抓住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练习,才能使学生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地“说”,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语言能力的训练,为更好地学习语文打好坚实的基础。

说话能力是语文学科能力培养的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标中,说话占有重要的部分。可以通过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提高原有的口语语感来培养书面的语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课题的实施研究,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和口语交际训练的能力.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文明地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3)、本课题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开放的课程体系。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可以促进我校学科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利于推动全校各学科教学科研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实验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敢说的胆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

1、想说:创设口语交际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都有说话的内容,都有说的兴趣,都有想说的欲望,主动积极地参与口语交际。

2、敢说: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还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所想到的勇敢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加强各种训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胆识,让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提高口语交际的信心,同时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感受口语交际的快乐。

3、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要求说话完整、通顺,不重复;要求交际时积极主动,态度大方,即表情、手势和姿态等自然,不拘束,有礼貌、有耐心;要求随时纠正学生的汉语语调等。

4、通过本课题的学习研究,促进自己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进一步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做个科研型教师。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初步构建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我们的研究课题《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

1、从小学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看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深入研究如何调动学生交际的主动性、积极性,养成学生开口大胆地说话的习惯。

小学阶段儿童仍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理水平还很不成熟。《课标》中的1—2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阶段目标中有一点强调:“让学生有表达的自信,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如何根据小学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理属当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最基本内容。

2、阅读能力、思维水平的提高与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读说”就是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提高,知识面广,视野开阔,学生口语表达的内容也就越丰富!而理性水平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孩子口语表达的条理性与层次性。因此可以说这两者与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密切联系。

3、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活动化、实践化研究。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提高交际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最重要落实到实践当中,本课题将设计多种活动方案,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当中,调查研究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将推出一组新方案即如何让学生与社会对话,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质的提高,有根本、显著的体现。

4.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游戏、边沿等方式,增加口语交流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参与。

5.示范考查评估。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口语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评价依据;重视阶段性评价,按学生口语掌握程度举行等级评价,重视终极性评价,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并向家长汇报。评价与学生评优挂钩。

总结以上内容,第一项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而第二项将会为课题研究提供操作依据,它是理性的分析;第三项则是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我们也将会在这一项目的研究中获得最终的成果。

四、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口语交际”是双方运用口头言语,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一种活动。是一个言语信息的吸收、分析、加工、组合、输出的过程。口语交际能比较明显地反映一个人在思想认识、生活经验、知识基础、语言技巧以及习惯态度等方面的情形。

低年级正是小学生锻炼、发展写话能力的关键期。所以,我们要抓住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通过练习,才能使学生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针对儿童渴求知识的特点,我们将营造一个在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不但让学生在相互的说、练、演的过程中,感受到别人的关爱,同时也学会了去关爱别人。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课题中所涉及的口语交际实践就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能够在生活实际中得到运用,加以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印证其实用性。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9月—6月。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月)。

1、确定研究方案。

2、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查阅、收集有关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成果信息。

3、对各年级学生口语交际水平做现状调查,对学生进行民意测验,个别访谈等,初步进行文献法研究。

(二)课题实施阶段(年12月—206月)。

依据课题的总体构思,具体进行实质性操作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调整研究策略等。

1、修改教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确定开展班级实施的计划。

2、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水平的测试、调查,并作好分析。

3、总结前半年的实验情况,调整研究方案,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

4、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必要时进行一些看图说话、编故事、小小演讲会等比赛,从多方面分析证实。

(三)课题总结鉴定阶段(年4-6月)。

1、搜集资料。搜集资料是课题实验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通过测验效果,揭示口语交际的教学规律,分析存在的问题等。

2、撰写课题报告。

3、总结口语交际教学的新方法。

4、汇编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方法、口语交际教学的时间安排原则、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相关教学策略。

六、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学生很容易地完成看图写话,而且内容很丰富。

2、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会说普通话,语句连贯,条理清楚,态度大方,有礼貌。具有日常交际的基本能力和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3、整理、总结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途径、策略,提高我们当前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4、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活跃我校口语教学的研究。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对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的现状、有效性、作业形式及评价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探索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能有效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小学科学探究性作业设计的研究对引导学生客观地提出问题,自主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一、研究的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求小学科学不设书面作业,课外可布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这一改变的实施,使广大科学教师手足无措,无计可施,科学课作业的布置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科学课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多为完成课后练习,或完成同步练习,或预习新课,内容单一。2.机械、重复的作业较多,并且追求整齐划一的答案。3.科学课作业形式单调,死记硬背。4.学生动手实践方面的作业少,操作性难。

