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最新经典散文随笔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精选13篇)

时间:2023-10-14 08:08:04 作者:琴心月 最新经典散文随笔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精选13篇)

没有奋斗,就没有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未来。奋斗需要有详细的计划和具体的行动步骤,只有确定了行动方向才能更好地实现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奋斗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

我出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年,中华大地开始复苏,全国到处欣欣向荣。我的家乡是北方的一个小村庄,四周都是田野,南边有一条小河。这就是我童年的乐园。

记得小时候村旁杨树比较多,麦收季节刚过,太阳还剩一杆高,我们便唱着儿歌:打完场,合完垛,爬蚱出来头一个。然后拿个小铲子一起去捉爬蚱。天色渐晚,雨后杨树下松软潮湿的地面上,便多出了许多“小眼”,先是蚂蚁洞一般大小,然后渐渐变大,这多半就是爬蚱洞了。我们便迫不及待伸出小手捅破小洞,触到一个软软的东西,赶忙用铲子挖开,笨笨的爬蚱就这样被我们捉到了。后来我在饭店里吃过一道名菜,叫“焙金蝉”,价格不菲。仔细一看,不就是儿时的爬蚱么!

天热的时候,下河玩水是常有的事。那时候河水很清澈,我和小伙伴们常常一泡就好几个小时。比赛看谁“狗刨”游得最快,看谁“扎猛子”扎得最远,看谁憋气憋得时间最长。后来和同事游泳,他们惊讶于我那么不标准的姿势却游得轻松自如。我说小时候没人教,在河里无师自通,练的都是实用的招数。

我们捉鱼的方法也很别致:用绳子拴住一个罐头瓶,里面洒些馍花,慢慢沉到水里。不一会儿,小鱼们闻着香味便聚集在瓶子周围,时间一长,有小鱼自然就不知不觉钻了进来,这时候绳子一拉,里面的小鱼慌乱之中多半寻不着出口,便被捉住了。

捉住的小鱼,有时仍在罐头瓶里养着,仍然喂它馍花。让我很长时间都想不明白的是,没过几天小鱼便一条一条的死去了。

小时候田地里还有很多藤条丛。这里往往是“蝈蝈”的天堂。夏日正午的时候,“蝈蝈”叫得最欢畅。寻着优美的声音,悄悄的走近它,小手一捂,运气好的话,就能捉到了。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秫莛子(高粱穗子下面一段细而长的秸秆)扣制的精美笼子里,挂在院子里乘凉的大树下,时常塞些豆叶等作为食物。有时正午,有时傍晚,它们就会“吱吱吱”的唱起歌来,声音好听极了。有的小伙伴更酷,把蝈蝈装在用秫秸皮编成的椭圆笼子里,用绳子系在腰间,蝈蝈一叫,那小伙伴便得意洋洋,神气十足。

秋日里,庄稼成熟,瓜果飘香。我和小伙伴们常常去田地里“野炊”。在地头挖一个上窄下宽的地窑,把嫩玉米或红薯搭在上面,然后在窑里点燃枯枝,不一会儿就香味四溢,我们便可美美的饱餐一顿。还可以在火刚灭的时候,往火堆里撒些花生,然后迅速把窑埋起来,这种方式焖出来的花生口感鲜美,味道独特。后来我吃过很多地方的小吃,也去过一些所谓的农家餐馆,却再也寻不到那样的味道了。

有时候我们还会到田地里刨鼠洞。刚收完花生的庄稼地里,如果有新鲜的小土堆,这多半下面就是田鼠洞了。用铁锹小心的把土堆刨开,向图层松软的地方挖去,找到洞口后,继续往下挖,这时候一般会分成好几个洞口。然后分别挖去,有的通向“粮仓”,满满的洞口塞满了新鲜的花生,最多一个鼠洞能刨出半麻袋花生呢!有的是掩人耳目的假洞,刨着刨着就不见了。剩下一个洞往往比较深,挖了好久也不见底,这多半就是田鼠最终的巢穴了。记得我们挖鼠洞的战果,经常得到大人的夸奖呢。

家乡的'冬天也别有一番味道,尤其下雪的季节。我和小伙伴们穿着厚厚的棉衣,一起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在雪人肚子里冻红薯;用纸把雪包起来,压成“雪饼”吃。如果雪够深的话,还可以到田野捉兔子。寻着兔子觅食的脚印,看到兔子撒腿追就是了,雪地里兔子是跑不快的。

冬日里,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玩“撒碟溜”游戏。一个刨得光滑的椭圆木头上契入一根细长的锥子钉,下头磨尖,然后用棉绳一圈圈缠起来,最后握紧绳子的一头,用力甩出去,“碟溜”一般会飞出好远,落地后旋转的速度和力度都十分强劲。然后以“碟溜”停止旋转为限,用绳子巧妙的将“碟溜”再挑出一段段距离,谁的最远就获胜。

童年的趣事还有很多,只是在时光的消磨中,很多记忆渐渐模糊,只剩下一些琐碎的片段,却怎么也拼不完整。

如果人生是一部书,童年就是序言。那么我的序言无疑是快乐和美好的基调,至于后来书中内容无论怎样曲折离奇,情节无论怎样跌宕起伏,那都是暂时的。我想,书的结局终归也必定会走向美好。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

