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范文(14篇)

时间:2023-11-24 07:52:20 作者:BW笔侠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范文(14篇)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工作重点,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计划能力。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来自于实践经验的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推进绿色增产示范行动,粮食产量稳中有进。全县粮食总产预计120万吨,午季小麦播种153万亩,单产429公斤,总产稳定在65.6吨,与去年持平。秋粮中水稻67.5万亩,预计单产520公斤,总产35.1万吨。玉米50万亩,预计单产342公斤,总产17.1万吨。

二是发展适应性农业,深度开发“三水”。立足实际,变水患为水利,发展适应性农业,重点有八里河等水中名特优水产养殖;王岗、赛涧的水上特色水禽养殖;半岗、刘集、夏桥等水生生态蔬菜。

三是发展高效优质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果蔬种植经验,先后建成三十铺芦笋、建颍巴巴芦笋、江口木子李芦笋种植的瓜果蔬菜综合园区;夏桥食用菌深加工和御莲源莲藕加工的高效农业,已建成绿色食品基地14.3万亩。

四是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已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稻虾、稻鳅、稻鳖)9.6万亩,其中小龙养殖4万亩。

五是做好“两区”划定工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骨干沟河疏浚整治工程。完成骨干沟河治理28条,总长218公里,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治理和节水灌溉工程,全县旱涝保收田已达110万亩。

年农业委员会农业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走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大力发展茶、菜、生态畜牧业、食用菌、精品水果等五大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实现九个全覆盖,即:村级5个全覆盖(农业产业、农业园区、乡村经营平台、农村“三变”、科技人员)、镇级2个全覆盖(龙头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县级2个全覆盖(冷链物流和农产品加工园),构建全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助推产业扶贫。2020年,全州粮食总产稳定在12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达31.5%以上;全州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以上,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农村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二)抓好xx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着力把产业扶贫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集中人力、财力,突出重点、全力推动特色产业“井喷”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工程,助推“一县一业”产业发展。重点抓好茶叶、刺梨、蔬菜、果品、烤烟、中药材、畜牧等特色优势种养产业,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毛尖茶、火龙果、刺梨、绿壳蛋鸡生产基地,建成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州和“珠三角”优质特色农产品保障供给基地。2020年底,茶叶种植面积180万亩,饲养绿壳蛋鸡2000万羽,饲养黑猪30万头,蔬菜种植面积350万亩(次),精品水果种植面积120万亩,刺梨种植面积达75万亩,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以上来自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

(三)继续抓好产业扶贫工作。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我州将继续按照“一长两短”产业发展的目标和“一县一业”的具体要求,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项目。进一步做强配套,抓好精深加工、产销对接、冷链物流建设等工作,力求农业“接二连三”。进一步是拓宽产业扶贫渠道。全州各地充分利用我州良好的区位、交通、土壤及气候等优势和条件,用好用活省州1200亿产业扶贫攻坚子基金,帮助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同时,积极抢抓全省开展产业扶贫招商引资活动的机遇,引进更多优强企业落户我州,大力发展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康体养生、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切实增加贫困群众经营性和务工收入,确保实现稳定脱贫。加强与广州市帮扶工作组沟通合作,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要坚决打赢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脱贫这场硬仗。

(四)加快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转型升级。把农业园区建设成为引领xx州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的龙头。做好“农业园区”向“农业公园”转型升级工作,积极开展“星级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打造10个以上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接二连三”示范区,积极开展1—3个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园区创建工作,2020年每县有一个以上省级农业园区实现转型升级,让xx的“绿色旋风”吹向全国市场。

(五)继续抓好外销窗口建设,助推黔货出山。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在巩固和完善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瞄准广州、深圳、上海等发达城市目标市场,建立“xx绿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实现xx特色农产品走进发达城市社区的目标。积极对接广州对口帮扶,招商引资把广州企业引进落户xx,全州加快建设1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培育1亿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力争在广州市每个区设立农产品展销窗口,推动xx品牌风行天下。

(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大农产品质量监管,实现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全覆盖。完成种植业产地认定面积120万亩,每个努力把xx打造成为泛珠三角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和全国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大州。