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把科学课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做的事呢?同时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呢?……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二、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

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应是丰富多样的,我采用的.较常见的科学作业形式有如下几点。

1.实践活动作业。

如科学课中的小制作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比如,让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自己需要的材料制造一艘可以运载货物的小船;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小车,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辆象“火箭一样快”的小车;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材料做一个“鸡蛋保护器”等等。

2.收集资料作业。

比如,在学习了磁悬浮之后,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报刊等资料寻找有关磁悬浮的信息资料。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杂志等形式,获取一些最新的科学新闻,或了解一位科学家或者一位科学家的事迹,最后要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小摘录,作好笔记或写出读后感。

3.科学小论文。

学习科学的过程一般以探究的形式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

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地探索着、前行着,不断地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这种体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写小论文的形式就是一种展现学生探究思维过程的好方法。

4.调查报告。

科学的教学过程一般以探究为中心展开,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等过程。有时探究过程还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为了详细、全面地记录探究的过程,写调查报告就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另外,科学作业的形式还有观察记录、梳理数据采取的柱状图等形式,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自行选择,以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三、探究式作业的评价。

评价是建立在检查的基础上的,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让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挑战感和成就感,对科学学习充满乐趣。我们的评价方式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积分式。我们将科学实践作业按完成的及时与否以及作业质量高低进行评分,并纳入学校“海娃拾贝”实践贝的积分行动中,让学生在获得实践成功的同时,得到期盼的实践贝积分,增加他们对作业的成就感。

2.展示式。

实践作业的优秀作品通过展示达到激励的目的。我们将学生的作品或作品照、记录表、日记等在学校宣传窗的科技版块内进行展示,同时附上展示学生的照片,让全校师生都来欣赏他们的实践成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比赛式。

为了保证实践作业的成效,让大多数学生都能坚持完成实践作业,我们将有些实践作业如《养蚕日记》、自制橡皮筋动力车赛车活动、月相观测等列入学校科技节活动的比赛内容之一。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保证作业能以较高的水平完成。

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一段历程。作业不仅是学生检查自己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作业,更是学生展示自我、自由发展、不断成长的舞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使学生乐做善思,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丰富素质教育内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的通知.教基[]6号,4月9日。

3.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上海教育,(17)。

4.易凌峰研究性学习的心理学基础.惟存教育网,探究学习。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有效性的主要体现方式,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潜能;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元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极少,未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

我新接四年级数学,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部分学生上课表现出学习数学的愿望不强烈,对待数学态度消极;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走神、讲话、甚至出现了一上课就开始打瞌睡的现象;作业情况糟糕,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认真,拖拉不按时完成,要求写这一题写了另一题,不是数字抄错就是符号写错,不纠正错题等等问题。

基于上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最大程度的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是本人提出做微课题: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获得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通俗地说,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认识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基础性学科,担负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只有从小打好数学基础,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四年级数学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研究意义。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有效性对小学数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堂有效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学生来说是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计算到会计算,从不会应用到会应用;在能力上,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感上,从不喜欢数学到喜欢数学。在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既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魅力,又让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在课堂当中生成的许多鲜活和精彩瞬间,让教师不断追求永无止境的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并在快乐教学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研究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将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建立反映各自特点和有利于未来发展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与人合作、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都能按时完成作业,将当堂课的知识都能掌握,而且对数学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知识重组与构建,能进行生活与数学的简单联系,更好的热爱数学,努力学好数学知识。

(一)、改变教学思想,实施互动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网合作等),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爱、民主、喜悦的学习氛围。

(二)、注重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重视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要设计有情趣的习题,使他们重视数学知识,乐学数学。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开放性问题,给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

(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尤其要加强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方面,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实施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目标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五)、结合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教学。

(六)、作业设计力求准确、简洁、规范、方便教学。学生成绩的提高有赖于高质量的练习,我们必须重视课堂作业的设计和学生练习的达成度。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教师的上课教授,学生的随堂练习,课后讨论,作业书写,简单教具制作,兴趣组探究,关心差生,以及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全力配合,共同将学生的数学成绩抓起,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历时3个月,从月至2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作出分析。

