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小学语文画教学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1-25 10:07:10 作者:ZS文王 小学语文画教学教案(通用19篇)

小学教案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请看下面这些小学教案的示例,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

2、通过学文,体会小姑娘在困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勇气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念。

教学重点。

1、正确书写易错字,培养识字能力。

2、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启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

2、多媒体课件或有关课文插图的挂图。

一、导入。

播放课件。(画外音)1920年的一个夜晚,马金纳乘坐的轮船不幸在海上触礁了船沉了,落水的人拼命挣扎,等待救生船。过了很长时间,马金纳已经筋疲力尽,救生船却还没有来。此时的马金纳绝望了,他再也没有力气继续游了,马金纳最终脱离危险了吗?其他遇难的人获救了吗?《歌声》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答案。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再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其他的同学请教。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小组分段练读。注意纠正生字读音的错误,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分段读,全班正音。

(二)识字、写字。

1、小老师领读词语。

2、抢答读字。

3、交流识字方法。

4、书写。

(三)交流(学习第一小节)。

1、读第一小节,想象:夜时在,海上,落难在茫茫大海中的情景。

2、理解“挣扎”“筋疲力尽”的意思,感受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马金纳这样的大男人也“绝望”了,而这种困境,对于10岁的小姑娘更加困难。

3、朗读。学习第四小节。齐读。读出人们遇难被救的欣喜及对小姑娘深深的谢意。

小结:航船遇险不是偶发事件,不是人人能遇到的,对于一个成人都做不到的事情,一个仅10岁的小姑娘用自己的歌声鼓舞着人们,她的乐观、镇定、不向命运屈服的勇气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导入。

小姑娘的歌声人人们以勇气和力量,是歌声救了大家。让我们再读课文,看看在困境中小姑娘是怎么样做的。

(一)交流(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读文。

2、小组学习。加入自己的体会,复述或朗读有关的句子。

3、相机引导。

从马金纳的亲身体体验中想象:人们在听到歌后的感受,从而理解词语“激昂”“聚拢”的`含义。

(二)诵读。

从表示小姑娘动作的词语中,体会到她的乐观、镇定和勇气。

她一次又一次从浪花是冒出头来,用手抹抹脸上的海水,又唱起来。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三)交流。

如果你就是马金纳,你从这次历险中感受到什么呢?

(四)讲故事。

记住这个故事吧,在困境中乐观的态度、镇定的行为,不屈不挠的勇气也是令我们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再交流你们的体会。

(五)练习。

1、画出课文中带有下面词语的句子,再抄下来。

挣扎筋疲力尽隐隐约约激昂聚拢增添。

2、照样子写词语。

断断续续抹一抹。

3、填空。

()歌声()海面。

4、用“激昂”造句。

(六)实践。

班级举行歌咏比赛,在歌声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与美好。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23个词语的意思。

3.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5.了解闰土是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农村少年:感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课时。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初读课文,自学生新词,分段,教学一、二两大段,背诵第1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1、4题。

一、1.简介鲁迅《少年闰土》的出处,出示课题。

2.生轻读课文,要求按注音读准生字,划出不懂的词语。

3.讨论分段。

二、1.抽读课后题1(1),贴挂图,放第一自然段的课文录音,师以教鞭随录音指图。

(抽答,然后齐读“其间……逃走了”一段话。理解“其间”和“猹”两个词语。)。

为了衬托闰土的形象,课文开头描写了哪些景物(天空、圆月。西瓜),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深蓝,金黄、碧绿、)。

情感朗读指导,齐读本自然段,体会梦幻般的美景衬托下的少年英雄形象。

二、学习第二大段。

读后抽答。

2.释疑,师生共同讨沦理解“少爷”、“值年”、“祭祀”、“郑重”、“仿佛”、“五行”、“装掠”等词语的意思。

3.师生共同讨论小结本大段的主要内容。(本段主要写“我”结识闰土的原因)。

三:熟读第—自然段,抽背,同桌互背。

四、师课的小结。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第1、2两题。

教学要点。

学习第三、四两大段。分辨课文详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完成作业本第5题。

教学过程。

一、读读写写课后第5题的词语。

二、抽读第三段(第4、5两节),生划出描写闰上外。

貌特点的语句。(“紫色的圆脸……银项圈”)师生共同。

讨论,抓住“紫色”、“毡帽”、“银项圈”理解人物的。

外貌特点描写,并在黑板一侧作副板书:

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生活特点。

头戴小毡帽地方特点。

套一个银项圈时代特点,

齐读这句话,深入体会闰土的外貌特点描写。

提问:第4小节的开头哪些词语反映了“我”迫切见到闰土的心情?(盼望、好容易、飞跑)那么,这小节的结尾又有几个关键词语反映了闰土和“我”刚见面就建立了友谊?(只是、便、于是)。

情感语气指导后生齐读第4小节。

三、1.抽读第四段(第6—16小节),生划出本段的中心句(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板书:稀奇事。

2.生自读课文,找出四件稀奇事。(板书)那么,四件事中写得最详细是哪一件?(管西瓜刺猹)抽读“闰土又对我说……油一般的滑”,(注意朗读的情感语气)理解“无端”、“伶俐”、“素不知道”等词浯的意思。

3.提问:这部分课文哪一小节的内容与开头小节的描写呼应?(“有胡叉呢……”—节)这样写给人留下了闰土的什么形象?(勇敢机智,板书。)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的印象最深刻,所以详细写,板书。

4.除此以外,还有哪件事也写得详细?(在雪地捕鸟,板书)生轻读捕鸟一节,用笔划出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拉、罩等)。讨论:这一节反映了闰土什么品质特点?(聪明能于。板书。)。