(七)继续抓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依托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园区、农耕文化传承、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等资源,多形式多业态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品,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年农业委员会农业工作总结及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文件精神及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的好形势。以“五大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园区建设为主平台,以改革开放为主抓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开创现代山地农业发展新局面,农业经济增长提速,农民增收渠道拓宽。2020年全州农业增加值累计预计完成202亿元,增长6.6%,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45.1%,非粮占比达90.9%,畜牧业占比达2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9746元,同比增10.2%。全州农业增加值、非粮占比、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二)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优质农产品“泉涌”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大力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方式,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生产、加工、物流、营销一体化布局,形成资源有效利用、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竞争力明显增强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在确保粮食产量稳定的基础上,以茶叶、刺梨、绿壳蛋鸡、生态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等作为我州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了以都匀毛尖茶、龙里豌豆尖、罗甸火龙果、长顺绿壳蛋鸡、荔波蜜柚、贵定食用菌、三都水晶葡萄、独山铁皮石斛、惠水金钱橘、福泉金谷福梨、平塘四月桃、瓮安肉兔等地理标志产品为代表的山地特色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全州绿色农产品“泉涌”发展。

1、抓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粮食产量。在推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的同时,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全州粮食种植面积461.96万亩,总产量125.13万吨。

2.生态畜牧业稳步增长。全州推进畜牧养殖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畜牧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在稳定生猪生产基础上,突出发展蛋禽产业,做大做强长顺绿壳蛋鸡品牌,着力推进生态牛羊和特色水产养殖业发展全州出栏生猪430.34万头、牛26.8万头、羊79.46万只、家禽5264.28万羽。分别同比增0.4%、4.83%、12.81%、6.59;绿壳蛋鸡存栏2358.8万羽、禽蛋产量4.3万吨,分别同比增135.8%、8.53%。

3.蔬果产业快速发展。加强城镇保供蔬菜基地建设,提高外销蔬菜比重,发展辣椒(包括加工椒)、番茄、茄子、豌豆尖等,建成全国重要的夏秋蔬菜基地、名特优蔬菜基地,调剂周边地区的冬春喜温蔬菜基地,全州蔬菜种植面积350万亩(次),同比增2.5%;全州共销售蔬菜540万吨,产值125亿元。精品水果重点发展火龙果、百香果、水晶葡萄、高钙苹果等产业,全州果园面积120万亩、挂果面积65万亩、产量60万吨、产值25亿元;全州商品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水果种植面积120万亩;共销售各类水果55万吨,销售收入23.7亿元。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全州完成食用菌种植面积2300亩、产量3800吨、产值3700万元。

4.茶叶产业提质增效。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精品茶园建设、茶叶品质提升和品牌建设,积极推广都匀毛尖本地种源和“鸟王种”等地方优良品种,建设精品茶园。2020年预计完成种植面积180.1万亩,投产面积达81.31万亩,共销售茶叶2.11万吨,销售收入44.65亿元。都匀毛尖以25.6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0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第11名,被授予“最具品牌传播力品牌”。

(三)狠抓春季和秋季攻势,农业产业脱贫初见成效。根据省、州对开展脱贫攻坚春季、秋季行动工作安排和部署,做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实现今年减贫对象增收脱贫,坚决打赢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脱贫这场硬仗。紧紧围绕“春季攻势”、“秋季攻势”重点,结合州情实际,锁定泛珠三角市场,努力推动菜、菌、茶、家禽、中药材、一县一业六大重点扶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按照“龙头企业+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多种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等为依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带动贫困户共同发展、共同致富。2020年一是抓好扶贫专项资金和扶贫子基金申报,全州在农业产业扶贫上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4.44亿元;共申请扶贫项目子基金128亿元,项目102个,已获审批项目23个,涉及资金38亿元,已投放项目17个,总投资15.07亿元。二是扶贫产业明确,每个县市明确2个以上的优势扶贫产业、创办2个农业产业扶贫示范点,实现我州产业扶贫覆盖贫困人口22.5万人,其中种植业(蔬菜、水果、茶叶等)覆盖贫困人口17.6万人;养殖业(牲畜、家禽、渔)覆盖贫困户4.9万人。特色优势主导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比例达100%。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库长制。全县经省政府规划核准的31个库点库长制公示牌全部挂牌,并按库长制管理办法定期开展督查。