(二)、实施阶段:(历时3个月,从203月至年5月)实施研究方案。

1、分析学生对数学学习没兴趣,不喜欢数学;学生基础差,上课跟不上;学校和父母教育不当、不合理;不良的学校周边环境等,针对学生的现状和成因,设计研究措施。

2、不定期的组织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完善方案。并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调整方案,召开多次座谈会,对促进其有效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科学客观的验证。

3.结题阶段:(历时1个月,2015年6月)检测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原来的不愿学数学变成积极主动爱学数学。

(二)、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九、保障措施。

(一)、校领导对教师的课题研究非常重视,并从各方面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

(二)、学校各项硬件设备齐全,图书资源丰富,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本课题负责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曾先后向很多优秀教师学习,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四)、本课题负责人担任四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对象。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数学作业设计研究》开题报告

1.基于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是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利于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必须对照课程目标有相应的作业系统的配合,作业设计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方案对作业练习设计提出了要求:一要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重视基础性,增加选择性,体现时代性。二要优化练习作业的结构与组合,注意加强整合,加强选择,强调均衡等。在对建立作业新体系的若干建议中,要求教师设计探究性作业,开放性作业,体验性作业,并在作业的布置过程中注意要有差异。

2.基于英语作业现状的分析。

通过与初中学生的座谈和对英语作业现状的观察与反思,我发现当前英语作业布置中的主意问题有:

(1)重机械操练,轻实际应用。这样的作业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往往应付了事,作业实效性不高。

(2)重课本巩固,轻课外阅读。这样的作业导致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培养脱节,学生对于知识运用不够灵活,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综合运用能力也得不到培养和发展。

(3)重统一任务,轻自主选择。在一个班级的学生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不同而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差异,教师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和基础的差异,给不同的学生同样的作业,这样的作业没有弹性,缺乏针对性,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生又吃不下。由于作业形式的单调和乏味,因而产生了作业抄袭,应付作业和不做作业现象,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失去了课外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久而久之,英语瘸腿的现象就越来越多,尖子生却越来越少。

(4)重书面作业,轻口头作业。以书面形式布置作业,重视了书写而忽视了口语训练,语言的交际功能,造成哑巴英语。

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工作中,尤其在作业布置中,应该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可见,传统的作业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这种作业体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因而产生作业抄袭现象和不完成作业现象,这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另外,我们的课外作业还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因此,英语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水平。为学生以后的自主探究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通过研究与实践,转变教师对英语作业设计的观念,即尊重学生学习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努力探索出一种适应现代学生发展的作业设计的方式。

3.通过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研究的意义。

1.通过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把书本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形成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2.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他们主动积极地探究新知、搜索处理信息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对对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下作业的设计探究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构建更加科学的作业布置体系。

通过对作业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更新我们的作业观念,可以改变作业的老面孔,抛弃枯燥乏味的抄写,抛弃茫茫题海的战术,可以此来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作业、创新地布置作业、科学地评价作业,使作业真正取得理想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提高我们的教,而且使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设计分层化作业—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设计实践性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

(3)设计趣味化的作业—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4)设计开放化的作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以前:学习相关理论,搜寻各项资料,借鉴成功经验,提出理论依据;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初期,比照新课程标准,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了解学生心声,制定具体改革措施,了解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存在的问题;行动研究法——将具体改革措施应用于实践中,采用观察,发现,调整,分析获取自然真实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通过对课外作业的评价,不断完善操作步骤,寻求最有效的方案与策略;个案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收集和积累典型的课外作业案例。探索中学英语有效课外作业设计及评价的具体方法;对比研究法——研究不同层次学生及同一层次(英语综合素质)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对比,探究如何优化作业设计;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的评估与结题阶段,通过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实施步骤设计。

本课题在研究时间的安排上暂定三年时间。

1.课题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成员,成立课题研究组,明确任务分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题调研和储备性学习,重点进行课程标准、中学生心理和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将有关资料进行收集、筛选。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召开课题研究组会议,确定课题研究的思路。

2.假设论证阶段:

课题研究组将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研究课题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准确合理的假设,直至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课题组将本课题分解为互为联系、层次分明的研究项目,成立课题项目组。

3.课题实施阶段。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以往数学教学当中的作业只是写和算,枯燥无味。而现在应将数学作业看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拓展思维、激发创新能力的施展平台。数学来源于生活与实践。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当中才能感悟到数学的真谛,养成自主探索、亲身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笔者布置作业时,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经验,设计一些学生主动操作、试验的作业。如认识完长度单位“米”后,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去后,在父母的帮助下,量一量家里人的身高,并作为家人的小资料记录保存下来。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意识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要形式多样,具有层次性。

