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工程伦理总结论文(精选15篇)

时间:2024-01-03 00:49:24 作者:琉璃

范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表达方式,使我们的作品更加精彩和有趣。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建筑工程专业论文总结

2、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3、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探究。

4、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分析。

6、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7、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技能创新的探讨。

8、论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9、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

1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14、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控制要素探讨。

16、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7、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成本管理探究。

18、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bim的有效运用分析。

19、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微。

20、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解析。

22、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分析。

23、建筑工程强化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2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25、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26、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

28、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运用及实践意义。

29、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30、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31、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32、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以及创新发展分析。

34、pdca循环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5、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策略。

36、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37、建筑工程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探究。

38、小议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及工程管理。

39、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分析。

40、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提升对策研究。

41、建筑工程管理当前困境及控制举措。

42、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及控制措施。

43、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44、分析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45、基于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47、建筑工程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49、技术创新视角下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质量管控研究。

50、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针对性解决措施。

51、影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的因素及解决途径分析。

52、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与实施要点分析。

54、分析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问题。

55、建筑工程的管理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56、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浅述。

57、改进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

59、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

60、试分析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bim的推进。

61、浅析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创新发展分析。

62、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

64、基于绿色施工理念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探究。

65、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管理建筑工程信息研究。

66、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68、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管理。

70、浅谈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72、建筑工程管理中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意义。

73、浅论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74、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

75、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

76、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77、浅谈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

80、试析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管理的价值观与创新途径。

81、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82、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3、探究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优化策略。

84、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86、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88、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89、推进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关键措施分析。

90、现场施工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运用。

91、研究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全过程造价控制。

92、论建筑工程管理趋向国际化的创新与改革。

93、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因素分析以及对策。

94、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管理的问题及创新。

95、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若干策略的探讨。

97、关于建筑工程中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研究分析。

99、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成效提升的方法研究。

土木工程毕业论文总结

为提高土木工程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文件《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土木工程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二、工作目的。

(1)知识方面。

巩固和深化学生已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资料查阅的能力,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建设方针、政策和规定,正确使用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方案论证、工程计算、理论分析、图表绘制、技术文件编写的能力,或者使学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得到综合性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外文翻译、书面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素质方面。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经济观点,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勇于创新的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工作流程和要求。

1、工作流程。

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包括计划、设计、答辩、总结四个阶段,总体的工作流程见下图6。

2、计划阶段的程序和要求。

(1)组建领导小组。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组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决策、监督、调整和总结。领导小组组长由教学院长担任。

(2)学生资格审查。

教务办公室依据《鲁东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办法》审查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格。

(3)教学初步安排。

教务办公室根据学生人数、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和有关要求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工作做出初步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2周(70个工作日),生师比不大于8。

(4)遴选指导教师和拟定设计题目。

教研室根据教学初步安排遴选指导教师,与指导教师共同拟定设计(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应符合《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的条件,初级职称的人员一般不得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

(5)提交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根据拟定的设计题目和学生人数撰写《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提交教研室审核。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应明确每位学生应独立完成的任务。

(6)申请校外设计和提交接受单位函、设计任务书。

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向校内指导教师和教务办公室提出申请,递交接受单位的回函和接受单位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有关校外毕业设计的工作应遵守本细则“四”的规定。

(7)综合审查和审定。

教研室对各设计(论文)题目的可行性、指导教师资格、设计任务书、生师比、教学条件等进行综合审查,由教学院长审定。

设计(论文)题目应符合本细则“五”的规定。对于审定的设计题目,其《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上应有教研室主任和教学院长的亲笔签名或印章。如需变更,应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更审批表》,经教研室审查、教学院长审定、教务处批准后,方为有效。

(8)教学安排。

教务办公室具体安排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活动,包括学生分组、指导教师配备、设计室安排、总体时间安排等。

审定后的设计(论文)题目可向学生公布,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题目,由学院整体调整后确定。

3、设计阶段的程序和要求。

(1)查阅、翻译资料。

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内容和要求查阅资料,翻译外文资料。

学生列入设计说明书中的参考文献不应少于8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2篇;列入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应少于12篇,其中外文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学生翻译的外文资料应有1.2万以上的外文印刷字符或者翻译出的中文稿应有4000以上的汉字,中文稿应由指导教师批阅。

(2)提交开题报告。

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审阅,进行开题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应有指导教师、开题答辩小组签署的意见。

(3)开展设计活动。

学生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设计或研究活动,撰写设计说明书和绘制图纸,或撰写论文。

学生应遵守《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以及学校、学院的其他相关规定,按计划在指定地点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一次请假的时间不得超过一周,累计请假的时间不得超过两周;并按要求填写《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汇报表》,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设计说明书和论文的撰写应符合《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在下列情况下,指导教师应向教务办公室上报有关情况,由学院对学生继续参加毕业设计的资格进行审核:学生请假外出的时间超过规定期限;或累计旷课的时间超过一周;或有严重的违纪行为;或在某阶段的考核不合格,且一周内未能改正。

(4)教师指导和检查。

指导教师履行《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规定的职责。

指导教师应定期指导学生的设计、研究活动,每周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请假应征得学院同意。

指导教师应监督和考核学生的设计、研究情况,及时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工作手册》,分阶段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按学院安排填写和提交《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5)教学过程监控。

校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和院领导、教务办公室、教学督导小组按照各自安排检查学生的设计、研究情况和教师的指导情况。

院教务办公室应在初期组织检查毕业设计工作的落实情况,在中期组织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在末期组织检查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院教务办公室应组织学生每2周填写1次《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过程调查表》,及时收集教学信息。院领导、教务办公室、教学督导小组的检查活动均应有书面记录,由教学办公室负责保管。

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报告教务办公室,由教务办公室根据相关规章制度和教研室负责人、教师的岗位职责,组织落实整改措施,或将相关问题上报学校相关部门。如果所发生的问题已构成教学事故,教务办公室应根据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起草教学事故处理报告,交由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

(6)提交设计成果。

参加设计的学生提交下列成果:开题报告,外文资料和中译稿,设计说明书,图纸。参加论文的学生提交下列成果:开题报告,外文资料和中译稿,论文。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页,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设计说明书的字数应在10000字以上,单独装订成册。图纸中应有计算机绘制和手工绘制的图纸,手工绘制的图纸至少应有1-2张(2号或2号以上)。如果设计过程包含建筑、结构两个阶段,各阶段手工绘制的图纸都至少应有1-2张(2号或2号以上)。

论文应包括下列内容:封页,扉页,《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致谢。论文的字数应在15000字以上,单独装订成册。

(7)成果批阅和评定。

指导教师批阅设计说明书、图纸或论文,评定学生成绩,提交教学办公室。

指导教师应用红笔批阅设计说明书或论文,在正文部分的`末页用红笔签署全名和日期,在图纸的指导教师栏和日期栏签署全名和日期,并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按百分制和本细则“六”规定的原则评定学生成绩,撰写评语,明确学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

对于有建筑设计的,建筑、结构指导教师应分别批阅相应阶段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分别评定学生成绩,明确学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并由结构指导老师负责撰写评语。

指导教师原则上应保证设计小组的优秀率不超过20%,优良率不超过60%。

(8)成果评阅。

评阅教师评阅学生的设计说明书、图纸或论文,评定学生成绩,提交教务办公室。

评阅教师应具有同指导教师一样的资格,由教研室指定。指导教师不得担任所指导学生的评阅教师。

评阅教师不在设计说明书、图纸或论文上签名,但应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按百分制和本细则“六”规定的原则评定学生成绩,撰写评语,明确学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

评阅教师原则上应保证设计小组的优秀率不超过25%,优良率不超过65%。

8、答辩阶段的程序和要求。

(1)成立答辩委员会。

学院成立专业答辩委员会,指导各专业的答辩工作,下设若干答辩小组。

专业答辩委员会设院长1名,由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委员会成员一般不少于5人。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设组长1名,专业答辩委员会组建之后,应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申报表》,报教务处审批。

(2)答辩资格审查。

教务办公室根据指导教师、评阅教师提交的评定结果以及学校、学院检查的结果审核学生的答辩资格。

如果指导教师或评阅教师评定某学生不具备答辩的资格,经学院审批,取消该学生的答辩资格。对于特殊情况,学院可通过组织预答辩重新审核学生的答辩资格。

(3)答辩工作安排。

教研室组建答辩小组,教务办公室组织、安排具体的答辩工作,包括学生分组以及答辩小组、教室、总体时间的安排等。

答辩教师应具有同指导教师一样的资格,指导教师不得担任所指导学生的答辩教师。教学办公室应将典型答辩的时间、地点提前上报教务处。

(4)典型、正常答辩。

教务办公室组织典型答辩,答辩小组开展正常的答辩活动。

答辩时,学生应出示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成果,由学生本人介绍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答辩小组应按要求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5)答辩成绩评定。

