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范文网

2023年怀念母亲散文怎写(大全8篇)

时间:2023-10-14 04:23:07 作者:飞雪 2023年怀念母亲散文怎写(大全8篇)

诚信是一种重要的美德,它涉及到个人的行为和态度。如何在个人生活中树立诚信意识?阅读以下诚信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诚信的力量。

怀念我的母亲抒情散文

有一种思念比夜漫长,有一种思念比雨潮湿,有一种思念比年惆怅,这种思念是天人永隔的无限凄凉。

——题记

一、母亲的衣橱

年关将至,家家户户忙着除尘,进行卫生大扫除。“你家除尘了吗?”这话成了最近最常挂在人们嘴边的问候语。

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总会在干完山上的农活后,挑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开始除尘。先找一根长长的扫帚,站在梯子上面扫掉高墙上的灰尘。如果看到有蜘蛛网,就会顺便扫几下,做做样,一般是不会把它的家扫掉的。看了几次后,我就知道何谓“除尘”了。

结婚后,搬进了新家。家中一切都是新的,就连墙壁也都是雪白雪白的。每当到了年关将近之际,我就会因为自己不会打扫卫生而发愁。先生倒也开通,总是安慰我:“不用打扫,家里干净着呢!”有了他这话,我自然是乐得轻闲了。只是,时间一久,我就没有除尘的习惯了。自从婆婆到家里长住后,这整理卫生的事很自然地就落到了她身上。

母亲去世多年,随着时间的流逝,家里能够寄托哀思的物件已经越来越少了。母亲生前的一套衣橱至今仍保存得很好。今天,难得有空,我便寻思着做一做这除尘的活,把母亲的衣橱整理整理。

这套衣橱共有四件,是红底镶黑边的木橱。衣橱对开,橱门表面刻有花鸟瑞兽等吉祥物,用金粉描成。两个方形门的对角则勾了一对双龙戏珠的图案,看上去非常精美。衣橱下面有两个精致的抽屉,抽屉外表也刻画着花样,拉手则是白色的花瓣。

打开衣橱,里面分成两层,上层还有两个相似的小抽屉,一个有上锁,一个没有。记得童年时,母亲就把钱放在这个有锁的抽屉。这个抽屉可是我们家的重要基地,一家几口人的家用就放在这里了。

像这样的衣橱,有四个,除了外表接近外,里面的格局完全不同。有的抽屉多,有的柜子多,抽屉都是又长又窄的那种,可以放很多小物件。母亲很会收拾房间,经常把固定的东西放在固定的抽屉里,方便找。

比如那个上面三个小抽屉,下面一个大柜子的衣橱,她就用其中的一个抽屉放一些零钱,硬币,装在一个从台湾寄过来的粉红色密封罐里。又比如那个上层有两个大抽屉,下层三个小抽屉的衣橱,左边的大抽屉放的是剪刀之类的工具,右边的大抽屉放的则是一些亲戚好友从香港带回来的进口药品。下层的三个小抽屉则放着袜子等小衣物。

我一边擦着衣橱,一边擦着眼泪。泪眼朦胧间,似乎看到了母亲生前忙碌的身影。这越擦越亮的红衣橱,是母亲生前的最爱。母亲在衣橱前试衣的欣喜模样,就这么,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眼前。

二、母亲的梳妆盒

一个人行走在年末的冷风中,任长长的厚厚的红围巾把自己包得像颗粽子。没办法,在这股席卷全国的寒流面前,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卑微。只有厚厚的武装能够为我们驱寒。

寒假一拉开序幕,我便没日没夜地大扫除,忙了几天,累了几天,总算把卫生工作搞定。今年南方难得一见的雪花,只是含蓄地在九仙山上空飘着。还没来得及驱车前往观赏,它们已经潇洒远去,似乎只是为了匆匆走这一回。

昨日,太阳难得一见的晴朗。阳光那么明艳,亮闪闪的,灼得眼睛发痛。这久别的暖阳,为连日来的阴天带来了丝丝暖意。出门一趟,实属不易,心里却不停地牵挂着一个人,惦记着一件事。再美的风景也入不了眼,只能怏怏返回家中。

家,一个温馨温柔的字眼,如果再加上“母亲”二字,必定是温暖的港湾。可惜,母亲那位可亲可敬的女人,早已经离我远去,渐行渐无踪。连续几天,不碰电脑,不用手机,放空思绪,傻瓜似的干活,极力寻找母亲生前忙碌的影子。

收拾之间,意外地看到前年自网上淘回的浅紫色梳妆盒。把这个精致的三层小盒精心收拾了一番,想了许久,才想到为何要买回这个梳妆盒。在我的印象中,始终牢记,母亲生前也有这么一个精致的梳妆盒。

母亲的梳妆盒跟衣橱是同一色的红,比我的梳妆盒高,有四层。每一层都非常窄,小巧玲珑的,只能容纳一些小东西。依稀记得,第一层放的是平整的梳子,小小的盒子里仅能容纳两三根梳子。梳子旁边仿佛还放着一块圆形的花粉。第二层放的是一些圆形的小纽扣,扁扁的,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这种隐形的纽扣了。这一层好像是分成两格,还有一格放的是针线,别针之类的小玩意。第三层放的'是母亲的发夹。印象中,母亲似乎是短发的时候多,这红色的蝴蝶发夹,只有在恰逢喜事时,她才会别在发际。第四层是没有盖的,上面可以放一面方形的镜子。