5.除了这两件事,另外两件事写得详细还是简略:反映了人物什么品质特点?(师生讨论后板书:见多识广、略写)。

6.抽读课后题1(2)、(3)两题,生回答。

四、课文写了反映闰土品质特点的四件事,虽然也有详略之分,但是,这四件事从总的来说,仍然是详写的。那么,与闰土对比,“我”与“往常的朋友”这方面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哪几节用对比的方法来写?(抽答)。

1.小黑板出示“我素不知道;……”一节,齐读,理解“素”、“如许”、“单”等词语的意思。并抓住“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一句,引导学生理解“我”接触的事少,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而缺少见识的.含义。

以羡慕和敬佩的语气朗读本节。

2.当闰土告诉“我”那些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后,“我”有什么感想?哪一小节写出了“我”的感想?(小黑板出示本节,齐读)理解“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一句的深刻含义(比喻“我”与“往常的朋友整天生活在大院里,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以羡慕、感叹的语气朗读本节。

本课板书设计:

稀奇事反映品质。

详写在雪地捕鸟———聪明能干。

管西瓜刺猹———机智勇敢。

海边拾贝壳。

略写见多识广。

沙地有跳鱼。

教学要点。

教学第五段,从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的特点,进—步认识课文从整体上如何安排详略,完成作业本第2、3、6题。

教学过程。

一、听写本课的生字,订正巩固。

二、利用抽答课后题1(1)、(3)两题,从整体上回顾和巩固上一课时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其中1(3)中的“闰土是怎样一个人”问题的回答,可从外貌描写中导出“活泼可爱”的特点,“机智勇敢”可以归入“聪明能干”这一品质特点中,教师形成系统板书)。

三、因为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又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受到“我”深深的敬佩和喜欢,他又很喜欢和“我”相处,所以,“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是怎么分别和保持友谊的?读最后小节(抽读)。

1.在这一小节里,哪些句子反映了“我”和闰土友谊深?(“我急待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两人的分别时的感情是怎么样的?(恋恋不舍)。

2.反映“我”与闰土保持友谊的语句有哪些?“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一句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我”对闰土长期思念的思想感情)。

四、以课后题2为思考题,生再次轻读全文。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故事两则》是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配合第三组教材“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而设置的拓展性练习。

《故事两则》第一则故事为《加了一句话》,讲一位法国著名诗人见到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一天什么也没讨到,在她的乞讨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这句话,让那些路过的人主动投币,表现了语言的强大魔力。

第二则故事《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讲的是周恩来总理在招待外宾时,对“万”字图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场面的尴尬。

1、自读课文,理解大意,理解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语言的魅力。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机智巧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精炼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积累优美语言的兴趣。

教学难点:对精妙的进一步感悟和拓展。

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在自主学习中感悟,通过拓展性练习,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达到只是建物的拓展目的。

1、教师根据本课拓展性练习的教学思路,利用网络资源和媒体效应,收集资料,拓展性练习作辐射准备。

2、学生一是重温第三组教材的训练重点,二是收集相关的`事例,作好交流准备。

(一)课题导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就是这样奇妙。凡是精炼、幽默、生动的语言都是被艺术化了的语言。今天这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道走进语言艺术的殿堂,共同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阅读理解。

1、出示阅读要求(课件)。

(1)借助工具书,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积累,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这两则故事分别讲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找出变化的原因,边读边动笔圈画。

(3)把不理解的地方标识出来,组交流,合作学习。

2、检验阅读效果。

(1)指名读课文。

(2)让学生说说自读中解决了哪些问题。

(3)把有争议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3、品读理解。

(1)“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a:比较:“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我什么也看不见!”

b:对加上“春天到了”课文是怎么解读的?

c:你是怎么想的?(课件:百花争艳的春天)。

d:这句话精妙在哪?(加了一句,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同?)。

引读:师:春天到了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多美好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师: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生:我什么也看不见!

(2)“我们一起消灭法西斯”

填空:

当人们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看到“我什么也看不见”,想到,心情,于是对老人产生了。是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因为它有。

a:“法西斯”在这句话里指什么?

b:“消灭”在句中的意思是什么?

c:论一论这句话的幽默之意。

(三)感悟内化。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精妙句子。

2、大家评定,把肯定的写在黑板上。

3、课件展示练习内容。

广告词:请不要把手伸向向你微笑的花朵!

(1)故事中的语言(找—议)。

(2)根据漫画写一句话。

(四)总结。

精妙的语言是智慧果,愿同学们尽情享受语言艺术的快乐之果。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7、推荐一本好书。

8、学写笔笔字。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准备推荐的书。

推荐一本好书谈感受体会。

[课内]习题二~五。

[课外]练习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2、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

3、词语搭配。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

(1)认读这段话。

(2)用手指在桌上写,体会书写方法。

(3)观察书中的语段是如何做到书写整齐的。

2、练习。

3、反馈。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看最左边的四幅图,分别说说它们是什么。

(2)再让学生观察中间一竖行的古文字分别和相对应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3)比较每组的古文字和部首,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4)说一说图形、古文字、部首三者之间的联系。

3、练习。

4、课堂作业。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a用小黑板出示上面两行词语。

b指名认读。

c口头将括号里能与前面搭配的词语找出来。

d组织讨论:为什么能搭配?

e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确定的?

f方法:一搭、二读、三选。

3、练习。

(1)后面四小题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己练习选择。

(2)根据自练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读句子,再分别照样子写句子。

5、熟记12个成语。

6、读背三句名言。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文中的两句话。

(2)指读两句话。

(3)说说“捧、贴、迈、踏”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同一组的两个动作顺序能否调换?