在亦舒的小说《朝花夕拾》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生活在2035年的女主人公生活乏善可陈,和母亲关系尤其不佳,她总是嫌母亲太过守旧啰嗦。偶然的一次车祸让她穿越到多年以前,那时母亲尚是一个不足5岁的幼儿。真奇怪,她嫌弃自己年老的母亲,对于幼年的母亲却无比体贴。

这是我读过的最动人的亦舒小说。很多人都像小说中的女主角一样,觉得父母面目可憎言语无味,我们忘记了,即使是现在垂垂老矣的人,也有过童年啊,他们也曾被父母捧在掌心,他们也曾有过胖嘟嘟的脸蛋和小手。所以,当你厌倦他们的时候,想想他们小时候吧,也许你会对他们多一份谅解和温柔。

现实不是科幻小说。人们不可能像《朝花夕拾》中的女主那样穿越时空去爱护幼小的母亲,只是有时想想,我们若能拿出待孩子一半的温柔来回报父母,那么他们必定会快乐不少吧,哪怕只是偶尔。

死亡的经典散文随笔

生命是一个奇特而又必须经历死亡的一个过程,

活着是生命的延续,死亡使运动的终结。

培根说:“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惧怕黑暗。”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心理的平衡,只有这样灵魂才得以籍慰。既然死是早已注定的,人人都会故去,那么每个人才会心安理得的面对死亡。

这个世界只要有一个人永生,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乱。

既然死是必须的事情,那么我们怎样选择活。

活着是一个过程,死亡才是永久的开始。

选择如何生才是至关重要的。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要好好活。

做有意义之事是我们在经历死亡之前的最佳选择。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

可惜啊!成功之人总是那么少。

不是成功者的名额有限,而是你放弃了你最初的目标,在挫折和怕吃苦之间你选择了后者。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绝望的心理。

一块平凡不过的石头,到了罗丹手中便有了一幅举世瞩目的名雕。身处宫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唐玄奘最终取得了真经。

苦难,挫折不是要得到别人的同情,而是逼着我们向前走。

人的一生不是坦然的面对一切平坦,生活中有困难挫折,人生才丰满。

生活在激情中,你的人生是火热的。

不要对生活产生绝望,绝望无疑于等死。

死是痛苦的,但有比死更痛苦的事,那便是等死。

死是快乐与痛苦的终结,不要过份担忧怎样死,应坦然的面对死亡。

这样,生命会有声的来,无声的去。

我想当生命接近尾声的时候,人应该不惧怕死亡了吧!人临死的那段时间里,生命以及周围的一切,应该都是静止不动的,万物都在等待死亡的真正到来。

岁月匆匆地从身边滑过,我忍不住抓住一些时光,留在记忆中。古老的岁月在姥姥的脸上深深浅浅地刻下无数的沟痕,她干枯的手上沾满了时光的灰尘,我用清水为她洗了几遍,也未能洗去累积的厚土。

整日忙碌的生活和学习,我已有两三个星期没去看望姥姥了。近日,我趁星期天去看了她,苍老的她,一看见我,便笑的合不拢嘴。此刻,我却没有得到丝毫的安慰,反而更加自责、内疚了。自从姥爷去世,姥姥已经独自生活了许多年,如今,年过八旬的她,生活上勉强可以自理,不缺吃,不缺穿,但她缺的就是生活的滋味。因为她一个人空虚寂寞了很多年,整天只盼着有人来和她说说话,聊聊天。姥姥经常和我说,她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却很幸福,现在衣食无忧了,却没有一点幸福感。是啊,我常想,姥姥苦了一辈子,晚年却一个人生活,她现在唯一能干的事应该就是等待死亡的降临吧!

每当天黑,姥姥起身关门的时候,她都会说一句:“我数着日子又过了一天。”我不知道她是畏惧死亡,庆幸自己又度过了一天,还是在等待死亡,高兴自己可以少活一天。近段时间,姥姥身体比以前虚弱了许多,走起路来,再也没有以前那样轻便了。看着她模糊的目光,我知道死亡正在向姥姥一点点地迫近,她的生命也即将走向尾声。从她模糊的目光中,我读不出她是否惧怕死亡,只是我的内心有一丝隐隐的痛。

我害怕姥姥突然离我而去,虽然我明白姥姥的生命将剩下三年或五年的时间,她就会永辞于世,但我仍然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因为一辈子坚强的她竟也将走上这条死亡之路。我自己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听不到周围的任何声音,眼前总是浮现来姥姥的笑脸。我不愿想象三年或五年后,我和姥姥的永别。不知到那时,她是否仍会笑着离开我。而现在,我只祝愿姥姥能永远健康。

或许,当死亡真正降临的时候,人们会带着一份留恋,欣慰地飞向另一个世界,却没有丝毫的'恐惧。因为该到一个生命完结的时候了,面对着那些躺在病榻上,生命即将完结的人们,脸上都有一份淡然和从容,因为他们无能为力了。

一个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多么短暂的瞬间啊!在有限的生命中,只愿我能珍惜生命,热生命,让自己的生命也能在历史的洪流中留下或深或浅、或浓或淡的一笔,等到生命的死神到来的时候,我能更加淡定。

“如果你想活着,准备去死”——弗洛伊德

奶奶是在爷爷走后十三年以后离去的。爷爷的面容在我的脑海里已有些模糊,但是,爷爷的葬礼我却怎么也忘不了。这实在是残酷!这毕竟是我人生中经历的第一次亲人的死亡。十三年前的那个秋天,当姑夫到学校告诉我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反映就是呆呆的站了半天,然后泪流满面。我现在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让我如此悲痛,因为我其实和爷爷接触的机会很少,并没有很深厚的感情。也许只是人的本能,面对死亡的本能。

