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地理旅游方案 大学旅游地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

时间:2023-09-23 17:09:00 作者:文轩 最新地理旅游方案 大学旅游地理心得体会(汇总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学旅游地理心得体会

在大学期间,作为大学生,我们有幸有机会参加各类旅游活动,一方面可以释放自我压力,另一方面还能增长见闻、开阔眼界。在这次旅游中,我收获颇丰,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地理资源,也明白了旅游地理的重要性。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旅游体验,分享一些我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旅游地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旅游的过程中,我发现旅游地理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关乎着我们的出游习惯、观光意识和消费行为。比如,旅游景点的位置和交通的便利性,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选择;景区的气候和地形,也会影响游客的出行计划。此外,旅游地理还涉及到景点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来说,了解旅游地理,可以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提高旅游品质。因此,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重视旅游地理的学习,明确旅游地理对于旅游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旅游地理的学习多种多样。除了通过课堂学习,我们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旅游实践来加深对旅游地理的理解。实地考察是一种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通过亲自走访景区,我们能够亲身感受到景区的地理特点和自然环境,对学习的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而旅游实践则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一种方式。在旅游过程中,我们可以对比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加深对旅游地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各类旅游活动,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共同提高旅游地理的学习效果。

再次,旅游地理的学习可以培养我们的旅游意识。旅游意识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自觉的观念和行动。通过学习旅游地理,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的价值,增强对旅游资源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在旅游中,我们应该注重环境保护,遵守旅游规则,做到文明出游,不随意乱丢垃圾,不破坏景区植被等。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旅游资源,维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最后,旅游地理的学习还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增长见识。我在旅游过程中发现,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和地理特点让我大开眼界。比如,在乡村旅游中,我了解到乡村发展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而城市旅游则让我见识到了繁华都市的快节奏和多元文化。通过旅游地理的学习,我对于中国各地的地理风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珍惜祖国的美景和文化遗产。这种增长的见识和开阔的眼界不仅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还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

总结起来,旅游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旅游地理的学习,我们可以对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旅游意识和素质。同时,旅游地理的学习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旅游地理的学习,通过实地考察和旅游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我们的旅游地理素质,为实现我们对旅游的热爱和追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洋流地理教案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文峰中学

李小艳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认识洋流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1.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 2.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解法、地图法、讲练法。

【导入新课】视频导入——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 【教学过程】

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

一.洋流的概念与分类: 二..洋流的形成1.写出全球气压带名称,画出风带方向

2.绘制洋流模式图

3.洋流的分布规律

1、中低纬度海区: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3、南极大陆外围: 4.北印度洋季风环流

三、课堂实践

1、绘出太平洋、南印度洋的洋流

2、绘出大西洋的洋流

四、学以致用

1.为什么“小鸭舰队”能够史诗般的旅程呢?

3.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经过北印度洋,夏季返回?

五、随堂练习【板书设计】

【关于作业】 【课后反思】

地理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节教材是全册书的最后一节,是本书的总结和升华。这节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中国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本章也是对模块一与模块二的总结。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为“城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等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1.知识与能力: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及其实施的基本途径;理解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差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对以后的发展,更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我国现存的一些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结合中国国情,理解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二、说教法:

结合中国国情,利用数据、图片,文字等资料举例说明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得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通过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的比较,得出清洁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用视频资料引入,用幻灯片的形式把我国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案例资料展示出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说学法:

通过案例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参与到讨论、分析中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说明在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危机,使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得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的唯一的选择。

通过列表比较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得出清洁生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提倡循环经济提供更有效地依据。

四、说教学过程:

2.新课讲授:首先,通过三则补充材料的案例和课本上的内容分别说明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不合理利用,深刻的环境危机方面的问题,得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的必然的唯一的选择。接着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的白皮书的过渡引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上,主要通过其中一种主要途径-循环经济的讲解,特别是对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具体分析,总结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事在必行,行必有果。再通过完成课本上最后一个活动题对本节内容进行深化。

3.总结本课内容

旅游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学习旅游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特征、旅游景点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旅游的影响等等。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体会。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实地考察、学习方法、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五个方面,分享我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首先,课程内容方面。旅游地理学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等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深刻认识到旅游地理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旅游地理学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更是对旅游产业链条的深度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给了我全面了解旅游地理的机会。