答辩小组根据学生介绍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所提交成果的情况,共同评定学生的答辩成绩。答辩小组应按要求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答辩小组),按百分制和本细则“六”规定的原则评定学生答辩的成绩,撰写评语。

提交教学办公室。

9、总结阶段的程序和要求。

(1)成绩汇总和评定。

教务办公室汇总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提交的学生成绩,评定和公布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综合成绩,并上报教务处。

教务办公室应根据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提交的学生成绩按55%、15%、30%的权重确定学生的综合成绩,填写《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综合)。如果指导教师提交的学生成绩包括建筑、结构两个部分,应按20%和80%的权重综合两部分的成绩。

综合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对于不具备答辩资格以及答辩未通过的学生,其综合成绩按“不及格”计。

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优秀率一般不得超过20%,优良率一般不得超过60%。优秀率、优良率可按统一的评定标准调整,由教学院长审定。

(2)优秀师生评选。

教务办公室组织推荐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由相关部门评审。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推荐,教学院长审定,人数分别为应届毕业生人数的5%左右和指导教师总人数的20%左右。被推荐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应分别填写《鲁东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报表》和《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登记表》,报教务处参加评比。评选通过的学生应按要求撰写3000~5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向教务处提供相应的纸质和电子文档。

省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和指导教师由教研室推荐,教学院长审定,按规定报相关部门参加评审。

(3)教学资料归档。

教学档案室验收和归档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资料。

学生组长负责整理和提交下列教学资料:

图纸(论文类题目无此项)。

外文原文和中译稿。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应整理和提交下列教学资料:

《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汇报表》。

《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教学过程中应提交的《鲁东大学校外毕业设计申请表》、接受单位回函、《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更审批表》等其它资料。

教学档案室应按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归档资料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和归档。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总结内容应包括:工作概况,执行相关规定的情况,工作特色,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四、有关校外毕业设计的规定。

(1)拟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需向校内指导教师和教学办公室提出申请,填写《鲁东大学校外毕业设计申请表》,并签名承诺相关事项。在接受学院委托之后,负责联系和递交接受单位的回函和接受单位撰写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接受单位在回函中应对学生的校外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指导资格予以说明,校外指导教师应按要求填写和提交《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教研室、学院综合审查和审定后方可实施。

(3)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应遵守接收单位和学校、学院的有关规定,服从学校、学院的教学安排,按时完成和提交《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规定的任务以及学校、学院要求完成的其它任务,包括查阅和翻译资料,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参加校外开题答辩,撰写设计说明书和绘制图纸等,并按时返校参加答辩。

(4)校外毕业设计的学生应接受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督,应定期主动与校内指导教师联系,汇报进展情况,并按学院安排填写《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汇报表》,由校外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审阅签名,按时提交教学办公室。

(5)校外指导教师应按学校、学院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定指导和监督学生的设计活动,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各项任务和提交相关材料。如遇特殊和重要的问题,应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协商解决。

(6)校内指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展情况,通告学校、学院的相关规定和安排,协调相关事宜,与校外指导教师共同审阅学生提交的设计成果和相关材料,并负责提交教学办公室。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选题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实践性教学的基本要求,符合《关于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中规定的原则。

(2)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包括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调查、软件开发等类别,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与工程实际或学科发展结合。

以综合技能训练为重点,包括资料查阅、外文翻译、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训练。

完整、独立,可实现“一人一题”,杜绝雷同现象发生。

难度适中,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按时完成。

工作量适宜,学生有较充分的时间分析重要问题和完成制图、写作任务。

2、“一人一题”

(1)设计小组可选用1个总题目,如“…………办公楼”,但每个学生的具体题目宜不同,且应避免设计题目与常规相差太大。

(2)在保证设计方案不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该类题目的指导教师应共同商定多个参数的取值范围,供学生选择。

(3)在《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中应设置学生填写的技术参数栏,由指导教师签名认可。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评定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则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各类成绩时应遵照下列原则:

(1)优(90-100分):能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并在某些方面有独特的见解或创新;其成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设计说明书(论文)内容完整,论证详尽,计算正确,层次分明,说明书、图纸符合规范,且质量高;完成的软、硬件达到甚至优于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独立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答辩时概念清楚,回答问题正确。

(2)良(80-90分):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说明书(论文)内容完整,计算及论证基本正确;说明书(论文)书写较规范,图纸符合要求且质量较高;完成的软、硬件基本达到规定性能指标要求;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答辩时概念较清楚,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3)中(70-80分):能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说明书(论文)内容基本完整,计算及论证无原则性错误;说明书(论文)的书写规范,图纸质量一般;完成的软、硬件尚能达到规定的性能指标要求;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工作表现较好;答辩时能回答所提出的主要问题,且基本正确。

(4)及格(60-70分):能基本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一般,无大的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质量较差;完成的实物性能粗糙;答辩时讲述不够清楚,回答问题有不确切之处或存在若干错误。

(5)不及格(60分):未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规定的任务,设计说明书(论文)有重大原则性错误;说明书、图纸质量差;完成的软硬件性能差;答辩时,概念不清,原则性错误较多。

七、其它。

1、下列制式表格可从鲁东大学网站的教务管理系统中下载或向教学办公室索龋。

(1)《鲁东大学校外毕业设计申请表》。

(2)《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变更审批表》。

(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4)《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汇报表》。

(5)《鲁东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表》。

(6)《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工作手册》。

(7)《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申报表》。

(8)《鲁东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申报表》。

(9)《鲁东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登记表》。

2、下列制式表格与学校提供的制式表格存在差别,应向教学办公室索龋。

(2)《毕业设计过程调查表》。

(3)《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

(4)《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评阅教师)。

(5)《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答辩小组)。

(6)《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记录》。

(7)《鲁东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综合)。

3、后附毕业设计(论文)制式表格的目录和格式。

建筑工程专业论文总结

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上了楼,我们踏上用钢管和铁网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二三楼的模板和支架已经拆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们都觉得层高变小了。

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

上到第十层,我们看到工人们还在绑扎钢筋,柱和梁的钢筋已经绑扎好并放到了模板预留的槽里。我观察了其中的几条梁和柱,就像老师说的:梁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梁有九条,次梁有六条;上不是架立筋,主梁和次梁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间用箍筋绑扎。

而柱子就不一样了,三四条梁要交汇于柱,就必然要使梁的钢筋穿过柱子,这样使得柱头的钢筋十分密集,同时浇筑混凝土时也要注意密实。

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纵横两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纵横两路放着。摆好的钢筋就要用铁丝绑扎好,为了保证面筋不被踩低下去,还要用马蹄筋将其抬高。在看板筋时我们发现连同钢筋一起铺设的还有电线管,这是电专业和结构专业合作的一个体现。

我们的现场参观时间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布置板筋,没有看到他们浇筑柱梁板,砌筑砖墙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认识也是很片面的,这个只能作为我们对施工的感性认识吧!