(5)“捧”和“贴”是一个人的举动吗?这两个动作之间有间隔吗?“迈”和“踏”呢?

(6):像这样具有两个连续动作的句子叫连动词。

3、练习。

(1)引导学生上台做出两个连续的动作,要求其他学生仔细观察,酝酿用词。

(2)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写出连动词。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自由读成语。

(2)理解成语的意思,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3)仔细想想,每一横行的两个成语在意思上有什么关系?

3、练习。

4、反馈。

(1)指名读。

(2)指背。

(3)齐背。

教后感:

教学时让学生读准字音,弄清大体意思,看成语间的联系,最后反复诵读、熟记。这里还可以组织一个“成语速记比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自读三句名言。

(2)指名试读。

(3)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分别讲解三句名言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读。

(2)指名读,也可开火车读。

(3)练习背诵。

3、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推荐一本好书,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认识能力、

一、审题。

1指名读题目要求。

2说说这次的`要求是什么?

(考虑自己最喜欢的书是什么,想想为什么喜欢,说出喜欢的原因)。

二指导。

1同学们一定喜欢看书,说一说你最喜欢的书是哪一本?

2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互说)。

3指名说一说。

4让学生根据要求列好提纲。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原因:

我的感受,体会:

三练习。

1、学生列提纲。

2、让学生按提纲的内容准备说一段连贯的话。

3、指名说说,其他学生随时提问,让他解答、补充。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我读着像春花船的一封封读者来信,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丝丝的。作为一个少年读物的编辑,的幸福莫过于听到少年读者对刊物的赞美啦!

忽然门外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我开门一看,顿时愣住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年纪不过八、九岁。

“你找谁?”我诧异地问。

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望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稿件,说:“您是编辑叔叔吗?”我点点头。“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面有两个字错了。”

“是吗?”我将信将疑。

“是的,我查过华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第9行,‘蓝天’的‘蓝’,应该是‘蓝色’的‘蓝’字,这里写成‘兰花’的‘兰’字;还有,70页第3行,把‘包公’写成了‘包么’,嘻嘻,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我仔细核对了一下原文,果然是我们错了,顿时,脸上火辣辣的。

小姑娘见我不说话,脸上显出不安的神情,小声地问我:“叔叔,我提得对吗?”

“对,对!谢谢!”我望着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笑着问,“你叫什么名字?在哪儿上学?”

小姑娘回答:“我叫李真真,在春风小学上三年级。”

从春风小学到我们编辑部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我说:“你就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

“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他改正。”

望着小姑娘渐渐远去的背影和那跳动着的蝴蝶结,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语。

2、朗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文中重点词句的品读,体会小姑娘纯真、一丝不苟的美好形象。

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感受小姑娘认真负责的美好形象。

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叔叔的良师益友。

多媒体课件。

1~2课时。

一、切入

1、出示“小读者”“编辑”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说说什么是读者和编辑。

2、揭示课题。

3、围绕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内容并识字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新词检测。重点注意:“您”和“你”的区别;“及”和“级”的区别。

3、再次默读全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4、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指导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板书以下内容:小姑娘、编辑、两个错别字。

5、课文中的小姑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品读体会小姑娘的可爱

1、外貌的可爱。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写小姑娘外貌的词句。

学生交流朗读以下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可爱:扎着蝴蝶结,年纪不过八、九岁,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脸蛋红扑扑的。

2、找出写小姑娘神情和语言的词句。

3、放声朗读这些词句,指名读,随机点拨说话人在话语中表达的感情。

4、学生默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

5、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随机点拨。重点注意以下语句:

(1)“你是编辑叔叔吗?”“我是来提意见的。”小姑娘从书包里掏出我们最近出版的一期杂志,一本正经地说,“这里有两个字错了。”

(2)“是的,我查过字典啦!”小姑娘抬头看了我一眼,像背书似的说,“11页……谁叫‘包么’呀”小姑娘大概是看到我尴尬的脸色,她不再说下去了。

从这段话中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为了这两个错别字下了工夫,不但查字典还要把错误的地方记熟,小姑娘活泼又善解人意等)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好这一段话。

(3)“嗯,”小姑娘十分认真地说,“你们编的杂志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老师说,朋友有了错误,要及时帮助她改正。”

从这一段话体会到些什么?(爱读书、真诚地帮助朋友)启发学生思考从哪里看出小姑娘是在及时帮助朋友改正错误?――为了两个错别字特意跑一趟,来回要走几千米的路。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真诚,一丝不苟)随机板书“来回几千米”。

6、读课文,再说说小姑娘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品读体会编辑的心情

1、默读课文,找出写编辑叔叔的心情、神情变化的词语。

2、交流后出示以下词语:甜丝丝的、愣住了、诧异、将信将疑、尴尬、火辣辣、笑着问、久久难以平静。

3、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进行体会。

4、讨论:编辑叔叔为什么心里甜丝丝的?引导学生读好第1段。

后来编辑叔叔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在想些什么呢?