其次,实地考察方面。旅游地理学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实地考察是这门课程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亲自走进旅游目的地,亲身体验其地理环境和旅游资源。我曾参加过一次实地考察,到了一个有名的旅游景点。这次实地考察使我亲眼目睹了景点的地理特征和旅游资源的丰富性。通过实地考察,我深刻认识到地理环境是旅游资源的基础,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则是旅游产业的核心。

第三,学习方法方面。旅游地理学是一门需要实践和思考的学科,因此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整理笔记、与同学讨论、参加小组讨论等等。通过整理笔记,我可以将课堂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复习和总结。与同学讨论可以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而参加小组讨论可以提高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更好地完成实践任务。

第四,实际应用方面。旅游地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它的知识也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到旅游地理对于旅游规划、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市场分析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我发现旅游地理知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规划旅行路线、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和享受更好的旅游体验。在实际应用中,这门课程的知识为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未来发展方面。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增加,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此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旅游地理学也将与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导航等新兴技术相结合,为旅游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因此,我对旅游地理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并希望自己能在这个领域里有所建树。

总之,学习旅游地理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通过这门课程,我对旅游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体会。我相信这门课程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希望将来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旅游地理学习心得体会

引言段:

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地理学、旅游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旅游地理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许多有关地理、旅游资源及环境的知识。在此,我将分享我学习旅游地理学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

正文第一段-地理知识的学习:

在学习旅游地理的过程中,我首先积极了解了地理知识。地理知识是旅游地理学的核心,对于了解旅游地理资源和旅游目的地的特点至关重要。我详细学习了地球的构造、地理环境、气候、土地利用等基础知识,并通过案例分析、地域聚焦等方式将地理知识与旅游实践相结合。这让我明白了地理因素对于旅游业的重要影响,比如气候对于旅游季节的选择、地形对于旅游线路的规划等。

正文第二段-旅游资源的研究:

在旅游地理学的学习中,我学习了如何研究和评估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内容,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等。通过学习旅游地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我学会了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旅游开发和规划。同时,我也了解到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这需要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时要注重保护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以免对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正文第三段-旅游目的地的分析:

在旅游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也学习了如何对旅游目的地进行分析。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交通便利性、旅游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资源丰富度等。通过学习旅游地理学的方法,我了解到了如何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统计分析等工具对旅游目的地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合理的目的地选择和旅游线路规划。这为我今后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经营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正文第四段-旅游地理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学习旅游地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完全是积极的。为了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规划,减少旅游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旅游中,游客也应该自觉地保护环境,不乱丢垃圾,不破坏生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美丽的旅游目的地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愉悦。

结尾段-对旅游地理学的总结:

通过学习旅游地理学,我对地理知识、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目的地的分析,以及环境保护意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知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并对我今后的旅游规划和旅游经营提供了指导。在今后的旅游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地理环境的影响,注重保护环境,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尽一份力量。

初中地理教案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2、知道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理解平均气温的含义;初步学会计算日、月、年平均温度及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根据气温曲线图说明某地气温日变化、月变化与年变化的规律。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加强与他人合作、共同研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建议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总体教材分析

气温是天气和气候的主要组成要素,涉及面广、理论性强,所以应采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的方法,利用对比法、多媒体手段进行学习。

气温的测定,主要讲解气温的表示符号及读法,气温的观测和计算方法

气温的变化,教材从三个方面阐述: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年变化,主要从两个侧面说明,一是南北半球一年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的时间,而是热、温、寒三带四季气温变化的特征不同;气温的年际变化。

气温的世界分布,首先讲解了等温线知识,它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图的关键。本部分即重“地”又重“理”,将世界气温水平分布的规律与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势、洋流等结合,使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结合。又为后面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和气候特征打下基础。

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空间变化(即世界的.分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地图,学会从“整体到局部” 逐步分析的方法。注重从图上直接得出结论,将分布规律与影响因素联系起来分析。

1、全球年平均气温曲线变化规律---纬度位置(太阳)

2、南北半球的不同---海陆影响

3、陆地上的不同---地形地势影响

4、海洋上的不同---洋流影响

5、极值---局部最冷最热的地方

6、人类对气温的影响,可以简单的讲解。

为了避免单纯的灌输,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切忌 教师不要直接给结论。

对于“气温的测定”的教法建议

对于“气温的测定”的学习,应该适当地补充气象观测的内容,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参观气象园中的百叶箱,实际读一读温度计,或利用投影等多媒体使学生对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安放的位置、观测时间的设定)、数值的采集与处理等有所了解,并进一步了解我们所说的温度是指一个时期内的平均温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观察,但是不要只告诉结论。