小时候,母亲的梳妆盒成了我最喜爱探索的宝藏。个子小小的我,经常吃力地爬上高高的红长椅,再跪在椅子上,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地拉出,推回,寻找里面的小秘密。母亲没有穿耳洞,自然也不会有耳环耳钉之类的首饰。现在想想,母亲一生极为清苦朴素,除了拥有几套漂亮的衣服外,竟然找不出一件奢侈的物品来。

母亲死后,她生前最喜欢的梳妆盒也随她而去。如果不是这次整理卫生,我也想不起,原来那张梳妆桌还曾经放着一个红色的四层梳妆盒。那个盒子曾经装满了一个小女孩对美丽的无限憧憬与向往。

现在的我,已有能力购买各种各样的梳妆盒。只是,对于美丽的追求却已越来越淡了。人到中年,最渴望的不是外表的虚无,而是内心的实在,还有——血融于水的亲情。

三、母亲的脸盆架

自从家里搬了新家后,家中所有大大小小的物件都换了新,惟有母亲的脸盆架跟着她的衣橱及梳妆盒等嫁妆一一搬到新家。

母亲去世后,亲戚们一直张罗着要把她生前用过的东西全部烧掉,随她去了。父亲再三反对,说要留下来做个念想。于是,这古色古香的红色脸盆架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只是,它再也不放脸盆了,寂寞地靠着墙壁,任尘埃不断地覆盖自己的身躯。

我是在这次的大扫除中发现它的。当我看到它那孤独的样子,立即想起母亲了。

母亲总是一家中起得最早的人。每天清晨,四五点的时候,她就开始下床忙碌了。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牙洗脸。

母亲穿好衣服后,就会悄悄走出房间,来到脸盆架前。黄色的塑料脸盆里面装着水,母亲都会端着脸盆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到大门口邻居家的井里取刚舀上来的水。不管多冷的天,她都坚持用井水洗脸,说井里的水暖和。

洗完脸后,她会重新换上一盆干净的水,再轻轻走回房间门口,把这盆水放在脸盆架上。这盆水是供我们洗手用的,我们洗脸都在浴室里洗,从不使用母亲的脸盆。

这个红色的脸盆架也是用木头做成的,也分成上下两格,上层放脸盆,下层也可以放脸盆。据说脸盆不装水时,可以倒放在下层,方便风干。脸盆架上方有一面类似屏风的墙,可以用来挂毛巾。只是,母亲总觉得毛巾放上面不卫生,便没有挂。

怀念母亲,怀念生我养我的母亲,思念的泪水就像下了一整夜的大雨一样,淋湿了我的梦。亲爱的母亲,愿你在另一个世界里过个好年!

怀念我的母亲现代散文

我母亲已经去世20多年了,但我经常回忆起她的模样,个子不高也不胖,裹脚走路一歪一歪的,说话面带笑容,忠厚老实,对人热情,大家对她的印象都很好。但是,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我母亲是平阴县黄家楼村人,年龄不大就嫁给了我父亲。父亲是全村有名的老实人。母亲有一次回娘家了,爷爷就把她带来的六件嫁妆全卖了。

母亲回来后连问都不敢问,爷爷就让她收拾东西跟全家一起闯关东去。实际上那年月闹灾荒地里不收粮食,各村都有不少要饭的,也有饿死的,也有自杀的,还有一些闯关东的。我爷爷认为闯关东是条活路,就带着我奶奶、我父母和两个叔叔全家人闯关东去了。去了以后,没有熟人找不到活,天气又太冷,零下30多度。我们这里最冷的时候也就零下15度左右,温差太大受不了。别说干活了,就是在家待着也要有很好的取暖设备,何况是去找活干挣钱养家了。听说后来爷爷在一个铁矿找了个活干。那都是日本人管理的铁矿,我爷爷根本没干过到矿井下挖矿石这样下苦力的活,让日本人打了一顿,然后一病不起死在了东北。

冬天,由于东北气温极低,母亲的双脚十个脚趾头第一节全都冻掉了。后来一家人在东北实在混不下去了,又要着饭回到了老家。在回家的路上,二叔在分头要饭时又失去了联系,急得全家人四处寻找,回来后没几天二叔自己也回来了,全家人这才松了口气。回家后生活依然无着落,没吃的、没烧的、没穿的,全家人艰难度日。一次母亲去刨麦渣,刨的时侯是倒退着刨,没注意后面有一口水井,一下子掉到了井里。由于水不是很深,自已又慢漫爬上来了。全家没有烧的,更没有钱买衣服了。冬天,全家每人一身棉裤棉袄,而且都是旧的,里面没有任何衬衣衬裤。