石油工程导论总结论文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国内对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也正因如此,对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石油工程导论总结论文,欢迎阅读。

而如何做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创新也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该文研究者既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从我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现状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并分析了现今石油工程钻井的主要技术,最终提出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广大同行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研究与分析中起到有益的参考。

伴随着我国高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先进生产工艺,开采设备已经在石油钻井工程技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也进一步满足了国内社会经济生产对石油的需求量。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所以,做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研究、创新以及完善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研究者即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与个人实践工作经验,对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进行粗浅的探讨,以供参考。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勘探与开发,石油工程技术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间,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水平被引入到石油工程技术中,使整个世界的石油能源格局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与此同时我国的石油工业也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而多段压裂增产改造以及水平钻井完井技术的使用,更是大大的增加了我国油气的储备量,并从传统的地表开采转向深层、海洋等高难度的油气藏领域,大幅度的提高了我国的油气产量。也正因如此,进一步做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与装备的创新、改善,则成为现今石油工业发展的关键。

2.1井下控制及测量技术。

信息传输、控制技术以及井下测量在石油钻井工程技术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说这些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实现石油钻井的自动化发展,并且增大石油产量。因此,井下控制及测量技术也是石油钻井技术中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

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石油钻井装备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中逐步实现了钻井装备的国产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对石油工业的控制与掌握。尤其是大功率钻井泵、机械式钻井、电动式钻井等先进钻井装备在石油工业上的应用,更是将我国的石油工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并已初步形成规模。

2.3井控技术。

井控技术,是指形成井下压力检测盒预测的技术。目前,我国在井控技术上已经能够做到四级井控的压井技术以及掌握了各种方式的实施技术。同时,一些井口装置与井控装备也逐步实现了国产化,并迈入国际化市场。其中尤为突出的则是石油钻井中的油井灭火技术,俨然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3.1我国对石油资源有着巨大的需求。

可以说无论是任何行业,其在生产中都离不开石油资源,也正因如此,对石油的需求,也推动了石油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目前我国各项经济事业发展迅猛,对许多工业行业而言石油总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在巨大的石油需求下,引入先进石油钻井技术的同时,不断的完善石油钻井技术,进一步提高石油的勘探、开采质量与产量,早已成为石油工业的重中之重,也是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

3.2我国政府对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创新持鼓励态度。

创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任何行业包括石油工业在内,想要得以持久发展就必须拥有创新意识,与时共进。而我国政府对石油钻井技术的创新意识始终持鼓励态度且为其提供必备的政府支持,而这也就成为我国钻井技术快速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同时,也可以看到,在近20年的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发展中,我国的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与时俱进,不仅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国产技术水平也在石油工业发展中得到了一定的巩固。目前,我国的石油工程钻井技术水平俨然已经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

3.3对石油工业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石油资源,作为社会基础建设、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布建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而言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也正因如此,我国始终将发展石油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根本给,并对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不仅仅在石油工程钻井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还将石油工程钻井技术列入到国家油气重大专项之中,这为推动我国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今世界上的石油钻井工程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总结来说,我国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更加深入、更加迅速、更加经济、更加环保和更加安全。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趋势,石油钻井技术在满足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对于石油资源的需求之外,还可以使石油的勘探效果得到大幅度提高,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尤其是通过分析,可以得知石油钻井技术的特点就是高技术、高投资、高汇报以及高风险。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石油钻井技术势必会向着集成化、信息化以及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不断的完善。并实现在石油钻井工程发展的过程中,从功能构建一跳传统意义上的石油通道向着提高开发采收率以及勘探成功率方面转变。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最大化的增加石油产量,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这就要求了广大石油工程钻井技术的科研人员、工作人员要加强对钻进技术的研究与分析,研发出更先进的钻进技术满足国内石油需求,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总之,石油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其不仅对我国的基础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还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因如此,发展好石油产业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关键。而钻井工程技术恰恰在石油工业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也可以说进一步提高与创新钻井技术早已成为做好石油工业产业的重要基础,值得广大工作者深入研究与探讨。

建筑工程专业论文总结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以往有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改革思路存在不足,教材的针对性不高实和践教学流于形式。

1.根据社会需求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应积极响应国家高职人才培养政策,面向社会,突出与市场的结合,根据社会需要确立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构件课程体系。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在确保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对科目进行优化重组,降低理论教学的深度和难度,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实行技能模块化教学,减少传统的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和实用性的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在练中学”和“在做中学”。

2.编制一套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急需一套系统完整的教材,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于复杂的定理假设和设计计算可删减,以“必要、实用”为依据,增加工程实例和可感知的图文,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同样亦可以采用以典型的具体工程项目为导向,把所有知识点全部穿插在具体的工程项目上。一套完美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高职教材是保证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必要前提。

3.实践教学环节设计和考核激励制度至关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环节。实践课程能否增加学生的动手动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开阔学生思维,帮助和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强化学生的时间动手能力,关键在于实践教学。首先,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知识点,岗位需求的能力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以技能培养为核心,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周数,体现出高职特色,要求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50%以上。从岗位核心技能训练等方面,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分析职业岗位能力,根据岗位的技术能力需求共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这样的实践教学系列课程目标明确,有固定的考核标准。教师可根据工作中典型岗位所需要的技能知识,按工序讲解所需的知识点。其次,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一些列实践教学科学有效的质量保障和考核评价体系,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接近或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再次,将传统的学生考试形式调整为多种考评形式,分成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实践成绩可分为设计计算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又分为:实操能力、模型制作、项目实训和多媒体技术等。最后,利用校企合作,让学生通过假期社会实践、工读结合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职业化、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尽早进入职业岗位角色,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4.加快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依附于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情况。应加快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5.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一是可以将书本知识分成若干知识点,知识点都由学生采用ppt或其它形式来讲解。学生可任意领取感兴趣的知识点,事先准备,课上给同学讲解。同时,教师针对学生理解的程度和讲解的清晰度给予评价,并参考其他同学的听课情况给予一定的平时分。二是将课本知识分成若干问题,每个知识点讲解的前提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由学生自行先回答和解决。学生无法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采用哈佛大学的教学理念,事先给学生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出问题,每堂课均由教师发出“anyguestion”开始。学生提问,教师通过答疑来讲解知识点。这样的课堂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6.教学手段多样化是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的必备手段。有效运用文字、图片、模型、动画、实验和视频等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虚拟施工工艺模型演示、动画演示、网络教学、施工现场录像演示和现场教学等,实现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的有机结合。图片帮助理解和记忆,让知识更形象生动;模型是现场的缩影,学生通过学习和制作模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动画能够直观反映所需讲解的内容,能够将文字难以清晰表达的意思生动地反映出来,更能够讲解深奥难懂的原理,可以讲解实验室无法模拟和现场无法观看的知识;视频是最真实的、反映知识的工具,一个再生动的讲解都比不上一个简单的视频,可以将课堂或者学校实训无法实现的知识点,通过预先拍摄,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能够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直观性和互动性,让学生在教室或者实训室掌握现场所需具备和掌握的能力。

7.提高教师素质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提高提供保障。“双师型”教师仍需培养,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不定期安排教师到生产一线进行顶岗实践和挂职锻炼,以积累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同时,制定出相应的教师职称考评和晋升标准,引导教师提高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8.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开展专业竞赛。实践证明,竞赛和比赛是最能激起人类学习和超越欲望的方法。我院建工系定期开展的结构大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社团同样吸引了很多学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实践活动,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添了很多助力。因此,积极开展专业竞赛,用荣誉和奖励吸引更多的同学,同时,配备专业指导老师,让学生在参赛的同时更好地习得专业技能,不仅提高了专业学习的兴趣,而且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

(2)选修专业技能课。随着高职教学改革的深入,部分高职在教学改革上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我院建工系借鉴“4+x+1”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采取第四和第五学期学生根据兴趣和将来就业的意向,自选专业强化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践证明,学生积极性更高,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很快,获得企业的好评。

(3)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大学新平台。我院启动开发“土建类职业教育与企业培训一体化平台的开发与教育实践”的项目,旨在探索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实录,建立拥有校企协同开发大容量、全覆盖建筑工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系列微课程实现资源、课程一体化,建立“企业大学”服务企业教育,建立基础培训站和建筑论坛,适用建筑工程基础技能型、中高层次技术、管理型人才培养。

三、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高职土建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提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八点建议。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编制针对性和适用性的教材,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考核,加快实训基地建设,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建筑工程专业论文总结

我们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多多请教了解看到的不知道的知识。尽量争取参与并了解工程开工前和施工中的各项准备工作,参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整理施工实习日记,做好实习收尾工作。

我们应该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带着各种各样的疑问,我们一边参观一边询问着,尝试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

为了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针对在施工现场看到的“双锥反转出料搅拌机”,操作的师傅细心的告诉我们它是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应用较广的一种自落式搅拌机,主要按重力机理进行搅拌作业。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搅拌筒内壁焊有弧形叶片,当搅拌筒绕水平轴旋转时,叶片不断将物料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下,互相掺合。主要用于一般骨料塑性混凝土的搅拌。为了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工长告诉我们正确的放料顺序为:石子,水,砂。因为放料顺序不对会造成浪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市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发展新的形势下物流产业和金融业共同面临着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物流金融是物流与资金流融合的产物,可以实现多方共赢,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二者有必要进行交叉融合,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关键词:物流金融交叉融合物流业金融业。