关于“气温的变化”的教法建议

关于“气温的变化”,主要讲解气温的时间变化,建议步骤如下:

1、从学生的日常感受入手,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为什么?(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2、是否太阳一照射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不是)

3、出示动画,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4、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

5、如何利用月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热带、温带、寒带气温特征的描述)

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材分析

气候是本章的关键性知识,也是学习区域 地理知识的基础知识。气候是多年天气状况的综合,所以要掌握气候知识必须从天气入手。教材以天气预报为例,引出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这种处理形式,比较贴近社会实际,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自然的揭示了天气与气候的共性与差异,即天气是对大气状况的定量描述,而气候是对大气状况的定性描述;天气是多变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对于天气部分,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重点应放在使学生能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符号和数字的含义,能够从 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中各项内容的含义。

这部分教材紧密结合实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关于“天气和气候”的教法建议

建议将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等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对于“天气”的学习,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实例或多种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读天气形势图、听天气预报,考虑天气预报中包括的主要项目是什么?状况如何? 教师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的基础上,给予指导订正。并及时反馈,使学生明确天气预报中各种符号和数字的含义,真正从 地理角度理解天气预报各项内容的含义。

关于“气候”内容较为抽象,在授课时 教师可以采取下列步骤:

1、根据学生实际生活,列举本地区的气候特征,如北京“冬天寒冷干燥,夏天高温多雨”

2、引导学生思考“气候特征是如何得出来的?它与每一天的天气什么关系?”(是由多年的天气特征综合出来的)

3、气候特征是否像天气一样经常会变呢?(不会,气候是定性的描述,比较稳定)

4、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填表,以增加学生的印象。

5、为了及时巩固,应给出一些天气与气候的实际内容让学生判断,以彻底区分这两个概念。

关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的 教学设计示例

【 教学重点】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的绘制与分析

【 教学手段】

录像:天气观测过程

动画:大气的受热过程

投影片:(1)气温观测数据;

(2)日(周、月、年)均温的计算公式;

(3)日气温曲线图;

(4)三带气温曲线图;

(5)等温线的画法;

(6)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天气与气候中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气温、降水)

(讲解)我们先来学习有关气温的内容。气温是如何测量的?

( 板书)一、气温的测定

(天气观测的录像)包括百叶箱、温度计、观测时间和数据采集等

(提问)为什么一天中有冷热,一年中有冷热?(因为热量主要来于太阳照射)

是否太阳一照射大气温度就会立刻升高呢?太阳一落山温度就立刻降低呢?

(出示动画并讲解)使学生明确大气温度的直接来源是地面,太阳的热量先传到地面然后到大气,有一个过程,所以一天中最高温不是12时而是14时,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同样道理,一年中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太阳直射或接近直射时,而是稍有滞后,最低值也不出现在太阳最斜射的时候。如北半球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气温连续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地表示呢?(用气温曲线图,气温指平均气温)请将你的设想画出来(学生活动)

(投影片3)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日均温,将二者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是气温曲线。你能画出一个地方一年的气温曲线图吗?(纵坐标用月平均温,横坐标从1月---12月)

(提问)如何利用气温曲线说明一个地方、不同季节的气温特点呢?

(投影片4)课本p40图4.6,三地气温曲线图

(说明:因为温带的范围较广,所以接近热带或寒带地区的语言叙述冷热的程度有所不同)

(承转)前面所学是气温的时间变化,而对于全球来说,同一时间各地气温也是不同的。

( 板书)三、世界气温的分布

(投影片5)图中各点表示年平均温度,请在这张图上画出13℃、15℃温度曲线(用平滑曲线连接气温值相等的点)

(投影片6)此图表是世界不同地区多年的平均温度,图中气温相等的点连接的线就是等温线。我们借助等温线来研究气温的空间分布。

( 教师指导读图方法)分析等温线图,可以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到小” 逐步分析的方法。请大家讨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并分析形成此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学生分组讨论)

地理课讲座心得体会

地理课讲座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形式,通过讲座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地理课讲座,从中受益匪浅。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分别从讲座内容的丰富性、互动性、实用性、说服力以及启发性五个方面展开叙述。