我母亲也不例外,由于一冬不换衣服,不洗澡,棉衣棉裤里有很多虱子跳蚤,用手往棉裤棉袄里一抓就能抓出虱子来。早晨起床时,棉裤棉袄冰凉,先把火盆点着,把棉裤棉袄烤一烤,一是为了把虱子烤死一些,二是棉衣暖和一点。为了用农药杀死一部分虱子,我母亲就把六六粉抹在身上,撒在睡觉的土炕上的席子底下,一冬天没少用六六粉药虱子,但也没有发现她中毒的现象。

那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很穷,住着又矮又小的土房子,吃榆叶、榆树皮、槐叶、野菜,吃地瓜秧最多。把地瓜秧上的叶子摘下来做菜糊喝,地瓜秧子捋成一把一把的,用刀切成碎末,有时切半个晚上才切完,天天这样切。然后,把泡好的一点豆子,切成碎粒和切好的地瓜秧拌在一起,放在锅里蒸熟了一人一碗当饭吃。多数是把棉籽皮、榆树皮和晒干的地瓜秧,放在石碾上轧成细面,然后,用上一点地瓜面团成窝窝头,蒸熟后当干粮吃。这些活都由母亲一人来干。一到冬天,双手都裂着口子,一着凉水满手是血,让人看着都心疼。但是,每天全家人的洗衣做饭必不可少,双手疼得钻心,仍然无怨无悔不停干着家务活。冬天在农村没有取暖条件,整个冬天基本不洗头,所以每个人的头发都像毡片一样,满头污垢,满脸青黄。那年月日本鬼子经常进村抢东西、抢女人,见到我母亲这副模样,用刺刀挑着衣服说,这个女人是脏的,才躲过一劫。每年春节,全家人买上2斤肉,割上大约一半用一锅水煮一煮,煮好后把肉捞出来上供,漂着油花的一大锅水让全家人泡着煎饼喝上二碗,在大年三十晚上吃上一顿混合面的饺子就算过年了,平时连这些东西都见不到。一直到我十几岁,我不记得吃过水果,不记得吃过零食,不记得喝过茶。只记得吃过捡回来的西瓜皮和白菜帮,只记得跟着大人外地要饭吃。

我们村的吃水井有四丈多深,全家人吃水多数都是母亲到大井打水,后来妹妹长大了,特别是我结婚后和妹妹都帮助母亲打水。为了解决全家人的吃饭、穿衣和被褥问题,每年都在我家仅有的二亩西北坡带坟地的自留地里种上粮食作物和部分棉花。棉花从小到大都要打农药,很容易中毒,都是母亲自己去打药,怕我们打药中毒。由于她是裹脚,走路比较慢,怕在来回路上耽误干活,就拿着点饭在地里吃,早上去傍晚回来。由于家里没有钱,买不起小推车或地排车,每年往地里运肥料或者收割庄稼,都是从村西头借到村东头,借上一辆车,趁晚上把地里的活干完。尽管我母亲吃苦受累一辈子,但她没有说过苦,也没有说过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心为全家人服务和付出。

我转业后,母亲最挂心的是我两个弟弟的婚姻和招工问题,只要见到我就问这些事,在计划经济年代,转户口、办招工都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托人把两个人的户口转成了非农业户口,托人在煤矿安排了工作,当了正式工人。然后,托人给他们介绍了对象,成了家。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母亲才高兴了。母亲从年轻的时候就气管不好,一到冬天就咳嗽,而且一咳就是一冬,天气越冷咳嗽越厉害。一到冬天,晚上就无法躺下睡觉,往往就跪着咳嗽,一咳就是一晚上,非常痛苦,家人也非常心疼。为了减轻母亲的痛苦,土法洋法都用上了,没少去了医院也没少吃了药,但因为是老年性气管炎,没有根治的特效药,为了让她减少痛苦,一到冬天咳嗽得厉害的时候,我弟弟就打电话找我,我就带着医生回去看病或到医院住院治疗,其中有三次经过抢救转危为安。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原来的病没治好,还患了风湿性关节炎,腰直不起来了,胳膊也抬不起来了,走路也拄上了拐杖。由于多年的咳嗽,后期成了肺心脑病,多病折磨着她。她清楚这个病已经无法治疗了,但是,在家的弟弟、妹妹仍积极治疗,想留住她的生命。

到了1995年母亲病危,家里通知我后及时赶了回去,母亲已经去世。

我那时正好赶上新组建地矿局,没有精力过问母亲在老家的病情,一心放在了工作上,就连母亲走的时候,我也没能见她一面。我看着她穿好了寿衣停在了门口的床上,盖上了被子,用纸蒙上了脸,看着操劳了一辈子却没享一天福的母亲,无尽愧疚地放声痛哭。