我国物流业及金融业发展现状。

现代物流业在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调节为主的运行模式。但是,我国的物流产业相对于世界物流的发展还有很大差距。从现实来看,我国物流业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较晚,从目前看,股票市场资金运行虽然已经引起了资金结构的较大变化,大量的交易活跃资金滞留在流通领域,货币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到目前为止仍是主要的利润来源。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90%以上是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平均比重仅为8.5%。与国外大银行收入的来源比例相比,尤其是加入wto后,各大外资银行积极地在我国开展各项业务,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很大,发展多种业务是以银行为主要代表的金融业摆脱经营困境和获取利润的需要。

银行的经营战略已经转型,积极运用自身的信誉、技术信息和众多的机构网点优势,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和委托代理等业务,并从中获取一定的服务费和佣金。现阶段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银行的中间业务势必成为我国各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和竞争领域。

工程伦理教育论文精选

摘要在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依然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关键原因在于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主体还没有充分认识工程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也就比较滞后。目前,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机遇已经来临,如何抓住机遇,走出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中图分类号:n031文献标识码:a。

通过高校实施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富有伦理精神的工程师,无疑是解决各类工程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工程伦理教育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台湾、香港等地的工程伦理教育正快速发展。在国内,自1999年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学院)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工程伦理学以来,至今已经十余年,可是,工程伦理教育还举步维艰,并没有获得真正的突破。

实事求是地说,在国内工程界、教育界,还是有一部分人积极推进工程伦理教育,但曲高和寡。根本问题在于: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各个主体并没有积极参与进来。

(1)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济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心任务,表现在个体和社会经济组织的层次上,就是经济效益至上的观念统治了人们的行为。表面上,国家、社会、高校都重视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文素养,倡导素质教育。实际上,用人单位往往把工程技术能力放在首位而忽略其综合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则把从单纯的技术角度解决技术问题奉为个人的最高理想,这两个因素必然造成高校在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把培养工程能力放在首位,造成人才培养的片面性。

(2)从国内高校的学科体系设置上看,工程教育与伦理教育明显分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理工类院校的人文伦理教育普遍缺失,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的从事理工科教学活动的高级知识分子,观念保守,带着有色眼镜轻视人文伦理教育而采取了排斥的态度,甚至否定其必要性和紧迫性。结果,在最需要加强伦理教育的地方,反而最薄弱。尤其是,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类科研项目,其投入方向主要是工程技术类,巨额投入引导着从高校领导到教师,都把争取项目当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只能是为完成项目而完成项目,根本无暇顾及工程中包含的伦理问题了。

(3)获得工程师资质与工程伦理教育无关,造成人才培养方面的制度性缺失。从国家对工程师的要求的角度说,没有接受工程伦理教育,并不妨碍其成为工程师,严重地制约了工程伦理教育的实施。多数发达国家的工程技术人才必须经过相应的工程伦理教育,并经过严格的考核、考试才能获得工程师的资质。从外部规范工程教育,赋予工程教育以伦理价值取向,这正是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和引进的重要内容。

从国家、社会、高校、教师、学生等推进工程伦理教育的主体层面上看,都没有把工程伦理教育放在社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待,都缺乏真实意义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的困境。

作为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各理工科高校应当抓住机遇,全面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积极克服在工程师培养方面的重大缺陷。

一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工程伦理问题的认识程度不断深化。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巨大的经济成果的同时,已经明确意识到各类工程不仅带来了共同的福祉,同时也带来了对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的不容忽略的伤害性。只要稍加考察就会发现,工程技术人员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工程技术人员为了狭隘的个人利益、雇主利益而忽略技术标准,或者仅仅把技术标准作为工程设计、实施等一切工程行为的唯一标准而忽略了伦理标准的时候,其工程行为带来的更多的是社会伤害性。现实中,符合技术标准的桥梁倒塌、农药残留、毒奶粉等等惨痛事件,超大工程对生态的破坏,对资源的无度开采等等,早已敲响了那些把技术标准奉为至上的技术至上主义者的警钟。只有把伦理标准引入技术标准中,并以伦理力量推动技术标准的提升,在事前、事中、事后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程,才能真正实现工程活动的目的。

二是教育部正在大力实施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理工科高校推进工程伦理教育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卓越工程师决不是简单的技术至上主义,更不是狭隘的利润至上主义者,而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实现人类福祉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卓越计划内在地要求各个高校应当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时,引入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名实相符的卓越工程师。

各个高校,尤其是已经成为卓越计划体系内的专业,应当率先实施与本专业相符合的工程伦理教育,赋予工程教育以伦理精神,高质量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国家、社会应高度重视工程伦理教育,重新设计获取工程师资质的门槛。像英美法德等发达国家那样,各个工程专业组织都依据本专业的特点,设置专门的伦理规范,以认同、接受和切实履行专业的伦理规范为获取工程师资质的必要条件。我国的工程师资质的获得以认证为主要形式,而忽略了工程的伦理内涵。因此,重新设置工程师资质的门槛,把高校工程教育与伦理教育结合起来,对整个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根本的指导性作用。

其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把握行业伦理的前沿问题,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各行业协会是引领和指导本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本行业中存在的伦理问题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因此,通过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伦理道德法规和各类具体的工程行为规范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使工程技术人员在具体的行为中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人类的福祉。

第三,利用政策手段,调动各个高校推进工程伦理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是具体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因此,利用现有高校管理体制的优势,制定合理的政策,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对于实施工程伦理教育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第四,突出工程师承担的个人责任的全面性,培养负责任的工程师。工程技术人员把自己承担的技术责任放在首位,片面地认为工程师就是要追求技术标准,至于其行为对社会的副作用,则不是自己应考虑的事情,而归于政府和雇主的责任。在培养过程中强化个人责任的全面性,即主动承担对个人、专业、同事、雇主、客户、承包商、人文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等全面责任。

总之,在高校实施工程伦理教育,目的是依靠工程技术人员的伦理信念,克服技术、雇主、客户等方面因素影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把工程行为对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并能够依据工程伦理精神拒绝和反对任何非法的工程行为。中国高校的工程伦理教育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宣传,扎实工作,摆脱困境,推进工程伦理教育事业的发展。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民间艺术是生产者的艺术。”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于自然,生于劳作,内容丰富多彩,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特色和审美观,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开始崇尚外来的、现代的文化和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筛选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儿日常生活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通过在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来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

一、营造浓郁的民间艺术氛围,激发幼儿对民间美术学习的兴趣。

(一)巧用三维空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具体做法是:首先教师在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一些利用废旧物制作的一些民间艺术工艺品。有编织、刺绣、剪纸、折纸等,以及具有浓厚民间艺术特色的图片、挂饰、小型艺术品。如有《古老的传说》《三个和尚》的刺绣图画;有《老鼠嫁女》的民间剪纸故事等供幼儿日常观察、欣赏、发问,通过欣赏、观察以及教师的讲解,幼儿不断地了解了许多民间传说。

第三,巧用民间艺术悬挂物布置环境,悬挂物的创设是调节幼儿园室内氛围、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进行主题活动《闹元宵》,欣赏“花灯”美术活动时,教师以开“赏灯会”的形式,请每位幼儿带一盏自己最喜欢的花灯垂挂在教室的四周,他们穿梭在颜色、造型各异的花灯的海洋里,观察、欣赏、谈论各自花灯的美。

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幼儿需要,在各区角设置民间艺术内容,并根据近期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教具,供幼儿操作、摆弄、拼贴、尝试。通过操作,满足了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需要,而操作材料丰富,色彩鲜艳,又可以变幼儿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又如:在进行主题活动《闹元宵》时,我们在美术区域投放笔、剪刀、胶水各种彩色纸和各种半成品材料,让幼儿通过画、剪、折等形式来制作自己最喜欢的花灯;在表演区播放《闹花灯》《春节序曲》等喜庆、欢快的音乐,让幼儿提着花灯随音乐翩翩起舞。在文学区投放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故事图片、图书,图文并茂,加深幼儿对花灯的感受和理解。在班级的“互动墙”上张贴幼儿和家长一起下载和收集的全国各地的花灯图片,以及幼儿自己设计的花灯。

民间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民间艺术都适合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开展,关键在于要选取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规律的,可供幼儿操作学习的民间艺术种类,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操作的欲望,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下面就是我们课题组提升出的符合各年龄特点的活动。

通过民间美术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几种主要形式,培养幼儿对民间美术活动的兴趣,逐步加强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和认识。在民间美术活动中锻炼幼儿手部的.小肌肉,促进手的操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培养眼、手、脑谐调配合的能力。

(2)印画:运用纸团、绒线、手指、器物等可印制的工具来完成的具有民间风格的绘画。

(4)装饰图案画:初步运用几何形体及民间传统装饰风格来进行的图画。

(5)染纸:让幼儿自己用喜欢的颜色进行染纸活动。

2.中班。

(1)添画: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难度,在已有的画面上用民间色彩来进行连线补色或粘贴而完成的绘画。