出示句子:“我想,作为少年读物的编辑,要时时刻刻想到千千万万的小读者,他们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从时时刻刻和千千万万体会到什么?“怎样的人才被称为良师益友呢?”为什么说千千万万的小读者是编辑的良师益友?(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来谈:小读者提出意见和建议,让编辑们办的杂志更完美;小读者的夸奖和感谢,让编辑的工作更快乐让编辑充满信心)

五、完成作业

1、分角色根据提示语朗读课文。

2、识记本课生字新词。

区别形近字:蜜、密;稿、搞;极、级;淘、掏

3、书写生字。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语。

在《小读者》这篇文章里,介绍了一位普通的小学生――李真真,发现自己喜欢的少年读物里有两个错别字,便不辞辛劳地跑了许多路,去向杂志编辑叔叔提出来,充分体现了她对朋友认真负责,对事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同年龄孩子学习。

作者在描写李真真时,通过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的渲染,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小姑娘“扑闪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本正经地”,“像背书似的说”……生动贴切地表现出她的天真、腼腆、谦虚、执著,对于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有着大体相同的心理特征,非常能够吸引学生。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边读边体会。

在教学2―11节时,我先让学生读读课文,划出描写李真真的语句,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选择其中一句,细细品味,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互相交流一下。通过认真研读,有的学生说:“我看到李真真是个真诚的孩子,我是从悄悄地掏、不安、小声、低头这些词中看出来的。她向朋友提出错误时是十分真诚的,毫无洋洋得意之感。她的心灵晶莹纯洁,像冬天的雪,洁白无瑕。”有的说:“我看到李真真是个对朋友认真负责的孩子,我是从一本正经、像背书似的、十分认真看出李真真把发现错别字当一回事,认真指出朋友的错误。”还有的说:“李真真是个很尊重人的孩子,当她看到编辑叔叔尴尬的脸色时,就不说下去了,悄悄地从书包里掏出一本《新华字典》,搁在他的办公桌上,你看她,多体贴他人啊。”

学生的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没想到他们是那么的细心。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给了他们想象的自由,就像脱去束缚的翅膀,可以飞得更远。就是这样一种同中有异,相同的心理特征表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总是带有个人的色彩。这种个人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最新教案二_教学实录_反思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

这个活动安排四组练习,目的是复习汉语拼音、巩固学过的生字字音,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1、出示拼音卡片:z、zh、c、ch、s、sh、n、l,问:这些拼音娃娃都是我们的朋友,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认读,教师提示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和边音。)。

2、出示生字,分四组认读,第一组:子、足、真、座、纸。第二组:春、唱、草、穿。第三组:是、伞、师、色、声。第四组:流、亮、南、暖。(注意:在读字的过程中要纠正读得不准的字音,尤其注意平翘舌音的读法。)。

3、游戏:小蝌蚪找妈妈。八名学生扮青蛙妈妈,头饰上写着八个字母,十八名学生扮小蝌蚪,头饰上写有十八个字。让小蝌蚪分别找到自己的妈妈。其它同学和老师当评委,看哪个青蛙家庭动作最快,评出最佳青蛙之家。

4、打开书,自己观察,根据书上的例子连线。

5、全班交流,共同订正。

这个练习目的是比较形近字。通过认读和比较,发现汉字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今天有六对双胞胎兄弟来我们班做客,这六对双胞胎都是我们以前认识的生字宝宝,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2、大屏幕出示六组生字。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象,你能区分他们吗?

3、小组讨论上面三对双胞胎,先一对一对地比较,字的音、形、义有什么不同?再看这三对双胞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多一笔)。

4、汇报,重点突出字形的比较。

5、用同样的方法分析下面的三对双胞胎。(这三组都是独体字加了偏旁)。

此项活动目的是复习所学的偏旁。以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把带氵、辶的字分别找出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培养学生识字的愿望,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

2、自由练读生字,如果有不认识的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4、小组讨论:这两个小朋友该怎样采果子。

5、汇报。(演示课件)。

6、你还认识其它的氵、辶的字吗?请你说一说。

这项活动中的15个词语,有的是熟词,有的是熟字组成的新词。安排此项活动的目的是巩固识字和积累词语。

2、大屏幕出示词语,自由认读。有不会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3、同桌互听互考,纠正字音。

4、汇报。你想提醒大家在读这些词的时候注意什么?(注意平翘舌音,爷爷、我们、她们、漂亮的'词尾读轻声。)。

5、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此项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句型什么地方有什么。在练习中感悟什么样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在学生读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结构。在替移默化中渗透句子的知识。在读读说说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

1、出示句子: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指名读。问:这句话是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2、概括句式:什么地方有什么。

3、出示:江上有一座大桥。这句话说的是什么?

4、出示:屋子里有____________。同座练说,再指名说。(指导用准量词)。

5、出示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练说。

这项活动内容是一首古诗《画鸡》,要借助插图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教学中不用讲解诗意,在反复朗读、欣赏插图中大致领会意思就行了。

1、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什么?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古诗《画鸡》,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画家、诗人唐寅。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3、自己试着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其它同学。)。

4、四人一组互读互评。

5、指名读,师生评议。

6、这首诗写了什么?你能简单地说出来吗?

7、看插图练习背诵。

8、表演。(可配上音乐)。

这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二次口语交际练习,内容是我们的画,教材配有一幅插图,画面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能激发学生交流展示自己作品的欲望。这个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能在熟悉的气氛中说出自己的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发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向别人学习,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课前要求学生画一幅画,并把自己的画带到课堂上。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想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吗?(板书课题。)。

2、出示图画,问:图上画的是谁?他们在做什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下这幅图。

3、你们也想象他们那样,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吗?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画。(说出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幅画,还可以讲讲画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介绍后其它同学评评,说说好在哪,哪里应该改进一下。教师也参与其中。)。

4、汇报,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作者介绍,集体评议。)。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语言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大胆发言,能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对有创意的画和有见解的学生要及时肯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自由组合,看看、评评、议议别人的画,教师也做学生中的一员,及时给以指导,引导学生介绍、提问和评议。

6、展览:小小图画展,把学生作品贴在墙上、黑板上,互相观看。

7、评选小画家,评出你自己心目中的小画家,说说你为什么评他。(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8、作业:回家后把你的画和今天我们班办画展的情况介绍给爸爸妈妈。

这篇介绍了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二,一上语文园地二,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2、导入:有一个山村的小朋友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他也想去北京,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我多想去看看》。(板书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学生齐读课题。

1、自己先拼读一遍课文,生字先拼一拼音节然后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读后评议。

3、出示生字卡,(指名读、齐读、小组读等)相机学习方字旁、心字底,指导“升”字的写法。

4、同桌大声地互相指认读。

5、这首诗歌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我们来比比看,谁最聪明,读得最快。出示生词卡(苹果状),指名读。(读得好的,苹果送给他)

1、老师范读,要求大家专心地听,看看谁听出来了,老师是怎么读的?