按乡亲们的说法,爷爷是“喜丧”,因为爷爷活了九十三岁,是村里最为高寿的。爷爷的葬礼是在中进行的,而且按照乡亲们的说法,下雨也是个好兆头。爷爷的葬礼进行了七天,雨水也不间断的下了七天。我和父母,还有其他的亲人一起,跪在爷爷灵前哭泣,我哭得很痛,以致最后嗓子说不出来话来。我很清楚自己其实不全是因为悲痛,更多的是恐惧,一种无所适从的恐惧。我在爷爷灵前哭泣的时候,才真正明白了每个活着的人最终都是要死去的,就像爷爷那样。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搞清楚,那就是爷爷是不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依旧活着。

奶奶终于也走了,我不知道在她生前所憧憬的那个世界是否真的存在,她和爷爷是不是生活得幸福……尽管在形式上他们是在一起了——合葬在同一座坟茔里。

在面对奶奶的死亡时,我已经可以相对的从容一些了,我真正的痛哭是在奶奶被送进火葬场的那一刻。死亡残酷地带走了奶奶的一切,残酷到不留下任何痕迹。在奶奶的葬礼上,理性的悲痛战胜了懵懂的恐惧,我默默地在心里为她祈祷,祈祷她在另一个世界的幸福生活。

除夕的傍晚,我和爸爸、哥哥一起回老家,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大雪中的田野很美,美得凄凉,美得让人心碎。暮色沉沉中,我点燃香火,摆上供品,低低地念叨着:“爷爷,奶奶,回家过年吧……”然后哽咽,和黄昏一起陷入无边的沉默。

死亡是可怕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后的状态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关于死亡的经验,毕竟你我都只有一次生命。然而在潜意识里,每个人都希望尽可能地远离死亡,都期待有一个来世,聊以慰籍。这种对死亡的讳莫如深的态度,可以从我们对待死者的态度中可以看出端倪。生者对死者的评价,大凡都是扬长避短,隐恶扬善。其实死者已长逝,夫复何求?而且这种加诸死者之上的赞誉往往是超出了对真理的崇敬,其实此种情况便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的相当隐晦的表达。

不妨换一下思维方式,卓别林的一部电影(很遗憾,记不得名字了)中有这样一短对白:一个女人要自杀,卓别林制止了她,女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让我死?为什么不让我死?”卓别林慢悠悠地说,“着什么急?早晚会死的。”与其说这是流浪汉的消极调侃,不如说是相当幽默从容的自我安慰。

既然活着,就应该要求自己活着的意义,要求存在的价值,这才是对死亡的真正意义上的抗争。既然死亡不能避免,就应该好好活着,放手作自己的事情吧,想得太多,说得太多,于事无补。

异乡人经典散文随笔

我老家是江西省鄱阳县,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有诗曾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说的就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自从高中毕业后,在外漂泊了好几年,这几年回家的时间用手指都数的出来,也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回去呆上几天。过年后,又匆匆踏上北去的列车。现在对于我而言,故乡大概是非常遥远的一个地方吧!就像他们说的“从踏上列车的那一刻,故乡从此只有冬,再无春夏秋”,这大概是离家在外的游子的真实写照。很喜欢歌手许巍的一首《故乡》 ,它描写的意境与我现在的心情无异。

2015年的春节与往常一样,从徐州出发,在绿皮车里呆上一夜,第二日才到达九江。然后坐上九江到鄱阳的汽车,一路向南,横跨长江大桥,经过160公里的路程,这才到了我的故乡。还没到车站的时候,父亲打来电话,说来车站接我,我说好,还没等我挂断电话,父亲就急匆匆的赶去车站了。下车的时候,我看见父亲站在车站的台阶上,沧桑的脸不知何时又多了几条皱纹,他看见了我,便高兴的过来帮我提行李。这一幕,我竟无法言语。

我老家在农村,村里人口不多,大多都在外打工,大多数人春节才会回来一趟。在外面的日子,人与人之间彼此是冷漠的,所以刚到家的.时候,有点不适应,因为邻里之间亲切的打招呼,我反而有点不知所措了。村里这几年新建了十几栋大楼房,把村门口的农田填了,变作了密不透风的水泥森林。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但我感觉空气质量是远不及以前了。到家后的几天我一直在亲戚家做客,或者在去亲戚家的路上。每年的春节,村里的喜酒都从腊月十几一直摆到年三十。没摆完酒的,年后接着摆酒。这让我很不适应,我一直是个沉默的人,每天都宅在家里,我也从不主动邀朋友玩,如果让我整天呆在别人家,估计我会疯掉吧。最近几年兴起的广场舞、腰鼓队,全国人民都在乐此不疲,所以母亲过年期间的活动倒是挺忙的,无论哪家办喜酒,她们一帮人都得去跳上一段。也亏得这些活动,使母亲的性格开朗了许多,以前我母亲也不太爱说话,但这几年,她变得开朗多了,人也精神了。