(3)色彩画:用红、黄、蓝、紫、橙等色,学会用物体相近色涂色,涂色均匀。

(5)染纸:在小班的基础上,对幼儿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让幼儿自己用喜欢的颜色进行染纸活动。

(7)剪纸:学习一些简单的剪纸技能。

3.大班。

(1)印画:在中班的基础上,运用纸团、绒线、手指、器物等可印制的工具来完成的具有民间风格的绘画。

(3)民间装饰绘画训练:在中班的基础上,学会用对称均衡等民间装饰绘画构图形式完成作品,画简单的动、植物纹样。

(5)绳编:在中班的基础上,教幼儿一些简单的绳编技能,加深对绳编的了解。

(7)水墨画:初步学会使用中国画作画工具,学用浓、淡墨表现简单的水果、蔬菜、花卉、树木等形象,能够使用2~3种国画颜色。

(9)年画:在中班欣赏年画的基础上,临摹简单的民间年画作品,体会民间年画造型、构图、色彩形式。

(11)欣赏:欣赏老师以及一些著名大师的民间美术作品。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完成民间艺术在美术活动中的渗透,把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们通过大量的实验课和研讨活动,提升出了以下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法、讲解演示法和游戏练习法,从而方便了活动的开展。

幼儿年龄小,他们观察东西往往从兴趣出发,观察比较片面,缺乏观察的持久性和顺序性。我们课题组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重点指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形态等,着重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有目的地通过视觉器官感知事物,用脑思考并进行比较,从而较完整地表现事物。

(1)一般性观察:平时随时随地进行,积累题材。例如:小班撕纸活动《喂小鸡》。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小鸡和小米粒的实物,以及小虫的图片,重点了解小鸡喜欢吃小米粒和小虫,并用图形进行归纳总结,小米粒是圆圆的,小虫是长长的,在此基础上在进行撕纸活动,让幼儿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后地表现出了各种不同动态的小虫和小米粒。

2.讲解演示法:

(1)结合实物讲解。

(2)启发性讲解。

3.游戏练习法:

我们一般采用以下游戏:

撕纸粘贴游戏:教师提供主要形象,幼儿撕出小碎片,对形象进行粘贴。例如撕纸贴画《蘑菇房子》。

民间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娱乐性强,内容丰富,具有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等特点,深受幼儿喜爱,且能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因此开展渗透了民间艺术的美术教育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以及智慧潜能,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良好个性品格的形成,增长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让幼儿的心灵得到和谐地发展。

工程伦理课的心得体会总结

工程伦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不仅在我们的专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更是培养我们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基石。在工程伦理课上,我学到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和观点,使我对工程伦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接下来的几段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总结。

首先,工程伦理课程教会了我们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道德困境。有时候,我们会面临着是否应该为了利益去违背伦理原则的选择。而工程伦理课上,我们学习到了专业道德的重要性,明确了我们作为工程师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我们要始终坚持诚实、公正和负责任的原则,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违背伦理规范。只有明确了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才能在工程实践中坚守自己的底线,做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工程伦理课程教会了我们如何应对道德困境。在实践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道德困境,如何应对这些困境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在工程伦理课上,我们学习到了一系列解决道德困境的方法和原则。例如,我们了解到了伦理决策模式,通过分析、决策和行动三个步骤来解决道德困境。我们还学习到了职业道德准则,它帮助我们明确我们作为工程师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在工程伦理课上,我们还进行了许多实践活动,通过讨论、分析案例和角色扮演等形式,提高了我们解决道德困境的能力。这些方法和原则为我们应对道德困境提供了指导,使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再次,工程伦理课程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作为工程师,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贡献。在工程伦理课上,我们学习到了工程师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切实履行我们的社会责任。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安全,尽力减少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工程伦理课程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我们在工程实践中能够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最后,工程伦理课程促使我们思考和讨论工程伦理的重要问题。在工程伦理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知识和原理,还进行了许多思考和讨论。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和写作等方式,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这些讨论激发了我们的思维和思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们研究了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如科技创新与道德责任的关系,工程师个人权利与职业责任的平衡等。通过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我们不仅增强了自己的思辨能力,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己对工程伦理的认识。

总而言之,工程伦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教会了我们正确的道德观念,教会了我们应对道德困境的方法和原则,培养了我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我们思考和讨论工程伦理的重要问题。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坚守工程师的职业道德,始终保持对工程伦理问题的敏感和关注,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为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福祉做出自己的贡献。

网络工程论文总结

互联网的开放性,自由性和隐蔽性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各种信息交流的机会,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但是网络信息中的假象和欺骗及漏洞也不断威胁到信息安全。对于网络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研究和升级安全防护技术是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燃眉之急。

信息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强调的重大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网络用户的财产和信息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安定。目前为止,信息安全防护技术针锋相对的主要是以下几个网络安全问题:

1.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最常见的一种威胁网络安全的形式。它是一段人为编写且具备破坏计算机数据和功能的代码。与生物病毒相似,计算机病毒同样具备传染性,破坏性和隐蔽性,能够进行自我复制,快速蔓延,并且常常难以根除,传播的迅猛之势也难以抑制。然而各种形式的计算机病毒都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有人恶意为之。病毒编制者将病毒植入指定的计算机之中,改变原有计算机指令,达到对计算机进行破坏、信息盗取等目的。通过局域网传播,大范围内的计算机都会受到牵连,极大程度上影响到网络安全。

1.2垃圾信息传播。

在互联网的高速高效传播群众信息之时,大量的垃圾信息也通过这个渠道大肆网络。垃圾信件、垃圾广告等诸如此类的无用信息,不仅是用户计算机的鳌余,而且加重了网络负载,大量网络自卑被无意义地消耗,同时也降低网络工程的效率和质量,对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1.3ip地址被盗。

ip地址被盗也是经常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之下,互联网用户无法使用设置的ip地址,被告知ip地址被占领,因而无法使用互联网。这种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发生,尤其是在局域网中,因在局域网里ip地址被盗特权更高。不仅侵犯了用户的权益,也会因此盗取用户的信息威胁到网络信息安全。

针对上述几个主要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其余的安全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网络工程的安全性,从而保障互联网的健康稳定。就此,笔者列举几种主流防护技术如下:

2.1病毒防护技术。

网络用户在是用计算机进行网上冲浪的时候,应当做好防范电脑病毒的准备。最一般的做法是用户自己在计算机上装杀毒软件,定期为软件的病毒库升级,定期对电脑的磁盘进行安全扫描和病毒查杀,这样做不仅利于用户自身的计算机信息安全,也有利于减少扩散到局域网的病毒所造成的损失。除此之外,整个网络安全管理者也应当做好网络系统维护的基本工作,比如说优化相关的管理机制,以及普及计算机病毒危害和预防的知识,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能力以及杀毒水平等别的措施。

2.2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类似于居家生活中的警鸣,一旦计算机接受未知来源的信息或者是程序的载入,这类型的技术工具会警告用户,并且对于威胁性较大的信息、程序等实行拦截。入侵检测技术的装载可以阻止黑客入侵、木马植入等外来风险于电脑门外,此外对于入侵破坏性强、出现频率高的安全问题,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做到一个不留,至于风险性不明的文件和程序,入侵检测系统同样可以通过询问用户来大幅降低计算机可能受到的伤害。

2.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防治黑客入侵电脑获得非法信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这种技术主要通过在内部局域网和外部互联网之间设立类似检查站的机制,将用户的计算机与外部网络隔离开来,并且任何流入用户计算机的信息能否进入计算机都要经过防火墙的允许,使得可疑、有害的入侵还未发生之前就被拦截在用户计算机系统之外。除此之外,防火墙还可以阻绝某些来历不明的网络地址的访问,极大程度降低了计算机被入侵、破坏以及信息盗取的几率。

3.1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用户对目标数据进行备份处理。这种预防手段可以减少用户和局域网管理者的数据损失。由于在黑客恶意入侵之后,目标数据将会遭到破坏和窃取,数据备份能够减少被攻击者的信息损失。除此之外,数据备份还可以为被入侵者提供一个不二的选择,摧毁正在被外来程序操作的数据或者软件,达到终止入侵者的进一步破坏的目的。