数学作业形式多样,学生做作业就有好奇心,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笔者在给学生上完“方向”这节课后,留给学生一道口头作业,利用上学与放学路上的时间,认真观察,说说学校到家里或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当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在“寓学于乐”中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教学当中,每一个班的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我们布置的作业就会使优秀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事情发生。为了照顾全体学生,首先,我们可以布置一些“自助餐”式的作业,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将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适合水平差一点的学生,b层适合中等水平的学生,c层适合优秀的学生。以圆锥的体积为例,a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面积,求圆锥的体积。b层是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圆锥的高和底面直径,求圆锥的体积。c层是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圆锥的高,求圆锥的体积。其次,布置一些“套餐”式的作业,如在学生学习完小数的混合运算后,笔者提供给学生这样的信息,苹果每千克3援5元、梨2援25元、桃子1援78元、橙子2援56元,根据信息自己提问自己解决。这样的作业因人而异,优秀生提的问题难一点,学困生提的问题简单一点,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及时面批。

作业批改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学生刚交上来的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批时,及时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有利于学生知道自己的错误之处,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改正,也有利于教师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在纠正时具有针对性,在以后的教学调整中起到关键作用。面批还可以避免学生对答案或个别抄袭作业的现象。

(二)暂不评价。

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都不一样,就是优秀的学生也可能有失误的时候。当学生的作业错误多时,为了防止给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采取暂不批阅的办法。帮助学生弄清错误原因,提出修改方法,让学生重新做完之后,教师再进行批阅。

(三)双向交流,鼓励上进。

教师与学生课内课外的交流面较小。我们可以借助作业双向交流,以鼓励学生上进为目的。首先,教师批阅要细致,注重每一个细节,如果学生弄错了,弄清原因,写上小批语。其次,鼓励学生写数学小日记。数学小日记写在作业后面,只需一句或两句话,记录今天的课是否听懂了,哪些地方没有听懂以及对教师的意见等。教师根据数学小日记,可以调整教法与教学进度,确定个别辅导的学生。

(四)多方面评价。

语文教师批阅学生作文时是很认真的,不但从作文写作手法、文章结构入手,而且还特别关注遣词造句、修辞的运用以及书写方面等。我们在批阅数学作业时,不能只关注对与错,还要从学生解题思路、方法、算法、计算结果、书写等多个方面入手,给学生一个全面的评价。现在笔者给学生作业上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如果学生本次作业评价结果是“优甲a”,至少说明,本次作业全对才得“优”,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很好得“甲”,书写很整齐得“a”。总之,每次布置的作业,我们不要让学生仅仅看成做了一道题,完成了一项任务而已,不要让教师视为例行其事地画几个符号。而要看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掌握教学境况,实施个别辅导、鼓励学生上进的必要过程。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十、研究所需的主要参考资料。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罗伯特.斯莱文人民邮电出版社。

3、《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欧阳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数学通报》中国数学学会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现代教育思想》邢永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6、《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靳玉乐中国人事出版社。

7、《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林宪生开明出版社。

8、《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傅道春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9、《当代教育新视野》关文信吉林大学出版社。

10、《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毕田增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校学生部分来自本市、绝大部分还是农民工子女。学生的作业从教师布置到学生完成方面都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弊端:一是作业份量过重,时间过长。我校学生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的作业。既有课内的,又有课外的。其中语文、数学学科作业最多,学生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以至多数学生只求“完成”,不求“质量”。二是一味地抄写算,形式单一、以书面作业居多,也有一些口头作业,但动手操作性的作业较少。数学作业多为计算、解应用题及口算训练。而且重复的的作业多,缺少新颖有创意的作业,远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缺少和学生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相联系的情景。真正的能力训练的、创新意识培养的、拓展性的、体验性的作业少之又少。三是只练基础,不讲技能。布置作业一般都是一些纯基础题,学生无须动脑思维,不用操作实践。四是只讲数量,无的放矢。有的教师只知道多布置作业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做,自己不厌其烦地改,但教师设题是随意的、盲目的,学生作业是徒劳的、无效的。五是缺乏层次,搞“一刀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没有考虑班上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要难大家难,要易大家易”的“作业大锅饭”现象很普遍,也很严重。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因而产生了作业抄袭和不肯做作业的现象。六是只顾学科本位,不注重学科间“量”的协调和“质”的整合。教师布置作业往往各顾各的,不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考虑当天各学科的作业“总量”对学生来说处于“饱和状态”,还是出现了“结晶”现象,更没有考虑到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灌注状态。