2、自由读,想一想课文中妈妈告诉“我”什么,“我”又说了什么?

3、读后回答。

出示:妈妈的话。

4、你能自己读懂吗?你知道了什么?

5、(出示课件)理解“弯弯”、“遥远”、“壮观”,指导朗读。

相机进行词的训练:弯弯的()

6、“我”说了什么?

出示:“我”的话。

我多想去看看,看什么呢?为什么要去北京看升旗仪式呢?我们来读几句话。

出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出示: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你们见过五星红旗吗?它是什么样的?(出示国旗)

出示:我们爱北京,我们爱五星红旗。

只有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一边是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边是在国歌声中飘扬的国旗,那种庄严的场面多么激动人心啊!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吗?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小作者的心愿,谁能把这个山村小朋友特别想看升旗仪式的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1、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录象,你们想看吗?(放录象)

2、看完录象,你想说什么?

3、下面,老师来读妈妈的话,同学们读山村小朋友的话。

4、完成练习:我多想去看看――

在我们的国家,有许多的文化古城,像北京、西安、南京等等,还有许多奇山秀水,像黄山、庐山、漓江、西湖……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要更多地了解我们祖国的'秀丽风光。爱我们的祖国吧,爱我们的首都吧,爱我们的五星红旗吧!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让我们在《我爱北京天安门》的音乐声中结束我们的这节课吧!

《我多想去看看》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的教学我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虽然平日里,我们学校也有升旗仪式,但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我们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我播放录象“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可惜的时候在播放课件时,进行曲和国歌没能播放成功,以至于学生没能真正融入其中,对那种迫切想去北京看看的情感也有所影响。

课上,我让学生紧跟我的教学脚步,一步一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悟文情。具体做法如下:从有感情地读课题入手,到重点指导朗读课文分句,到找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再对这句话进行反复导读,最后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不足之处就是课上,我没能把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与试教相比相差甚远。

如果说这篇课文的教学只停留在让学生学习课文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因此,我还收集了一些图片,引领学生感受雄伟的“万里长城”,红叶似火的“香山”,古老的“故宫”,世界闻名的“北京大学”等。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如果我能在课后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我想会更好。

另外,我发现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采用集中识字比较理想。这节课,我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不仅学生的识字效果没能如愿,反而使课文教学显得有些脱节。

通过这节课,让我更加明确了:

1、课不仅是备教案,更是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

2、课堂任务安排很重要,难重点一定要明确。

3、一个环节与一个环节的连接一定要有目的性。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赏析辛弃疾的两首词作,进而感受和体会豪放诗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两首辛词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手法使用、情感表达等特点,感受豪放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鉴赏诗词的浓厚兴趣,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1、认识本课生字5个,积累有关的词组,用换近义词的方法理解有关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复习巩固良好的阅读习惯。

4、知道爬山虎的脚的样子的作用。初步了解叶圣陶其人。

一课时。

弄清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2、这就是叶圣陶。(多媒体演示)。

二、新授。

1、你们见过爬山虎吗?在哪里见过?你注意过它的脚吗?

2、看多媒体认识爬山虎的脚。

3、你能介绍一下爬山虎的脚吗?交流。

4、自读课文找到描写爬山虎的脚的段落。

5、分组读,找到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

6、爬山虎的脚长什么样子?(多媒体演示)联系第三节交流。

板书: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细丝嫩红。

师:作者把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样子写清楚了。我们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有关句子。在观察的基础上,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初步的了解。

7、那它是怎么爬的?叶圣陶先生用了“触、巴、拉、贴”这几个字把爬山虎的攀爬写。

得活灵活现,尤其是这个“巴”字。

8、谁能做一做“巴”这个动作吗?(学生演示)你体会到了什么?

9、难怪课文最后描写到(引读)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要是……。

怎样读好这句话呢?生自由读。

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使它紧贴在墙上。

10、爬山虎的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自己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出力度来!

11、爬山虎的脚真奇妙。那么它的叶子又是怎样的呢?(多媒体感受)你觉得这些叶子怎样?请看第二节。

12、爬山虎的叶子长得绿绿的、密密的,真美。谁能读好第二节?找一找你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三、课堂拓展。

叶圣陶先生还写了很多好文章。在我们的《十年后的礼物》这本书中有叶圣陶先生的《三棵银杏树》,请大家在课余去阅读它。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荔枝》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组课文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荔枝》的作者是肖复兴,课文采用双线结构,明线写母爱,暗线则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通过对第一次买荔枝、母亲第一次吃荔枝以及母亲临终前为母亲买荔枝等几个细节的描写,将那份浓浓的母爱渲染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之情。读来让人忍不住心酸,心动,热泪盈眶。

文中写到两种水果:沙果和荔枝,作者对于沙果的样子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情景描写特别细致。