3.2设置防火墙过滤信息。

最直接的黑客防治办法是运用防火墙技术,设置防火墙过滤信息是加强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技术的关键。通过在外部网络和lan设置防火墙,网络防火墙为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软件,它是位于一个网络连接之间最有效的保护手段,局域网和外部网络地址可以被分割开,计算机所有网络业务流是要经过防火墙,防火墙过滤可以过滤掉一些攻击,所以它是在目标计算机上执行的,增加内部网络的安全性。此外,防火墙还可以关闭不使用的端口。而且还禁止特定端口的通信流量,阻断木马。最后,它可以禁止来自特定站点的访问,从而防止来自不明入侵者的所有通信。

3.3拒收垃圾邮件。

垃圾邮件中往往蕴含着钓鱼软件或者不明网址,再者就是其他的无用有害的信息。用户接受这类信息不仅占用磁盘空间,而且点击这类邮件中的链接或者下载程序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譬如木马入侵,病毒破坏,甚至是黑客的攻击。最好的办法就是拒收这类垃圾邮件,将有可能发生的灾祸拒之门外。

网络工程安全在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重视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升级对于减少经济损失,打击网络犯罪,促进互联网健康稳定发展有重大意义。网络安全的防护工作不仅是工程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个普通计算机用户的责任,减少病毒的散播、恶意网址的发布以及木马的制作和传播是每一个网名义不容辞的义务。为了促进网络的平稳有效的进步,网络工程安全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去注意和解决。

[1]彭德芳.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3.

[2]卫寅晨.基于网络工程安全防护技术的研究[j].科技展望,2015.

[3]范黎明.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

[4]黄俊.浅谈网络环境中信息安全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工程伦理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工程伦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与现代工程建设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工程伦理,我加深了对工程师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的理解,也进一步认识到工程伦理的重要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伦理对于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以下是我对工程伦理的总结与心得体会。

首先,工程伦理教会了我作为工程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工程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群体,具有重要的职业道德责任。工程伦理课程让我深刻明白,工程师要始终坚持真实、诚信和公正的原则,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工程师还应坚守科学精神,尊重知识产权,不应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个人利益。这些职业道德要求能够显著提高工程师的工作效率,增强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工程伦理让我认识到了工程决策的复杂性。在进行工程决策时,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冲突,需要进行权衡和取舍。工程伦理告诉我,在进行决策时,应立足于维护公共利益、保护环境和提高工程质量,努力实现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需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受影响的各方利益,尽可能避免和减轻可能对环境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三,工程伦理提醒我要关注工程安全。安全是工程实践的首要原则,只有保证了工程项目的安全才能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和提高工程可持续发展水平。工程伦理强调了工程师对于工程安全的责任,要求工程师在设计、施工和维护过程中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这要求工程师具备综合技术能力和对工程风险的认识,遵守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安全风险,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四,工程伦理激发了我对创新的追求。工程伦理让我了解到工程师要具备创新精神,不断推动技术进步和工程发展。在实践中,工程师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和技术创新活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工程伦理的课程教导我,创新需要站在科学的基础上,遵循科学的规律,既不能盲目追求技术的新奇和应用的灵活,也不能丧失创新的勇气和激情。

最后,工程伦理让我认识到工程师不仅只是个体,还要作为社会的参与者承担社会责任。工程师所完成的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需求和进步。在工程实践中,工程师应该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并始终以维护社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此外,工程师还要加强与各方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工程文化,推动工程职业的健康发展。

工程伦理的学习与思考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工程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养。工程伦理不仅是一门学科的教育,更是一种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的培养。通过学习工程伦理,我将坚持职业道德的原则和实践,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工程伦理学之所以重要,在于工程的存在影响到社会和公众的权益。确保工程在全寿命周期符合社会价值,是有良知的工程师义不容辞的伦理责任。但是,作为雇员的工程师,会将为雇主获取最大化利润作为首要选择,而置公众福祉于次要地位,这种满足生存需求的理性选择无可厚非,这也从另一侧面更加凸显了通过志愿加入工程社团与志愿恪守工程社团所订立的伦理规范,使其伦理抉择具备高度自控的重要性。技术进步在提升工程品质的同时,也给工程共同体提出新的挑战:现代工程复杂多变的建造过程所产生的违和感、自然环境不断遭受工程侵占的焦虑感、人与人之间互动关系逐渐工具化的虚无感。这些困扰工程共同体的悖论,共同吁求伦理与工程的深度融合。

(1)工程共同体需要贯彻“知情同意”原则。既然工程是工程师在大庭广众之下以公众为试验对象所进行的社会试验,那么首要义务是保障人类受试者的安全并尊重他们同意的权利。在此基础上,预估可能的外部不经济,将自主参与权归还给项目所在地居民。

(2)工程共同体要树立“预防性伦理”的观念,运用“主动性责任”(positiveresponsibility)避免陷入伦理困境而无法摆脱,即主动践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对工程有可能带来的危害保持高度警惕。

(3)充分发挥工程社团或行业协会的作用。作为工程师的自治组织,工程社团不仅要制定出“职业成员共同承诺”的伦理章程,以供工程共同体如何从事职业活动寻求伦理指导,而且要为积极检举揭发企业不良行径的工程师提供道义上甚至实质上的救助。

(4)重塑积极的工程文化,承认工程师应当获得的社会地位,大幅提升一线工程师的收入水平,让公众理解“工程在本质上是创造与创新的职业”,从而有助于工程师自觉扮演“当责者”。

(5)大力推行工程伦理教育。一是在高校加强工程伦理学的教育,引导“毛坯工程师”提升发现工程中存在伦理问题的敏感性;二是在工程企业内部开展职业培训,借助工程实践问题帮助现场工程师逐步跃升至道德自觉的更高境界;三是净化社会风气,为工程建设营造“讲诚信、重责任”的营商环境。

4结语。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职业伦理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任何职业活动都必须得有自己的伦理。工程对伦理的呼唤,伦理对工程的辅佐,既是工程职业内在的应然要求,亦是工程实践活动的实然需要,同时是工程价值和工程目标得以彰显的必然途径。

2.1伦理意识使工程师“负责任地”扮演职业角色。

“工程”是个多义的概念,通常被看作功能、学科、工作、职业等。其中,“作为职业的工程”这一阐释影响深远。职业是从事相同工作的个体自愿组织起来,以超越法律、市场、道德以及公众所要求的道德允许的方式,公开侍奉同一道德理想。工程师作为工程伦理的重要对象,须确保“促进一种负责任的工程实践”。工程对于时代的影响力以及对社会大众的说服力,都建立在工程师可靠的职业素养和人格修养之上。诚实正直的工程师提供了一种“值得被给予信任”的良好职业形象。

伦理责任与特定的社会身份相联系,即具有何种社会角色,就应承担与此角色相适宜的责任或义务,否则极易陷入“责任黑洞”的虚无之中。职业伦理之所以必要,源于当人们运用“能他人所不能”的专业技能提供服务时,就必然要承担对使用其服务者的关照责任。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已不限于技术层面,更应触及伦理深度。在工程界推行工程伦理的目的在于增进工程从业者的伦理认知与实践智慧,督促他们自觉维护并增进其人格正直、职业尊严和社会声誉,提升伦理敏感性,以自动自发之心态自由地践行伦理规范,以“多数人满意的服务”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实现增进社会福祉的更高理想。

2.2伦理理论指导工程师审慎对待两难困境中蕴藏的伦理问题。

对工程本质的把握和对工程特点的理解,是工程伦理在工程共同体中能否得以推广的决定性因素。不同从业者对于工程的理解各异,加上他们的教育经历各有不同,这决定了工程伦理的接受难度和实践程度随境域存在极大差异。“技术中性论”虽然符合人们对于工程的直观感受且反映了部分事实,但并不全面。约翰斯塔迪梅尔主张“技术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手段,也是伦理、政治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技术价值论”认为技术负载着特定社会中人的价值,包含着善恶、美丑、好坏等的价值判断。正如m.邦格(mariobunge)所言:“技术在伦理上并非中性,它涉及伦理学,且游移在善恶之间”。人类社会并非装载“中性”人工物的包裹,相关群体的利益与损失、倾向与立场、价值观与世界观必将体现在技术身上。更为重要的是,塑造一个文明而富饶的社会,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技术。

augustine的观察更为深入:大多数工程师之所以会陷入伦理困境,并非其道德修为上的瑕疵和不足,而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缺乏伦理敏感性,尚未意识到摆在自己面前的工程问题背后,其实蕴藏着丰富的伦理诉求。这说明:工程界和伦理学界对工程伦理所表现出的'“双向冷漠”和“相互轻视”,并非工程与伦理先天绝缘所导致的“工程从业者仅仅听说过工程伦理但却认为它遥不可及甚至根本就毫不相干”。恰恰相反,现实工程内含复杂的伦理问题,而人为割裂工程与伦理的有机联系才造成这一困局。这有力地证明了既不存在与伦理完全绝缘的工程,工程中也没有“纯粹”的伦理问题。martin等:“学习工程伦理学的核心目标就是逐渐练就良好的道德判断,即能够熟练而准确地辨析出工程伦理问题并妥善处置”。“辨析出工程伦理问题”,一方面说明伦理作为相对独立的维度对工程而言是不证自明的,另一方面也寓意道德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相互渗透,从而使得一切有关工程伦理问题的探讨都不再是“空想主义”般的妄想,而是有的放矢式的辨析。