回顾她老人家的一生,可谓普普通通,平平凡凡,没有任何夸耀的地方,也没有任何可记载的历史。然而,在儿子的眼里,盛满的却是母亲的吃苦受罪,一辈子劳作,是一个一心想着别人,不管自己最无私的人。为了孩子的成长,母亲犹如一头躬耕农田的老牛,从年轻力壮到岁月染白双鬓,母亲像千千万万母亲一样,无怨无悔地付出着,透支着,流尽了汗水,淘尽了青春,皱纹布满了曾经年轻的脸,重担压弯了挺拔的腰。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了,成家立业了,母亲也老了。但老母亲心中装满的,仍然是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哪怕临终前的一刻,她仍然念着孩子的名字。母亲没有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却懂得上好学有文化就有出息。所以,不管家里多困难,她也积极支持孩子上学。她更懂得土里刨食过不上好日子,积极支持我去当兵,走出去保家卫国才有更大作为。多年来,我没有在母亲的床前、膝下尽孝,这种愧疚是难以言表的。但几十年来我没有辜负母亲对我的期望,为部队和地方的工作尽了最大努力,做了积极的贡献。这也算是对母亲的养育之恩做点滴的报答吧!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改变了我的一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爱只能化作永久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了。不知道有过多少次,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那忙碌的身影、殷切的教诲,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一觉醒来总是潸然泪下。

母亲,我永远想念您。

(本文选自散文集《趟过税月的河流》,中国书籍出版社11月出版)

怀念母亲现代抒情散文

今天又是母亲节,可母亲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六年。在这二十六年中,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埋藏在心底。内心的愧疚只有自己知道。

当一个人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忙得焦头烂额,还饥寒交迫的时候,人就变得无孝道了。这种痛苦只有自己能够理解,还不能告诉别人,一但说起只会得到别人的嘲笑和你的无能,所以再苦再累也只能自己扛着,对母亲的思念,也只能深深地隐藏在内心深处。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等我有钱了,为母亲修最好的墓碑,做最好的灵牌。我没有几回梦到母亲,也这样想,母亲怕打乱我,本来就是很乱的生活,母亲就在天堂默默地注视着我,所以母亲就不让我梦到。我也希望真是如此。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生活在农村的母亲,辛辛苦苦的养育着她的四个儿女,当她最的小儿子(我)即将长大成人之时。母亲却一病不起,原本贫穷的家,根本无法让母亲得到好的医治,用用民间偏方,看看赤脚医师,连母亲得的什么病,都没有弄明白。就这样,母亲无可奈何、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和她深爱着的父亲。与母亲恩爱的父亲,在那个坚守田地的社会和那一片贫瘠的土地上,只能无可奈何地落下几行清泪。原本她们相互坚守的那个清贫,在困倦的时候她们还能相互安慰才能获得片刻宁静的家,就这样只有父亲默默地坚守了。父亲明显的苍老了许多。那年父亲四十八岁。

母亲就这样,永久的离开了我们,在这个世上就再也没有像她一样爱我、疼我和宽容我的人了。

母亲的一生是清贫劳累的一生,在人生途中留下多少遗憾,走完了她人生的四十六个春秋。母亲在她有生之年的四十六个春秋中,没有伟大的事迹,她只是为人随和,助人不求回报,默契地和父亲坚守那一片贫瘠的土地,守护着我们那个清贫的家,养育着她自已的四个儿女。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和磨难,这些苦难,让她的人生充满了不平凡。母亲用自己的双手,操劳着全家的衣食住行,在母亲的操持下,一家人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时期,使我们健康、顺利地长大成人,并拥有了美满幸福的家庭。母亲只想一心一意为她自己的儿女操劳,为儿女牵挂,与父亲一起守护那个清贫的家。看儿女承欢膝下就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可是,可怕的病魔,可恨的贫穷连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让母亲满足。

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到学校有十多里山路。每到春季和冬季的周末,母亲总是在屋后的山坡上盼望着我回家的身影(因春季和冬季山区的天黑得早)。不知母亲是怕我怕黑,还是怕我看不清回家的路。那时候我没有问母亲,也就成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现在,我每次开车回家虽然是宽广的马路。但还是看到屋后的山坡,和母亲朦胧守候的身影。

母亲!在远方的母亲!英年早逝的母亲!你的奉献,你的宽容,你无怨无悔付出的一生,及你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刺痛着我。这种刺痛在我心里埋得很深、很深!

母亲!还能换回你的笑容吗?

如果可以,我愿以亿万财产及优秀企业家的全部身价,换回你的微笑。

让我依偎……

怀念母亲的经典抒情散文

怀念母亲 (上)

凌晨四点醒来,没有了睡意,忽然想起了去世已近二年的岳母,胸中不免一阵阵拥堵心慌,这样的情况常常出现,困扰着我。屋处,传来清脆的蟋蟀声,还夹杂着稀疏的落雨声,我起了床,找来纸笔,写下了心中的感触。

母亲去世已近两年了,她是在与疾病斗争了九个多月,无奈地走了。母亲患的是胰腺癌

(晚期),一种凶险的癌症,其特点是隐蔽性强,诊断难,发现后多是晚期;且疼痛厉害,

病人难以耐受。

在与疾病斗争的日子里,母亲的坚强,让我难以忘记。胰腺癌疼痛起来是很厉害的,对一个人的意志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那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袭来的时候,一般人会哭天喊地的。我从没见过母亲大声喊叫,倒常听到她哼哼,我知道,她在忍受巨大的疼痛。有一次,我对她说:“实在受不了,妈,你就喊喊吧,不要忍了,喊喊要好受一些。”母亲总是摇摇头,淡淡一笑,她说:“我在与它斗,斗赢了,就好了。”我常见她咬着牙,抿着嘴,手抵着腹部,我知道,疼痛又来了。我心里明白,住在我这,母亲要顾及我们,楼上楼下是单位同事,而且,大声喊叫,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影响我们休息和工作。真是难为母亲了。