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全家人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这顿饭,也是我一年中吃过的最难忘的一顿饭。我们那儿的习俗是年三十早上过小年,晚上十二点过后过大年。至于为什么是早上过年,这里面还有个故事:“话说几十年前,我们村里和其他地方一样,也是二十九全村人在一起过小年,但却因为一个人改变了。我们村里的一个老人,人称“喜伯伯”,有一年,他在二十九日去另一个村接几个人回来过年,这几个人原来也是我们村的,因为一些事搬走了。那时候没有灯,没有车,也没有电话,喜伯伯就走着去。那时候的路,也不好走,只能走山路,而那时候的山,都是参天大树,不像现在,光秃秃的像个和尚的脑袋。他一天一夜都没回来,他迷路了。而村里有个习俗,人没到齐,不能开饭,所以就这样一直等他。而他,第二天早上才回来。全村人这才上席,开始过年”。这个故事我是听村里老人讲的,我发现今天的习俗与过去真是相去甚远了。改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以前的人太善良。

当我呼吸着充满烟雾的空气时,烟花爆竹也终于燃放完了。而我,也将离开故乡,独自去远方流浪。其实故乡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离开它,你总是会想起它,这个地方不一定好,却是你梦想的避风港。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

童年是一首忧郁的诗,赤诚却不明媚,美丽而不美好,有时甚至是羞于见人的,却让每个人流连忘返。

致童年

黑色星期天不知不觉中,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已经结束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寒假了。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假日,多少会给人带来些不同的感受。

寒假中,最好玩儿的,那当然要数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了!可是今年的春节,我却发现,时间的匆匆,事情发展的脚步,早已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而我这次的新年,却是在回忆和感叹中度过的,回忆往事,感叹时间,致我们已然逝去的童年。

这次的新年,像往常一样都是在奶奶家度过的。上午十点了,我和爸爸妈妈还在床上做着我们的春秋大梦,最后被懒虫附身的我们,终于在老妈设置的手机闹钟第n次的“敲锣打鼓”后,才终于慢慢悠悠的起了床。洗脸刷牙,翻箱倒柜,该干的不该干的,该拿的不该拿的,咣当咣当的忙活了半个小时后,我们终于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将军”一声令下,我们就开始策马奔腾了。

推开了许久不曾触摸的铁门,屋内和屋外似乎是两个世界,一个温暖如春,一个寒风刺骨。今年的冬天似乎来得太匆忙,以至于许久都不曾下过一场雪,人来人往的马路上,显得有些奇怪和干燥,印象中雪精灵世界的.纯白色,却是没有一丝踪迹。等待着从停车场把车开出来的老爸,站在马路边上的我不禁开始思考,这的第一场雪,可真像刀郎的那首“的第一场雪”中的歌词,“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

像往常一样,坐在老爸那辆让我想“吐”的教练车上,听着那些早已“过期”的谁谁谁的歌。窗外北风呼呼的吹着,不知道是它自己刮起来的,还是开车的速度让它出来的。

发呆了将近15分钟左右,我们最终的目的地慢慢浮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踏进了已经生锈的铁门,一股暖意袭上身来,对着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我那人已到中年的二叔道了新年好后,我几乎是脱口而出的问了一句“姐姐来了吗?”爷爷打了一个电话后,告诉我,姐姐一会就来,现在在路上了。“咚咚咚”过了5分钟后,敲门声如期而至,我不禁对着进门的姐姐抱怨道:“姐姐,我发现每次我都来的比你早哎!要不下次我下午三点半来,看看你是不是就比我早了。”我和姐姐都笑了。

吃过午饭后,我和姐姐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象,想起以前过年的时候,外面总是一片白茫茫,我总是拖着姐姐让她带我出去玩,我们在外面放鞭炮,做着往年每次都做的传统,搭一个火炉,而我这个捣蛋鬼,也总会在火烧得正旺的时候,往里面随手扔一把雪。不过这次的新年,我却只能在回忆中寻找以前那熟悉的快乐,似乎从哥哥移民出国后,这种熟悉的感觉,渐渐就淡了,我和哥哥差了7岁,而姐姐却还比哥哥大上1岁,这让我更有种无聊感。看着姐姐,已经21的她脸上有着浓艳的化妆品,和我站在一起有着无法言喻的差距。

盯着姐姐看了一会后,我实在是闷死了,借着出去透透气为由,又拉着姐姐“逃”出了那座充满我的回忆的“紫禁城”。到了大街上,已经稀稀沥沥的下起了毛毛雨,绕着奶奶家转了一圈后,就又返回了大本营,唯一跟出门前不同的,就是手里多了几瓶咖啡。

过了一段时间,姐姐提前走了,诺大的卧室里就剩了我一个人盯着天花板发呆,客厅里大人们的说话声被门挡着几乎听不见,脑海里想着以前的新年,我又趴在了窗台上,突然我出现了幻觉,窗外面涂满了“奶油”,缩小版的我和同样缩小版的哥哥姐姐打着雪仗,我们搭的火炉里不停的传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我和哥哥姐姐笑着,一直笑着,突然,一个声音闯进了我的回忆世界,所有的景象都慢慢的模糊着,一刹那,所有的东西,所有的景象,所有的人,都慢慢的消失了,我转过头,原来是爸爸,爸爸说我们该走了,妈妈因为一些原因已经提前回家了。我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刚才都是幻想啊!