首先,讲座的丰富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场讲座内容涵盖了地球的形成、地质构造、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讲座的演讲嘉宾通过图表、案例、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地理知识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不仅如此,演讲者还结合了当下社会热点事件,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使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

其次,讲座的互动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讲座中,演讲者不仅将知识传递给我们,还鼓励我们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通过提问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地理问题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有些问题甚至引发了争议。这让我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死记硬背,更需要思考和质疑。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地理问题的探索欲望,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减少对地球的破坏,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再次,讲座的实用性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地理课讲座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讲座中,演讲者通过气候变化的案例,向我们阐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改善环境、节约资源的方法。这些实用性的建议,不仅让我们认识到地理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激发了我们积极行动的动力。

此外,讲座的说服力也让我深感震撼。演讲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论。他们为我们展示了地理科学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同时,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他们对一些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旁征博引,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理的科学性和社会影响力。

最后,讲座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启发性。在讲座中,我了解到地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现象,并能从地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讲座对我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问题,使我拓宽了对地理知识的认识范畴,也激发了我对地理学的深入学习的兴趣。

总之,这场地理课讲座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启发。通过讲座,我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我对地理学的学习兴趣。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增加专业知识,为人民群众更好地服务。

地理教案表格

使用excel2003对工作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统计等操作后,得到的计算和统计结果还不能更好地显示出它的发展趋势或分布状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excel2003将各种所处理的数据建成各种统计图表,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使所处理的数据直观地表现出来。在excel2003中,用户可以轻松地完成各种图表的创建、编辑和修改工作。

本章重点

图表的基本组成 创建图表 修改图表 设置图表选项 设置图表底纹 添加趋势线

9.1认识图表

为了能更加直观的表达表格中的数据,可将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通过图表可以清楚地了解各个数据的大小以及数据的变化情况,方便对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图表的类型 图表的组成 图表的样式

9.1.1图表的类型

在excel2003中,有两种类型的图表,一是嵌入式图表,一是图表工作表。嵌入式图表就是将图表看作是一个图形对象,并作为工作表的一部分进行保存。

图表工作表是工作簿中具有特定工作表名称的独立工作表。它使用在要独立于工作表数据查看或编辑大而复杂的图表,或节省工作表上的屏幕空间。但无论是建立哪一种图表,创建图 1 表的依据都是工作表中的数据。当工作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图表便会更新。

9.1.2图表的组成

9.1.3图表的样式

excel2003自带有各种样式的图表,如柱型图、条形图、折线图、面积图、饼图以及圆环图等。不同样式的图表各有优点,适用于各类的场合。

9.2创建图表

使用excel2003提供的图表向导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建立一个标准类型或自定义类型的图表。使用图表向导创建图表时,共有4个步骤,分别为选择图表样式、选择图表数据源、设置图表选项以及设置图表位置。

9.3修改图表

若已经创建好的图表不符合用户要求,可以对其进行编辑。例如更改图表类型、调整图表位置、在图表中添加和删除数据系列、设置图表的图案、改变图表的字体、改变数值坐标轴的刻度和设置图表中数字的格式等。

9.3.1更改图表样式

若图表的样式无法确切的展现工作表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如使用圆环图来表现数据的走势等等,此时就需要更改图表样式。

要修改图表的样式,首先在工作表中选定图表,后在菜单栏中选择【图表】|【图表类型】命令,打开【图表类型】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即可修改图表的类型。

9.3.2移动图表位置

在excel2003的图表中,图表区、绘图区以及图例等组成部分的位置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通过鼠标可以拖动它们的位置,以便让图表更加美观与合理。

3 此外还可以将图表移动至其他工作表或者直接创建图表工作表,方法为选定图表后,在菜单栏中选择【图表】|【图表位置】命令,打开【图表位置】对话框,然后选择移动图表的位置即可。

9.3.3修改图表源数据

创建图表后,在菜单栏中选择完【图表】|【源数据】命令,打开【源数据】对话框,并打开【系列】选项卡。在其中即可修改图表源数据。

9.3.4修改图表中文字的格式

改变图表中文字的字体和大小时,要先选定图表中要设置格式的文字。选定方法是先选定这些文字所在的图表项,然后再选择这些文字。然后在【格式】工具栏中单击相应的格式按钮来设置格式。也可以双击图表项,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设定其文字格式。