初期,我们以为母亲患的是一般的胃痛,几家医院也是这样诊断的,也是这样开方拿药的。可是,母亲的疼痛老是不见缓解,而且有加重的迹象。母亲被一趟趟门诊,一次次拍片累得几无气力,上下楼要人搀扶或背着,而疼痛的折磨更让她痛苦不堪。医院最终的结论是胰腺癌(晚期),我们痛心不已。要不要告诉母亲,因为母亲不识字,还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病况怎么样。我们决定先不挑明,她不问,我不说。母亲真的不知道吗?她是明白人,肯定知道得了什么类型的病,只是不知道病情到了什么程度。她曾说:“你们不告诉我,我有数,别人生病去一家医院就好了,我去了几家医院;别人拍一次片子,而我拍了一次又一次……”她也曾对女儿表示:我得了不好的病,如果医不好,花钱多,让我回家算了……手术是在肿瘤医院做的,从手术室传来的消息是悲剧性的。医生对我们家属说:长则一年,短则三个月。

手术后,母亲在我这里休养。这天,天气不错,外面春意盎然,母亲坐在阳台上边晒太阳边与女儿聊天。忽然她对女儿说:“晓莉,等我病好了,以后每年要来你这儿住三个月……”

一席话,让我老婆闪在一边而泪流满面。母亲,尽管你是明白人,可是你不知道医生的'结论,你的生命已经不能用年来计算了。我知道,母亲多想病好,多呆在女儿身边,享受女儿的体贴照顾,享受与女儿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母亲多想病好,出去走走,公园转转,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这个美丽的都市。然而,她的生命已倒计时。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也迷信。她去寺庙烧香供奉,也请过仙姑来家里。母亲以为这样有菩萨保佑,病情就会好转了。或许是心理暗示的作用,确实管过几天用。那几天,母亲精神是好的,疼痛缓解了,饭也吃得多了。然而,几天后又恢复了原状。当然,我是一点也不相信的了,本想劝阻,转念一想,还是由她好了。

怀念母亲 (下)

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母亲的情形,那是我与她的女儿初次见面。母亲穿戴朴素,举止利索,给人一种很能干的感觉。她象是从田间劳作归来,又象是来街坊串串门一样,我心里有的担心不在了,也没有了距离感和陌生感,我承现一种难得的松懈状态。

个念头做的,尤其是用钱方面,从没眨过眼,而且每次去,从不空手,总要带点吃的或用的。

亲,想到母亲病中的日子,尤其是母亲对生命深情眷念的目光,那目光眷念着身边的亲人,眷念着眼中的一花一草,眷念着自己拥有的触手可及的生活。

那目光箭一般穿过时间和空间,定格在我心底,那就是我隐隐的心痛。

母亲,你在天堂还好吗?或许,天堂里真象歌中唱得那样,有人来人往,车来车往,煞是热闹,你不会寂寞和惆怅吧?不象我们的生活中总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与不如意。

母亲,会有来生吗?如果有来生,我和晓莉会放一曲“天堂”,在腾格尔天籁般的歌声中找寻天堂,找寻你;如果上苍慈悲为怀,营造一个再生之地,与母亲再续来生缘,那多么美多么好。

思念如水,母亲的形象渐渐地丰富清晰起来,她微微地笑着走来,还是那么亲切自然。

我的思念就象母亲墓边的常春藤一样,围绕着墓前墓后而不败谢。

怀念我的母亲现代散文

晚上正在吃饭,哥哥来我这里,说是上来取一点冥票和烧纸,给父亲烧点纸钱。我恍然想起今天是父亲的生日,恍惚之间,父亲已离我而去已有五个年头了。

我的父亲原就读于东北某机械制造大专学校,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工作。之后由于时世政治等社会原因,又几经辗转调回陕西,后有转辗延安,没过几年又转回我们县城。当时父亲四十开外,生活的重担,赡养照料父母的重担以及对整个大家族的当事人,全落在他的肩上。又由于他是“右派”“地主”出身,尽管他学富五车,助民解难,能言善辩,仍然要受到有关方面的挟钳;在那样的年代,政治经济上的窘迫,便可想而知了。

在单位退休以后,家庭生活刚有好转,不幸我的母亲因病猝然去世,对于当时已花甲之年的父亲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母亲去世后,父亲坚持独居乡里,儿女们各自上班上学。照顾父亲有心而无力。父亲自是性格豁达,居乡里之间,寻踪访友,觅古探幽;但凡有红白大事的对联吟哦书写,契约铭志的拟稿撰文,地方沿革的逸闻趣事,跌打损伤的接骨按摩(自学的医术),皆能一挥而就,亦能妙手料理,又不失大家气度。故方圆百里内外,很多人晓其大名,识其文才。后随兄长居住县城,大部分时间埋头整理手头文稿。