跟爷爷奶奶道别后,我又坐上了那辆黄色的不知道品牌的教练车,看着熟悉的房子慢慢变小,眼前又慢慢浮现出了童年的回忆,欢乐渐渐远去,天真无邪的年代渐渐消失,苍白无力的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时光匆匆。

雨稀稀沥沥的下着,回忆的窗户渐渐关上,童年消逝,欢乐离去,对这世界道一句:我们已然逝去的童年。

美好的童年

文集回忆十几年前,那时候,从我家到学校只有一公里的路程。每天,我都是步行去学校的。一年四季里,我经过了多少风吹、雨打、雷响、电闪、霜落、雪飘。比如,在雨天,在雾天,在雪天的时候,我有了许多的乐趣和回忆。在雨天里,我穿着雨鞋在低处水塘里踩水,叠纸船,在深水渠里放纸船,一到下雨天的时候,我不是把身上衣服弄脏了,就是把身上衣服弄湿了。在雾天的时候,我一个人走在了那孤僻的小路上,觉得多么孤单,没有人陪伴,路上除了一趟一趟的学生,但是行人很少有行人,几乎没有人走路。走了很远的一段路程才出现二三家人家。在雪天里,我和村庄里的一群年龄差不多大的孩子在一起玩,我们一起堆雪人,打雪杖,滑雪。当雪化了水,积成冰。我们一起溜冰、、、、我总是觉得童年时是多么的乐趣,童年时是最美好的时光,那是一段令人回忆无穷的日子。

渐渐地我长大了,这时我已经上初中了。我家离学校远,上学不方便,所以我住宿了,一年都在学校里。我像一只关在鸟笼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在学校里,没有经过风的感觉,雨;雾;雪的味道了。每当刮风、下雨、下雪的时候,我就站在学校楼的走廊里。向四处的远处望了望,低头了头,说:“风又刮了,冷呀!雨又下了,怎么去食堂,怎么去宿舍呢!雾天了,我在也不觉得孤独了,长大了给童年时的时光给抹去了。可是,现在又找到了童年时的乐趣,童年时的时光。更加值得回忆了,留念了。

在,暑假外面下着大雨,三岁的小侄儿站在低处水塘里踩水。不要回屋,这时,我也跟着小侄儿站在了水塘里,给小侄儿挡雨伞。我一个手拿雨伞,一个手握着等雨水。那雨水是温暖的,雨水落在了我的手上,暖暖的,而不是清凉的。让我想起了,童年时的快乐,童年时的美好的时光让我永远记得,回忆啊!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

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的我出奇地怀念自己小时候的点点滴滴。童年的我什么也不去想,每天生活在家人的疼爱下,老师的关怀里,还有着一群可以无话不谈的铁哥们儿,每天和他们上学,放学……天天都特别地充实,特别地快乐,那时每天的生活都是丰富的。

说起童年,家人无疑是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的.,最留恋的是和哥哥在一起的日子。那时姑姑和姑父已经回上海了,哥哥因为一些原因留了下来,跟着爸爸、妈妈还有我生活在新疆。那时爸妈都在工厂上班,周六没有假日,就让还在上学的哥哥照顾我这个残疾妹妹。记得有一次哥哥带着我去逛团部,那时哥哥也瘦瘦小小的,我不会走路,走一步需要人抱、背着,哥哥就背几步抱几步,折腾了好久我俩才走到团部。哥哥给我买一根棒棒糖,一瓶娃哈哈,自己买了四支钢笔,买东西的钱还是从爸妈那儿偷偷拿的,买的东西也很少,但却很幸福,因为不管怎样,个个都惦记着我这个妹妹。

现在我们都长大成人了,都要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去奋斗,去打拼,渐渐的我们聚在一起的日子越来越少了,每次哥哥回来的时间都特别特别的短,总是觉得还没和他腻乎够呢他就又要走了。虽然哥哥每次回来总会给我带这样和那样的礼物,可我觉得再也找不回以前的那种感觉了,总觉得长大了却疏远了!

也许这就是人生,你不断地加快自己前进的脚步,想要看看在儿时不远的前方是什么事儿、什么人在那儿等候着你,可是一旦当你看过后,你就发现这时的你错过了很多很多精彩的部分,而当你再想回过头去找寻那些错过的东西时,你会发现脚下是一条单行道,你再怎么努力都回不去了,而在你的身后留下的只有家人,朋友的鼓励和期待的眼神,也正是这些眼神才让你觉得还有继续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有时当我回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那些路时,我看到的只有家人和老师站在那儿给我前进的勇气,却怎么也找不到朋友的影子。每到这时我会被惊出一身冷汗,我觉得自己是那样失败,一路走来竟然空落落的,那些曾经的朋友你们都去哪儿了?我想你们,我想咱们在一起的每一个瞬间,哪怕是争吵对于我来说都是幸福!唉,但不管怎样,你们每一个人都幸福了,也就是我最大的幸!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

年逾古稀,童心未泯。童年趣事常常映射在脑际,令我无法忘怀。

我的童年是在北方一个偏远农村度过的。传说清朝年间,关内荒旱,沈、吕、王三家逃荒在此。搭窝棚、垦荒、建屯,到后来连佃户算起,有三十多户人家。

童年时,我们家就住在沈姓院落里。这个院落是城堡式建筑,四周有围墙、炮台,正中朝南有大门楼。打记事时起,炮台已倒塌,围墙也残破不堪。倒是门楼、马道还在,马道是靠着围墙用土坯垒成的台阶,直通门楼房盖。那时,孩子们没有什么玩具,这马道倒成了孩子嘻戏的场所。十来个孩子叫喊着跑上去,站齐了,再喊一、二往下跳。记得那时我五、六岁光景,跑到上面往下看,呀!这么高【约两米】怎么也不敢跳。伙伴们喊着,跳啊,跳一回就不怕了;我正犹豫不决,大姐也喊着,山,没事,大姐都跳了。我顿时来了勇气,只听咕咚,妈呀一声惨叫,一只脚崴个正着,立刻肿起来。为这事,大姐还着实挨了母亲一顿胖揍。现在每每提起,大姐仍怨声载道。