二是实行驻库监管制度。驻库监管员每周至少督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

三是开展政策性粮食出库大检查。对13家企业2020年度粮食出库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全部做到账实相符,手续完备。

四是开展消防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6月份,县粮食局联合县公安消防大队,组织开展全县粮食行业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现场演练。

五是对企业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个别外租库点考勤和粮温上传缺报情况进行通报,责令单位负责人和具办工作人员写出深刻检查。对违反安全储粮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分别作出经济处罚和问责处理。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点26个、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30个;扎实推进“两减两利用”,化肥使用量连续多年实现负增长,农药使用量率先在全省实现“零增长”。

二是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做好江店、古城、五十铺秸秆还田示范区建设,秸秆直接粉碎还田达133万亩;秸秆打捆养殖收储,进行过腹还田面积可达15万亩。秸秆收储工作,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到95%以上,位居全市前列。

三是抓好农产品绿色品牌建设。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品牌培育计划,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绿色”农产品品牌。做好“三品一标”农产品认定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认定。建立农业生产信用档案。

四是加大农业执法,严格控制农业生产投入品。利用农委信息网、横幅标语、新型农民培训、印发资料以及文艺演出等方式在全县组织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2次,印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农药使用明白纸”、“禁限用农业目录”等各种宣传材料30000余份。出动执法人员450人次对辖区内30余家农资经营店(种子、化肥、农药)、6个蔬菜基地、100余家合作社及家庭农场进行蔬菜检测2680多个,合格率99.8%。同时我县今年省、市抽检的农产品合格率均达100%。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经过一年的建设,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省、市考评中都取得较好的位次,城镇、乡村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居环境越来越美,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是推进美丽城镇建设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高标准建美丽集镇,全面提升乡镇政府驻地服务功能。14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完成脏乱差的治理,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修建、改造道路26.7千米,建设群众休闲健身广场16个,安装路灯1200盏,新栽绿化树木2600棵,新建改造公厕68座,建设农贸市场15个,房屋外立面改造3万平方米,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努力增强八里河镇等七个颍淮风韵的特色小镇建设,坚持城乡统筹,为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农村“__”,协调推进产业发展、社会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完成省级和县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打造一批类型多样、风貌各异、多姿多彩的美丽乡村。

2020年10个省级中心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已基本完善。垃圾处理实行市场化运作,生活垃圾全部转运到县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结合环境整治集中招标卫生厕所改造;自来水中心村用户全覆盖;进村主干道、村内主干道、次干道、宅间道路全部硬化;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基本建成;2020年20个省级中心村的建设规划设计完成,共清理沟塘、道路两边、村庄周围垃圾11163吨;栽植树木2000余棵,拆除危房360间。完成一体化三格式化粪池安装2200个,完成改厕1000户;同时对村庄进行美化,涂白完成12000多平方米;新修道路4万平方米,建设广场10个。

三是全面启动126个乡村振兴先行村的试点示范工作。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按照省、市、县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2020年《聚焦贫困县退出加快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工作方案》“1+4”(一方案四细则)和《2020年xx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督查调度方案》,有力地推进我县种养业扶贫的开展,目前全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已实施项目104034个,项目覆盖率162%,财政补助资金2.1亿元,占全年计划数1.664亿元的126.2%。其中:一是到户项目:全县申报自种自养到户项目40678户,107531人,发放到户奖补资金8742.48万元。自种自养到户项目及申报资金比年初计划发展到户项目33600户,资金7296.7997万元,超额了21%和19.8%。二是到村项目:特色种养业扶贫村产业发展达标村71个,特色专业村达标45个。去年已认定的71个村的产业发展资金1940万元和剩余的7个村产业前期产业发展引导资金210万元,合计2150万元已拨付到村。78个村发展规划已经完成,基地建设正在进行。全县78个贫困村均实施了产业扶贫项目;三是带动项目:推行“四带”扶贫模式,实行“两入股,一合作”带贫方式。全县323个园区、85家龙头企业、697家合作社、287个家庭农场共累计带动贫困户47165户,113198人,其中2020年财政资金入股6105户,小额信贷资金入股22763户(其中牧原项目10697户),土地入股4893户,入园务工6123户,订单生产7282户。今年新申报15个乡镇154个经营主体带动6105户贫困户,人口13248人,申报奖补资金3052.5万元,已全部拨付,超过年度计划2000万元的152.6%。四是生态林业项目,全县30个乡镇申报12811户37152人,植林面积28907.9亩,已拨付管护工资43361.19万元、生态补偿金1445.39万元。共申报聘任护林员3478名,已拨付工资1252.08万元。