父亲原本精于机械,岂料他又娴熟文科,凡是文史哲的图书,有关戏剧,诗词,书法的图书,尽他阅读,且过目不忘,我真的很佩服父亲那求知的欲望和那特别好的记忆力。父亲在世时,曾与我大大(他的弟弟)共同拟了写作计划,除已经编好的秦腔剧本《古道诗魂》外,他自己还计划写出一部构思宏大,反映人情世态的长篇小说《蚁穴》(已动笔写出五万余字),还要整理出自己所写的所有诗稿,这些都未来得及动笔,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实在令人无限的惆怅与惋惜,心中便觉隐隐刺痛和阵阵悲哀。心想老天怎么如此绝情,一个写诗弄墨之人,一个益于乡里之人.....何曾得罪于你,你竟然不分好歹的夺走他生的权利。

写至于此,便思绪万千,心如潮涌,点点热泪,夺眶而出。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虽然时值初秋,但觉阵阵秋风拂台,粒粒泪珠如同秋雨。呜呼,悲哉!

写完此文,忽忆昨晚在一网友空间看到一篇关于孝敬父母的文章。是啊,父母给予子女的是什么?而子女呢?我们又做了多少?多一份关爱给父母吧,当父母真的离我们而去,我们无憾。写完此文,出门在外面烧点纸钱,祭奠父母在天之灵。心中哽咽,无法言语。遂转二姐悼父诗三首,泣泪凭吊,略表苦衷。

哭父三首

农历五月初一是父亲七周年忌日,当晚十时左右,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酷似父亲去世当日天象,姐弟四人,俯首跪地,纸灰乱飞,心痛如绞,举笔难书,数日难寐。今心绪稍待平静,遂以父亲喜欢的方式,赋诗哀悼,略表苦衷。同时姐弟共同出资,由叔父编撰将父亲生前的诗作结集成书,愿父亲在天之灵得到慰藉,愿儿女之心稍得安宁。

(一)

幽明两界隔世因,蓬莱此去遥无痕。

依稀梦里慈父泪,拍案共敲平仄吟。

经文纬事终未尽,能书善画待笔温。

天高路远驾鹤去,孤灯书魂天涯人。

(二)

温良谦让承家风,忍辱负重未息耕。

闻鸡挥鞭车尘远,披星戴月忘归程。

“成分”苦苦铁钳籀,身世坎坷雨打萍。

昨非今是终有定,九泉当听唱大同。

(三)

未忘噩耗犹如昨,赋诗悼父万念空。

梦中依稀听父训,雨打酣梦天朦胧。

淡泊明志古朴风,与世无争心如镜。

天国若有音讯往,可怜儿女殷切情。

父亲

怀念母亲的经典抒情散文

今天是农历20xx年正月初九,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只是我陪同母亲过的最后一个春节后整整一年的日子。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贫穷落后的小县城,我们家一共兄妹七人,我排行第七。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淳朴、慈爱的人,像大多数中国母亲一样,平凡的不能再平凡。

父亲是一个国家机关干部,平时工作比较忙。尤其处在那个变革时代和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父亲不知疲倦的忙着单位里的工作事务,很少有时间照管家里。照顾老人和我们兄妹七人的所有重担就全压在了母亲的肩上。父亲病逝那年,母亲四十三岁,我不到七岁。父亲病逝后,给了母亲很大的打击和压力 。上有八十多岁的老人需要照顾,下有七个尚未成年的子女需要抚养,但母亲毫无怨言独力的扛下了整个家庭的重担。那是个非常艰苦的岁月,那是个让我终身难以忘却的年月。

父亲病逝后,母亲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母亲每天起早贪黑,里里外外的把家里打点得像父亲在世时一样。为了能让我们不受到生活上的委屈和接受好的教育,妈妈不知疲倦的劳作。每个星期,母亲都会从老家走八公里的路到城里批发煤油到我们办事处的乡街上卖。平时,除了赶街的时节,母亲会到城里批发水果到我们办事处的小学里零卖,以赚取微薄的费用供养我们整个家。

妈妈不辞辛劳的赚取钱来供养家里的老人和抚养我们几兄妹,并让我们几兄妹得到应有的教育。从那以后的很多年里,尽管我们家生活过得很清苦,但是,只要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我们在外面受到多大的委屈,家就是我们最温暖的'港湾,只要妈妈在,家便充满温暖,充满爱。

孩子们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永远操不完,尤其在妈妈的眼中,我们不管有多大,路走多远,都是妈妈心里牵挂的弦。父亲病逝后,我们家不知经历了多少别人的白眼和不屑,但母亲用她独有的方式将我们心里自卑的阴影一一化解,用很简单和淳朴的言语,教会我们如何昂首做人。父亲病逝后,我们几兄妹都还很小,除了大哥和三哥已经开始为家里分担一些压力以外,另外的三个哥哥和姐姐们都还在上学。大哥是一个很典型的刺头,经常让母亲担心和难过,三哥在一家国营企业上班,每个月用微薄的工资帮助妈妈负担着整个家庭的开支,供我们几个还在学校的姐弟上学。母亲不辞辛劳的想法赚钱支撑着整个家庭的开支,从来不会让我们兄妹在吃穿上受到丝毫的委屈。她就像一颗不知名的大树,经历了风、经历了雨,用她那顽强的身躯为我们兄妹撑起纳凉的绿荫。