春天到了,中午,太阳暖暖地晒在脸上,小伙伴们会一字排开,趴在青草地上,薅那刚刚冒出青草的嫩芽,。嘴里还不停的哼着;小草小草快发芽,老牛喝你茬。常因薅出一个长草芽而庆幸,也常因薅断草芽而懊悔。忙里偷闲,我也时常平躺在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梦想若有一对翅膀该多好,那样,就可以同仙翁结伴而行了。

端午节踏青本是大人的专利。可我们也学大人的样子,去踏青。我们一行十来个孩子在国有带领下,吃完早饭就出发了。北方五月,已是炎炎的盛夏。此刻草原,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金黄的小米花、紫色的和尚头、白色的棉花花,红色的百合,一片片,一簇簇,姹紫嫣红,宛如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在蓝天、白云下面,铺展一望无际花的草原上,奔来了一大群洁白如絮的绵羊,牧羊人鞭响以及牧羊犬的叫声真叫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没有更多时间欣赏草原上的美景,按计划我们去找山鸟蛋。国有比我们大两岁,自然知道的比我们多,他说今年雨水多,山雀窝应在高坡地。我们找到一块高坡地,这里的草不足半尺高,绿绒绒的,踩上去软软的.。这时,几十只山雀在我们的头上盘旋,凄厉的鸣叫。大概是因为我们侵犯了它们的领地了吧。山雀是个鬼机灵,它们的窝搭建得十分诡秘。要找到它,是很难的,我们用了大半天时间,找遍几乎所有高坡草地,才找到五、六窝。山雀的窝四面都有高草苫着,若不细看,即使从它窝边走过几趟也找不到。山雀窝是用黄草编织的,软软的、圆圆的。三、四个深灰色的山雀蛋,均匀的摆放在里面,真个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国有说这个月份山雀蛋已经有崽了,再过一个月来,每个人可以拿回一个幼崽在家里养着。可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光顾。现在想起来,那些蹦出来幼崽的后代早已成群了吧。

偏远的农村,诚然没有上海十里洋行的繁华,没有北京天桥杂耍那么热闹,没有西湖山光水色,没有泰山的巍峨。但是,童年村庄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童年的往事,一桩桩、一件件,都深深的刻在我的记忆里,现在翻出来,仍如数家珍,记忆尤新。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

一些影像,似远还近,点点染染。重绘起的童年已是梦境一般遥远。我们曾拥有过童年的曼妙清澈,又从童年往现在、往未来彳亍前行。泥巴落地的爆破声、踩过田野昂扬的小小男子汉,夕阳中牵手的归影,一如自然遗落在天际的烟霞,织就一朵朵玫瑰的淡雅,一丛丛紫色映山红的素颜,让人采摘不着,又愿永恒纪念。描摹一些过往,缅怀拥有过的情节,携一块儿时的小石子,融入山的深沉,印在胸前。简单的,平淡的,直至岁月泛出金光,我们仍握住过往。

爱童年,抑或是爱上童年本身,如此不愿舍,如此不能舍。不能重拾童年的我们,在寂静的夜里。忧伤的无以言说,寂寞的如天边的狼牙月。小小的童年睡在雨声里,细数萤火虫飞过的绿的流星,抓一把愿望,抛向无边的落幕,网住梦的香甜。小小的童年,鼾声绵绵,清晰似可闻,萦声耳旁,挥之不去。似水年华,在岁月的吹吹打打中,一去不回头了。尘封的记忆,回首的美丽,在永不回流的岁月长河中,取一瓢曾经,牵起童年的手,继续前行。

等到寂寞时坐在泛黄的灯下,我们慢慢徜徉到曾经,惹大地染绿记忆中小小的脚丫。

旅途的经典散文随笔

乌鲁木齐直达北京的70次特快旅客列车拉着一两千乘客,在隔壁滩上奔驰着。

入夜了,列车员逐个拉上窗帘,催促乘客准备就寝。随后,车顶的日光灯熄灭了,只留下暗淡的脚灯。卧铺车厢的乘客们开始睡觉了,整个车厢静悄悄的,温馨而宁静。不久,睡在下铺的老伴就发出了轻轻的鼾声。

我躺中铺上静静地享受着列车有节奏地一起一伏摇篮般的快感。这感觉在以往多次乘坐这次列车所没有的。这全靠线路质量和列车质量的提高。

还没有到吐鲁番,我就已经进入梦乡了。当我一觉醒来的时候,列车已经到了甘肃境内。下午四点多就到了兰州,相当于乌鲁木齐至北京总距离的一半。

我已经有十三年没有坐火车了。列车几次提速的事,作为一个退休的铁路职工,毕竟耳濡目染。可是今天亲身体验却依然让我震惊。乌鲁木齐至北京,3768公里,走行41小时47分。这是我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写在上面的这段话,是我20xx年最后一次回老家探亲时的记录。

我在这条铁路线上常来常往已经整整60年了。

1958年的夏天,学校由甘肃天水迁往乌鲁木齐。我随学校整建制的开往新疆。

当时兰新铁路刚刚铺轨到星星峡,还没有开通旅客列车。记得那时我们乘硬座车从天水到兰州,然后换乘货车,到峡东后再换乘卡车到乌鲁木齐。那时年轻,乘坐货车也并不觉得苦,只是因为我有晕车的毛病,所以那长途卡车的颠簸实在是度日如年般的煎熬。