母亲为我准备的沙果是一盘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就是这样一盘果子,母亲却一一剜去了疤,每个都洗得干干净净,从而使这伤痕累累的处理沙果变得精致起来。这细致的描写,既表现了母亲的贫寒、勤俭,更折射出母亲那深沉博大的爱。母爱,不会因为环境的恶劣,身份的卑微,不会因为任何条件而有丝毫减少、改变。而当我回到家,看到母亲精心处理的沙果时,便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还不住口说真便宜。这是一个多么善解人意的儿子啊!现在的孩子,自己花钱大手大脚且不说,还看不惯父母的节俭,甚至因此与父母发生争执乃至大吵的也大有人在。这样看来,作者的这份体贴,这份理解,更难能可贵。

课文一开头就写了我第一次掏钱买荔枝给母亲吃,那时我刚在郊区谋上中学老师的职,衣袋里正有当月42元半的工资。作者用挣得的第一笔工资给母亲买荔枝,荔枝虽贵终有价,孝心无价情意深呐。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情景更是让作者终生难忘,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母亲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母亲是多么喜欢荔枝,然而就是这么喜欢的东西,母亲都舍不得吃,总是留给儿孙。这是多么无私的爱啊!

文末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作为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荔枝依旧人不在,如今,我年年买荔枝,可是,母亲却再也尝不到我买的荔枝了。这份遗憾,这份痛楚,这份深深的思念,令所有的人,读到这里,心灵都不禁为之一颤。

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主体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这节课从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切入,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沙果和母亲第一次吃荔枝的细节描写,反复诵读,体验角色,与文本进行对话。走进母亲,体会母爱;再转化成作者,设身处地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爱。在诵读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领学生深刻体验这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体会作者深切怀念母亲之情,唤起自己关爱父母的心。

3.抓住文中描写细致的地方,品词析句,体会蕴含的丰富情感,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进去,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母亲对儿孙深厚的爱。

教学难点:用心感受母爱,唤起自己关爱父母之心。

一、看图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感知,提出问题。

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一)沙果表达母爱(二)荔枝表达母爱(三)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精彩片断:品读课文,感受母爱。

(一)沙果表达母爱。

1、课文中哪个段落重点描写了沙果?

2、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沙果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什么?

3、交流反馈:

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一一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每个沙果都显得晶光透亮,沾着晶莹的水珠,果皮上红的纹络显得格外清晰。不知老人家洗了几遍才洗成这般模样。

小学语文《画》教学教案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山水画一幅,小鸟。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1、阅读课文,体会齐白石老人对家乡及所过的农民生活的浓厚感情。使学生懂得“齐白石老人正是以无比的真情去抚爱这世界,因此他的艺术才博得世界人士的共鸣”这个道理。

2、理解“白石老人应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学习他热爱家乡、.热爱自己的土地、热爱生活的艺术情操。

3、搜集有关齐白石的资料,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加深对“乡土画家”的理解。

1、阅读课文,理解“齐白石老人应该属于乡土画家”的含义。

2、理解白石老人能够做到“为百虫写照、为百鸟传神”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两个问题:这篇文章写了谁?他是做什么的?

3、学生交流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学们对这篇文章你们能提出那些问题?

2、老师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整理出两组较有深度的问题:

(1)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被称为乡土画家呢?

(2)齐白石老人为什么能够做到“为万虫写照、为百鸟传神”?

3、学生按兴趣分组读课文,讨论以上问题,师巡视、点拔引导。

4、选派代表汇报交流。

2、拓宽时空,课外探究。

(1)让我们多方面寻找丰富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开展一次语文活动课好不好?(板书课题:白石老人绘画作品展)。

(2)你们打算怎样分组呢?

(3)你们打算怎样收集资料呢?

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将本组的资料、图片展示给大家。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一、课题说明。

《月光曲》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案例教学中让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探究,尝试“读通——读懂——读好”的阅读全过程。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拓宽语言文字理解的视野,使学生感受“研究朗读”的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居高临下抓住文章重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弹曲、谱曲、热爱劳动人民、深入贫苦群众的人格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题。

1、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利用实物投影)。

2、师:今天,我们就从语文的角度对《月光曲》作进一步的研究。(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读畅。(提倡使用工具书)。

2、学生自由交流读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畅说欲言。

3、确定小组研究的问题。

(三)、细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围绕选定的研究课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课本上圈画。)。

2、小组内交流课题的研究情况。(教师巡视,参与各小组的研究与交流。)。

3、小组展示研究结果:

在各小组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并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形成人人积极参与、个个能够评判的浓厚学习氛围。

(1)《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景下创作出来的?

通过抓住贝多芬“夜晚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琴声”、“看到穷兄妹俩酷爱音乐”、“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等要点,让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爱心,感悟抓住要点进行阅读探究的方法。

(2)《月光曲》的曲调是怎样的?

教师随机点拨:是通过什么途径体会到《月光曲》的曲调的?学生读“皮鞋匠的联想”部分,体会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变化。

(3)《月光曲》为什么能成为世界著名的钢琴曲?

引导学生根据前两个问题的研究,尝试归纳、总结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四)、感情朗读。

1、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然后再读给同学们听。(读后启发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集体评议读得怎么样。)。

2、同桌合作:一人读,另一名同学根据内容配上弹琴的动作,通过动作表现曲调“舒缓——明快——激昂”的变化过程。

3、播放《月光曲》录音,论证曲调的理解,随乐曲进行朗读训练。

4、试着背诵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课堂练习。

1、听着美妙的琴声,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课学到的研究阅读的方法,自己选取一篇文章阅读。

三、教学反思。

本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师生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学生由过去的“听”,转变为自主“学”,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在“读中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优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这篇教学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讨论。

通过自读、交流,给学生创设自主读书、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机会。研究课题的发现与选定,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2、读中入境,自读感悟。

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1、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一、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3、从课文中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险。

三、学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学后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语句学的?