我上小学的时候,体弱多病,经常一病就会高烧不退,上吐下泻,为此,母亲为我操碎了心。有时候半夜发病,母亲会连夜把我背着走几公里的路送到县城找医生。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不认识字,却心地善良,善解人意 。母亲一辈子没有张扬、没有什么奢好,言语很少,不会开玩笑,也从不招谁惹谁,默默地承受着岁月的磨打, 含辛茹苦把我们几兄妹拉扯成人,使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小家。 母亲这一辈子很不容易。她老人家在平淡无奇中,为家庭奉献着毕生的精力,做了很多人做不了的事情,吃了很多人吃不了的苦。在母亲身上,我们学到了坚强和不懈。母亲没有文化,但是母亲比很多读过书和上过学的人还要懂得如何教育子女,母亲用她那简单的教育方式,教会了我们如何面对人生和生活。母亲是一本书,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母亲是吃过苦、受过罪的人。她老人家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时,那里的土地比较贫瘠,村里的人都过着比较清苦的日子。进到我们家后,家里的土地全都是母亲在打理和耕种。尽管父亲是国家干部,但工资微薄,碰到大灾之年,母亲就上山去挖野菜,以免整个家里断炊。后来家庭条件和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尽管不再为吃饱肚子而担忧,但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省吃俭用养活着我们,为九十多岁的外公送终,并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四哥和六哥为了帮助分担家里的压力,提早辍学挣钱不幸发生意外,英年早逝)。有时,望着母亲因为整个家起早贪黑的辛苦劳作的身影,两鬓斑白,我真的希望那时的我能够尽快长大,尽快能挣钱,能够尽快帮助母亲去分担一些生活的压力。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成人,母亲却一天天老去,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

我总觉得妈妈是一直年轻和身体壮实的,却从来没想到有一天,妈妈突然之间病倒了,而且还一病不起。

接到姐姐的电话说母亲病了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出差。春节前的一周,母亲突然病了,姐姐领着母亲去县医院检查后,给我打了电话。听到母亲的病情,我心里真的不是滋味,脑海里一个声音不断在问,“母亲怎么会病了呢”?春节前一天,我急急匆匆从北京返回昆明,又从昆明匆匆赶回老家,看到从医院回到家里的母亲时,我眼泪忍不住的在眼眶里打转,原来母亲真的老了,她老人家为了我们整个家庭,身体苦垮了,因为劳作而引起的风湿病痛伴随着她老人家几十年,而我们却始终以为她老人家身体还好,从来没有想过这么多年,她是怎么过来的。母亲她就像一盏灯一样,为我们耗尽了最后一滴油。

自从我离家算起,已经有七年没有回过家陪妈妈过年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在家里陪着母亲一起过年,母亲是多么的开心和快乐,精神很好,看上去像没有生病一样。母亲那几天的食欲从未有过的好,母亲总是很有滋味的吃完我做的每一顿饭,好像觉得这是她最后吃我做的饭一样。在家的哪几天,母亲跟我说了很多很多话,嘱托了我很多很多在外打拼必须注意的事情。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母亲给我的最后的嘱托和我陪她老人家过的最后一个春节。正月初八哪天,我要返回昆明做事了,母亲突然间情绪很低落,在送我出门的时候,我根本不敢回望母亲的满是泪水的双眼。母亲一直目送我走了很远很远才回到家里,接下来的几天,她情绪都一直很低落,也就是这几天,母亲的病情突然之间加重了。

回到昆明后的第三天,突然接到家里的电话,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了,需要到昆明来治疗,并让我提前联系好医院。接到电话后,我心乱如麻。直到我三哥将她送到昆明,并住进医院后,我才知道母亲的病有多严重。尤其是接到医生所开的病危通知书哪天,我签完字后,脑海一片空白。妈妈,你的子女们已经长大成人,都已经成家立业,而您却还没有享过一天儿女们给您的一丁点福。站在医院的楼道里,我和两个哥哥默默的流泪和商量如何挽救母亲生命的方案。但是,事与愿违,病来如山倒,母亲还是没有经受住病魔的折磨。在母亲的再三催逼下,回到老家后第五天,母亲从此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儿女们......

有人说:“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母亲啊,天堂里不会有病痛,也不会再有任何痛苦,您老人家放心吧,您的儿女们不会给你丢脸的,他们知道如何坚强的面对生活和人生。

我们对不起您,妈妈!下辈子,我们还做您的儿女,我们会更好的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怀念母亲的经典抒情散文

呵!朋友,你去过黄河边吗?你看见过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吗?呵!我去过黄河边,我看见黄河在兰州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浩浩荡荡,奔流千古。

兰州黄河南岸,有一条东西长40公里的黄河风情线,这就是全球最长的城市带状公园,被誉为兰州“外滩”的滨河路。沿线东行,我便与母亲河携手同游了。前左方,一座大铁桥横卧于黄河之上,这就是著名的“天下黄河第一铁桥”中山桥。这座630多年前由洋人建造的历史名桥历经灾难,几经浮沉,显得古拙凝重,气势雄浑。站在桥上,潮湿的河风仿佛从历史的深处拂过我的心头,一股苍桑感油然而生。曾经在壶口看过飞流叠瀑的黄河春色,在二郎山的山巅看过九曲黄河秋景,而夏日的兰州黄河没有天上悬河的无端霸气,有的是宽阔和博大的胸怀。看母亲河波涛滚滚从脚下流过,深切地感到祖国的江河大地是何等的厚重和壮美。