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那么长途的卡车。卡车在“搓板路”上颠簸着,穿越茫茫戈壁。我晕车十分厉害。不时站起来向车帮外呕吐,直到把胃里的东西吐光,只剩下苦水。那难以承受的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以后,兰新线逐渐向新疆腹地推进。1960年8月铺轨到鄯善,11月铺轨到吐鲁番,1962年年底才铺轨到乌鲁木齐。

1961年,我已经毕业留校,在新疆铁道学院任教。那年暑假,我第一次从乌鲁木齐出发返乡探亲的时候,兰新线已经通车到了盐湖。当时旅客列车也只有盐湖至兰州、盐湖至哈密两列。当然都是名副其实的慢车了。

我结束探亲从老家返回乌鲁木齐时,在盐湖下了火车,再转乘汽车。记得当时住的是盐湖唯一的一家客店。客店是一间很大很大的土房。与其说房,不如说是个只能遮风挡雨的棚。一张巨大的通铺,没有床单,没有被褥,没有任何的床上用品,每人不足一米的铺位,中间没有间隔,不分男女老少,按照入住的顺序依次排开。

兰新线铺轨到乌鲁木齐以后,回老家再也不要坐汽车了。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从乌鲁木齐到内地有了旅客快车。一趟是到北京的69/70次,一趟是到上海的53/54次。在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与69/70次列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时候,奔跑在兰新线上的列车,即使是快车,也其慢如牛,甚至还跑不过汽车。从乌鲁木齐到北京,要走四个昼夜。那是怎样难熬的四个昼夜呀!年轻时,每年享受探亲免票,免票只限硬座,如果坐卧铺,还需自己买票。那时工资低,哪里买得起卧铺呀,只好坐硬板凳了。连续坐四天的硬座,疲惫难熬。实在困极了,钻到座位下面去睡一觉。备受蒸汽机车浓烟的眷顾,回到老家,已经同从井下归来的煤矿工人相差无几的我两腿浮肿,头晕眼花,两头都不能从幻觉中恢复过来。总觉得自己还在车上。

有一次回家探亲,父亲郑重地对我说:“你回来一次很不容易。我和你妈商量过了,以后我和你妈去世的时候,事先就不让瑞增告诉你了。告诉你,你也赶不回来。”

听着父亲的话,我痛心疾首,久久说不出话。没想到这话竟成了父亲的遗言。

1990年夏天,铁道部在锦州召开全路职教科长会议,我被通知参加会议。我高兴地写信告诉父母,说我大约在8月5日到家。可是由于会议推迟一周,我未能按时到家。待我到家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一个星期了。

到家后母亲告诉我说:“你爸爸一直算着日子等你呀。就是你该到家的`那天,他走了。他说‘瑞轩怕是不会来了’。这是你爸爸说的最后一句话。”

我跪在父亲的坟头,呜咽着,泪如雨下。

我对不起我的父亲呀!多少年来,我一直为没有见到父亲的最后一面而感到愧疚。我好后悔呀,后悔不该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去工作。

再以后,母亲去世,我也未能见到最后一面。

20xx年,我最后一次回乡探亲,约兄弟姐妹一起回去,纪念父亲辞世20周年。我跪在父亲的坟头,心里默念着:“爸爸,我回来了。现在回来已经不用那么长的时间了,也不象过去那样艰苦了。”

现在想起来,如果20年前火车的速度像现在这样快,通讯手段象现在这样便捷,无论如何我也不会让父母带着不能见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离去的。

在这条铁路线上常来常往,一晃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往事悠悠,用文字难以尽述。

铁路的发展与时俱进。乌鲁木齐始发的列车已经四通八达。疆内短途自不必说,长途速旅客列车就直达北京、上海、成都、济南、连云港、重庆、南京、广州、汉口、兰州、郑州等多个城市。现在从乌鲁木齐到北京只要34个小时。

乌鲁木齐的高铁新客站已经建成启用,高速列车已经直达兰州。已经耄耋之年的我,倘若还能再次回乡探亲的话,乘坐神速而舒服的动车,该是怎样的惬意呀!

童年的经典散文随笔

寒假的尾声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在凌乱的书桌上收拾着寒假作业,无意间看到了柜子中摆放着的模型,安静地站在那里上面有些都当上了尘土,但是依然保持着“竣工”时摆的“poss”。仿佛时间永远定格在那时童趣无限的我,沉浸于属于自己的模型世界。

有人把读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有人把书画当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模型已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我对模型越来越痴迷,有时候忘记了读书,写作业,甚至是吃饭,在指尖上溜走的时间无声无息的从书柜里落了尘土的书籍上飘过,从摊开的的作业本上飘过。学业在不断的加重,压力的增加,休息时间的减少,虽然对模型的喜爱没变,但是很少再有时间重新回到以前那种属于我对模型的依赖了。

忙里偷闲的时候,拼一下模型都会被关系我学习的妈妈责备,周围的同学该读书的读书,作文该提高的都提高了,只有我因为我的爱好没有进步。逐渐——割舍了我难舍难分的模型,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我还会在写完作业休息的间隔看一看那些我那些无声的朋友,属于我的杰作,我的骄傲。柜子中的他们不变的造型,不变的帅气。而柜子外的我确立他们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或许开学后,中考完再也不回重新与他们再会了——那些在我指尖上溜走的童年!