陈旧的作业设置和练习,虽然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弊是远远大于利的。其造成的严重后果是:第一,儿童的天性被摧残。小学生一个个本是天真活泼,爱玩好动的,可大量的作业充斥了他们课外活动和自主自由生活的时间与空间,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有的甚至造成精神萎靡不振,产生厌学情绪。第二,学习的智趣被埋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包袱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特长得不到培养,智能得不到及时的开发。如此,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潜能和创造智慧必然受到极大影响。第三,作业的习惯被破坏。过多的作业造成学生疲于应付,结果是书写越来越潦草,计算越来越马虎,形成作业态度与作业质量的恶性循环。第四、健康的身体被压垮。除近视率越来越高之外,由于活动时间少,精神压力大,导致不少学生体质下降。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概念界定。

(三)课题研究相关理论。

1、因材施教理论:“因材施教”,顾其名思其义为因其材而施教,自古以来它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师“因材施教”,生应“因教而学”,择其善从之,不善而改之;还应允许学生“因材择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三者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深远而丰富的启示。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在农村小学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条件十分有限。平时生活当中接触到的英语知识较少,身边懂英语的人群也不多,英语资源十分匮乏。学生家长、学生自己对于小学英语这一门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很多家长由于英语知识的欠缺,只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所以学生的作业无人监督无人帮助,英语作业自是达不到其效果了。

一、传统英语作业引发思考。

(1)、师:今天新学了三个英语字母,每个字母抄5排。

生:(一脸苦恼,小生嘀咕)又是抄写,已经那么多语文、数学作业了,

这些都做不完,再加上英语,晚上又不知道要到几点了。

(2)、师:听录音读p15-p20三遍。

生:有的暗暗窃喜,终于不用抄了;有的直抱怨,我都已经会读了,还要听读三遍。

(3)、师:把今天学到的对话,故事绘声绘色地演一遍给爸爸妈妈听。

生:爸爸妈妈很晚才回家,怎么听啊;他们又不懂英语的,怎么指导我啊。

(4)师:今天没有作业。

生:一片欢呼,misschen万岁!

传统英语作业的效果:当老师问昨天听读了录音,或把故事演给父母看了的有哪些?举一下手,我们只能看到少数学生举起了手,如再深入调查确确实实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就真的少之又少了。

学生们为什么不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愿意做作业呢?传统的英语作业形式一般都是抄写单词、朗读对话、听录音等,这些作业一成不变、死记硬背、内容枯燥、形式呆板、观念陈旧,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更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再加上自身欠缺约束力,又无人督促。久而久之,英语作业就成为了学生的一种负担,有的虽然完成了,但从不管质量如何,有的甚至不管不顾,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

我认为小学生正处于好玩好动的阶段,我们不能抹杀孩子的天性,应把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起来。所以英语作业要具有创意性和灵活多样性。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特长等特点,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由浅入深,设计开放性作业,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田地中去锻炼、去实践,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运用能力的目的。

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英语单词卡片的制作,或根据英文意思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创作;让喜欢音乐的学生对所学的英文歌曲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套用,利用音乐的特质和自己的音乐特长巩固和促进英语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各异的作业,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b类学生把课文编成小故事;c类学生把所学内容读通顺并熟悉其中文意思。让他们互相合作,互帮互助,最后进行小组综合评价。又如:让各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根据各自的水平,自由分配角色。这样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一定会让学困生不再掉队。

(3)、英语作业要讲究趣味性、多样性。相信不少学生已经对主课作业产生了厌烦情绪,而小学英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新鲜的课程,如果英语作业也像其他课程的作业一样枯燥乏味,一定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培养其敢于开口、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为此,教师要让生动和有趣的作业形式取代重复和呆板的作业形式。例如:在教学了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画一道彩虹,然后同桌之间进行着色练习。又如:在教学英语数字后,让学生搜集车牌号,邮编,电话号码等,然后让其在课堂中用英语进行交流。作业内容的丰富性和形式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作业质量的重要条件。我认为,小学英语作业不能仅要求学生读几遍单词或课文,而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应倡导实践、探究和合作的新型作业方式,教师应从不同角度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4)、此外,教师要实行合适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仍然只是给个分数,一两句的简单文字交流,那学生作业的价值和意义就失去了。教师要意识到,作业的评价功能要重在帮助学生发现与发展潜能、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