双击图表,打开【图表区格式】对话框,然后打开其【字体】选项卡,在其中可以具体设置图表中文字的格式。

用户也可以单独设置图表标题、图例、坐标轴区文字的格式,如选定并右击图表标题,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图表标题格式】命令,即可打开【图表标题格式】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中即可单独设置图表标题的文字格式。

9.3.5修改图表中的数据

对于图表中的数据,用户不仅可以随时对其进行修改,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或删除图表中的数据项,让图表可以更好地适应实际要求。

如要在图表中添加数据,则在菜单栏中选择【图表】|【添加数据】命令,打开【添加数据】对话框。在【选定区域】文本框中输入要添加数据的单元格位置,然后单击【选择性粘贴】对话框。保持默认设置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图表中添加数据。

9.3.6改变数值坐标轴刻度

在建立好图表后,若默认设置的数值坐标轴的刻度不合适,则可以重新设置数值坐标轴的刻度以让图表更好地显示内容。

在图表中双击数值坐标轴,打开【坐标值格式】对话框,然后打开【刻度】选项卡。在其 4 中即可自定义坐标轴的刻度。

9.4设置图表选项

设置图表的选项包括图表的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数据标志和数据表。其中有的选项在某些时候是可以没有的,如数据表的显示,在必要的情况下显示数据表,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就可以不显示它。

9.4.1设置图表标题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标题】选项卡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图表标题以及分类(x)坐标轴和数值(y)坐标轴的标题等。

9.4.2设置图表坐标轴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坐标轴】选项卡中,可以设定是否显示数值坐标轴与分类坐标轴,以及相关的属性。

9.4.3设置图表网格线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网格线】选项卡中,可以设定分类坐标的网格线。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网格的设置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进行设置,如果设置的太多,可能会让图表显得杂乱。

9.4.4设置图表图例

图例是一个方框,用于标识为图表中的数据系列或分类指定的图案或颜色,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图例】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图例的位置以及是否显示等。

9.4.5设置图表数据标志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数据标志】选项卡中,可以设置是否在图表中显示数据的系列名称、类别名称和值等。

9.4.6设置图表中的数据表

在【图表选项】对话框的【数据表】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在图表下方显示基于图表数据的数据表。

9.5设置图表效果

6 在图表建立好以后,为了使图表更加美观,可以设置图表的颜色、图案、线形、填充效果、边框和图片。对于图表中的图表区、绘图区、数据系列、图表标题、图例、网格线、坐标轴、坐标轴标题中的背景墙等,可进行图案的设置。

双击图表,打开【图表区格式】对话框,在其【图案】选项卡中可以设置图表的边框与颜色的效果。双击绘图区,可以打开【绘图区格式】对话框,在其中可以只针对绘图区设置效果。

9.6添加趋势线

趋势线就是用图形的方式显示数据的预测趋势并可用于预测分析,也叫做回归分析。利用趋势线可以在图表中扩展趋势线,根据实际数据预测未来数据。在excel中并不是所有图表都可建立趋势线。例如,柱形图、条形图、折线图和xy散点图可建立趋势线,而饼图、圆环图、雷达图等数据系列则无法建立趋势线。

趋势线只能预测某一个特殊的数据系列而不是整张图表,所以在添加趋势线之前,应先选定要添加趋势线的数据系列。

第十章在表格中插入数据透视表 学习目标

excel2003提供了一种简单、形象、实用的数据分析工具——数据透视表及数据透视图。使用它可以生动、全面地对数据清单重新组织和统计数据。本章将详细介绍创建与编辑数据透视表的方法。

本章重点

10.1数据透视表的基本术语

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快速汇总和建立交叉列表的交互式表格。它不仅可以转换行和列以查看源数据的不同汇总结果,也可以显示不同页面以筛选数据,还可以根据需要显示区 7 域中的细节数据。数据透视图则是一个动态的图表,它是将创建的数据透视表以图表形式显示出来。在使用数据透视表分析数据之前,首先来了解一些数据透视表的基本术语。

数据术语 字段类型术语 版式术语

10.1.1数据术语

数据术语主要包括【源数据】、【字段】、【项】、【汇总函数】和【刷新】:源数据为数据透视表提供数据的基础行或数据库记录;字段是从源列表或数据库中的字段衍生的数据的分类;项是字段的子分类或成员,表示源数据中字段的惟一条目;汇总函数用来对数据字段中的值进行合并计算;刷新用来自源列表或数据库中的最新数据更新当前数据透视表。