农业委员会年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展智慧农业,融入省市大数据、云计算平台,改进监测统计、分析预警、信息发布等手段,健全农业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

二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农村电商,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成为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在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方面。我们利用得天独厚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突出农旅结合、打造精品、培育品牌,培育环淮颍河、八里河、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颍城四条乡村休闲旅游带,塑造“皖北四季田园风光”旅游特色品牌。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引导本土农产品电商企业做大做强,要依托村陶网、邮乐农品网等电商平台,积极推进益农信息社进村工程,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驻,开展农业企业与电商平台对接工作。

四是积极创建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2020年我县被列为全省第一批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县,为国家级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1.“三品一标”获证产品认证数量13个。截止目前,全市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6个、产品19个,正在等待省厅评审;申报绿色食品产地8个、产品11个,已通过专家评审;获得有机农产品产地2个、产品5个,面积5282.7亩;有机转换产地6个、产品9个,面积7120.95亩,其中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转换产地1个、产品2个,面积5000亩。

2.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幅8%。今年1—11月份,我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5.22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1亿,增幅16.1%;与目标任务相比增幅160%。全年预计销售收入达16.5亿元左右。

3.完成马铃薯夏薯2万亩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年度计划任务。今年,全市铺开了1万亩绿色杂粮、7万亩无公害杂粮、2万亩马铃薯建设任务。实际完成种植绿色杂粮1万亩、无公害杂粮6.17万亩、夏薯1.16万亩。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市农委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要求,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首要任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目标,以“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主攻方向,围绕设施蔬菜、高效养殖、干鲜果、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五大主导产业,突出园区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特色,强化政策、机制、科技和人才支撑,实施“十强百村千户万亩”工程,即做强做大10个农业龙头、建成1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培养1000户科技示范户、建设一批万亩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和有力支撑。

全市小麦播种面积6.5万亩,受春季干旱及四月份低温冻害的影响,预计总产减少近30%。为减少损失,我委正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一喷三防”工作。春播工作面对旱情严重的情况,我们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品种、种植技术的培训,督促农户及时开展田间整地、抢墒下种,今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达23万亩。

今年我市任务为一万亩,按照“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新建”的思路,上半年规划和开工建设凌云现代农业园区、孔家堡农业园区两个千亩园区;张兰孙村五百亩园区;乡、三佳乡等百亩园区。特别是4月26日——28日在我市成功召开了全省设施蔬菜流动现场会,全省各市、县领导近七十多人参观了丰益、兴海、铁巩三个农业园区,我市做了典型经验介绍,极大地推动了全市设施蔬菜的发展。

以来,我市农产品安全工作围绕“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工作目标,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深化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夯实工作基础,提升监管能力。全市54个农资经营主体建立了农资进销台帐,索证索票制度,农资保管和陈列制度、备案制度,高剧毒农药定点经营(2个)和实名购药制度等多项农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检测中心、2个示范园区自建产品检测中心相结合的农产品检验监测体系。特别是结合春播生产,在全市开展了以农资经营门店,农业示范园区,“三品一标”基地等为重点单位,以农药、种子、肥料为重点产品,以六个方面为重点内容(查农资经营单位主体资格;查农资质量和备案情况;查农资经营台帐建立情况;查销售、使用不合格农资和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查假冒伪劣农资产品;查部门检查履职情况)的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共计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80人次,车辆36车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54个,设施蔬菜园区22个。因违反农资经营经营许可规定暂扣农资经营资格证6户。发现违法案件线索7个。