在“白塔远眺”小游园,我看到名曰“搏浪”的雕塑。以黄河卵石镶嵌的基座巨浪翻卷,漂浮的皮筏中,一青铜铸就的筏客奋力划浆,一丰姿少女跪坐其后,右手拢鬓,神态安祥,再现了黄河流域的先民们休养生息拼搏江河的风采。我仿佛看见,世世代代的黄河儿女昂首挥桨,搏浪追风,驾驭皮筏斜飞于浪尖之上,探寻江河之源头,采集日月之灵光。

湍急的黄河,在兰州段放慢脚步,两岸淤积起坦荡的沃地。河边的水不深,很平静地在盛夏的阳光下流淌,仿佛背负着很重的期盼。走进水中濯足洗手,捡几块漂亮的水纹石,欲带回去,但路途遥远,怎么背得走呢?欣赏后又不舍地放回原处,让它永远陪伴在母亲身边。

呵!黄河!母亲!你用甘甜的乳汁浇灌祖国大地,哺育华夏子民,愿你春夏秋冬永远娇媚!千秋万代永远年轻!

怀念我的母亲抒情散文

记忆中的父亲一直是严厉的,整日奔波于生活的劳累中,于是母亲便成了我们爱的港湾,于是,便知道了那个有雨的午后在路口的尽头等我们的是母亲;高考时晚自习放学怕我们走夜路在路口迎接的是母亲;把叮咛缝进书包,把牵挂装进行囊的人是母亲;过生日时煮俩鸡蛋清晨悄悄的放在枕边的是母亲;生病时无微不至给与关怀的是母亲;知道那个永远不在儿女面前掉泪的是母亲;那个和天底下所有母亲一样平凡的人是母亲。

母亲一生很苦,从小就没了父亲,先前的'丈夫死于伤寒,她带着2岁多的大姐,嫁给了已有两个女儿死了妻子的父亲,生活的艰辛磨练了她坚强的性格,早年家境贫寒,全家靠着父亲微薄的工资度日,为了填饱肚子,她开荒种地,到翻过多次的地里捡过红薯和萝卜缨子,替人家洗过衣服,拉过脚,挖过野菜、抢过树皮。三年困难时期母亲经常忍饥挨饿,有一口吃的也要留给她的儿女,接济乡下的亲属,记得每当父亲开资的时候,便是我们兄弟姊妹最高兴的时候,每每这时家里便会难得的改善一次伙食,吃一顿油条,这时母亲总是会让我们先吃,我们那时太小不懂事,总以为母亲不喜欢吃呢?吃到最后油条没了,母亲便会吃窝头填饱肚子,母亲性情十分温和,说话温柔友善,从不与邻里街坊发生争执,邻里间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会伸出援手,母亲一辈子都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到了老年,尽管眼睛花了身体不好,但她仍会帮助儿女照看儿女们的孩子,仍会不辞辛劳的为儿孙们,缝制棉衣棉裤,母亲养育了我们七个儿女,可她在产褥期没能吃上一个鸡蛋,为了儿女她就像春蚕一样,耗尽了心血,等她的儿女们一个个长大脱离了她的希翼的时候,你又会时刻牵挂我们的小家,牵挂她的儿孙,那时总是不能理解母亲的那份唠叨,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份怅然和心酸。现在我才明白,对儿女的爱母亲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对母亲的爱我们仅是一条小溪,永远永远只能是她的支流。

母亲离我而去了,她为了养育我们受尽了人世间的心酸与苦难,母亲从得病住院到离世就三天的时间,她就像她生前那样,不愿意给任何人添麻烦,甚至是自己的儿女,竟一点让我们做儿女的像“乌鸦反哺”那样孝敬她的机会都不给,母亲你就这样离我而去了。人生能够享受母爱是多么地幸福,可如今“子欲养而母不在”了,其悲其痛该让女儿用何言以表?多么希望你还健在,当女儿遇到生活工作中的不顺可以向你诉说,听你教诲,可所有的这些愿望都不可能在实现了,我的身旁将不会再有母亲的叮咛;我的身边将不会再有母亲的音容笑貌出现;我的世界已永远失去一份慈爱的目光、一份殷殷的期盼;永远失去了母亲的关爱!

远离尘器的母亲呵,您可知人世间发生了几度变迁,社会变化巨大,我们这一代再也不用为明日的衣食忧愁,母亲,在您有生之年,女儿未能让您过上幸福的生活。来世,我还要您做我的母亲,让女儿能再有机会尽心尽孝。

母亲虽然离我而去了,但是母亲的精神遗传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她那平凡淡泊的人生风范,她那热爱生活坚韧顽强的性格永远激励着我。我要向母亲那样做一个正直善良,诚实守信的人。这是我能够做到的一定能够做到的,我想,母亲若是有知,一定会露出安详恬然的微笑的。