2.3伦理规范保障工程本质价值得以彰显和工程目标均衡实现。

社会进步和文明演变正在悄然改变工程的本质,不仅建造工程所需的技术正在脱离人类的控制,而且自然也因为人类活动的频繁显现出无力支撑难以为继的窘境。工程与人类生存更为紧密的关联,使得从业者将伦理元素纳入工程决策的考量之中成为必然。一是技术进步帮助人类掌握了改天换地的能力,技术由简单工具转而成为建立“工程王国”的法宝,对技术加以伦理反思势在必行。二是工程师的职业角色正在转型:以前工程师扮演向雇主和顾客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角色,而现在工程师必须站在更为宽泛的公众层面,以同时对社会和环境“双重负责”的方式对整个社群负责,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应运而生。三是工程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人类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且工程内含着某些超出工程发起者事先预料的结果,必须有伦理规范加以规约。工程职业群体的显著特征是职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发布和遵守。工程师作为工程主要从业者,践行伦理规范且承担伦理责任是工程师职业的应然要求。

作为工程职业的一种集体规约和郑重承诺,伦理规范以“一种行为标准”的方式公开侍奉一种道德理想。好的伦理规范应同时兼具忠告(admonition)与规定(requirement)两部分内容。它通过清晰地描述不受欢迎和无法接受的行为,能够增加工程师对职业行为进行思考的可能性,会使发生自欺行为更困难;它对所有从业者都强加某种道德义务,在不容越轨的“红线”下鼓励从业者在实践中尽力遵守;它既能督促从业者自觉选择伦理行为,又能提供给从业者以适宜方式化解伦理冲突的手段和方法。工程专业成员需认识到,其工作对人类的生活品质具有直接且深远冲击。因此,工程师们应当提供诚实、无私、公平、公正的服务,致力于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与福祉。当然,遵守伦理规范并不仅仅意味着简单地遵守规定与避免伤害,而是要求工程师以一种积极的方式来促进人类的福祉,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工程师个体的狭义伦理转向工程整体的广义伦理上来。

工程既能济世、富国、利民,又是一种以“艺术地建造”为核心的独立社会活动,是包含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要素并对其加以“系统管理”和“集成创新”的活动,需要从“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所构成的复杂网络中重新认识工程。正是基于工程活动本身价值复合的本质及工程目标多重考虑的需求,伦理要素应该作为工程活动中的基本要素,伦理内容理当成为工程内涵中的根本内容,伦理标准必须作为工程评价的必备标准。

工程与伦理的融合分析论文

西方有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这其中的寓意已经毋庸置疑。知识的威慑力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它如同一把双刃剑,能够推动社会前进步伐和国民经济发展,同时也能给人类社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毁灭性灾害。社会各个领域对于知识的需求渴望和分配使用口益凸显,与此同时伦理便受到了知识的巨大冲击挑战,如何在伦理道德范围内合理地实施知识管理的战略应用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是一个函待解决的新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各种社会矛盾愈演愈烈,各个领域竞相探讨伦理与知识的课题,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也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虽然研究成果并不显著,但涉及的领域纷繁复杂,如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等等,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脉络疏散不成系统,彼此间交叉联系覆盖甚少。本文通过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厘清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的脉络发展和理论空白缺陷,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伦理框架下的知识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伦理”的起源最早应该追溯到希腊罗马时期,"ethos”这个名同表征“人格、品性和行为”之意,之后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通过同性的变换,将“ethos”的名同形式转换成形容同形式。thikos,将其赋予“伦理和道德”之意。伦理学科是哲学下面的一个分支领域,是审视人类生活中行为规范和善恶准则的道德科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纪念他父亲与儿子的第一部伦理学著作,开创了西方伦理学理论的先河,书中通过理想的伦理学观点表达了对社会发展的美好规划。

伦理学是研究社会发展中人类行为的道德与利益、善恶判断与评价准则的学科,除了将它视为纯学术理论的观点之外,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其研究意义是在社会发展与人类行动选择中建立善恶对错的评价准则,协调主体间的利益以维护正常的生存秩序’z1。本研究依据wehster和watson的方法’31,通过可视化结构化方法厘清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的演进历程。笔者于8月从ebsco,elsevier,jstor,springer,emerald等外文数据库,维普、万方和中国知网等中文数据库,以及gogglescholar网站中进行查询,以“伦理(ethics)”和“知识(knowledge)”作为标题检索同搜索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研究领域的适用范围严格筛选出253篇文献,其中包括国外文献119篇和国内文献134篇,并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

二、研究概况及文献计量。

整体上看,该领域研究时间跨度从-20,已走过的演进历程,且研究成果大部分集中在2007年以后,数量激增达到峰值,年检索文献虽然截止于2013年8月份,但是数目已高达22篇。从研究现状上比较,国外研究起步于1998年,研究数量平缓上升;国内研究起步晚于国外,2007年以前研究数量缓慢上升,年以后研究数量激增。从研究趋势上比较,国内研究趋势曲线的斜率大于国外研究趋势曲线的斜率,说明国内研究成果的增量高于国外研究成果的增量。由此可以看出,理论成果的演进趋势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对伦理与知识的审慎思考与广泛需求,该领域已成为近些年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将检索的253篇文献划分为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5个领域。首先,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成果集中在生物医药和经济贸易领域,由于科学知识体系用在生物医药和经济贸易领域的伦理问题较为突出且备受争议,国外更偏重于生物医药领域,国内更注重经济贸易领域;其次,伦理与知识在生态环境中的研究成果处于中间程度,国外与国内的发展差异不明显,人类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再次,伦理与知识在文化教育和社会体制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稍微薄弱的位置,国内的发展程度略高于国外发展程度,说明国内更重视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并指导实践。

三、各研究领域伦理与创新关系研究。

检索的253篇关于伦理与知识的研究文献,大致涉及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5个领域。通过对每个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探索伦理与知识的内在关联和演进趋势,并提炼伦理框架下对知识发展的准则与约束。

(一)文化教育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学的概念始源于精神文化范畴的命题,对伦理课题的探讨也就自然而然地应用于文化教育领域,在医疗系统、科学技术和学校教师中实行伦理道德教育得到国外和国内学者的一致认同。国外在文化教育领域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直到2007年国内研究的发展势头迅速增长,从数量上超过了国外研究。

郑双双和胡深()调查研究临床实习护士护理伦理学知识的掌握,运用现状和对伦理教学的建议,为医学院伦理知识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医学护理专业的知识体系与伦理规约的契合度有所提升,但依然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安排和评估方法来加强医疗护理人员的伦理学知识教育’4,。王晓芳和韩星基()基于对近几年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认为学术界将研究热点聚焦于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等相关课题,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育社会人才的重大使命,在传授知识与伦理道德方面是相辅相成的”’。brkic:等(2012)调查了青年科学家对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伦理道德现状,研究结果表明抄袭剿窃科学技术知识是科学欺骗最常见的现象,对此现象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进行科学伦理教育,教育科技工作者抄袭剿窃是最严重的反科学伦理道德’引。

综上所述,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文化教育领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国内外学者聚焦于医学院、高校和青年科学家的思想教育工作,现实社会察觉了文化教育领域中伦理与知识的矛盾冲突,学者便深入剖析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类矛盾的对策和建议。

《二)生物医药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果贡献较为突出,因为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生物医药知识的探索已经上升至伦理道德层面,审视伦理学对知识管理的约束准则和指导实践的行为规范。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热点都关注生物医药领域,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2008年以前国外研究成果数量略高于国内,2008年以后国内的研究成果趋势走向与国外相一致,研究成果增长趋势均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但是国外的发展水平依然略高于国内。