10.1.2字段类型术语

字段是在数据透视表或数据透视图报表中,来源于源数据中字段的一类数据。数据透视表具有行字段、列字段、页字段和数据字段。数据透视图报表具有行列字段、分类字段、页字段和数据字段。

10.1.3版式术语

在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中,有关版式的术语有【拖放区域】、【字段列表】、【字段】下拉列表和【数据区域】等。

10.2创建数据透视表

数据透视表是通过【数据透视表向导】来创建的。在【数据透视表向导】的指引下,用户可以方便地为数据库或数据清单创建数据透视表。利用向导创建数据透视表需要3个步骤来完成,它们分别是:第一步,选择所创建的数据表的数据源的类型;第二步,选择数据源的范围;第三步,设计将要生成的透视表的版式和某些选项。用户还可以随时修改创建好的数据透视表的结构。

10.3编辑数据透视表

创建数据透视表后,为了能更好地显示所需的数据和统计结果,还可以根据需求随时调整数据透视表的布局,显示字段的内容等。本节就将详细介绍编辑数据透视表的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使用数据透视表来分析数据。

10.3.1【数据透视表】工具栏

在excel2003中创建数据透视表后,会自动打开【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使用该工具栏可以编辑数据透视表的各种设置。

10.3.2更改数据透视表布局

在excel2003中,如果对已经创建的数据透视表布局不满意,则可以通过在工作表中拖动字段按钮或字段项标题,直接更改数据透视表的布局。此外,还可以使用【数据透视表向导】来更改布局。

10.3.3编辑数据透视表字段

在创建数据透视表后,在【布局】对话框中,双击数据透视表字段对应的按钮,可以重新定义字段的名称。

10.3.4设置数据汇总方式

在excel2003中,默认的汇总方式为求和汇总,根据数据透视表的不同需要,可将汇总方式设置为求平均值、最大值等汇总方式。在【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的【汇总方式】列表框中,可以设置字段的汇总方式。

10.3.5隐藏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

创建好数据透视表后,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显示或隐藏具体的数据,以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操作。

当隐藏了数据透视表中的一些数据后,汇总函数在计算时会排除那些已经隐藏的数据,因此得到的结果也会产生相应变化。

10.3.6修改数据透视表中的数字格式

在excel2003中,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设定数据透视表中数字的格式,让数据透视表更加实用。

打开要设置格式字段的【数据透视表字段】对话框,然后单击【数字】按钮,打开【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即可修改数据透视表中的数字格式,不显示小数点后的数值。

10.3.7设置数据透视表格式

新建的数据透视表在外观上并不美观,excel2003自带多款数据透视表的格式,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美化数据透视表。

在【数据透视表】工具栏中,单击【设置报告格式】按钮,可以打开【自动套用格式】对话框,在其中可以为数据透视表选择套用格式。

10.4创建数据透视图

数据透视图可以看作是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的结合,它以图形的形式表示数据透视表中的数据。正像在数据透视表里那样,用户可以更改数据透视图报表的布局和显示的数据。数据透视图具有excel图表显示数据的所有能力,而且同时又具有数据透视表的方便和灵活等特性。

创建数据透视图 设置数据透视图

10.4.1创建数据透视图

创建数据透视图的操作基本与创建数据透视表相同,都是通过【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来完成操作。

10.4.2设置数据透视图

数据透视图是数据透视表与图表的综合,因此设置数据透视表的方法大多与设置图表的方法相同。和普通图标相比,数据透视图更加灵活,可以通过修改字段的布局,就能达到分析统计不同数据的目的。

第十一章使用模板与宏 学习目标

10 excel2003支持模板功能,使用其内置或自定义的模板,可以快速创建新的工作簿与工作表。对于excel2003中常用的一些操作,可以将其录制为宏,方便用户的多次调用,以达到提高制作电子表格效率的目的。本章就将详细介绍如何在excel2003中使用模板与宏的方法。

本章重点 创建模板 使用与修改模板 录制宏 执行宏

11.1使用模板

模板是包含指定内容和格式的工作簿,它可以作为模型使用以创建其他类似的工作簿。在模板中可包含格式、样式、标准的文本(如页眉和行列标志)和公式等。使用模板可以简化工作并节约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创建模板 应用模板 修改模板