刀砍剑劈像……像……还好像。

(2)、感情朗读。

(3)、教师适当小结。

2、比较第二与第三、四自然段的异同。

同:写法相同。

异:描写景物不同。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探究:课文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怎样来写的?

(3)、感情朗读。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5、山奇、水急、船险,充分展现了三峡风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齐读。

四、学文六、七、八自然段。

1、三峡不仅风光优美,还有许多迷人的传说,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画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状。

2、齐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说说故事。

3、学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对三峡这幅百里山水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再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五、迁移发展。

2、以“长江三峡,我想对你说”进行说话练习。

3、课后作业:寻找、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故事,阅读时间交流。

小学语文的教学教案

教材分析:。

学校生活是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在教室里读书、画画、做作业,在操场上奔跑、呐喊、做游戏,在音乐室唱歌、跳舞、练乐器,在植物园赏花、浇水、追蝴蝶……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安排了《识字二》、《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等内容,还有一个《语文园地》。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读文并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措施:

本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中可以举行主题班会,让学生们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学校生活的感受。本组语文园地安排了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内容,可在教学本组生字时做些铺垫,引导学生按部首给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6课时。

识字2。

设计理念: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会认“棋、弹”等11个生字。会写“胡、戏”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展示校园生活的图片。

3、轻音乐磁带。

4、生字、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看图导入、学习生字、看图读词、指导书写)。

一、导入。

1、展示学校生活的图片,学生边看边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以及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运用图画,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词语,画出要求认识的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学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重点读准“琴”(前鼻音)和多音字“模”。

4、我考考你们,下面的字你会认了吗?(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5、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咱由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如,“戏”字用“加一加”的方法或者熟字“鸡”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特别注意“琴”字的下面是“今”,不是“令”。)。

(学生在游戏中对识字产生兴趣,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又提高了识字的效果。)。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难点:“观天气”,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知道一个女孩在做记录,一个男孩在观察百叶箱中的温度表。)。

2、哪些词语是图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朗读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这是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形规律和识字方法的练习。四组字分别是含有“月、目、扌、足”等偏旁的字。学习伙伴说他发现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我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可能发现了足字旁的字和脚有关,月字旁的字和人的肉体有关,提手旁的字和手的动作有关,还可能发现其他形旁所表示的意义。

1、巩固所学过的汉字,了解形声字形旁的表意作用。

2、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与愿望。

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发现事物规律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索,发现规律。

五颜六色的生字卡片。百宝袋、生动形象的卡通字理识字课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这节复习课由老师领你们去生字王国看一看,和生字宝宝认识一下、做做游戏,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二、熟读生字、发现规律。

师:老师这里有些生字宝宝,看看你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他们的名字。(出示卡片)。

生:齐读(教师及时纠正)。

师:嗯,同学们读的真准确。我们小组来比比赛好不好?

生:好(师出示卡片,生以小组为单位读生字)。

师:每个小组的表现都那么好,那我想让男生和女生比一比,看谁的发音最准确。

生:(男生、女生比赛读)。

师:读的真棒,那老师加点难度,我一举起生字宝宝,认识的同学就站起来读,读完后你就马上坐下。看哪个同学读的准确,做的迅速。

生:(读)。

生:不知道。

师:它们说阿,王老师,你看你把我们摆的乱七八糟的,一点都不好看。这么多的小朋友,我们想请他们帮帮忙,给我们排排队,把长的像的排成一行。谁愿意帮帮他们啊?(师找两个同学到前面摆)。

生:我愿意!

生:(动手操作)。

师:(问下面的同学)你们和他们摆的一样吗?(不一样的请举手,老师看一下,)。

生:一样。

师:你是怎么摆的呢?摆在一起的字他们哪长的像?

生:我是按照部首来摆。我把部首一样的摆在一起。

生:我把提手旁的摆在一起,把足字旁的摆在一起,把目字旁的摆在一起,把月字旁的摆在一起。(板书:四个部首)。

师:(问前面的同学)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生:是的。)。

师:你说得真好,你们看太阳公公都笑了。(板书:给太阳画上眼睛)。

小朋友们,你们看,摆在一起的这些生字宝宝和他们的部首有什么关系吗?看“擦”这个字,擦,用什么擦阿?(生:用手擦)和手有关。再看“跳”这个字,怎么跳呢?(生:用脚跳)和脚有关。可见他们都和他们的偏旁有关系。小朋友们,我们在叫一遍他们的名字好不好?(生:好)以小组为单位,叫完一个生字宝宝你就把它放回百宝袋,咱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动作最快。

生:(读、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你们看大树爷爷也笑了(板书给大树画上笑脸)老师也得给你们点奖励阿,我们来看一段动画片好了,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请同学们仔细的看,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看懂了什么?(放课件)。

师:谁能和老师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我看懂了提手旁的字和手有关,……。

师:有没有什么没看懂的呢?

师:小朋友们可真聪明!

三、扩展知识,巩固复习。

师:同学们,其实在生字王国里还有许多带有这些部首的汉字,老师也找来了一些,我们一起认一认,看到你认识的就大声地读出来。(点击课件)。

生:读。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些生字你们不认识,不要紧,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会逐渐的接触到这些字,慢慢的你们就学会了。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请你们站起来,和老师一起做一段律动。(点课件)这是老师根据你们前面学过的自编自创了一首小儿歌,我们一起读一读:

拍拍手阿跺跺脚,

揉揉肚子掐掐腰。

摸摸肩膀摇摇头,

抬起腿跳一跳,

运动运动身体好!