总而言之,在英语作业的设计上,应少布置一些以机械抄写、做题为主的练习,多设计一些形式多样,有层次性的作业。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同时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从而达到了作业设计的合理有效性。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开题报告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研究背景。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二、研究过程。

(一)、走出小组时合作学习的一大弊端――无效参与。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二)目标明确、时机把握、论后点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所在。

1.目标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2.时机把握。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3.论后点评。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三、研究结论。

[1][2]。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以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微课应用为例,分析微课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的应用优势,提出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微课的开发应用策略和其在开发与应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微课教学已经成为目前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微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深入理解相关知识,保证学生学习效果更加理想。数学作业是学生发挥个性化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借助微课方式实现数学作业辅导,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作业讲解微课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保证自己在课堂中能够真实、有效地为学生讲解数学作业,就需要将作业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制作出相应的作业讲解微课,通过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在做题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保证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拥有更强的知识联系能力与应用能力。

1)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分析、总结出自己在课堂中都为学生呈现了哪些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通过回顾自身教学环节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案,准确了解上节课数学教学要点与重点,进而使微课在短时间内能够呈现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小学数学教师应回顾自己在上节课中都为学生布置了哪些数学作业,在了解数学作业内容以及布置作业的目的后,重点分析相关作业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知识,以便后期微课中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3)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制作作业讲解微课前,了解班级学生相关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完成效果较为理想,但大部分学生采用单一方法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以在微课中呈现出多种解题方法;针对大部分学生尚未给出正确回答的作业,则需要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原因入手,为学生录制讲解微课。根据学生课堂表现,解决学生疑惑在作业讲解微课的支持下,相信班级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作业题目,掌握作业题目的解题方法。但是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班级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无法理解作业解题方法,甚至可能存在对知识似懂非懂的学生。此时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并根据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制作微课,以便学生能够更透彻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如在讲授完“认识时间”一课后,为学生提出“1小时50分钟等于多少分钟”这一题目时,部分学生由于听课效果并不理想,在刚刚接触时间观念时,难以理解时间点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会将“1小时50分钟”认为是下午的“13:50”。教师在利用微课为学生解决这一题目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疑惑,就应借助微课中为学生放映出的钟表,为学生讲解时刻与时间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自己所提出的“1小时50分钟”并不等于“13:50”,让学生明确“1小时50分钟”为一个时间段,以便学生能够更顺利地完成时间换算。

设置相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举一反三能力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组成因素,只有能够灵活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同类型题目解题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水平才会得到提升。因此,建议教师在应用微课为学生进行数学作业辅导过程中,灵活利用微课,以数学概念为支撑,为学生设置相关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在解决作业的同时能够进行多次数学练习,使得学生举一反三,发散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同时,在为学生设置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合理使用前期布置作业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学生对布设的新问题出现唐突和陌生的感觉,让学生产生“我做过类似的题目且已经学会了解答方法”的想法,从而更积极地参与题目解决过程。若学生能够自己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则可以起到增强学习信心的作用,在做题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环;若学生无法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可以借助微课呈现出原题目,让学生对比一下都改动了题目中的哪些内容,并一步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以便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够自己来完成作业。

分析题目解题要点,呈现正确解题方法分析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可以发现错误解题方法与正确解题方法之间往往只在很小的细节上存在差异。基于此,教师在提供作业辅导过程中可以采用反例教学法,在微课中引入错误的解题方式,并呈现出正确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找准题目解题要点,促使学生在后期做题过程中,为了提高做题准确率,可以详细划分题目要点与重点,并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一堂教学课后会为学生布置几道数学作业题,以便学生可以在完成过程中消化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应了解学生对每一道题目的完成情况。针对班级中所有学生均出现错误的题目,教师需要加大微课中的分析力度,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拿到一道题目后,应从何处入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在合理分析后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出正确的解题方式,让学生对正确解题方式的印象更加深刻;针对班级中学生准确率较高的题目,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则应收集不同学生的解题方法,并将其呈现在微课视频中,保证学生所接触到的题目解决方法更全面,让学生可以在接触不同解题方法后,结合自身的数学解题能力,选择更适合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朝个性化方向发展。