11.1.1创建模板

excel2003内置的模板有时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这时可按照自己的需求创建新的模板。通常,创建模板都是先创建一个工作簿,然后在工作簿中按要求将其中的内容进行格式化,然后再将工作簿另存为模板形式,便于以后调用。

在要创建为模板的工作簿中,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打开【另存为】对话框,在对话框的【保存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模板】选项,然后单击【保存】按钮即可将当前工作簿创建为模板。

11.1.2应用模板

用户创建的模板的目的在于应用该模板创建其他基于该模板的工作簿,那么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单击【新建工作簿】任务窗格中的【本机上的模板】选项,打开【模板】对话框,在【常用】选项卡中,选择要应用的模板,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即可。

11.1.3修改模板

11 若创建的模板还有不完善或需要改动的地方,可以随时调出该模板进行编辑修改。常用修改模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在存放模板的文件夹下找到并打开需要编辑的模板,双击该模板将其打开,并进行修改;二是在【模板】对话框中打开模板并进行修改,然后保存。

11.2使用宏

宏的英文名称为macro,表示是由用户自定义好的操作。它是指能完成某项任务的一组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结果或一系列的命令和函数。使用宏,可以方便用户执行那些需要频繁执行的操作。

录制宏前的准备 录制宏 执行宏 编辑宏 调试宏

11.2.1录制宏前的准备

在录制宏前,需要对宏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如定义宏的名称、设置宏的保存位置等,设置宏的快捷键等。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宏】|【录制新宏】命令,可以打开【录制新宏】对话框,在其中可以完成录制宏前的准备操作。

11.2.2录制宏

完成录制宏的准备操作后,即可开始录制新宏,方法为:在准备时选定的单元格区域中完成所要录制的操作,如输入数据,设定函数等,完成后单击【停止录制】工具栏中的【停止录制】按钮即可。

11.2.3设置页眉/页脚

录制完成宏后,即可将宏保存在指定的工作簿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宏病毒,excel2003默认的安全级别为高级,此时无法在工作簿中执行宏。因此在执行宏前,应首先降低excel2003的安全性级别,当excel2003的安全性级别为中级或低级时,才能运行宏。

通过visualbasic编辑器执行

11.2.4编辑宏

若用户熟悉编程方面的语句,可以对已经创建的宏进行编辑。打开【宏】对话框,选定要编辑的宏,然后单击【编辑】按钮,打开【visualbasic编辑器】窗口,在其中即可对宏进行编辑操作。

11.2.5调试宏

在创建宏时,有时会遇到由于在录制宏时的一些误操作,而造成无法正常执行宏的情况。当在执行这些有错误的宏时,excel2003会自动弹出对话框提示错误原因,如图11-25所示。

单击【调试】按钮,会打开visualbasic编辑器,并将出错代码以黄色底纹标出,如图11-26所示。用户可以根据提示解决宏的错误,完成调试操作。

地理试讲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自己的小手,初步了解手的功用。

2、愿意说小手的儿歌,对手指游戏感兴趣。

3、培养幼儿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手)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图片,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手)每个人都有

几只手呢?(两只手)

2、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观察你们的小手是由什么构

成的呢?(引导其探索和发现手的各部位名称:手指甲、手指头、手掌、手背);每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呢?(5个);那么两只手的构成部分一样吗?(一样,手都是由:手指甲、手指头、手掌、手背构成。)

3、说手指头儿歌。(1个指头按电钮,2个指头拣豆豆,3个指头解扣扣,4个指头提兜兜,5个指头握一起,攥起拳头有劲头。)

4、小朋友们初步认识了自己的小手,那么你们知道自己的小手会做什么呢?(弹钢琴、扶杯子/碗、拿勺子/毛巾、背书包、穿衣服、擦桌子、扫地、端椅子、玩玩具、按电钮等等,鼓励宝宝多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5、小朋友们看看老师两个大拇指上的表情是什么呢?(笑脸、苦脸)为什么其中一个表情是哭脸呢?(引导其观察和发现: 笑脸的大拇指是干净的,而哭脸的大拇指是脏的。)

6、小朋友们,当我们小手有脏的污渍的时候,我们要怎样正确洗手才能把小手洗的白白的呢?(引导其:饭前便后要洗手;玩完玩具要洗手;要勤剪指甲等等。记住“洗手六步骤”,要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三、结束部分