按照全力构建市、乡、村、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体系的任务目标,在去年完成乡镇农技站长的任命、遴选80名技术员、800名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按照体系建设项目的要求,80名技术人员分别赴长治、临汾、山西农大、果树所、省畜牧学校进行了培训,并围绕四大产业开展田间地头的指导服务。建成兴海育苗、忠平核桃加工、上岭后红薯、西狐村小麦、西段屯玉米等五个试验示范基地。目前乡镇农技推广站条件建设项目的仪器设备经全省统一采购于本月底将发到各乡镇农技站,正积极组织乡镇站的改扩建项目的实施。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我委组织已认定的153名新型职业农民开展能力提升培训,通过聘请市委党校领导和高级讲师讲解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聘请吕梁市专家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养殖龙头企业、核桃连片种植基地进行实践学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新型职业农民的从业水平。全市第二批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4名;228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将于12月份展开。

二是开展冬春农民素质大培训。今年,我市379个行政村全部挂牌“乡村农民夜校”,同时组建11个培训分队组织农民开展十九大精神、农村电子商务、农作物种植技术、惠农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截止目前,共培训农民42500人次。

三是持续抓好吕梁山护工培训。今年,我们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参加护工培训,共上报非贫困人口七批共698人,实际培训人数共611人,就业率达80%。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一是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今年,我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农业龙头企业贷款贴息489万元;推荐绿宝晶、铭信、昌圆等11家带动能力强、扶贫成效明显、企业资金困难的企业纳入吕梁市农业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项目库,目前绿宝晶获批贷款1000万,昌圆获批贷款500万,推荐一果享受3000万产业扶贫周转金;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贷款难问题,目前邮储银行和义顺发特种养殖已达成初步贷款意向。同时,坚持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组织全市14家龙头企业95种名优特农产品参加了吕梁市首届名优特功能食品展销会,我市贸易签约1.8796亿元,5个招商引资项目资金26.118亿元;组织铭信、杨氏康健、金疙达等14家企业参加吕梁市第二届名优特功能食品展销会,贸易签约7450万,3个招商引资项目资金5.6亿元;组织一果公司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圪达、杨氏康健、胜溪农夫、杏野陶业4家企业参加第六届山西精品年货节。大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在第19届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奖赛中,我市羊羔酒业的60度商务酒和45度珍藏原浆酒,一举荣获两枚金奖;xx市南曹村九州香豆制品有限公司“九州香及图”被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

二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今年,我们对取得国家级、省级、吕梁市级、xx市级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别给予50万、30万、20万和10万元的奖补,形成了支持和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示范点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水、电、路、通信、环境整治、标识系统等方面问题,提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的接待质量和水平,目前,曹溪河休闲旅游度假区规划正在编制中,宇丰公司正在申报省级精品采摘园。同时,大力开发旅游精品线路,与旅游公司合作,打造九州香豆腐宴、朝阳沟驿站篝火晚会、欢乐城、三皇庙、湿地公园等一条龙精品旅游路线;推动丽锦山庄庙会、金世嘉2020xx乡村旅游节、农场崇相寺开光、芦南甜瓜节、森明农事体验、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我市乡村旅游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三是培育市场化服务组织。我委以兴柱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以73家会员单位为载体,成立xx市首家杂粮协会,鼓励企业在原有300平方米加工厂房的基础上,新建800平方米的大型面粉加工车间,引进面粉加工设备,带动会员单位的小麦、杂粮等农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化,促进我市杂粮产业向精深加工、品牌培育、流通销售融合发展。

年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计划

1.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差,产量、质量、效益仍然不高,土地撂荒、损毁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今年发生冻灾,核桃、水果基本绝产,农林牧产值难完成。

2.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规模小、档次低,未形成产业优势,农业供给侧改革任重道远。

3.农业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产业链条不长、品牌不响、市场竞争力不强,自身生产经营困难问题不少,在帮扶贫困村、带动贫困户方面心有余力不足,效果不明显。