总结作业题目类型,梳理习题解题思路在能够明确不同类型的题目解题思路后,学生日后遇到相关题目时,就可以顺利完成解答。基于此,为了提升学生数学解题水平,让学生拥有更强的数学能力,笔者建议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微课中引导学生积极总结作业内容相类似但题目类型不同时,自己所采取的解题思路。若学生在不同题目类型中的解题思路并无较大差异,教师则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呈现出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如排除法的解题思路、反推法的解题思路等,促使学生可以将解题思路与教师提供的作业联系起来,在验证与利用的基础上,梳理出不同习题的解题思路,并在后期做题过程中合理利用。

如在讲解“简易方程”一课时,学生不仅会接触到选择题,还会接触到应用题。虽然对于学生而言,做选择题与做应用题的思路相同,他们都会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但是由于选择题中已经给出特定的答案,往往只是让学生在四个答案中选择出一个正确的,若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解题方法,则能够通过反推或排除的方法做选择题。此时学生的做题准确率与做题效率均会得到提升,学习积极性会更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微课为学生呈现“简易方程”选择题与应用题的区别,引导学生形成多角度思考与解题的意识,让学生能够总结出选择题做题技巧,促使解题思路更加清晰准确。

在小学数学作业辅导中开发并应用微课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利用微课为学生进行小学数学作业辅导时,教师必须以适当的讲解方式,保证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理解其中所涉及的数学内容。

2)将微课内容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微课学习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水平。

3)不断提高微课制作水平。由于小学生通常会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好奇,因此,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抓紧时间学习微课制作方法,保证在微课中可以引入更多动态元素,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进而帮助他们理解数学作业题目,更好地完成作业。

总之,在教育改革发展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小学数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够做好数学作业,让学生在做作业环节更扎实地学习到相关数学知识,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作业讲解微课,为学生呈现正确的解题方法,梳理习题解题思路,解决疑惑,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保证学生可以在微课的支持下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在勤加练习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

[2]杨财英.探究微视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考试周刊,2017(73):88.

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作业活动中,应将有意识的将作业评价的“任务”让学生来“分担”,把学生引入到作业评价活动中,提高学生听讲的“注意力”,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从而保持积极的“情态”参与到评析作业活动中,参与师生互动。如在“分数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对分数加减法中存现的运算错误情况”,有意识的让小学生来当“裁判”,结合作业内容进行评讲并阐述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教师进行实时的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结果”阐述表达出来,作业评价的双边性、互动性“展现无遗”。

作业评价的目的为了传授学生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实践。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永恒的“主题”。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教学活动同样如此。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渗透新课改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将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不能简单的“讲作业”,而应该设置探知、解决的“过程”和“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的“动手实践”、“思考分析”活动,让小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解题方法、巩固解题技能,提升解题素养。如在“路程类应用题”作业评价活动中,教师针对小学生对路程类应用题内在关系掌握不牢,容易出错的情况,结合作业练习中“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处5.2千米处相遇,两车用了几小时相遇?”问题案例,让学生开展探究分析活动,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基础上,通过画线段图的方式,找寻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以及问题解答要求与问题条件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该问题解答的方法。此时,教师针对小学生的探析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活动,向学生阐明进行路程类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和策略。最后,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再次“反思”。小学生此时借助于实践探究以及教师指点活动,对数学作业中存在问题认识更加深刻,学习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作业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新实施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整体进步的教学目标要求”,要求“人人获得发展和进步”“、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知识”。因此,在作业评价中也落实新课改整体目标要求,采用分层性教学策略,将评价作业的重心和着力点放在中下等学生群体身上,针对后进生易出现的错误之处或解答的疑难处,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联系,有意识的让中下等学生群体回答问题和解答问题,并通过“以优带差”的方式,让优等生带领中下等学生一起“前进”。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会随着课堂教学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减弱。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评价方式,能够对提高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延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除教师评价之外,还应该采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个体之间互评以及学生参与批改作业等形式,让学生主导特性得到有效激发,参与活动更加深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如在“三角形的认识”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在评价作业时就采用多样性教学评价方式,基础性问题采用学生自评的方式,解答题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应用题采用师生互评的方式,其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评价过程中,要按照新课改要求,创新评价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将能力培养贯穿其中,让小学生在有效作业评价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持续、深入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