活动反思: 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用“洗手六步骤”来洗一次手,要在生活中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小朋友们回到家里可以将正确的洗手步骤教给爸爸妈妈,让家人都养成一个好的洗手习惯。在家里要多多发挥你们小手的作用,做些了力所能及的事情,争做一名能干的好宝宝。

中学地理教案

篇章节(单元)课题行星风系 大气与天气、气候 1.知识与技能:

运用模式图解释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原因、分布和移动规律;举例说明气压带与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读图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和成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开展绘图、观察、提问、分析案例等探究活动,体验假设—推理—验证的地理研究过程,形成地理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对环保等实际问题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和全球合作意识,同时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形成原因和移动规律。三圈环流的形成原因 1.问题解决法:

按照假设——推理——验证的方法,分三个步骤从简到繁逐层剖析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构建三圈环流的空间模式。低纬环流的形成以师生合作探究为主,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的形成让学生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

2.案例教学法:

1 / 9

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并在新课教学后再创设案例情景,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3.多媒体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问题解决法、案例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过程、总结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影响。在对知识难点的探讨活动中运用flash模拟演示辅助释疑。

共2课时:

1."气压与风、大气环流(1课时)

2.行星风系与气候、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1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设置 问题情景,复习导入新 课教师活动 提问:

人类主要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排放大量的消耗臭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型

2 / 9

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 1.呈现:

“垂直空气柱”示意图 2.启发:

回忆不久前下乡学农时的篝火晚会,为什么篝 火中心灰烬会随着火苗上升,又在四周落下。3.动画演示: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4.提问:

根本原因——太阳辐射的分布不均 气运动机制

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 6.进一步探索生活中的热力环流现象

3 / 9

提问:

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因冷热不均而引起 的热力环流? 7.动画演示:

城郊之间、海陆之间、山坡山谷之间的热

力环流读图、理解气压的概念回忆,小组讨论,并画出篝火中心与周围气流垂直、水平运动图。

观察检验自己思维过程和假设是否正确。分析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理解 举例说明 加深理解 1."假设一:

地球静止,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 一。" 提问:

假如地球不自转,只考虑高低纬间受热不均匀,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全球会出现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 况? 启发:

4 / 9

动画演示: 承转提问:

实际上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能这样维持吗?为什 么? 2.假设二:

地球自转,太阳直射赤道,地表均 一。" 提问:

考虑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全球又会出现 什么样的大气环流状况? 讲解:

北半球低纬环流和近地面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 成。

根据低纬环流形成的思路,探究北半球中纬环流和高纬 环流,并绘出示意图。提示:

北半球副热带地区近地面向北运动气流和极地附近向南运动的气流性质有何不同?它们在北纬600附近相遇后会出现什么情况?近地面形成什么样气压带?为 什么? 动画演示:

5 / 9

北半球“三圈环流”。

小组探究、绘图 观察、印证(三)分三 个步骤提出 假设,以问 引探,学习“大气环 流” 分析:

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用同样的方法分小组讨论、绘图 析,并绘制分布图。归纳:

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气压带高低交错分布;

3.风带位于高低压带之间,风由高压吹向低压。读图、观察、归纳

6 / 9

3.假设三:

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均一(1)提问:

考虑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对气压 带与风带产生什么影响呢?(2)动画演示: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运动”。(3)提问:

气压带与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有何规律? 为什么会发生季节移动? 1.图片展示: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夏景色差异” 2.视频展示: “非洲大陆动物迁徙”

3.从两个案例中归纳气压带对降水的影响: 高气压带——气流下沉,降水少

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多思考、回答 观察 回答

观察、分析气候成因分析、归纳(四)案例

7 / 9

分析: 气压

4."举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师补充说明: 举例说明

(1)巴西热带雨林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常年多雨。带和风带对(2)位于30°n附近的撒哈拉沙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 气候的影响控制下终年炎热干燥。

(3)北欧地区的芬兰湖泊众多,景色优美,由于处在 副极地低气压带,冷暖空气交汇,多锋面雨。

(4)瑞典大片森林因酸雨而枯亡,将责任归咎给英国。你认为有道理吗?

(5)有谁能运用大气环流原理解释南极臭氧洞?(6)上海纬度是31°n,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但 却不象撒哈拉地区那么干旱,这又是为什么呢? 4.假设四:

地球自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地表不均一(1)提问:

8 / 9

参考资料 课后记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