师:我们和着音乐,加上动作在来一遍好不好?(生:好)。

师:好了,小朋友们,在这节课中,你们都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是你们爱动脑筋的结果。你们知道你们的表现有多棒吗?是你们的出色表现给了老师一份自信和力量。老师无论走到哪都会记得你们,你们能记住老师吗?(生:能)请你们用你们最有自信的'声音和老师说声再见吧!

小学语文《画》教学教案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练习朗读、认字。

2.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带领学生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准备一幅山水画。

3.乐曲磁带。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激趣:老师带来一样东西,请大家先闭上眼睛,等我数到三下再睁开眼睛。

(教师边数数,边贴出图画。)。

2.指导整体观察图画,学生自由说说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感受。

3.指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谈话: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山水画,现在来学一首古诗吧!

2.指导熟读诗句。

学生借助汉语拼音练习读准字音。

指名读诗句。

3.理解诗句。

四人小组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

集体交流,共同解决疑难。

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

结合图说说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

4.朗读古诗。

师配乐范读。

指导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5.背诵诗文。

6.识字。

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记忆字形,小组讨论:

7.写字。

观察生字人、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先书空后练写。

8.展评。

三、实践活动。

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竞猜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教案

目标预设:

1、识字13个,写字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及性情。

4、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字卡、实物。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

一、实验引入。

1、课前教师将盛有冰块与水的碗放进小盒,副食学生猜测。

2、学生触摸后谈感觉。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们会发生变化吗?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2、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多读几遍。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同桌不会的互相教一教;然后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记一记生字。

4、汇报记忆生字情况。灾、晶、毁、冷、冰、冲。

5、(出示生字生词卡片)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朗读。

1、你最喜欢水的哪种变化,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我穿着白衣服、黑衣服、红袍子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

(2)我的变化奇特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吧。

(3)我是怎么变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飘的动作吗?

(4)教师引读: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变化,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一块儿读读课文,也可以加上动作。

第二课时。

一、我是水孩子,我会变成什么?

二、阅读理解。

1、引读课文:我的家在什么地方?我温和时做过哪些好事?暴躁时干过哪些坏事?

3、了解水的性情后,你能读好课文吗?

三、拓展性学习。

1、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讨论、交流。

2、现代生活中,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只让水做好事,不让它做坏事?

3、学生合作,小组调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无们身边有哪些保护或破坏水资源的现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

1、检查读生字。

2、检查读课文。

1)出示生字,齐读。

2)小组讨论学习。

(1)看看哪些字比较容易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哪些字比较难记?讨论你怎样记住它们?

(3)汇报结果。

3、师做重点强调。

4、自由练习,每个字写4个。

小学语文《画》教学教案

1、识记“远、色”等10个生字,认识“辶、”两个偏旁。会写“不”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总结、巩固识字方法。

学生预习课文,老师准备相关课件。

一、激趣导入。

请听谜面:

a、小白花,飞满天,落到地上像白面,落到水里看不见。(雪花)。

b、身小力不小,团结又勤劳,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蚂蚁)。

c、来个有难度的,请注意听谜面: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导入课题。

预设1、学生猜出来谜底。真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6《画》。预设。

2、学生没猜出谜底。好吧,请把书翻到67页,等我们一起把《画》这首古诗读明白了,你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朗读古诗,识字写字。

(一)观察画面。

1、仔细看看书上的这幅画里都有什么?请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说。

2、指名回答。师生总结板书:这是一幅有山、水、花、鸟的画。

(二)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字音,把难读的字或者诗句多读几遍。

2、男女生赛读。要求:分行读古诗,读正确字音,特别是预习时圈出的二类生字,读通句子。

3、齐读。要求:读正确字音,读通句子。

4、教师引读。(老师读每行的前两个字,学生读后三个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里都藏了哪些景物?用符号画出来。

5、指名回答。师生总结:这是一首有山、水、花、鸟的诗。这首古诗总共有几句?

(三)读文识字。

学习第一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谁愿意读第一句诗?自荐读。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读。

2、这句诗中有两对反义词,谁发现了?

指名回答。出示:远近有无。

a、开火车读词语,复习、强调拼音。

b、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用做一做的方法理解“无”的意思。

c、练习说话,巩固生字。

1)说一说谁离自己近,谁离自己远。

2)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

3、出示词语:白色听见声音。

a、指名读,强调“听、声”的后鼻音。

b、去拼音开火车读。

c、交流识字方法,认识“”。

预设:色爸—色+巴=色。

听近—听口+斤=听一口吃一斤(听)声强调上面是“士”,组词。

4、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课间活动:猜反义词。

1、老师领一胖男孩儿站在一起,请大家说反义词。

2、自由说反义词。

学习第二句古诗,课件出示诗句。

1、自荐读,并进行评价。

2、去拼音开火车轮读。

3、能找出藏在这句诗中的一对反义词吗?(来去)。

a、交流识字方法,用上“来、去”说一句话。

b、识记“还”

预设:还辶+不=还辶远近还。

3、闭眼边想象画面边背这句古诗。

4、梳理总结识字方法,巩固生字。

反义词识字:远近、有无、来去、偏旁归类识字:远、近、还。

换一换识字:爸—色、近—听、天—无、猜字谜识字:一口吃一斤(听)。

5、齐读,展示读整首诗。

6、你能背诵这首诗了吗?展示给大家听。

(四)写字出示生字“不”

1、引导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2、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写字的“三个一”。

4、展示、评价。

三、回顾总结,课后拓展。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一首古诗,认识了10个生字,学会了一个生字,好多同学都能背诵这首古诗了,大家收获都不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