4.乡镇农技站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一套人马,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工资发放均由乡镇管理,部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无法做到专职负责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而一些生产经营企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检测手段、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农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以争创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为目标,重点做好“1236”文章,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抓好园区建设。园区建设是我县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按张书记指示精神,要把航天科技农业产业园建设成我县产业扶贫、精准扶贫的样板和典型,建设成我县加快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成我县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机制创新和探索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建设成我县“三生三园”的重要园区。园区立足于农业招商招大商,共引进经营主体6家,目前重点引进是青岛昌盛日电光伏农业公司,该公司与6月15日与我县签订合作协议,流转土地4000亩建设光伏大棚,农委将积极做好该项目落地的各项服务工作。安农大皖北综合实验站、隆平高科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中国科技大学苏州功能农业研究院硒谷公司院士工作分站即将在园区开工建设,目前已启动拆迁工作。该园区带动贫困户120户,主要是通过务工带动贫困人口320人。

二是抓好“两带建设”各个项目对接、服务和指导。重点抓好屏山现代农业产业园、长沟徽商光合庄园、墩集草莓示范园、泗城现代农业博览园以及瓦坊张楼、山头惠庙、刘圩张谷等园区建设,设施大棚蔬菜由20xx年初的1.2万亩发展到近3万亩,增长60%,带动园区务工3000多人。同时做好山头、大庄、草庙、泗城、大杨设施农业园区帮扶、指导、规划等前期工作,利用省专项扶贫资金500万元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目前5个乡镇全部完成选址规划,大庄镇、山头镇已进入招标程序。

三是支持和服务好经营主体。今年上半年,为22家经营主体进行了设施农业登记颁证,办理抵押贷款1200多万元。由农委牵头开展了“劝耕贷”试点,目前向阳牧业、新联禽业等已通过“劝耕贷”办理贷款1000多万元。经营主体获得融资后通过在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吸纳贫困户入社、流转土地和务工就业,带动脱贫解困。

四是抓好“双包”工作。上半年共争取各类资金500多万投向结对帮扶村。在黄圩镇东北村、曹场村、王宅村、大路口皇姑村建设玉米、大豆和花生高产创建片,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方施肥、秸秆综合利用等技术,近期拟安排为每个贫困户送2—3袋复合肥,约520户,帮扶复合肥50吨。争取市农委项目资金120万元,在大路口网周村、屏山镇彭鲍村、长沟镇汴河村和邵庄村建设设施蔬菜大棚等。

(2)、园区缺乏整体规划,标准偏低;。

(3)、我们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20xx年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xx年增长10.2%,低于全市10.5%的水平。

今年时间过半,产业扶贫工作距县委、县政府目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倍感压力,下半年农委将切实履行部门职责,和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扶贫攻坚工程的时间节点,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全力以赴投入20xx扶贫攻坚加速年建设中。

1、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积极推动经营主体开展土地托管和订单农业。如安徽金色家园农业社会化服务有限公司,已托管3000亩;龙宇农业联合社,已托管700亩。我们将对土地托管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实现经营主体和被托管土地的农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2、瞄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这块短板,积极组织我们130多名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种田,降低播量精准施肥,降低成本,适时防治病虫害,增加单位面积效益。积极引导农民有目标外出务工和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加强与农调队及各乡镇协调联动,力争20xx年改变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落后的局面。

3、积极推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但不是农业强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关键是起到引领作用的农业园区少,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效益偏低。针对这一情况,一是我们和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将已规划的园区做大做强;二是充分利用省委主要领导牵头包扶我县契机,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帮助泗城镇、航天科技园、屏山产业园等园区发展壮大;三是协调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把航天育种基地打造成集物联网、精准农业、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全市一流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起到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县20xx年产业脱贫奠定一个坚实基础。

4、稳定粮食生产。20xx年我们将以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为抓手,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创新农技推广方式,着力打造“一牌”、“三平台”。我们130名农技人员每人包一个村、培育10个科技示范户,建一块示范田,竖示范牌。通过农业技术推广网、短信服务平台和测土配方施肥信息平台,向广大农民、镇村干部适时发布优良品种、病虫草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自然灾害应对措施等,让农民通过手机适时获得最新农业信息,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