追溯至sims将黑奴用于医学试验手术,作为探索知识创新和推动医疗进步的途径,现代社会无穷尽的医疗试验同样备受争议。然而,对医学知识探索的现实需求必然受制于伦理道德的约束,要审视其动机目的、患者意愿、医药安全和治疗效果等因素。即使基于知识创造和科技进步的伦理思考有可能会减缓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但是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健康是完全有必要的’'}otovey(1998)研究了医学伦理与知识发展的内在关联,医学知识的发展受制于伦理道德的规范,医学领域的知识创新应该遵循医德职业操守,在积极维护医疗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践行医学伦理约束下的知识管理和创新’x1。王志杰、薛毅和李丹丹(2,012,)研究指出,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实验中受试者的权益保护,应该注重技术知识、医学实验和职业伦理道德相结合的态度,受试者有知情权、隐私权、经济赔偿权等,同时具有安全保护、医学审查、监督管理和法律诉求这四道防线保护,医疗人员必须严格把控技术操作、知识信息管理和医疗过程等环节监测’91oreach(2006)在研究医学伦理路径分析中,归纳出善行、非恶行、公平和自治四方面的道德准则,阐述了知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必将导致生物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的成效}’。}。

综上所述,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知识创新与伦理道德是相对的矛盾体,知识的发展需要伦理道德的规约,对医药安全、职业操守和权益保护等相关问题的探讨是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学者研究该领域中伦理与知识的辩证统一关系,并提出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中涌现的社会矛盾。

《三)经济贸易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随着德道诚信危机的蔓延,经济贸易领域中关于伦理知识的思考,已成为伦理学界、经济学界和知识管理等各门学科竞相探讨的研究热点与焦点,这一趋势反映了现实社会对经济伦理知识发展的广泛呼声和需求。随着知识经济风暴袭来,伦理学框架下的知识经济形态也必将被重新规范与约束。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相一致,研究成果增长趋势均显示出强劲的势头,但是以后国内的发展水平略高于国外。

fuglsang和mattsson()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创新和知识创造的紧密相关性,并构建公共创新、知识发展和伦理标准的互动模型,深刻剖析了公共部门的创新经济领域在伦理知识框架下的新规约””。popescu(2008)探究了罗马尼亚企业经济增长和技术变革发展历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伦理问题,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性实体组织,即使面对残酷的全球经济竞争外部环境,也必须践行商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这就意味着股东、合作伙伴和管理人员必须是在正确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开发一系列的商业活动,企业伦理是基于管理策略的使用价值观和规范准则与供应链组织成员的上游供应链和下游客户展开平等互动的贸易往来,有效避免由于信息知识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决策”z}olam(研究了基于儒家知识思想视角的商业伦理道德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联系,儒家思想宣扬的“礼”与“仁”是伦理道德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的表达方式,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呼唤商业伦理道德来为其保驾护航,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以知识技术创新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更是把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视为企业生存的命脉,因此商业伦理已经成为知识安全和技术可靠的强劲保障机制”31。黄武双(2009)研究指出,商业机密已经被视为企业最重要的知识财产资源,虽然它不像专利、商标和版权可以通过法律确定权利的边界,但是在商业机密纠纷案件中法官首先会厘清知识机密的权利归属,在判断行为是否正当的法律准则缺失的现状下,那么伦理道德就应当在商业行为中担此重任,这种兼顾利己和利他的道德伦理就成为保护商业知识的理论支持和基本规约”al。颜峰和胡光华()研究表明,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单凭依赖技术革新不能获得持续竞争力和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知识管理便成为企业在商业运作模式创新中的核心战略,同时知识剿窃、信息盗取和产权侵犯等现象也层出不穷,运用法律效力约束商业行为依然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局限性,那么商业伦理道德的规范和约定就随着市场需求应运而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商业道德对企业知识管理和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效应,i51。杜跃平和方雯(2006)研究表明,知识创造是技术创新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具体表现形式,将伦理观点引入组织内治理、组织间整合、伦理化创新和知识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倡导伦理、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理念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

综上所述,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经济贸易领域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国内外学者聚焦于商业诚信、知识保护、信息对称和道德风险等社会问题,深入探索商业知识在伦理框架下的新规约,并提出解决这类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四)生态环境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生态环境领域的理论成果是国家宏观层面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国内和国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知识创新成果应用于科学技术突破,在挖掘享用丰富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地球原始生态环境的肆意掠夺和严重污染,造就了不可逆转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态势。世人清醒地意识到为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基于生态伦理视角下的知识管理研究就成为现实社会在的必然需求。国内外研究都处于平稳上升的势态,2008年以前国外研究水平高于国内,2008年以后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反超国外。

baral(2012探讨了在生态领域内展开对科学知识的伦理反思,重新审视基于伦理学视角的生态科学知识体系,研究成果表明伦理学与生态科学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自然资源的适度挖掘、合理配置和伦理创新将有利于能源循环再生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i。彭福扬和刘红玉(2006)通过界定生态化创新与伦理概念的内涵及外延,揭示了生态化创新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基于伦理学视角生态化创新实施途径就是将知识创造、技术创新与生态伦理的理念相互融合的过程”“,。秦天宝(2012)研究了科技知识背景下的全球气候,阐述扬弃技术理性回归伦理谈判的科学论断,采取共同承担同时又有责任区别的伦理共识为逻辑起点,从造法性条约模式、“自下而上”谈判模式和伦理商谈模式等三个角度开展基于科技知识视角的全球气候的法律谈判”引。

综上所述,生态领域的伦理与知识的矛盾根源于多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过程,基于伦理学知识视角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学术界竞相研究的焦点与热点,国内外学者一致倡导“天人合一”的生态人文理念,避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发展模型的`覆辙。

(五)社会管理范畴的伦理与知识研究。

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在社会管理领域的理论成果是国家宏观层面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国内的研究热点,而国外的研究略微薄弱l乏。知识领域的研究具有社会属性,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直接影响着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步伐,知识必然应该受到社会伦理的约束与规范。在20以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相一致,2009年以后国内研究成果的势头更为突出。

综上所述,知识创新能够安全应用并积极转化为技术革新,同时推动社会安全和谐持续发展,那么这种知识创新符合伦理规约且能经久不衰;如果知识创新给社会带来的是负面效应如阻碍或毁灭人类社会,那么这种知识创新必将灭亡。国内外学者深入剖析伦理与知识的内在关系,而国内的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积极探讨了该问题在社会管理领域的表现形式与解决途径。

四、结语及研究展望。

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尤其近5年该领域相关文献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如今该领域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与焦点。这种强劲的势头表明,现实社会中伦理与知识的问题口益凸显,引起国内外学者竞相理性思考并寻找理论依据来引导实践。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异同点。首先从横面比较相同点,国内外对伦理与知识关系研究大致涉及5个领域分支:文化教育范畴、生物医药范畴、经济贸易范畴、生态环境范畴和社会管理范畴。无论哪个领域,只要知识的发展与伦理道德相违悖,就需要用伦理规范对知识加以制约。其次从纵面比较相异点,国内外研究中关注的领域有所差异,这表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国情下需要解决的现实矛盾也是各不相同的。国外研究注重微观层面的实际操作,而国内研究更侧重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导。国外注重领域发展的细节化探索,而国内研究更侧重领域发展的整体化探索。

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不但丰富了伦理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视野,也为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实践。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成果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为伦理与知识的关系研究指出未来演进趋势:。

第一,从19世纪末至今发展已有十几年时间,但该领域研究成果稍显薄弱l乏,且剖析深度不够深入,未来研究可以从博弈论的视角从发,寻求伦理与知识的和谐发展,例如基于博弈互动的行为选择视角下的伦理与知识的探索至今仍是空白。

第二,研究范围虽然涉及5个领域,但是对每个领域中行为主体的伦理划分尚不明晰,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对象的视角出发,寻求知识与伦理的协调发展,例如探索经济贸易领域中供应商、客户和制造商的知识权力与伦理责任义务界定至今也是空白。

第三,国内外研究成果大多是定性研究,使得研究结论略显空泛,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以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广泛调查研究采用实证的方法探索伦理与知识的内在逻辑路径。

伦理学与知识管理学的关系研究从行为活动开始,具有社会属性且遵循实践原理。伦理与知识的完美融合,不应局限于社会实践的微观操作层面,而是应该深化于人类的思想意识层面。伦理道德对知识经济加以规约,无论从伦理学还是知识管理学的角度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函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最终将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生物医药、经济贸易、生态环境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