爱情的经典散文随笔

氤氲雾气里浮现你款款的身影。隔窗观望,暮霭深沉,雨落在青碧色的树叶上,水珠被泼上玻璃,幻化作朵朵娇艳的透明雨花,转瞬即逝,留下深深浅浅的水痕,诉说着不知名的妖娆。室内空气清鲜,你的淡淡芳香若隐若现,木香弥漫,诗意与自然徜徉在画里。

我倚在窗边,收回对窗外姹紫嫣红世界的无限舒缓的视线,转而看向你。你秀丽而娇小的脸庞,让我想起宇宙与星辰的无限奥妙和乐谱上优美的音符。

看向你,走近你,我的书。

手下轻轻抚过的书,是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隐隐缠绕的线条,楷体书名,以及指尖翻阅的细腻触感,构成了你非凡而美丽的身躯。不仅是掌中短篇,包括冗长的记叙书籍或者长短不一的小品文,皆为我铺就了自由幻想与畅意阅读的无尽之路。

如果说,生活多姿多色,那么精品书册就是一阵突如其来的风。或大或小,时广时狭。风拂过以后,也许有瓢泼大雨,也许在某一角落,风带来的种子生根发芽,玉立着一种欣欣的花。无限机遇,无限精彩,由书而起,无书而终。

而我与书的机遇,许是来源于阳光和母亲柔缓的语调。那种下午时分,惬意地埋头于一段长长的、生动的故事的时光,简直令我但愿沉醉不愿醒。我宁愿花上可供玩乐的半个上午去温习更多的汉字笔画,只为早日沉浸在书的湖海山川之中。等到我足以通读全篇,我舍弃了精装而色彩分明的画册,痴迷于脑海中对于书中点滴的万千想象。

大概很多时候,就是某一瞬间某一个人的某一个举动,声线或姿势,眉目或气质,亦或是说不出的.东西,令人惊艳,于是开启了一段不可言说的、醇香味的旅程。我爱上了我的第一本童话,和那个妙不可言的、妈妈念书的下午。

我的精彩,伴随着年岁渐长和愈发浓厚的兴趣,由此展开。作文无疑是伸展“笔底烟花”的最佳方法。我爱书,也爱书写。有了文化基础,文字简直要飞出纸上。有时撰文时感情过于丰富,只得留下草草千字再通读修改,红色记号笔大篇幅修正后又是短短几百字,这下就有意思了,字数未达标。苦叹一声,果真是“文化苦旅”。这样订改的次数多了,慢慢就练出了语言运用的基本技巧。每次听语文老师点评时,获得肯定的、满心的喜悦无可复加。再想起此时彼时,仿若秋风吹过,换了人间。

正想着,有微风拂过脸侧。短小精悍,字字珠玑,这风里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足以琢磨半晌工夫。你的魅力,不接触的人不理解;不深思的人只觉无味;不使用练习的人得之无用。

真正走进你,是要走入你的灵魂和血肉,读懂你的广阔与力量。不是你表里的灵秀,而是你实质的深沉。大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即如此了,看懂了你,在不肖想其它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春天的经典散文随笔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慰籍。阳春三月,春意盎然,我们已经感受到春的气息荡涤在心底,温馨着我们的全身,从此,我们对春天有了更多的嘱托与期盼。春天永远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心灵深处。当我们把最美的希冀寄托于春天的遐想,春天就会把绿的心意编织成最美好的梦幻,馈赠给大地,于是,我们有了春天的故事,也有春天的梦想,更有了春天的耕耘与希望。

春色满园关不住,春江水暖鸭先知;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春来江水绿如蓝,万紫千红总是春。都是古人挥毫赞美春天的千古名篇佳句,都充实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为我们今天的春的诗篇掀开了最美的画卷。于是,我们每天都在领悟着春天的温馨,春天的诗情画意,感触春的博大胸襟。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感受。当我们走进大自然,敞开胸怀拥抱春天的呼唤,那一首首赞美春的音乐,配上一幅幅清新的画面,顿时为我们展开了诗情画意的春天美景,我们置身其中,欣赏体会最美的景致,去感受姹紫嫣红的春天魅力!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体会。有时雨过天晴,太阳送走七色彩虹写意,万丈霞光留下了春的回味。顿时,大地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绿了,树木都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蜜蜂在花丛中采蜜,那些在阳光下最快乐的孩子们,他们追逐跳跃,有时唱歌跳舞,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美丽风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我们要赞美春天,歌唱春天,把春天描绘成最美的绿色诗篇,把理想耕织在心灵的沃土上,永远滋生春天的向往。

春天,是我们心灵的呼唤,更是我们心灵的家园。我们感悟春天,我们走进春天,我们释怀春天,我们永远都在感受着春天的温暖与期盼!

春天的经典散文随笔

坐在春天里,我左手插花,右手写诗,用爱滋润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阳光落在我的笑容里,温和、明艳、柔美,就像一朵刚刚盛开的鲜花,迷醉了文字里的岁月。

我的眼睛适宜诗歌的生长,那细碎的忧郁、那遗失的稚弱,都被我的目光打磨的温润而曲折。

坐在春天里,我淡然的就像梦里静静流淌的溪水。

那些散落在早春里的记忆,都会在我的文字里,化作蝴蝶和蜻蜓齐飞。

这时的我,安静清雅,一如水岸的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